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拼的1000个理由
文 | 金金
编辑 | 珊瑚
家的1000种模样
对于00后女生周周来说,偌大城市里,一间出租屋,就是她竭力守护的家。
2021年,还是大三学生的周周,从武汉辗转来到北京实习。北漂的第一课,是各种模样的出租屋教会她的。一个看起来正常的房子,藏身在老旧小区顶楼,逼仄的空间,被帘子隔成2、30个床位。
这个选择被周周放弃了。尽管每个月的工资只有5000多块钱,她还是掏出一半,租上一个有牢固四壁的房间。那间房没什么特别的,塞进一个衣柜、一张床和一张书桌,能活动的空间也就所剩无几。
但周周很满足。她是四川德阳人,10岁那年父母离婚,从此便跟着父亲生活。父亲是寡言的,从小到大的家,大都被沉默包围,两人的交流更多局限于“缺不缺钱”这样简单的问题。
一间小小的出租屋,承载着这个00后女孩对家的想象。“我不太会把租的房子当做自己真正的家,但它毕竟是日常居住的地方,是我的兴趣爱好和精神疗愈的地方,所以每次都会好好装扮。”
工资所剩不多,没办法添置大件,她就在拼多多上由细处入手。10来元钱的布帘子,挂在房门上,那扇冰冷的、紧闭的门,就好像多了一点温度和主人的气息。几元钱的贴纸和海报,不仅能遮住墙壁上的污渍和霉点,房间也因此鲜活明亮了。
飘零而孤独的北漂生活,也因此多了些色彩。趁着周末,她去后海的酒吧兼职打酒,在那里,都市生活的另一个精彩切面向她徐徐展开。结识朋友,参加活动,那年的万圣节,她在拼多多上买了一套海底捞工装,Cosplay服务员,被朋友们一顿夸奖。
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像周周这样的年轻人随处可见。他们住在拥挤的群租房里,或者是没有厕所的平房,却费尽心思,用有限的钱,购买贴纸、纱帘和星星灯,给那个临时的家增添颜色。
对于另一些年轻人来说,这还不够。只有加进某些特殊成员,这个寄居地才能被称为家。在沪漂女孩夏夏的眼中,那只跟随她四年的英短,就是家中的一个成员。在猫面前,30岁的夏夏,变身成一个老母亲,时刻关注着猫的吃喝拉撒。她用自己生活的节俭,换来拼多多百亿补贴计划里的大品牌猫粮猫砂。
有些时候,家的模样里,也包含着陌生人的一份善意。来自安徽的徐妈妈,是上海的一位二房东。20多年前,她和丈夫到上海打拼,每个月150块,换来一间不到5平方米的出租屋,塞下一张床后,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但那是他们完整的家。听说她还有一个女儿,善良的房东转头就退回50元。
现在,她尽力延续这份善意,“我非常理解出门在外打工的不易”。她会为每间出租屋配置电视、洗衣机、自动晾衣架,以及一张舒适的席梦思——让漂泊的年轻人感受到家的气息。在这个生活成本昂贵的大都市里,她选择拼多多帮助自己实现这份善意。
现在,她被租客们亲切地喊“徐妈妈”,“觉得我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才叫起来的”。
爱和牵挂,都是买单的理由
对于周周、夏夏这样的年轻人而言,大城市里那个临时的家,是他们在漂浮的生活之上,竭力抛锚定住的一个容身之所。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一个家之所以存在,不仅仅是这个提供安全感的壳,更重要的是里面的人,以及流动在人与人之间的牵绊和挂怀。
在河南商丘的某个小县城里,几乎每天,一辆白色电瓶车都会穿梭在县和乡之间。那是37岁的徐永莉。她先前是乡里医院的外科护士,日常就是与药瓶、针筒和病人打交道。上班的路30公里,骑电瓶车至少要1个小时。这样的日子,徐永莉坚持了9年,直到被调往市区的医院,才结束了奔波之苦。冬天的时候,就算穿上四层衣服,她的膝盖还是冻得发疼。
生活忙碌且疲惫,但依旧没能解决徐永莉的困境。她的工资2000元,只能掰着手指算一分一厘的支出,1000元钱是日常家用,剩下的得攒起来。而她,不仅是一个女儿,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摆在徐永莉面前的是这双重的责任。
拼多多提供了一种答案。在这里,她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生活“捷径”,“1000元钱能换来50次拆快递的快乐”。
快递到来的时候,胖胖的徐永莉像个小孩子,盘腿坐在地上拆“礼物”:6元钱给母亲买的发卡,28.8给父亲买的小米粥,女儿的洞洞鞋是10元钱淘来的,儿子的玩具枪只要15元,能用一年……
责任之外,她还会给孩子和老人创造一点惊喜。比如用攒了很久的钱,在拼多多上挑了一个烤箱,用不到1元钱的成本,复刻外面4元钱一个的蛋挞。烤箱冒着热气,溢出来的奶香味儿飘满整个房间。
7年时间,徐永莉在拼多多下单超过1500次。这里面只有37单是为自己而买。但她毫不在乎。在徐永莉的操持下,一家三代,在自己的小窝里,生活得有滋有味,“谁都希望钱越多越好,但如果一时半会改变不了,能生活好也很重要的,会省钱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家人就是买单的理由,像徐永莉这样的不在少数。20个猪圈太阳能感应灯,4把干农活的镰刀,是一位少年在能力范围内为长辈提供的生活便利。一位被外婆带大的贵州留守少年,在拼多多上给老人买了一件叫不上牌子的黑衬衫,陪伴老人度过好几个夏天。
小小的省钱举动,背后是对亲人无尽的担忧和爱。同样,一位存款过百万的90后女生,是拼多多的重度用户,她以省钱为信条,花大量时间选择最具性价比的商品——那是因为在高中,父亲曾突然中风。
当然,拼单的背后,也是轻松温情的。一位从小喜欢养蚂蚁、苍蝇的少年,父母特地从拼多多买了1000只苍蝇蛹——那是他们对孩童天性好奇的保护。一位少年则反过来满足母亲的好奇心,为她购买了电视上的那把陶瓷刀,“全身都是白色的,肯定没有真菜刀好用,我妈没见过,就买来圆她一个梦。”
梦想的起点
如果要说家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那肯定是梦想的起点。
在00后男孩张世瑞的记忆里,家曾是“房顶漏水都没钱修”的窘迫。他生活在山东省泰山市下面的一个村庄,小时候去县城,需要坐半小时的摩托车到镇上,再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那时张世瑞的梦想非常简单。它是同村孩童头上的一个黄色头盔,也是汽车里的太阳花,两片叶子一晃一晃。
在拼多多上,这些梦想只要百八十块钱就能实现。订单里的20个太阳花,2块钱100个电话卡针,3块钱20个螺丝刀,20块钱包邮的100条杂交金鱼,都是他少年时埋藏在心底的秘密,现在“想要就能买,就是圆梦”。
圆梦,来自贵州山区的少年胡涛或许最有发言权。胡涛的梦想从一双球鞋开始。120块钱,6个星期的现金零用,他拿到镇上的小卖部,兑成电子支付里的钱。然后在拼多多下单,不舍又取消,咬牙又下单,换来一双黑红色的安踏运动鞋。
鞋就像是某种象征,他开始渴望走出大山,在拼多多下单的书,激发了少年对外面世界的想象。后来,他考到上海的大学,大学四年拿下不少奖项,从自卑沉默,变成球场上自信跳跃、带着笑的少年。
胡涛一直保存着一张照片,那是在上海外滩,父母瘦小的身体,淳朴的笑容,与背后的高楼留下合影。“我先是觉得心酸,转念又觉得幸福,是他们将我送到上海读书。”虽然留守,他在爱意下成长。爷爷担心他上学路滑,为他修了家门口的水泥小道。他想吃肉松饼,隔天外婆便去镇上买,来回走了4个小时山路。
胡涛曾问过自己,如果有一天赚钱了 ,要做什么?他第一个想到的答案是外婆,带她去见见大山外的世界。
生活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一次拼多多又见证他的新开始。如今,胡涛在做农产品创业,拼多多的购物车里装满了各种活动道具。
对于00后北漂女生周周来说,拼多多也像一个陪伴,见证着她生活的细微变化。在北京互联网大厂两度实习,前后耗尽十个月后,她也没捱过裁员的浪潮。2022年,周周离开北京,去到杭州。在新的出租屋里,她延续着对家的坚持,买绿植、贴纸和帘子。现在,订单不再只是小物件,还有柜子和空气炸锅。
经历过漂泊、独立、自由的单身生活之后,她发现了父亲的老去,腿上日趋严重的静脉曲张。周周的梦想现在是一个更具体的家:努力挣钱,为父亲买一个房子,让他老有所居。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极昼工作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声明除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