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存款高,不是啥好事,藏着五大问题
最近,在财经的年会上,李扬老师吐槽媒体老拿中国人均存款多少万说事。我今天就来好好讲讲中国家庭的存款问题。
有些人说,中国经济的底子好,家庭存款多,不用担心。甚至,有些经济学家还说,中国家庭不缺钱,购买力强,只要刺激消费就可以把钱挤出来。
这些说法是不准确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有人就会问,人均存款多总比人均存款少好吧?其实,不能简单这么下定论。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家庭到底有没有钱?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住户存款增长14万亿元,总规模达135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如果按14亿人口来算,人均存款接近10万人民币。
10万人民币,是不是把你吓一跳?你有没有拖后腿?
北京上海就更强了,北京人均存款全国第一,接近30万元;上海屈居第二,人均23万元。
这数据拿出来,美国人都吓一跳。美国人均存款才多少?5000美元,按现在汇率计算,不到3.6万人民币。
你看,中国人均存款接近10万人民币,美国3.6万人民币,接近美国的三倍。但是,这个数据是不是感觉有点违反常识?
你想,中国人均GDP只有8.5万人民币,美国人均GDP7.6万美元,按现在汇率计算,达到54万人民币。问题来了,中国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5%左右,大家人均存款接近美国的三倍。
再看人均收入,去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68万人民币,美国5.66万美元,按现在汇率计算,达到40万人民币。问题来了,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美国的9%,人均存款接近美国的三倍。
从常识判断,这里面肯定有问题的。到底有什么问题?至少存在五个问题:
第一问题,收入分配的问题。
中国居民总存款达到135万亿人民币,人均接近10万,但是,存款集中在少部分账户中,大部分人是严重拖后腿的。到底多集中?我没有具体的数据,不过可以拿招行的数据做参考。招商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招行私人银行客户,一共13万户,户数占比只有0.07%,但是资产占比达到32%。这13万户总资产达到惊人的3.7万亿人民币,户均资产接近3000万元。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储户资产差距水平跟招商银行差不多,这个数据基本上能够反映家庭之间的存款和资产分化水平。
我们也可以通过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推测。怎么推测?
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家庭财富分配比较均衡,一般不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存款,为什么?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通家庭的收入不会很高,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重,简单来说,每个月的收入大部分都会消费掉,基本上没有太多储蓄,居民总存款规模自然不会很大。反过来说,只有财富集中才能可能出现这种现象。所以,这不是什么好事。
有人就会问,少部分富人持有大量的存款,他们为什么不去投资,而是要存起来?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金融市场不发达。
一个国家,如果金融市场很发达,股票、债券、外汇、期货、基金、保险等金融资产很丰富,流动性很强,只要收益率高于存款利率,自然就会吸引储户把钱拿出来投资,而不会放在银行。像美国,今年纳斯达克指数涨了36%,微软股票涨了55%,10年期国债收益率现在还有4.4%,你选择存钱,还是拿去投资?
你看,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经济体,银行里都不会长期堆积大规模的存款。堆积存款意味着资金浪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而且,大量存款堆积,冲击银行的负债端,银行付息压力很大,今年中国的银行就降低了存款利息。
问题来了,存款利率下降,收益率更低,为什么这些有钱人还不去买股票,或者买美债?
这涉及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第三个问题:金融体系不完善。
为什么这些有钱人不去投资A股?他们又不傻。为什么不去买美股?你以为他们不想吗?
这里涉及到金融体系的两个结构性问题:一是中国的金融体系以商业银行为主,国有商业银行占据行政垄断地位,股票、债券、信托等投资银行市场不发达。换句话来说,除了存银行,没有太多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可以选择。二是金融开放程度偏低,资金跨境流通困难,家庭很难利用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做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只能乖乖存国内银行。
为什么要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
这个跟中国的经济体系有关系。中国是一个投资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50%,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且政府投资的规模很大。投资就需要资本,资本来自哪里?来自储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民间大部分钱只能存国有银行,国有银行就能够获得了大规模的储蓄,然后贷款给企业、国企,投资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
问题来了,过去也是这种金融和经济体系,为什么这两年的存款增加这么多?
这就涉及到第四个问题:投资信心不足。
日本在大衰退时期,资产负债表严重衰退,投资信心严重不足,银行堆积了大量的存款。中国这两年投资信心也不足,有人防御性储蓄,有人节省投资储蓄,贷款增速比存款增速更低。为什么投资信心不足?
有很多原因,我这里讲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这个财富分配的问题。当财富分配差距比较大,资本集中在一部分账户,会出现一个问题:消费不足,投资过剩。为什么?
有钱人投资倾向重,他们不可能把山姆的商品都买走,只会考虑把山姆这家公司买走。而普通家庭没钱,消费自然不足,如果有钱人大规模投资很容易就过剩。过去大规模投资基建,现在基建过剩了;过去大规模投资房地产,现在房地产过剩了;过去投资制造业,现在出口下降、国内消费不足,制造业也过剩了。最后,没什么可投了,只能存钱。如果这种收入结构不扭转,普通家庭消费起不来,投资也很难好转。
而且,过去大规模投资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过度借债。过去十年,政府、家庭和企业的杠杆率都在快速上升,现在均处于高位。地方政府债务,包括城投债,接近100万亿元;住户部门贷款规模75万亿元,其中38万亿元是房贷。过度借债严重打击投资和消费,家庭的消费被房贷透支,政府的投资被债务约束。
有人就会问,你看中国家庭,一边是债务规模这么大,另一边是存款这么多。中国家庭到底有钱还是没钱?到底是债务多还是存款多?
我只能这么跟你说,债多的债多,钱多的钱多。
有人可能会问,有些发展中国家家庭收入也不高,但他们的消费率很高。发达国家的普通家庭很少存钱,很敢消费。这可能跟社会心理中储蓄偏好的强弱有感,更可能跟社会保障有关系。
这就是涉及到第五个问题:社会保障不足。
如果一个国家普通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都在努力存钱,很可能是因为社会保障不足。
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个月3400元,人均消费1800元;农村人均收入每个月只有1400元,人均消费只有800元,如此低收入的情况下也在储蓄。中国农村家庭的养老金很低,每人每月只有100元到300元。
过去中国大量的财政支出用于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地方政府带来借债开发土地,社会福利支出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整体保障水平低,而且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现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性储蓄、防御性储蓄的倾向更重。
只有大幅度提高保障水平,普通家庭自然会降低防御性储蓄,增加消费支出。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看人均存款多这个现象,背后藏着有很多问题,包括经济的底层逻辑和结构性问题。
最后,一个国家的GDP规模和存款规模是一回事,个人的收入和消费又是另一回事。真正比较可靠的指标就是个人的收入和消费。想方设法提高普通家庭的真实收入才是关键。
加入智本社终身会员
学习
100门音频课程 + 100本经典解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