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养娃10年才发现,拼的不是资源,而是这4个字

养娃10年才发现,拼的不是资源,而是这4个字

育儿

作者 | 天雅



教育孩子这件事,父母们可谓用心良苦、掏空心思。


比如——


有的父母会发明各种奖励措施,激励孩子的好行为;


有的父母会采取不同威胁话语,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有的父母会通过说教灌输道理,指导孩子走向正途……


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可真正操作下来,不少父母却惊讶地发现:它弊大于利。


非但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还无形中误导了孩子,破坏了亲子关系。


而如果父母能做到这4个字:「言行合一」,


往往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奖励:阻碍孩子成长的“元凶”



“如果考100分,就给你100元;”

“如果完成作业,就给你玩游戏;”

“……”


这种“如果……就……”的奖励性对话——


可能会激励孩子为了眼前目标,暂时去努力;


但却很少会激励孩子一直努力下去,甚至还可能会适得其反,破坏孩子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随机抽调一批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题。


在实验第一阶段,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


进入第二阶段后,他把学生分成两组:


「奖励组」每完成一个难题,就得到一美元奖励;


「无奖励组」则像原来那样做题,没有任何奖励。


到第三阶段,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活动。


结果观察人员发现,


奖励组的学生大部分在第二阶段非常积极解题,但到第三阶段就放弃做题去玩了;


而无奖励组的大部分学生,则无论是在第二阶段还是在第三阶段,还在继续做题。


这个实验说明:


想要激励孩子去做某事——


外部激励虽能起到暂时作用,却会破坏孩子原本的做事动机;


一旦外界推动力降低或者消失了,孩子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


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


也因此,当孩子做一件事,我们更应该关注并维持他的内在动机。


具体来说,就是赞许孩子做事过程的努力,而不是单纯奖励结果。


比如孩子学钢琴,


不要用“学会一首曲子就奖励100元”作为外部激励;


而是在孩子学会一首新曲子时,实事求是夸奖他:


“这首曲子有点难,

你日复一日地练习,克服了很多困难,终于把它拿下了。

我为你的这份坚持感到骄傲。”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比起物质奖励,精神上的鼓舞更能激发孩子的内部动力。


当然,我们也可以准备一个小礼物,表达对孩子努力过程的肯定。


但仅仅是作为惊喜,不作为提前约定的、对孩子成就结果的奖励。




威胁:不端行为的“邀请函”



“如果再哭闹,我就不要你了;”

“如果再考砸,我就揍你一顿;”

“……”


这种“如果……就……”的威胁性对话——


可能父母的本意是想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阻止恶劣结果;


但却很少真正起作用,甚至还会刺激孩子重复做一件不被允许的事情。


因为威胁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


为了维护自主意志,孩子会再次违纪,以此向别人展示他不惧怕任何威胁。


虎妈蔡美儿在接受采访时,讲述过她的育儿故事。


小女儿露露从3岁起,就被妈妈逼着练小提琴。


在一个零下6℃的寒冬,露露不愿意按妈妈说的做,重重地敲打琴键。


蔡美儿为了让女儿听话,威胁她说:


“如果你再不按我说的做,我就把你丢到外面去!” 


露露当时倔强地看了妈妈一眼,径直开门走出去,外套都没穿。


后来担心女儿被冻伤,蔡美儿不得不用热巧克力恳求女儿进来。


露露7岁的时候,弹不会一首复杂的曲子,蔡美儿又威胁她说:


“如果你弹不好,

就没有午餐、晚餐,没有圣诞节礼物;

在未来三四年里都不许举办生日聚会。”


在这样的威胁中,露露虽然很快就掌握了曲子,但却在她的心里埋下隐患。


13岁那年,露露不堪忍受妈妈长期的言语威胁,将一个杯子摔向地板大喊:


“我讨厌我的生活!我恨你,我恨这个家!”


那一刻,蔡美儿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带给女儿心理的折磨。


痛定思痛过后,她放弃了逼迫女儿练琴。


威胁是有条件的爱,时刻影响着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如果孩子做一件事情,


不是发自内心的享受,而是基于被威胁的恐惧,那他将永远无法活出真正的自己,


哪怕暂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也会给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造成亲子的疏远。


孩子成长是一个缓慢且复杂的过程。


越心急,结果往往越糟糕。


与其威胁,不如多一点耐心,让孩子充分去体验,去感受,去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说教:赢了争论,输了孩子



"你应该好好学习;"

"你不应该沉迷于玩游戏;"

"……"


这种"你应该/你不应该……"的说教式对话——


是不少父母引以为傲,终日滔滔不绝向孩子灌输的良言诤语,


殊不知,你讲的道理越多,孩子对你越反感,内心越抗拒跟你沟通。


真人秀纪录片《变形计》里的郑子豪,非常喜欢玩电脑游戏。


做律师的爸爸看不惯,一逮住机会就向儿子说教,讲各种大道理:


"经常打游戏是错误的。"

"你这样打游戏是会上瘾的,就像抽鸦片一样,玩物丧志。"

"你好好学习,先把学习搞好了,才能搞一搞娱乐的东西。"


可郑子豪就像开启了自动屏蔽模式似的——


对爸爸的大道理充耳不闻,甚至更加痴迷于游戏。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当父母居高临下地说教,很难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看见,也很难让孩子从心底里去认可。


只有跟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给予孩子尊重和认同,真实看见孩子的需求,教育才能真正起作用。


奥运冠军邓亚萍曾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


她的儿子有段时间也非常痴迷于游戏。


邓亚萍没有批评儿子,也没有强迫他立刻戒断,而是温和地告诉他:


"你如果真的喜欢打游戏,可以走电竞这条路。"


之后邓亚萍专门带着儿子考察了两家顶级电竞俱乐部,让儿子了解对方的作息,以及他们是怎么训练的。


从中他们了解到电竞一天要训练12个小时,比打球训练还累。


经过深思熟虑后,


儿子主动提出放弃电竞,踏踏实实练习打乒乓球,后来多次在青少年乒乓球赛中斩获奖项。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曾这样总结一个孩子的成长:


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

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

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教育是让孩子在生活中慢慢体会的过程。


空泛的道理,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


只有让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孩子才能真切地理解和明白一些道理。





言行不一:恶习产生的根源



很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会出现言行不一的时刻。


比如,


一边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一边粗鲁地对待孩子;


一边要求孩子专心学习,一边在旁边玩手机……


这个时候,孩子往往很容易忽略父母的话语,模仿父母的行为。


曾经在餐桌上看到一对母子。


妈妈正在跟朋友聊天,儿子突然叫到:"妈妈,我想……"


"闭嘴!别人说话时不可以插嘴,这是不礼貌的。"妈妈生气地呵斥道。


孩子看了一眼妈妈,欲言又止,闷闷不乐地低下了头。


那一刻妈妈或许没意识到:她打断了插话的孩子,同样也是不礼貌的。


这无疑是在为孩子提供错误示范。


或许这位更恰当的做法是:


先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在行为上做一个正确示范;


再用言语向孩子表达自己的诉求,温和地告诉孩子:


"你说的话妈妈听到了;

妈妈希望跟阿姨把刚才的话说完,然后再回应你好吗?"


当孩子体验到被父母尊重和礼貌对待,他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尊重和礼貌对待他人。


前不久,热搜上有一条讨论过万的视频:


#容错率高的家庭有多幸福?#


视频中有位小女孩,帮忙擦桌子摔坏了杯子,有点自责。


但妈妈没有责怪她,拿着扫把边清理边安慰小女孩:


"没事,你是做事的时候,不小心碰到的,是吗?"

"并不是故意的是不是?"

"没关系!"


小女孩情绪恢复之后,继续把活干完。


晚上爸爸收拾没吃完的晚饭,没拿稳把碗摔了。


小女孩第一时间跑过来安慰爸爸:"没关系!"


然后她学着白天妈妈的样子,拿来扫把清理地面上的食物残渣。


发现了吗?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多行为习惯是来自父母「身教」,而不是「言传」。


也因此,面对孩子,父母不需要设立一大堆规则和行为标准,


仅仅需要言行合一,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能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写在最后


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


父母具体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曾为此困惑过、迷茫过。


奖励、威胁、说教都不是答案。


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父母要做到言行合一。


当我们要求孩子达成某个标准,做到某件事情的时候,


我们需要先扪心自问一下:我自己做到这些标准了吗?


如果做到了,那就可以暂时放宽心,


因为你的言行本身,对孩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行为指引;


如果没做到,那就将注意力回归自身,完善自我成长。


育儿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与你共勉。



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在看」+「转发」育儿是一场自我修行,愿你我都做到言行一致
 今晚18点 准时开播


你是否也是……

关系中处处忍让,不敢拒绝

压抑内心真实想法,不敢表达

渴望被关心,却不敢袒露脆弱


长此以往,只会不断消自己和关系


今晚18:00,夏馨平老师直播分享:

被压抑的真实自我,如何重获自由


❗直播无回放❗点击立即【预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姚让的疫情时代(5)百度重构的不是如流,而是办公教育大纲慢的不是 Ruby,而是你的数据库【教育】毁掉孩子的根本不是游戏和懒惰,而是这4个无知教育章子怡、汪峰官宣离婚:婚姻最可怕的不是出轨,不是冷淡,而是这件事真正要担心的不是日本化,而是拉美化工作拼到最后,拼的是内存这种时候运动,真的不是「健身」,而是「作死」啊!我花14年把女儿养废休学: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充满了内耗女儿抑郁后,我才明白: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这1种氛围孩子能不能成学霸,影响最大的不是智商,不是学校,而是…男人出轨后,最害怕的不是被妻子发现,而是这3件事杨伟民最新演讲:“先立后破”不是针对企业,不是针对消费者,也不是针对市场的,而是对政府经济治理而言巴以冲突何时了最被忽略的教育真相:养孩子,拼的是父母的情绪价值公司需要的不是老好人,而是靠谱的人人生后半场,拼的是复原力(深度好文)人到晚年才会明白,世上只有这4个人靠得住!毕玄:稳定性,难的不是技术,而是……这片雨林里的婴儿最先会说的不是“爸爸妈妈”,而是“我要离开这里”|唐·库里克 一席第1022位讲者一个家的悲哀之处,不是没钱,而是告诉外人这4个隐私!董宇辉:最贵的教育资源,不是学区房,而是父母的三观青春期孩子需要的不是被动“管教”,而是主动“自救”三七等于二十一吗推翻(狭义)相对论意味着什么?这4个字,也许是这个时代最难化解的心理问题女儿抑郁后,我才明白: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充满了“内耗”最摧毁婚姻的不是贫穷、不是无性,而是这4个字从事 Linux 运维行业,拼的就是经验,经验越多那必然越吃香!人到中年才清醒,有些爸妈离得越远越好,这不是心机,而是远见累垮你的不是上班,而是工作方式做过心理咨询之后才发现,原来自由的人生是这样的结婚多年的夫妻,久处不厌,拼的是钝感力男人出轨后,最害怕的不是被妻子发现,而是这件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