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枫生物:打破药物有效性评价瓶颈,公共技术平台助力新药成果快速转化
新药研发涉及多个流程,其中一个重要关卡便是非临床验证。以临床疾病患病机制和满足患者需求为起点,科学设计试验方案,把握好前期相关流程,可以提前预判临床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进而提升临床转化效率,加快药物研发。
然而,目前业内规模化、标准化、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屈指可数,非临床有效性评价不足已成为制约新药研发的主要瓶颈之一。
近日,在博普智库主办的【innovate 2023智慧监管·智造未来年度高峰论坛】上,海枫生物副总、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专家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于源博士发表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助推新药成果快速转化》的主题演讲。
论坛现场,海枫生物副总于源博士发表主题演讲
切入概念验证环节,
前置新药研发有效性风险
我国生命科学服务行业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整体科学研究起步较晚,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例、人均研发支出水平相较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以概念验证助推创新成果转化,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提升临床转化效率,加快药物研发,同时也能为资本、政府提供科学的投融资和政策支持依据。
一体化的非临床有效性评价平台,助力新药成果快速转化
海枫生物成立于2016年,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核心区,占地83.6亩,设计面积11.7万平方米,是一家专业的非临床有效性评价CRO机构。海枫生物创始团队及研究团队在非临床有效性评价领域深耕30年以上,期待通过打造一个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的非临床有效性评价平台,构建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改变长期以来药物非临床有效性缺乏标准化评价体系的现状。
海枫平台落成仪式
平台涵盖新药筛选、高端制剂、有效性评价技术服务、高端检测服务为一体,通过集成和整合新药研发上下游关键技术、资源、人才,满足新药创制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技术服务需求,降低生物医药企业研发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打造药品成果交易平台,通过资源保障服务聚集创新,助推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
基于中国在高端制剂方面受制于高端装备的现状,海枫生物也将布局特殊定制装备,力图改变国内在高端制剂方面的制约。
与此同时,平台还布局了分子影像和核素药物研发平台,分子影像的定位是为药物研发实现可视化,核素药的定位是补短板。目前海枫生物也在与全球顶尖的核素药研发专家团队开展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海枫生物还建立了海枫基金,将进一步推动成果的产业化,将成果转化的链条进一步延长,为科学家创业推一把力。“海枫基金曾为深圳一所高校的孵化项目提供验证方案,通过项目正向验证数据,为项目提高了8倍估值。”于源博士介绍道。
据介绍,海枫生物的药代动力学平台有13台高端液质联用设备,体外技术平台一期2000平方米已经投入运作。实验动物基地规划4.7万平方米,已有1万平方米投入使用,并储备了200多个动物模型,可用于心脑血管、神经精神类、肿瘤、代谢性疾病等病种。于源博士表示,在一体化的临床前有效性评价平台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以完成1000个有效性评价和筛选。
同时,海枫生物与赛默飞世尔、Waters、Sciex等国际知名仪器设备厂商以及联影科仪、谱聚医疗等国产高端分析仪器达成合作,以高端设备保障高质量实验数据,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合作共赢,助推国产替代。
通过国际化生物医药共性平台和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海枫生物通过抓资源助力平台发展,聚集创新资源来促进产业发展,打造一个国际化的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基础,最终实现多快好省地助力新药研发成果快速转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