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拒绝才能让娃明白,不行就是不行,但又不伤娃的心教育2022-05-06 00:05 继续“足不出户”中,都已经忘记了是第几天了。这次的居家隔离,发生了不少事情,也让我有机会更好地内观自己。我开始理解为啥父母总爱囤东西,总爱把好吃的留在最后;我开始认识到,哪怕吃喝的东西都一样,没了可以想出门就出门的前提,似乎又都不一样;我想明白了,接纳情绪是允许存在,而不是假装没事,但仍然要学会让自己的行动尽量正常化。当然,也发现了自己很多和小D相处的微妙情绪。四月份是小D生日,就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对自己的内心又有了一次深刻的理解。01你明明说有的!我们在浦东,是最早一批封控的。我当时特别乐观,听到发布说浦东先封4天,我真的相信是4天,因此我们家基本没囤什么。最开始的两周,计划周期和供货出现了断档,晚饭的餐桌上没了肉菜,西红柿炒鸡蛋算是顶配大荤了。小D就特别想吃排骨,我们就玩假装游戏,把想吃的想玩的都画出来,然后假装吃过玩过了,真正的“画饼充饥”2.0版。小D边玩边问我,那妈妈,我的生日聚会还会有吗?还可以去看艾莎公主,邀请我的小伙伴吗?我和她说,生日聚会要取消了,因为现在有疫情(她自己接上了后半句话)。但停了停后,她又问了一句,还能有蛋糕吗?不用一整只,一块也行的。面对这句话,我已经不好意思当下拒绝了,我的回答是,嗯,会有吧,妈妈想想办法。那时已经四月初了,我开始认识到,这次的隔离比我预期的要久很多。这背后意味着,小D今年的生日蛋糕估计也不会有了。但我一直不敢和小D说出这件事。她真的从去年生日后,就期待自己可以再长大一岁,可以邀请她最爱的朋友来一起庆祝生日。这句拒绝,对我来说有点不忍心。之后的两周里,小D时不时还会来询问,而我也总是含含糊糊地混过去了。直到她生日两天前,我终于对小D说,今年蛋糕也不会有了。没想到小D一下子就忍不住了,不同于以往的“大发雷霆”,她自己回到卧室,趴在枕头上,呜呜呜地哭了起来。我们成人可以说,现在这个当下需要有大局观,蛋糕不是必需品,没那么重要。但对这个小女孩来说,未免有点太苛刻。我就静静陪着她,等她的哭声慢慢变轻。然后她自己爬起来,哽咽着和我说,妈妈,你能抱抱我,帮助我冷静下来吗?晚上的时候,我们聊起了这个“大”遗憾。小D8岁了,其实完全知道是什么情况了。但她后来的一句话,我特别有感触。她对我说,妈妈,你如果一开始就知道不会有蛋糕了,那么我问的时候,你就要拒绝我呀,就像告诉我没了生日派对一样。我问了你好几次,你总是答应的,那我每天都会想象有蛋糕的画面。最后你突然的拒绝,我就不适应了。这段大白话让我觉得好有道理啊。这和我们成人世界有时候总是碍于情面不第一时间拒绝,但最后反而彼此尴尬很类似啊。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只是“不喜欢、不合适、不想做”而想拒绝,但总是觉得这样的拒绝理由不存在,于是就给了对方含糊不清的说辞。而这种一开始不说清楚的情况,当我们最后仍然拒绝时,对方反而会不舒服,“你一开始为啥不干脆一点呢?“小D的这个故事,还让我进一步审视自己的内心,我为什么害怕直接拒绝她?我又是为什么拒绝的时候,会带有愧疚呢?02内心没什么孩子就体会不到什么其实这样的心理状态之前也有过,并不只是因为疫情。当年的我完全不敢拒绝小D的请求,哪怕我已经连着几个晚上半夜起来照料她,第二天她如果希望我陪她玩,我总是强打着精神答应。而且我经常会有愧疚感,这种愧疚感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比如,当我拒绝小D要在晚饭前吃零食时;当我告诉她现在不能玩,需要先完成网课时;当我和她说,妈妈需要上班,她需要上学,我们短暂分离时。很经常的,哪怕是做了我认为对的事,但我仍然会对自己的“拒绝”耿耿于怀,觉得自己伤了孩子的心,觉得自己的拒绝“得罪”了孩子。你们是不是也这样?反正这件事困扰了我很久很久。第一次心结打开的契机是我又一次因为拒绝小D而内疚时,我自我打趣说,哎呀,我当年是职场老好人,现在是妈妈老好人呀。就是这句话,一下子“击醒”了我。初入职场,我就很难对同事说不,哪怕拒绝了,这种内疚感也会伴随很久。当时,我的一大自我提升方向,就是学会说不。我的职场导师问过我,为什么会害怕拒绝?我告诉他的答案是,我觉得拒绝他人是对别人的伤害。导师很惊讶,他说他已经准备好了我会说,拒绝后害怕别人报复,没想到我的答案是这样。顺着这个话题,导师和我说,我之所以有这样的认知,一定程度反应了我和原生家庭的“未分离”。我应该是不敢拒绝自己父母的,而这种关系互动模式,让我认为,我和所有人都应该如此。当年我都没结婚,他说的这段话我是懵懵懂懂的,但的确帮助我引入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拒绝别人,并不会对别人产生伤害。只有当自己的内心是虚弱的时候,觉得别人拒绝我们,我们会受伤,那么我们才会如此代入。我当时迈出的第一步,就是从简单的事情开始拒绝,从职场中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开始拒绝,从拒绝导师开始。我的第一次改变,你们完全想象不到,是从拒绝快递小哥的要求开始的。以前只要快递给我打电话,我哪怕有事走不开,我都会立马放下手上一切,去取快递。那次我就和他说,我现在实在走不开,能不能帮忙送上来啊?结果,他还真的就送上来了。后来我拒绝同事,告诉她,我手上在忙一份PPT,今天下午肯定无法回答她的疑问了,但是明天早上我们可以约个会聊聊。结果同事也理解,我也不需要改变自己的节奏。回想起职场的这一幕幕,我突然明白,这一次我害怕拒绝小D,不敢告诉她没有生日蛋糕,仍然是自己内心的虚弱。因为疫情在家,我们好几天没有肉菜,我自我代入觉得,自己都没照顾好孩子。从而,我就不敢继续拒绝她其他的要求。这就好比,职场妈妈如果内疚自己没时间陪娃,基本上回家后就变得“有求必应”;出差一周再回家,也会习惯性地“纵容”。我们所谓的“不敢拒绝孩子,怕他们伤心”,无非是我们自己内心的补偿。我们的内心没有什么,孩子就不会体会到什么,我们的内心越是害怕什么,孩子就越能够感知到什么。这次的小插曲后,我做了一次自我复盘。因为我知道,尽管这件事小D已经自己消化,也翻篇了。但我未来肯定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为了防范于未然,我梳理了拒绝孩子的三部曲:1、拒绝的理由需要承认自己的需求很重要,“妈妈累了”;重申规则意识,“哪怕你很伤心,饭前就是不可以吃糖的,这是之前告诉过你的家规”;2、给出替代方案给出双赢策略,“这样好不,我们彼此不打扰30分钟,30分钟过去后,妈妈就陪你玩”;给出什么时候可以做,“我们把这颗糖存着,下午三点零食时间可以吃”。3、告诉自己最后也是很关键的,就是需要时常提醒自己,我们的孩子并不弱小。虽然她会因为我们的拒绝而哭泣,但是面对现实生活的落差,就是独立成长的关键一步。今天谈论的看似是,作为父母如何拒绝孩子。但本质其实是,如何在关系中说“不”。很多人应该像我一样,越是亲近的关系越难说“不”。我的女儿治愈了我的老好人,而反过来我的敢于拒绝,也让她避免将来成为老好人。这些年学习育儿也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让我明白,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承认并且满足自己的需要,不去讨好迎合他人依然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给自己,给女儿,也给你们。大J叨叨叨昨天分享了《写公号7年,第一次分享“我赚钱的秘密”》,很多朋友都说喜欢看,有共鸣有启发,也让我以后多写写认知模式类的文章。对我来说,所谓“认知模式”就是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是可以体现在任何地方的,并不是谈工作谈赚钱的时候才有“认知模式”。像今天这篇,其实也是我的认知模式,我遇到一件事,心里有个小“疙瘩”,我是不会放过的,而是自己好好想明白,那下次我再遇到,我的“认知模式”就扩展了一点点觉得文章有启发记得点赞鼓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