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快马沙中(ID:gh_fea9f41aa8f8)
《县乡的孩子们》出版了,大数据推送给了我。小渠道也给了我信息,我买了一本来读。读完之后,我向贺雪峰院长求助求教:这本书解读了当下县乡孩子们生存及受教育现状,境况着实让人忧虑,可有化解之策?尤其是具有政策制定权力且高考全省统筹的省教育厅,他们如何看待并制定出相应政策以化解这种忧虑?哪怕化解部分也可。贺雪峰是武汉大学教授,社科院院长,长江学者,华中“新乡土”派灵魂人物,是领军人。他的新乡土调研团队分布在全国,有七十多处。通过大量调研,写成了此书。贺院长捐赠给中学母校十本,并告诉我,希望可以帮助家乡一部分人和一些单位。比如学生、家长、老师、校长、学校和教育局。中国的工业化使大量年轻农民工进城,农村已是老弱病残社会;中国的城市中心化已经集中大量优质资源,随着城市文明的兴盛,农耕文明必然衰落,包括县乡教育;然而,还有将近六亿人口,其中有两亿孩子生活在农村,他们如何在资源稀缺的农村在父母远离的家庭安稳生活?能不能顺利长大成人?其成长路径上心理、情感、思想、生理问题能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已经构成底层社会最大焦虑。掩卷沉思:一尊活在农村的身体与向往现代化文明的心脏之间的矛盾;压抑人性的考试分数和内卷制度与可爱的青春之间的矛盾。学校教育除了死气沉沉的教书,还可以不可以有“青春之歌”?
很不幸,面对这样一群县乡孩子,我无策无力改变一切。可是作为一位人民教师,面对一堆渴求进步的眼神和渴望丰富的小心脏,又不得不得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捉急。今天与教了几十年书的一位资深老师兼班主任聊天,得知他已经从班主任队伍退出,原因是:现行的教育理念与他的教育思想有巨大鸿沟。胜任不了当下教育职责,完成不了当下教育任务。他举例: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矛盾时,学校屈从家庭;学生与老师教育理念有矛盾时,教师屈从学生;在教育局管理与学校有矛盾时,学校屈从教育局;在末端管理者与教师有矛盾时,教师屈从领导;尤其是学生有错误时,教师纠正其错误,越来越“理直气不壮”。所有这一切因素,演化出中国社会教育困境。学校现在成了被踩踏单位,教师成了被教育的对象。陷入困境的教育出路在哪里?陷入困境中的师生如何脱困?我的朋友说,既然改变不了外界,就改变自己。撂挑子不干了,眼不见心不烦。但是,他还保持着一颗火热的教育之心。他指出现行的身边的教育之弊端,说明对教育,他并没有死心,他希望有所改善,而这正是我们所有县乡教育工作者的心愿,谁不愿意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从时间看,每天,学生6点20起床——晚上10点10分下晚自习,在教室在学校时间长达14个小时,若加上下自习回家后写作业,一直写到晚上12点钟才上床睡觉,时间长达18小时。每天如此,学生肯定疲劳,肯定厌烦;从实际操作看,课表设置的课外活动被班主任及年级组取消,变作进教室自习、刷题。下午六点以后,在操场上运动打篮球的学生普遍被要求立即回到教室,学生没有活动时间;从课时总数看,一周87节课,只有2节体育课(90分钟);从师生教学行为看,教师印试卷,学生考测评,青春只有刷题,完全失去青春的朝气蓬勃,完全丧失青春的厚度和力度;从小制度小程序看,教师已经没有了教育主观能动性,哪怕有一丁点儿自选动作,都要遭到年级组和学校批评。因此,对学生而言:所有青春都无趣,部分学生读书无望。于是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手机给他快乐,就跟手机走;网络虚幻小说提供阅读快乐,就跟网络走;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被学校教育重视,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成长的快乐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夹杂其间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自由泛滥。学生越来越难管理,层出不穷的心理、情感、生理问题折磨地人憔悴不堪。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对人有不同的要求。学校肯定希望把孩子教育成才,家庭肯定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社会各单位肯定希望招聘有才华有学历的高端大学毕业生。三个层面的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孩子的发展符合自己需求。而实际生活不可能完全如意,因为三个层面面对的都是人,人是有差别的。学校教育要树立起教育生态理念:孩子要成才,也要成人;孩子可成龙成凤,也可以平凡;社会也不需要一味追求高学历。像一座森林,有参天大树,有小草,有花卉,各有特色,各有个性,这才可以构建起其乐融融的社会。这就是包容,教育要包容,家庭要包容,社会要包容。在中国要重拾传统包容文化,重整包容文化内涵。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学校教育现状,在大政方针不改变的情况下,能否独立承担起教育改革任务?校长是有一定独立教育支配权的。在资金投入比例及走向、人力资源调配和教育施策上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校长的决策能力可以决定校园生态。在校园内,活动的是人。学校的两大任务:教书和育人。一是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芸芸众生。二是培养一批国之栋梁。围绕此点,我们重新理解教育本质:重视并培育年轻人的需求,关心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把他们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一起。活在底层的芸芸众生,他们生活的幸福,是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盘,不杰出不优秀不可耻!国家的强大要靠少数精英人才,以中国庞大的人口数据分析(每年出生1000万人,前10%就是100万),每年有100万精英人才足够支撑起中国的强大。因而,我们的教育完全没有必要,把每一个人都往北大清华的路上带,也没这个可能性。所谓青年学生内卷,就是不热爱读书的人,外界逼迫他坐在书桌前,他内心就会焦虑,也就卷起来了。这个内卷也是泪卷!真正热爱读书的人,他是不会卷的。他所面对的卷都是工作的卷,人际交往的卷,争取人生资源的卷,那是后来的事。而不是当下读书的卷。所以对年轻人的教育是唤醒!唤醒他们内心的奋斗意志。好的教育绝对不是压迫,凡是压迫都是坏的教育:强迫他们在书桌前,强迫他们在教室,强迫他们刷题,强迫他们考985、211。这些做法都是错的。越是以爱他们的名义要求他们,压迫性越大,苦恼越多。综述,我们的县乡学校一定要解决绝大多数学生共性问题:青春无趣,读书无望。应该赋予他们青春价值,丰富他们青春内涵,让他们的青春靓丽起来。让学校教育弥补他的家庭教育缺失。如果您是有教育崇高格局的中小学校长,您可以大胆这样做:变更学校作息时间,早上七点以后学生才可以进入校园,晚上九点可以下晚自习,除住读生外,走读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更改课表,真正落实课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室外活动时间;把学生组织起来,丰富课外活动内容,做让学生受教育感兴趣的事情,把学校教书育人理念贯穿到活动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比如:体育运动、悦读、朗诵、唱歌、绘画、辩论、演讲、下棋以及学科兴趣活动等等。在活动中建立人生自信。有了自信,青春的光彩就回来了。这种自信会自觉迁移到做学问上来,学生读书的效率会得到提升。青春有了快乐,集体生活有了乐趣,很多的心理问题、情感问题、生理问题等就会迎刃而解。学校教育不知不觉弥补家了庭教育的缺失。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减负政策在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完全可以在全省范围内禁止中小学周末补课。既然高考招录指标以省为单位统筹,针对中学的教育措施完全可以全省统一。考500分就可以进大学为什么要泪卷成700分!?学生是一棵苗,长成树需要十多年的精心培育,这种培育绝不仅仅是长分数!在此修改李白诗以明教育之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应该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尽烦忧。奉劝教育界领导们:认真读完《县乡的孩子们》,认真调研身边的教育。踏踏实实制定符合我们的教育政策,真正办人民满意教育。今日推荐
▍往期回顾
从小县城到斯坦福博士:读“闲书”把我带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状元县”的陪读妈妈们
一个武汉周边小县城95后手记:经历几代,我才能上清华
“小镇做题家”们,是自愿成为做题家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