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面对科技的未知,请“不要回答”,但勇于探索

面对科技的未知,请“不要回答”,但勇于探索

广告创意

说起当下最具科幻感的科技发明,很多人会想到脑机接口技术。作为一种将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相连接的全新通讯和控制技术,脑机接口凭借着可实现用意念操控现实,甚至实现数字分身和意识永生,近年来吸引了不少眼球,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今年7月,美国首例合规的脑机接口人体手术顺利实施,被视为美国脑机接口临床试验的里程碑。无独有偶,几乎同时,我国国内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的动物试验成功完成,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在人工智能大发展的当下,脑机接口的一小步,是人机结合的一大步。虽然目前的脑机接口技术离《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等科幻影视作品里的意识上传还相差十万八千里,但当科幻作品中的“黑科技”一步步开始变成现实,人们也开始思考,技术爆炸将如何重塑社会,又将带给人类一个怎样的时代?



从现实看科幻

到从科幻看现实


在最为关注科技对现实和未来影响的一批人当中,无疑有科幻作家的身影。科幻创作本身即工业文明的产物,诞生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思考与畅想。从玛丽·雪莱撰写《弗兰肯斯坦》开始,科幻作家就一直是科学发展与应用的瞭望者。优秀的科幻作品,甚至指引了科技发展的方向。像如今司空见惯的潜艇、原子弹,甚至指纹识别技术,都曾是科幻小说的幻想。


作为中国科幻作家的代表之一,刘慈欣认为科幻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将未来的可能排列出来。他的代表作《三体》中天马行空的科幻想象力,至今仍为读者津津乐道。而除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太空科技之外,刘慈欣还从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的视角,描写技术对社会制度、人类价值观、未来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这赋予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很多现实意义,它让读者提前面对技术会带来的利与弊,提前思考问题出现后人们如何更好地应对,以及人们想要哪种未来。


刘慈欣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读者阅读科幻作品必须经历的过程:先是在现实语境下,借科幻作品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看到未来世界的样子;后来才慢慢懂得,伟大的科幻作品,总能关照现实。这时,人们学会了用科幻的视角看待现实,在未雨绸缪的反思中,找到一个更好生活的答案。


刘慈欣在《三体》中的探索,也被一档科幻漫谈节目《不要回答》所吸收。三体宇宙的设定,成为节目中嘉宾讨论未来行动和生活的起点——从《三体》里的冬眠技术出发,节目探讨睡眠时间交易是否可行;从罗辑通过大数据匹配庄颜的情节出发,节目讨论大数据匹配爱情是否可行;从云天明发射大脑的情节,延伸出数字克隆下人类意识是否容易失控等“烧脑”话题……


当科幻变成现实,势必会重塑现实。毫无疑问,我们如今处在一个科技大爆炸的时代。无论是互联网、云计算抑或AI(人工智能),越来越多曾经只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黑魔法”般的技术正在落地,社会运行的逻辑和人的行为模式正在加速改变。未来科技发展的好坏,取决于我们当下的思考与抉择。


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餐厅送餐、商场导购等场景


这也是《不要回答》这档刚刚收官的节目所想要达到的效果。节目由导演贾樟柯作为主持人,共8期,每期都邀请一位人文学者与一位科技前沿专家,一同“以未来之境,论现实之题”。“目前科技处在活跃期,甚至科学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哲学对它的观察和理解。”贾樟柯说,这档节目创造了一个机会,让人们得以去思考科技发展的进展、可能性和规律,思考当科技被广泛应用之后,可能会带来的各种影响。


在一场又一场的漫谈中,人们的思绪得以脱离细碎的日常。科幻与人文话题的巧妙融合,是对刘慈欣《三体》精神、三体宇宙的一种延续和拓展。刘慈欣本人,也以“未来顾问”的身份,出现在了这档节目的录制中。“与大家交流科技对于生活的影响,这是我们这档节目的初衷。”他希望通过思想的碰撞,呈现科技带来的便利、悖论,以及人们作出不同选择的可能性。



当科幻变成现实

更多的问题还是答案?


当我们开始重新思考科技与人类自身的关系,这个时代之下,人工智能会是一个合适的讨论起点。自数学家约翰·麦卡锡1956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以来,人工智能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了质的突破,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之相伴随的,是人工智能相关争议的出现。


从AI演员到AI家人,再到AI匹配对象,AI是《不要回答》中绕不开的话题。而节目中的思想碰撞,或许会带给我们有关AI与人类自身关系的启发。


AI被发明的初衷是解放人的劳动力,但随着AI算力愈发强大,人们对于AI取代人的担忧也甚嚣尘上。《不要回答》第7期中,演员郝蕾和导演图拉古对此都比较乐观。虽然AI会代替工具性的表演,淘汰掉部分差劲的演员,但郝蕾和图拉古一致认为,优秀的演员可以演绎出人类复杂的情感,这是AI无法替代的价值。


《不要回答》第7期,讨论了“虚拟演员会替代真人演员吗?”的话题


在重塑我们工作方式的同时,AI也在重塑我们的亲密关系。《不要回答》第2期和第4期,就分别围绕着“被大数据打了低分的爱情,你还要试试吗?”和“你会领养一个AI家人吗?”的话题展开了讨论。


“在爱情这个环节上,我是不太相信大数据的。”演员王子文在节目中对于大数据匹配爱情的观点,或许代表着许多人的态度:大数据会忽视爱情中感性的部分,爱情中更重要的部分,并不能通过大数据的计算和安排得到。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则在节目的讨论中提供了另一种视角。“虽然爱情中很多感性的因素难以被量化,但当技术发展到可以检测人类的情绪变化,和一个人喜不喜欢某个人能够产生统计关系时,就可以为大数据输入一个新的指标。”他说,随着AI的发展成熟,它完全可以兼顾到爱情中感性的一面,让大数据匹配出来的爱情体验更加丰富。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在《不要回答》节目中


在大数据匹配爱情的场景中,AI只是作为辅助性的工具,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而当AI成为我们的情感交流和陪伴的对象时,是否会出现伦理上的困境?对于领养AI家人陪伴自己的话题,贾樟柯先抛砖引玉,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对AI产生情感依赖就像钟摆一样,一旦产生惯性就停不下来了。作家许知远也在节目中表示,人的感情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当自己的情感需求能轻易获得满足的时候,对人来说是摧毁性的。


AI专家李笛则从硬币的另一面去审视AI的情感陪伴作用——正是因为人的感情是需要付出代价的,AI的存在才凸显出其价值。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全天候陪伴,而AI可以。但他同时也强调,AI的美德在于稳定的存在,而不是满足人的所有需求。


对于科技发展的前景,或许我们应该秉承一种理性态度,既不应期待科技解决所有问题,也不要过度夸大其风险。而这种理性的态度,始终贯穿在《不要回答》每期节目讨论的方方面面。


作家许知远在《不要回答》节目中


由于关乎到人的重新定义,《不要回答》最后一期的话题“你愿意克隆一个自己的数字分身吗?”也许是争议最大的一期,但即使如此,双方的讨论也未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学者刘擎从哲学的视角出发,认为用脑机接口进行数字克隆会制造超人,而当人变得无所不能后,就失去了人之为人的意义。脑机接口专家韩璧丞则更多呈现了当下脑机接口技术在临床上的乐观一面——它对自闭症、老年痴呆、抑郁症的治疗都有帮助。“我有一个大胆的理论,半机械人终将会是我们所成长的模样。至少人类应该拥有选择权。”韩璧丞说。


而上述讨论话题之所以能成立,离不开现实中相关科技的落地。但除了少量“出圈”的技术外,我们对于大部分前沿科技一无所知。例如宋继强在节目中提到的,目前AI已能实现对人情绪变化的检测,这背后的支撑是英特尔的毫米波雷达技术;而AI家人正在逐渐读懂你的情感,背后是英特尔的亚比特神经网络技术和全尺度深度视觉学习技术,正在突破AI对人类理解的瓶颈……在思考科技与人类自身的关系上走了那么远,我们也应该看看出发的起点。



科技的愿景

向强,更要向善


从首期的火星移民,到买卖睡眠时间和AI家人,再到最后一期的数字克隆,《不要回答》或许就是今夏最具科技范儿的人文综艺节目。这档节目不仅探讨当下热门的AI议题,也探讨科幻话题,既贴近现实,又思考未来。而贯穿节目始终的,是节目组立足于科幻、观照现实的价值取向:用人文视角解读科技演进趋势,和观众一起探寻未来的想象之境。


漫谈中,现实与未来交织,正反观点相互碰撞,嘉宾们既反思了科技所带来的问题,也保留了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畅想空间。面对科技的未知,如节目名《不要回答》所揭示的那样,它并不给出明确答案,而是提示大家面对新的事物时,不要急于下武断的判断。观众可以沿着嘉宾的观点,加入话题的讨论,然后给出自己心中的答案。


在《不要回答》中,导演贾樟柯的身份是主持人,向嘉宾发问


这些节目讨论的背后,也透露出节目里一层容易被忽略的设定:科技进步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正因如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探讨节目中这些充满争议的话题,也更应该思考科技向善的方向。而《不要回答》这8期节目的思想碰撞,就是一种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引导科技向善的助推力。


作为节目特约赞助商,英特尔是全球知名芯片生产商,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芯片的算力、算法和数据并列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三大要素,因此英特尔和节目探讨的话题天然地有很高的契合度。


通过思想碰撞探讨科技向善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是英特尔参与节目制作的初衷。“对于我们科技工作者而言,我们希望科技能够嵌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包括老年人、有视听障碍的人群,都可以享受到技术带来的福利。”正如宋继强在节目中说的那样,英特尔一直秉承科技向善的价值观,希望用技术去服务每个人,让每个人的生活都能因科技的进步而变得更好。他参与到节目话题的讨论中来,也彰显了这家科技公司的态度。


滑动查看更多

《不要回答》部分节目话题一览


一方面,英特尔希望能以自身最新的科技成果,给观众们提供更多对于未来的想象;另一方面,英特尔希望从节目的思想碰撞中,探寻科技发展与社会、人性之间的界限,找到一条确保科技向善的方向。


科技向强,但更应该向善。科技只有向善,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起点。英特尔正通过自身的应用产品、合作伙伴和生态能力,努力让技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这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英特尔全新的品牌slogan:用“芯”创美好。


今年,英特尔推出了“四大超级力量”——人工智能、无所不在的计算、无处不在的连接、从云到边缘的基础设施,希望为未来世界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一整套生态系统支持。而展望未来,英特尔将继续携手各合作伙伴,创新科技水平,用科技造福世界。


英特尔一直秉承科技向善的价值观,希望每个人的生活都能因科技的进步而变得更好


科技可以往东,也可以往西。界定科技的边界,讨论科技发展的方向,可以为我们的未来作好准备。面对科技爆炸产生的诸多未知因素,或许我们应如刘慈欣所说的,“不要回答”,要足够谨慎,多看、多想,但与此同时,也要继续探索。而当我们开始思考,开始讨论,未来便已悄然改变:科技要向着人心所向,去创造美好。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袁昌佑

作者丨季琥卓

图片来源丨《不要回答》官方微博 英特尔中国 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不害怕面对严酷的真相”,法国女作家荣获2022诺贝尔文学奖果蔬的喜讯(二十)​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一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观点丨马亮:多名当事人被通报 对科研不端“零容忍”用户超4亿,8成代理商盈利,竹芒科技的“物联网+新消费”第二曲线千亿赛道新风向:毛孩子要享科技的福,铲屎官激情买单?!自动驾驶「洗牌」开始,这三个问题必须要回答法西斯和社会主义追求相同的乌托邦纪录片| 麻省理工大学:面对未知和迷茫,教会孩子鼓起勇气去应对我国算力交易平台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黄东旭,TiDB的灵魂骑手,和他的叛逆“问答”如何看待未来十年生物科技的发展机会?| 峰瑞创投对话在中国人面前,没有任何尊严:一项高科技的泣血投诉!这家公司推出了一款“妹妹”薯片,希望尝过后的年轻人能勇于追求爱情更多人被困在科技的“便捷”里惊!消失四千年后他们竟然要被复活了!是科技的突破还是人性的疯狂,猛犸象曲线救世是好是坏?在美国161,无食、自买遭解雇我的消费观“有问题问别人,我不回答”罗毅:对科大来说,发表文章,我们一点兴趣都没有 | 好文重发科技的“便利”不应是年轻人的“专利”揪心悬案:女背包客奥克兰离奇被害案全披露!死因不明,凶手未知,消失11天后才被发现!在中国人面前,没有一丁点儿尊严——一项高科技的泣血投诉铸星计划 | 四大科研主题,邀你共同探索前沿科技的星河老师建议娃补“数学思维”,去申请“学霸加工厂”……汉人,唐人,华人,中国人的正确定义20%的人可能天生不适合当做题家,而是更适合探索未知领域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今天的组织需要做哪些准备?|《中国杰出雇主2022白皮书》发布凝视科技的双螺旋:从万物之理到众生之源突发!禁令升级!澳邮政宣布暂停海运邮件,大量华人慌了!恢复时间未知,华超或将缺货?新州公布最新回收计划,葡萄酒瓶和烈酒瓶也要回收!华人注意!这容器也要回收!对于中概股以及美国科技的股的一些怀疑蒸发240亿!痴迷高科技的网红车企,为何被对手虐惨?华裔男生怎么从美国“很卷的公校”,申请“很卷的CS专业”,最终脱颖而出录取杜克大学!【新生·心声】北京学子:挑战未知,奔赴终身学习之旅!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