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钓鱼人,在路亚赛场上找到自由
姚小光第一见人玩路亚是在北京的护城河。当时因为疫情,他工作停摆,赋闲在家,沿河散步时,恰巧碰见有人钓鱼。他眼前的钓友,没用鱼食打窝,也不看鱼漂,而是在鱼线的尾端绑上假饵。那人站在岸边,轻轻向河内一甩,没过多久,就有鱼上钩。
钓了十六年鱼,姚小光头一遭见到那种玩法。与台钓截然不同,这种钓鱼方式更像是用饵模拟小鱼小虫在水中的姿态,来吸引那些有攻击性的鱼。一番交谈后,钓友告诉他,这叫“路亚”。自此,姚小光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上小红书查找攻略,对照图文与视频,很快就上了手,竿子、轮子等装备,也被他逐一升级。从那以后,适合路亚的“黑坑”(钓鱼爱好者对商业性质鱼塘的称呼)成了他周末首选的外出目的地。
姚小光留意到,最近这几年,跟他一样“入坑”的人不在少数。问到“玩路亚的理由”,每个人都能列出长长的一串:“不污染水域”“灵活便捷”“考验技巧”……但凡大家聚到一起,讨论的内容清一色都是路亚渔技。
在快节奏的城市中,这似乎是片飞地,保存着一群人的纯真与炽热。正因为他们的存在,路亚在国内也从小众兴趣爱好向专业赛事运动慢慢靠拢。而随着路亚成为户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钓竿背后那些普通人的故事,也渐渐浮出水面。
路亚人同场竞技:
最会博弈的选手,浑身全是心眼
姚小光是在路亚群里看到“狂热路亚!小红书百万竞钓赛”的——这是小红书举办的首届钓鱼大赛。作为资深钓友,他和几个好友立马报了名。赛事分钓场预选赛、区域邀请赛和全国总决赛。前两个阶段,决胜规则是计尾,等到全国赛,则是选取最大的5尾鱼进行称重决出冠军。
姚小光
虽然没能拿下成绩,但与钓友的博弈和交流让姚小光十分满足。在钓鱼人的共识里,路亚比赛不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也是一次人与鱼的较量。就像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那样,老渔夫与巨型旗鱼僵持三天三夜后,在意的已不是渔获,而更多是对于对手的敬意。
来自江苏连云港的袁野大概对此深有体会。当人们开始流行用i人和e人划分群体时,袁野也把鱼按性格特质做了分类,“体型偏大的鲈鱼懒,像老大爷遛公园,这种鱼难钓。进食欲望强、体型健硕的会比较容易。”
今年28岁的袁野,已是一位路亚老手。在父亲的影响下,他自幼喜欢钓鱼。16岁那年,他在清华大学进修油画,攒了700块钱跑去渔具店,想买根钓竿。结果摸到路亚竿后,他爱不释手,当即放弃台钓转投路亚。自此,他的车内有两样东西从未卸下——路亚竿和油画耗材——他在小红书也分别记录着这些领域的日常。
“狂热路亚!小红书百万竞钓赛”冠军 袁野
在小红书看到赛事信息时,袁野的第一反应是“报名费真便宜”,很快就缴费参赛。钓鱼的人通常都有不服输的劲头,所以纵使他抱着玩心前往,却还是设置了一个目标:“二等奖,奖品是一直想要的路亚艇。”
与此同时,各地钓友也纷纷加入,人们怀着对路亚的满腔热忱,参与到赛事当中:有河南的钓友,因为错过了京津冀预选赛,便跨越1700多公里赴广州参赛;“钓鱼佬”@席云川 的家属还帮忙“上了波大分”,在丈夫没看到消息时,果断替他报了名。
袁野和超过千名钓友加入了这场持续3个月、跨越4大战区、17座城市、40场比赛的狂欢,最终他斩获冠军。一切成功皆有因由可以追溯。对他而言,细致与耐心就是取胜之匙。
半决赛那天,他让朋友盯着上鱼的标点,以便更好掌握鱼情。在确保自己能晋级后,更是多了个心眼——他想,干脆打一把心理战,以前的比赛经验告诉他,过早打出状态,一般都没有特别理想的结果。于是,他特意控制分数,防止自己排名靠前,压力过大。
画油画的主业还在无形中帮了袁野一把。常年绘画,让他对画面异常敏感,“用竿子和饵在水里面来回地拖几遍,每块石头大概的距离、方位,就能映射在脑海里了”。
袁野在小红书上用视频分享了自己的参赛经历
开了“挂”的袁野一往无前。当别人还在近水处的钓点时,他已驾船穿过几个湾子,发现了水库中的网箱(水库中养殖鱼类的空间)。面对新发现,他非常自信,站在船上抛出鱼饵,等待鲈鱼咬钩。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还和搭档轮流开船,避免被人发现钓位,如此操作,他们如愿拿到决赛入场券。
后来,在小红书上,袁野分享了夺冠那天的历程:比赛当天,他头脑更加清醒,根据阳光判断好了窗口期,然后及时在那个时间段赶到网箱,他计算过,“和湾子里面的饵鱼相比,同样的长度,网箱的鱼肯定更重。”
袁野反复试验钓饵,最后装满渔获。返回称重台,他的那几条鱼被告知已是最佳成绩,他高声欢呼,冠军就此诞生。后来,袁野补发了条小红书,秀了把操作,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钓5条价值52万元的鱼是什么体验”。
决赛现场,袁野最终获得了一台价值50余万元的沃尔沃汽车
在比赛结束后的篝火晚会上,有钓友问袁野是否有压力。他说感觉“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对爱好者来说,玩路亚是否收获没那么重要,“能拿着竿子在水里抛一抛,就很满足了。当然,在比赛时,能把自己的想法应用到上面,并且产生一定的效果,这也是很大的乐趣。”
路亚人的聚会:
除了钓鱼,咱不谈别的
同样参加比赛的雷霆有和袁野类似的看法。在他眼中,钓鱼和下棋类似,是烧脑与行动的结合体。而在这之外,它还考验钓手们在基本功方面的配合。人们的刻板认知中,钓鱼似乎是i人的“天堂”,只需要盯着水面,无需跟人打过多交道。但路亚竞钓颠覆了这一印象,在比赛中,它通常需要主钓和副钓的协作,那些偏好单打独斗的人,往往无法取得佳绩。
在“狂热路亚!小红书百万竞钓赛”上,雷霆的搭档是妻子苗苗。两人都酷爱钓鱼,苗苗甚至为此从工作了九年的事业单位离职。向着热爱的事物持续努力,也让她得偿所愿,成为一名职业钓手。在钓鱼届,两人有个别称,叫“神钓侠侣”。
“神钓侠侣”——雷霆和苗苗
对“神钓侠侣”而言,路亚与生活早已融为一体。拿旅行来说,“如果没有钓鱼,这趟旅程一定不是完美的。”反过来,二人在生活中养成的默契也在钓场上派上了大用场,“一个眼神就能知道对方想做什么”。
这次的比赛,两人充分诠释了什么叫默契。半决赛出发时,两人状态都很轻松,但十多分钟后,雷霆的脸就拉了下来。他抛出的前几竿都有收获,可两条大鱼却脱钩而逃。他想,如果是“单撸”(钓手单独行动),自己大概率会选择去赌一把,最终很可能一无所获。
而这时,苗苗更为冷静,她劝雷霆,“咱们先要把鱼打满,这样心里才有底气”。她让雷霆先驾船,自己连续挥竿,接连上鱼,这才稳住了局势,也逐渐消解了船上的紧张感。两人在回看直播录像时留意到,解说员评述时说,他们能在这样的境况下继续比赛,其实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
两人在赛时配合默契
尽管比赛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两人对这趟旅程并不失落。他们有同样的感觉,这是场老钓友的聚会,“大家嘴巴里说的事情全都离不开钓鱼。有人分析基地的水文特征,有人讲鱼群在秋季的行动模式。”
身处那样的氛围,苗苗和雷霆觉得很幸福。不少钓友也有相似的感受。@小仙玩路亚 抽签遇到的同船队友与自己同年同日同月生,钓鱼不仅有渔获,没准还会有一段这样的奇遇。为了和钓友相聚,一位上海钓友甚至在自己结婚当日都不忘路亚,接亲的路上,他还特意嘱咐工作人员“抽签时间记得提醒我一下,怕没看到,今天我结婚”。
苗苗和雷霆参加过不少路亚比赛,从未见过这些“名场面”。受限于这项运动的初期影响力,此前也没有大型的专业钓鱼赛事产生。这次参赛,两人眼前一亮,“奖金规格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直播里有同屏的切换,还有空中无人机视角,当赛事主办方做得专业,就会让选手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狂热路亚!小红书百万竞钓赛”比赛现场
对此,袁野深有同感,他说即使拿不到名次,也会让人感到舒心。以往,他所能参加的赛事报名费高,很多普通人因此被拒之门外。而这一回,无论是新手,还是专业人士,都可以参与其中,“和Bassmaster锦标赛、FLW世界户外钓鱼大赛这类专业的比赛一样,这场赛事真的有可能改变路亚人的一生。”
于参赛者而言,来此路亚的意义不仅仅是角逐冠军,更是去和世界上无数个与自己有着相同爱好的人相聚。作为一个“老钓手”,苗苗还发现,钓场里女性的身影越来越多,“大家和男钓手一样,共同竞争着站上领奖台的机会”。这或许正如美国自然作家哈里·米德尔顿(Harry Middleton)曾写道的那样:“钓鱼并不是逃避生活,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沉浸其中。”
当一个群体不区隔性别、地域等因素,选择粘合在一起时,也向人们传递出一个信号,面对生活,你既可以独乐乐,也可以众乐乐。
路亚人理解的自由:
钓竿在手,世界我有
有人聚集的地方,自然会有“显眼包”的出现。练习路亚两年半的鲍云雷,虽然未能跻身前十,却也在这次比赛中露了把脸。
那天,上海电视台的记者来比赛现场采访,一旁的鲍云雷正在自己的钓点甩竿。前三竿格外顺利,鱼咬住拟饵,逐一被拽出水面。等到第四竿,鲍云雷觉得竿头变重,他反应过来,可能是卡在水草里了,于是用力一提,老化的主线随之断开。
同一时间,记者来到他的身前,递上麦克风问他参赛的体验。他没有面向镜头,而是专注地盯着手里的导线,一边绑,一边分享感受。这个画面很快被人发在小红书上,也成为这次比赛的经典瞬间——“争分夺秒绑导线,是每个钓鱼佬的基本素质。”
鲍云雷
这个动作,似乎早已刻在鲍云雷的肌肉记忆里。他7岁开始钓鱼,这个爱好也贯穿在他人生的每个阶段。读大学时,他在南宁和朋友们常去河边,一起烧烤,一起钓鱼。回到上海工作,他在感觉到生活烦闷时,也会跑到水边抛两竿。城市和身边的人换了又换,唯独不变的是手边的渔具和眼前的水域,“它没有影响过我的人生抉择,但肯定是充实了我的生活,给我带来很多快乐。”
玩路亚的第五个月,他买了台GoPro,在小红书上记录起自己钓鱼佬的乐子生活。他渐渐发现,“平台上的钓友没什么戾气,没有那种教人做事的架子,反而会发很多鼓励性的话”,还有人找他请教专业问题,或是问他能否做个搭子。
去年他升职后,发布的钓鱼内容随之减少。工作压力时常让他睡不着觉,但每次去路亚,“整个人会放松下来了,我不用思考别的,只要想鱼在哪儿和怎么钓。”这次比赛前不久,鲍云雷的情感状况也出现了些问题,他抱着散心的态度去了钓场。往常,他鲜少有时间到外地路亚,而这一回,在打比赛的时候,看着山山水水,亲近自然的过程让他的内心感到熨帖。
路亚让鲍云雷找到了自己的情绪出口
于他而言,那是一种疗愈,仿佛重返童年时代。如今,站在他身边的“钓鱼佬”,年龄大多相仿,尽是些年轻的面孔,不过身上也多了些责任。但不变的是,路亚始终是能让他们内心得到慰藉的那项活动。
不管是资深钓手,还是初出茅庐的爱好者,在讲述路亚时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自由。在刚刚过去的秋天,这群热爱路亚,浪漫且自由的人,在小红书的组织下,集结在水边,用手中的鱼竿,验证着自己的判断,竞夺着路亚人心中的荣誉。
美国作家理查德·布劳提根(Richard Brautigan)在《在美国钓鳟鱼》(Trout Fishing in America)中写:“我的手从未抓住过一条鳟鱼。尽管沮丧不已,我相信这些失去仍是一次有趣的探索,但明年还会有人去那儿钓鳟鱼。还会有人走上我的路。”
对路亚爱好者来说也是如此,是否拿奖其实并不重要,这个探索的过程本身就已足够丰富有趣。最关键的是,他们还通过钓鱼体味到了生活的深层次意义:不论处在何种境况,都还有无穷的可能,这是他们从水面之下的世界习得的道理。而在岸边,或是船上,他们所能做的,是倾听内心的声音,自信而从容地甩出一竿又一竿。
给路亚新手们的“入坑”小建议:
1. 勤加练习,多去老钓手聚集的地方。有人可能会手把手教你技巧,给你分享钓点。(姚小光)
2. 每一种饵型,自己都要熟练掌握,清楚它们适合在哪些场合使用;如果参赛,最重要的是求稳。(袁野)
3. 女生钓鱼的初衷应该是热爱;最初玩路亚,要先上鱼,有了那种喜悦的感觉,才会坚持走下去。(雷霆&苗苗)
4. 心态要好,如果参加比赛,不要紧张,否则容易造成决策失误。(鲍云雷)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韩冰
作者丨伊卡洛斯
图片来源丨受访者、小红书、Unsplash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