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本文为转载文章,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风云君的研究笔记
来源:雪球
最近,风云君收到了一位朋友发来的某量化指增产品的介绍ppt,打开一看,劈头盖脸的震撼感。这家管理人不是谁,竟然是2020年的当红炸子鸡百亿主观多头冠军SF。SF这家,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主做大消费行业,20年业绩非常亮眼,拿下了当年百亿主观多头冠军,吸引了不少投资者顶峰入场。然而,随着21年初核心资产抱团的瓦解,SF的业绩也如洪水破堤般一泻千里。截止目前,净值已经是脚踝斩的惨况,甚至仍在寻底。有一种还没变老就已经躺在地上碰瓷的美。其实这几年,像SF这样的老价值投资主观多头的崩盘,不在少数。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曾经风光无限的核心资产、奉为圭臬的价值投资,茅时代造就出的各种神,现在是狗都不闻。当初的抱团取暖,如今却成了抱团哭喊。老实说,今年这市场,大家都多体谅体谅主观多头吧。苦心研究公司基本面,暗想一朝预期兑现,结果别人靠“厕所”小作文赚得盆满钵满。日夜奔波实地调研,结果还敌不过别人押注跨年妖股龙凤呈祥。前有,主观大佬举手投降:看不懂不会做,你们还是去买量化吧。后有,华尔街之狼贝莱德,全球资管巨头先锋领航,哭着宣布:亏麻了,我要退出中国股市。一边是自己产品净值反弹回天乏术,一边是看量化歌舞升平夜夜笙歌。说主观多头不眼红,是真的难。比起“打不过,就骂街”,不如“打不过,就加入”。从这个逻辑上,SF转型做量化的动机,似乎显得更为积极阳光了一些。那些还在死撑的主观管理人,不要再抱怨市场不好了,想想你自己有没有努力,被尿滋了的青岛啤酒都能红,为什么你不能?弱者还在质疑量化,强者已经转去做量化了(狗头保命)。以上调侃归调侃,回过头来聊点正经的:为什么最近两三年量化能站上舞台中央,把主观碾压在地?首先,自从21年核心资产抱团瓦解后,资金开始转流向小盘股,小盘风格开始复苏,一直延续至今。我们都知道,小盘股有个主要特征是,数量分散。单凭这一点,主观多头想要对里面每只个股做深入覆盖、跟踪,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但对于量化来说,股票数量多反而是好事,也就是所谓的量化的广度优势。理论上来说,量化策略的效果和选股的样本空间基本是呈正相关的。此外,相对于大盘股来说,小盘股的波动率、成交量更大,赛道拥挤度更低,机构参与比较少,存在较多的不合理定价和无效交易,同样也有利于量化策略去做超额。再者,这几年其实市场一直是处于弱势震荡的行情。一般来说,主观多头赚的是重仓某个行业或者个股的钱,而在今年这种没有明确主线、存量博弈的弱势市场里,主观很难找准方向。就算是像大椿这种擅长交易轮动的管理人,也都在吃瘪。而量化,因为持股分散,不用考虑买错行业或者个股,在弱势震荡市里的容错率就很高。最后,是关于人性方面。这几年因为市场太变态,主观管理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一边看着每况愈下的净值,一边还得硬着头皮面对客户的质疑甚至谩骂。在这种高压下所做出的决策,很难说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量化,因为主要靠程序化来执行交易,这也意味着所有决策基本不会受情绪影响,一切只有无情的执行,也就很大程度避免了人性的弱点。当然,关于量化和主观的讨论,其实还可以延伸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和思考。比如,主观多头其实这几年依然有做得不错的管理人,为什么他们能赚到钱?量化可以细分为量化选股、指增、中性等多种策略,它们都分别适合什么样的投资人?这些问题,其实在雪球私募团队精写的课程里都有提及,想要解锁私募精品课程,学习私募核心策略,提升对私募策略的基础认知,做好资产合理配置?欢迎关注专注私募研究的风云君。专注私募基金,分享私募基金测评、私募行业话题、基金经理认知、产品归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