大城市打工人开局:开始“啃老”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读者:Karen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选在了一线城市。亲戚们纷纷把此作为我人生的全新开局,也默认我以后会在那里定居,前途无量、未来可期。
但第一次收到工资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可能要让他们失望了。税前工资听上去尚可,但试用期工资会打8折,再扣掉五险一金,我可支配的实际工资就没多少了。这本就不大的蛋糕要被现实中高消费的衣食住行瓜分,毫无留给理想生活的余地。曾以为发工资能让我有“久旱逢甘霖”之感,但那数字只让我高兴了一瞬间,随后便懊恼于要紧衣缩食地过日子。
在大城市,不断涌现的新鲜事物令人总有掏钱一试的冲动,即便吃个火锅、买杯奶茶并不肉疼,可架不住积少成多、水滴石穿的道理不挑场合地普遍奏效,让“小钱”总有变成“大钱”的那一天。届时,我的银行卡余额仿佛破了一个大洞,只能被动等着下次发薪日来填补。我也想过主动出击做些副业,但主业根基还不稳的情况下,赚外快堪称痴人说梦,况且平时工作经常加班,很少有空闲时间。作为“月光族”的一员,我只好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内心天平的平衡——少关注余额数字,减轻自己对花钱的负罪感,消费时能省则省,也克制自己不必要的支出。
《今日宜加油》剧照
打破这种脆弱的稳定的是在月底做拔智齿手术,一千块的“大额支出”让我既纠结又难过。若全款拿下,我会没钱吃饭,但疼得我满地打滚的智齿又催促我赶紧手术,这让我想起一个梗——“哪里挣钱哪里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无奈之下,我点开了“三口之家”微信群,犹豫过后敲下“爸妈,我没钱了”,又咬住下嘴唇,对着屏幕发了半天呆。猛地点下“发送”后,我马上把手机扔到一边。
我心脏狂跳,感觉自己像做错了事。小时候问爸妈要钱自然而然,但现在哪怕是面对最亲近的人,要钱却还是三缄其口,压力和负罪感也陡然升起。有些人发了工资会给父母打过去一些,或者为他们买礼物,我爸妈也说过“有需要就跟我们讲,别藏着掖着”,然而我不仅养活不了自己,还得让他们倒贴,羞耻感快要将我淹没。可是若不问他们要钱,我又能怎么办呢?
打开手机,我意识到接受爸妈“救济”的路并没那么顺利,除了承受对自己的不满之外,还有来自爸妈的“连环拷问”。他们问我税后工资金额、不上班的时候做什么、平时把钱花在哪、打算去哪家医院拔牙等等,我一一老实交代。他们当然是好意,想确认下我是否误入歧途,但这如同在伤口上撒盐一般,加深了我的反省和愧疚感。
《流金岁月》剧照
收到爸妈打过来的钱以后,我瞬间觉得浑身轻松,同时也背了一些人情债,觉得对他们的亏欠又多了一分。与此同时,一线城市的美梦在我们三个人的心中也破灭了。
此后的日子没有变得很好过,我还是那样谨小慎微,买菜比以往贵了几块钱会介意半天,爸妈对我手里有多少钱的好奇和打探也比以往多。我从中察觉到了一丝不信任和距离感,这让我颇感不适和生疏,想必这也是金钱的魔力之一吧。
有次爸爸问我近况,我吃睡倒是都很好,但涉及到工作,我就一肚子苦水。没想到的是,他借此劝我离职回家考公,或者接受亲戚安排的工作,“你在那边做的工作不仅又忙又累,也没法养活自己”。
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委屈,仿佛我工作就是为了无法养活自己或把爸妈当提款机一样,这当然很荒谬。我也想过收支平衡甚至月月有余的生活,想配得上大城市斑斓的霓虹灯,甚至想让爸妈的生活再更上一层楼,而不是做令他们不满的巨婴、寄生虫和啃老族。我还算乐观,在实现经济独立甚至财富自由之前,我把职业生涯前期的摸爬滚打和“知耻而后勇”看作自己成长的契机,这其中包括被金钱所限而积极寻求出路,也包括被爸妈质疑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然而抚平全家内心“工资没有父母退休金高”的不甘却需要时间,甚至是大环境的改变。
《不求上进的玉子》剧照
有次和妈妈聊天,听说在一线城市工作十多年的表哥经常钱不够花,需要家里给他打钱。我很震惊,按常理说,35岁怎么也应该有些积蓄,为什么还是需要父母接济呢?但看来仍有例外,或许也不在少数。在为自己初入职场的啃老行径开脱的同时,我也把他当作起警示作用的反例。
是时候打开手机开始搜索财富密码了。在无数成功故事中,我找寻让自己更有安全感的可能性,也确定继续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底气。如果我找到了,便会一别我和父母都为之担忧的小心紧张的生活,也会把它分享给我的表哥。
排版:空豆 / 审核:然宁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