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货基抛售、债券供给加大,债市回调何时休?

货基抛售、债券供给加大,债市回调何时休?

公众号新闻

2023.10.23

本文字数:2832,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导读近期再融资债的加速发行,也加大了流动性压力。


作者 | 第一财经 周艾琳  


2023年上半年被“债牛”主导,不过,债市回调的程度从8月起渐强,稳经济措施、资金面扰动、资本新规影响等都是主因。近期再融资债加速发行也加大了流动性压力。

截至本周一收盘,10年期国债活跃券230004收益率报在2.7%附近,自8月在2.55%附近触底后持续攀升。近期,债券收益率曲线更是出现了“熊平”的情况,即短端收益率攀升更快。“上周1年期国债上行13BP到2.31%,10年期国债上行3BP到2.71%。资金收敛、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增加和货基卖债导致短端利率调整压力较大。”南银理财研究部主管王强松对第一财经记者称。

记者从部分公募基金了解到,个别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开始预防性赎回。不过目前判断债市转熊仍为时过早。不同于去年四季度,目前理财子布局稳健的现金管理产品较多,而且从债市赔率的角度来看,10年国债2.71%的收益率高出1年MLF利率超20BP,1年存单利率2.55%也高于1年MLF利率,近期被抛售的存单、银行二永(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和国债逐步表现出吸引力,后续供给压力和流动性压力也有望缓和。

短端债券抛售加剧

近期,多重压力加剧了债市的抛售,近两周短端债券的压力尤甚。

存单收益率持续上行,货币基金在二级市场净减持债券超1000亿元,货币基金减持导致存单价格“踩踏下跌”;证券自营减持债券和压缩久期,基金公司减持银行二永债券,债基久期压缩,市场的杠杆水平下降。“这些数据说明交易类机构继续转向防守,债市的情绪指标降至26%(8月上旬在100%附近,9月底在40%附近)。”王强松表示。

9月经济数据超预期以及上周资金价格意外走高,是加剧抛售压力的原因。10月18日公布的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好于预期,中国只需在四季度实现4.4%的增长,就能达到全年增长5%的目标。“鉴于去年第四季度的低基数,实现年度增长目标应该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将2023年的GDP增长预测提高到5.1%,四季度同比增速为4.7%(前值为4.3%)。”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最近的贸易、信贷和电力消耗等其他关键数据,都表明中国经济正在显示出稳定的迹象,但市场信心仍待提振。

此外,中金公司的研究显示,今年上半年政府债券供给整体偏慢,但8月以来政府债券发行明显提速,使得政府债券净增量自8月起明显抬升,8~9月净增量均值近1.1万亿元。10月,特殊再融资债如期落地,但发行节奏明显快于市场预期,进一步推升政府债券单月净增量创年内新高,至1.35万亿元以上,叠加资金面趋紧环境,推动债市自8月下旬以来持续回调。

第一财经10月11日就报道,截至目前,内蒙古、天津、辽宁、云南、重庆、广西先后宣布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计划,合计规模为3196.52亿元,募集用途为偿还存量债务。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存在挑战,近期市场对于增发国债的预期再起。

此外,机构的抛售也加剧了债市压力,而这种机构行为也与资本新规有关。2023年2月18日,原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源证券表示,由于资本新规落地后,3个月以上的银行普通金融债和同业存单风险权重提升,银行自营配置意愿或将减弱,此外资本新规也间接影响到资管产品,由于银行自营交易盘以基金投资为主,基金产品为了迎合银行自营投资偏好也会倾向配置资本节约型标的,因此,反映到债市上,3个月以上银行普通金融债和同业存单的到期收益率明显上行。

有债券交易员对记者表示,“在监管压力下,银行赎回货币基金,而货币基金加大对存单的抛售,货币基金涉及资产端和负债端两头。”

理财压力可控

尽管近期市场波动,但多位理财子人士对记者表示,理财面临的压力可控。

截至9月上旬,相关数据显示,经历了债市回调后,当时纯固收产品近1月平均净值增长率0.287%,收益率为负的产品仅占3.45%。自8月24日至9月13日,短期纯债基金指数回撤0.14%,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回撤0.31%。

尽管重仓债券的理财产品也受市场调整波及,部分产品净值出现回撤,但债券型产品的净值修复或较快,这也主要因为票息对产品净值修复具备支撑作用。例如,假设有一只1年期产品3.6%票息债券,下跌15BP,但由于每天有1BP票息,即使该债券下跌后不反弹,15天也能凭借稳定的票息收益修复净值。

此外,此次理财客群和机构较为淡定,这也与当前投资者的配置以低波动、摊余成本法的现金管理产品为主有关。目前,现金管理类产品仍可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不过,现金管理产品的收益率也在下降,尤其是相较于2023年半年度的表现。相关数据显示,第一名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7%,目前资金主要投向买入返售,同业存单、企业债券等。投资行业主要为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和公路管理与养护行业等。

苏银理财此前表示,“市场短期的涨跌无法准确预测,但只要拉长时间维度,就会发现回撤与波动其实并不可怕,打败投资者的往往不是市场震荡,而是频繁交易和追涨杀跌,因此,坚持长期投资就非常重要,获得正收益的概率也会更高。”

债市转熊时机尚未到

机构普遍认为,目前就看空债市可能为时过早,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机构行为等方面可能都尚不支持。

应对资金面偏紧局面,央行连续两个交易日逆回购操作规模超过8000亿元。10月20日央行开展8280亿元逆回购操作,净投放7330亿元,规模创纪录新高。本周一开展8080亿元逆回购操作,由于有106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单日净投放再超7000亿元。

就基本面方面,债市的支撑因素仍在。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单坤在发给记者的邮件中提及,市场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金九银十”持观望态度,社融数据的结构主要反映政府支出对于融资的需求,尚未观察到企业投资需求的明显回升。另外市场比较关注的CPI和PPI数据9月再次印证实体需求依然偏弱。

“进入第四季度市场对于利多因素反应逐步钝化,对于利空消息相对敏感。我们认为第四季度市场可能会出现利率调整带来的投资机会,整体债券市场或将维持慢牛行情。”他称。

中金公司提及,债券供给的扰动也可能逐渐弱化。“在特殊再融资债密集发行、特别国债可能年内落地等市场预期下,市场对于后续债券供需格局仍不乐观。但我们认为随着10月供给高峰过去,11~12月政府债券净增量有望明显回落,而年内特别国债落地概率可能较小,进而不会带来政府债券新增量,配置盘需求也有望进一步释放来缓解供给压力,债市供需格局有望趋于向好。”

无独有偶,王强松也对记者表示,从政府债券和同业存单供给来看,供给压力将在未来两周内逐步减弱;而上周央行开始增加流动性投放,税期影响下周也将基本结束,资金再次大幅收紧概率不高。只是当前靠近年末,机构追多做业绩的动力不足,债市大幅下行的幅度有限。

随着同业存单的利率在抛售后已经高于MLF,即10年国债2.71%高出1年MLF利率超20BP,1年存单利率2.55%也高于1年MLF利率,机构认为,近期被抛售的存单、银行二永和国债逐步表现出了吸引力,债券利率上行为债券配置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资产。

微信编辑 | 小羊

推荐阅读

雷军宣布:小米全新操作系统来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公校排名加大、 柏克利加大并列第一央行《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估值业务管理办法》求职干货|雀巢 2024秋招已开!海归求职:快消(市场、销售、调研、广告)红色日记 10.1-10乳牙何时出,何时掉?恒牙何时长才正常,可以收藏这张图从雷布斯到雷传志,污名化企业家何时休?医药代表的故事 26 草原之夜儿科爆满,耐药棘手,肺炎支原体流行何时休?统计局:下阶段房地产投资、销售、市场运行将逐步趋于改善les nombres de 1 à 10 en fran?ais avec leur notation phonétique【金融行业】人民银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估值业务管理办法》——监管政策周报同胞相残何时休?俄州小镇突发枪案2死1伤 嫌犯、死者均为华人;华人移民在凉亭里休息 竟遭同胞割喉残杀!“一带一路”峰会期间捣乱,中国给加拿大以颜色,杀鸡儆猴!【记者直击】芝加哥治安危机何时休?美中合作人工智能的治理保安脚踩女子,底层互害何时休?每个人都在问“债市风暴”何时结束?敏感时刻,日本央行发声:坚持宽松政策!【固定收益】银行增持债券力度较大,广义基金减持债券——2023年9月中债、上清债券托管数据解读低起购快申赎,中资机构加速在港货基布局股基2.54万亿!24.52万亿保险资金配置曝光,债券依然居首优秀的领导者,知道何时介入、何时退出“读书无趣未来无望”的教育何时休花钱如流水彭博债券南向通双周报 | 十年美债收益率突破5%;人民币债券或更受青睐投行业务质量评价,迎来新修订!全业务链覆盖,债券承销、北交所等业务获纳入重磅定调!涉及房地产、信贷投放、债务风险化解…许家印「钱进美国、债留中国」,创维创始人痛批骗国家骗百姓营收毛利双增、债务结构优化 合生创展打造高质量发展范本A股进入收官季!市场底何时到来?外资何时回流?最新解读来了中秋节火车票开售、防空警报试鸣、旅游节开幕、赛艇公开赛举行……本周提示来了!【固定收益】供给冲击的影响范式——兼论本轮政府债供给冲击【固定收益】基金购债力度大增,货基单月减持规模创新高——债市机构行为2023年11月月报对话外资巨头!中国股票有超配价值,债券对国际投资者很有吸引力【固定收益】新供给格局对转债投融资影响如何?——转债市场观察唏嘘|印度给加拿大下“最后通牒”!特鲁多服软,希望举行私下会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