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米发布一台人型仿生机器人,反响不好。大家觉得小米抢在马斯克前面推出人形机器人是好事,但是这个品质多少拿捏一下,“铁大”连走路都走不利索,甚至不如本田机器人和波士顿机器人10年前的流畅度和智能水平。
可能等特斯拉机器人发布之后,小米都不好意思发布了,所以抢先首发。这也是小米一贯的策略,经常要抢在友商前面发布产品,虽然可以营销“首发”的概念,但另一方面也显得不那么自信。类似苹果就正好喜欢反着来,一些新品经常要搞很久,类似一直传的VRAR产品已经数次跳票,苹果汽车更是杳无音讯,不管外面竞争已经多么激烈,“你们尽管打,着急一下算我输。”苹果虽然慢,但是苹果的产品出来总是一锤定音,引领市场,比如AirPods。所以即使小米现在已经是全球500强的企业,对于小米的争论始终很多。喜欢的人很喜欢,认为小米的产品性价比高,“1999交个朋友”,不割韭菜,造福群众。不喜欢的人觉得小米没有自己的东西,根本毫无创新,品质还一般,就是一个投机分子,谁领先就学谁,别人做啥它做啥。高端手机市场没有了完全体的华为,小米依旧把握不住,份额居然流回给了苹果,又给了米黑更多的话柄。发展到现在,小米似乎遇到了瓶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小米?它为什么能起来?又要如何更进一步?当互联网大佬基本都退居幕后,明面上还奋斗在一线的,可能就剩劳模雷军了。8月11日,雷军的演讲《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似乎在给自己打气,因为辛苦多年的小米又一次陷入了困境。根据小米今年的中报,2022年上半年,小米集团收入1435亿元,同比下降12.8%;经调整利润49.4亿元,同比减少60%。其中,二季度公司收入为702亿元,同比下降20%。经调整利润20.8亿元,同比下降67%,净利率跌至2.97%。作为主要业务的智能手机板块量价齐跌。财报显示,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由2021年同期的591亿元,减少至423亿元,降幅28.5%;手机出货量由5290万台下降至3910万台,同比下滑26.09%。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为1081.7元,较上年同期的1116.7元有所下降。当然,表现不好,以小米现在的营收规模,很大程度上受到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和通胀高企的影响。抢不动高端市场,加上2季度登顶的荣耀手机的蚕食,小米手机发展基本也就接近天花板了,最多海外一些新地区提供一点增量,难以抵抗周期的下行。切入新能源汽车,本来是打算成为小米新的成长曲线,现在来看或许是小米进一步发展的救命稻草。与智能手机不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正处于爆发的阶段,雷军希望新的风口能把现在的小米再吹起来。手机领域发展到现在也很难玩出什么花来了,相比继续花大代价死磕高端死磕技术死磕创新,造车现在说不定是更容易的选择,毕竟前者需要时间。小米总是喜欢选择比较容易的路,可能是创始人雷军一开始种下的基因。40岁前的雷军虽然早已财富自由,但雷军觉得自己好难,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却没什么成就,比他年轻的那些后辈好像轻轻松松就有大成就。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总结,2009年,雷军40岁生日,把自己多年互联网创业经历汇总,最终得出对成功最大的感悟就是要顺势而为。当时雷军看好移动互联网,加上国内山寨机横行,市场上缺少一个高性价比的品牌。于是顺应风口成立小米,做智能手机,押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巧的是,小米成立的2010年后来被称为移动互联网元年。当然,并不是因为小米,而是因为iPhone4的诞生。后来雷军还创立了一个投资公司叫做顺为资本,可以说顺势而为已经成为雷军人生框架的主要基石之一。雷军说“人是不能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我们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然后再随便踢块石头下去。”所以看小米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确实更像是个跟随者。长期以来,它缺乏手机领域的核心创新,选择跟随时代的发展,把世界领先的技术进行整合,“谁厉害我跟谁玩”,抱着高通大腿。“谁厉害我学谁”,跟着出了无线耳机、手表、机器狗、机器人等等。不过齐白石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小米之所以能成,有它独特的成功的地方。小米虽然在硬科技方面的创新比较少,但是模式上的创新,成为不少企业的学习模板。小米在发手机之前,先是靠MIUI圈粉。小米根据中国人习惯,将安卓原生系统进行了深度本地化,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MIUI开发时有意引入第三方民间团队合作。发布后,小米会随时响应尖端用户在小米论坛上的反馈,将最有发展前景的功能集成进正式版,再每周发布新版本的MIUl。小米由此积累了大量的论坛粉丝,诞生了最早的一批忠实粉丝——“米粉”。MIUI的战略先行,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有粉丝就有需求,仅对安卓进行深度优化,从难度和资金投入上来说都很划算,并给小米手机问世做铺垫,降低风险。小米手机借此以销定产,展开饥饿营销。并在社群、微博让用户参与到营销中来,层出不穷的互联网营销手法,裂变开来,取代了传统商业广告。在当时低成本又高效,大放异彩。还创造了“参与感、手机控、F码、米粉节”等互联网 热词,引领营销新潮流。小米也摒弃旧线下经销模式,直接官网直销加物流配送。营销和渠道省下大量的成本,小米定位高配低价,一套组合拳打响成本领先战略,也为小米打出一席之地。小米模式的成功不是偶然,不仅在中国,小米手机在欧洲、拉美、东南亚、中东、非洲也是屡试不爽。根据Canalys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在欧洲地区市占率为21.7%,排名第二。在中东地区市占率为15.8%,排名第二。在拉美、东南亚及非洲市场均排名第三,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6.6%、16.3%、7.4%。在印度地区连续第19个季度保持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虽然物美价廉的东西永远有市场,但是模式创新的护城河并不深,起来快但能走多远说不好。现在荣耀、vivo、oppo、也都是低中高端全部发力,小米手机性价比的优势地位也显得不是那么稳固了。手机发展到这个阶段,模式上已经没什么好创新了,比的都是真刀真枪,核心专利。在2020年德国专利信息分析组织IPlytics发布的一份报告表明中,三星、LG和诺基亚申请的专利品质比较高,专利成功率分别为72.97%、64.86%、62.38%,而中国最高的是华为,专利成功率为46.97%,小米则只有13.2%,且大多都是外观设计专利。小米在2021年就宣称5年投入1000亿去做研发,但是从高端机表现还是公司股价都说明,无论是用户还是资本市场似乎都不太买账。创始人的气质多少影响着企业,雷军并不是没有创新思维,他擅长的是应用创新,擅长利用现有资源,去玩出花样,快速打开一片天地。雷军对世界的变化的敏感度很高,他在2000年做了国内最早的精选电商平台卓越网,但是没撑到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新一轮景气,2004年9月。无奈之下,作价7500万美元,把卓越网卖给了亚马逊。如果撑过去了,或许现在的电商有卓越网的一席之地。除了是最早的精选电商,卓越网还是最早推动自建物流和货到付款的电商公司,当时在京沪等主要城市能做到4小时到货,货到付款。在2006年的时候,雷军就预感手机上网将会是趋势,当他看到UC浏览器,能把一两百K的图片压缩成10K,便果断投资了UC,并且亲自担任董事长。2010年不仅做小米,还推出了米聊,比微信还早的移动社交软件,甚至能从微信看到一些米聊的影子。雷军确实懂得看趋势,除了学习海外的领先经验以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实践,带入到过往的创业经历中,当然也包括小米。这种“顺势而为”的思路帮助小米快速发展,但似乎也把小米困住了。一旦习惯因此成功,当不得不踏实地一点一点做产品,推进技术水平,就会很难受,正如雷军以前说的推石头上山的感觉。就好像人一旦经历过赚快钱,就很难老老实实上班了,一旦赚过快钱,也很难去慢慢搞价值投资,一样的道理。很少人愿意去做最早的创新者,因为可能面对的数年甚至十数年进展缓慢。第一代的创新者大多都倒在沙滩上,后面一代又一代的跟随者才将它发扬光大。苹果也经历过“学习”的阶段,只是当时乔布斯的格局更大,想改变世界,想做出极致的艺术品。东西到他手上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苹果的电脑早期的图形界面是抄袭施乐公司,一度被形容为工业史上最严重的抢劫行为之一。此外苹果产品的设计很多又来源于博朗。面对外界“剽窃”的指责,乔布斯会骄傲地承认这一点。乔布斯曾说过这样一条经典言论,毕加索曾说过“好的艺术家抄袭创意,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不过我们不讨论道德层面的东西,只说小米和苹果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底层思路的不同,其实也就是格局的不同。虽然乔布斯不在了,苹果的创新力不如过去,但是苹果对自己这种格局的要求依旧在。类似华为也是站在了超越时代的格局上,才能在各个领域都爆发了惊人的竞争力。雷军曾经在知乎上关注过一个话题。“同样是国产手机,为什么华为是民族品牌,而在印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小米却不是民族骄傲?”虽然不久又取消关注了该问题,并且不承认账号是自己操作的。盲猜雷军多少是憋着一股劲的,谁不希望自己的企业受人尊敬。不可否认世界需要一些真正的开创者,但同时也需要创新的推广者和应用者。无论是产品、服务、还是情感, 最终你能给到比原市场更好的体验,那么你就有机会胜出。小米还是给社会真实地创造了价值,消灭了乱七八糟的山寨手机市场,给用户提供了不少物美价廉的好物,所以它跑出来了。过去小米其实做的是一个价格革命, 微创新后发制人比较稳妥,没有资本去做大型的创新。但是现在作为世界500强的小米,想要的肯定更多。难道继续做一个“还不错”的产品?或者只是换一个成长赛道,再搞一把模式创新?华为之所以受到敬重,是因为它在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在美国各种使绊子的情况下进行了技术突破,逼得美国以一个国家的身份下场打击一个企业。
小米发展至今移动互联网的大风口都踩得差不多了,需要去做过去认为是推石头很累的事情。
过去之所以可以顺势而为,是因为大家在一个道上,大石头有人推了,可以在后面偷偷懒。现在赛道走入尾声,且不让在同一条道上,跑在前面的如果扛不住,会有人取而代之。小米近一年有3个flag表达自己的雄心:1、三年实现手机销量全球第一;2、产品和体验全面对标苹果,三年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top1;3、5年投入1000亿进行研发。小米的flag在网上被各种吐槽,他们的要求只是让小米先把手机品控做好。从思路上看,小米依旧在“顺势而为”的框架里。如果小米的投入只是为了追赶,那可能还是原来那个跟随者小米。梦想和使命加身,才能有开创者小米。
丫丫商务合作微信:wushuxi_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合作事项)
丫丫内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瑞幸带领起的咖啡习惯
腾讯传闻的千亿减持计划,第一个公司已出现
北控城市资源(3718.HK):疫情短期冲击业绩,关注下半年复苏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