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Nature|曹云龙实验室揭示新冠病毒免疫印记重塑机制

Nature|曹云龙实验室揭示新冠病毒免疫印记重塑机制

公众号新闻
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持续出现,凸显了更新新冠疫苗组分的必要性。然而,原始株疫苗接种引起的免疫印记会削弱变异株感染或更新后疫苗接种所产生的抗体反应。因此,探索能够减轻或重塑新冠病毒原始株免疫印记的疫苗接种策略十分重要。
2023年11月22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昌平实验室曹云龙课题组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Repeated Omicron exposures override ancestral SARS-CoV-2 immune imprinting”的研究论文,为我们深入了解SARS-CoV-2免疫印记动态提供了新见解。
这项研究通过高通量单细胞V(D)J测序以及深度突变扫描技术,揭示了在已接种新冠原始株疫苗并产生原始株免疫印记的情况下,二次暴露于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通过感染或者疫苗接种)后,机体可生成高比例的奥密克戎特异性中和抗体,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单次奥密克戎变异株刺激后,由于原始株免疫印记所引起的主要产生靶向交叉结合原始株、非中和表位抗体的现象。同时,这些奥密克戎特异性抗体大多靶向全新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表位,虽然无法中和新冠病毒原始株,但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支系具有卓越的广谱中和能力。本研究还利用深度突变扫描数据,预测了未来XBB支系的演化热点。该研究不仅从抗体表位层面深入理解了免疫印记现象,还为全球新冠疫苗的更新和使用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依据。

论文截图
在本论文中,研究者利用免疫小鼠和新冠奥密克戎株感染的人群队列研究了新冠原始株疫苗接种所产生的免疫印记现象,并特别关注了二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人群的体液免疫反应。研究发现,从血浆游离抗体中和水平看,在原始株疫苗接种后,单次的变异株暴露(疫苗或感染)存在强烈免疫印记现象,且免疫印记的强度随着暴露变异株与原始株的抗原距离的增加而增强。然而,两次感染变异株的人群和两次接种变异株疫苗的小鼠组原始株免疫印记得到显著改善。从特异性B细胞水平看,二次感染的人群有远超单次暴露人群的奥密克戎特异性记忆B细胞比例,且这些记忆B细胞所编码的抗体比单次感染具有更高的体细胞突变水平和抗原亲和力。同时,这些特异性抗体对奥密克戎支系的中和活性显著强于交叉结合原始株的抗体。
为了进一步解释二次感染后改善的免疫印记现象,该研究利用之前团队开发的深度突变扫描技术确定了奥密克戎特异性抗体在RBD上的结合位点和逃逸突变(图1)。相比于单次奥密克戎感染,二次感染者产生的抗体中针对非中和表位的比例显著降低,表明免疫印记得到了显著的缓解(图1)。研究还发现这些奥密克戎特异性抗体靶向了一些全新的RBD表位,且对XBB.1.5等最新毒株都具有高效的中和活性,从抗体表位层面解释了二次变异株感染后改善的免疫印记及良好的血清中和反应。

图1. 从经历了单次突破感染或两次感染的康复个体中分离出的针对BA.5 RBD的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群(左图);二次暴露奥密克戎相比单次暴露的RBD抗体表位分布差异。非中和或弱中和单克隆抗体(E2.2、E3和F1)的抗原表位以虚线框标出(右图)
此外,本研究还利用深度突变扫描技术得到的大量抗体的逃逸图谱数据,预测了XBB.1.5在RBD上的演化热点,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些突变的组合可以增强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同时保持了对受体ACE2较高的亲和力。目前多个预测突变已在真实世界新冠进化轨迹中高频出现。
由于新冠原始株组分可能会加强免疫印记的负面影响,不断激活交叉结合原始株的非中和抗体,在现如今更新新冠疫苗抗原组时,文章建议应当放弃原始株组分。目前,这一建议已经被WHO和美国FDA采纳。同时,根据论文结果,尚未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人也应接种两剂更新的疫苗加强针,已经感染一次变异株的人群应再接种含有最新变异株的疫苗,以引发良好的广谱中和抗体反应。
曹云龙为本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阿依江·伊斯马衣、宋玮良、王菁、简繁冲,北京昌平实验室于原玲,南开大学陈筱素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北京昌平实验室王佑春、谢晓亮、金荣华以及天津第一医院沈中阳的大力支持。
更多曹云龙实验室工作详见:https://yunlongcaolab.com。实验室诚聘免疫学、病毒学、疫苗学方向博士后,待遇从优,欢迎加入!联系方式详见实验室网站。
来源:Bioon细胞

     

   




主编微信

商务合作,重要事宜

赵编微信(加群小助手)


注:添加微信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微信学科群:病毒学群,神经科学群、临床医学、肿瘤学科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赵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Nature:终于识别出靶向周围神经的自身免疫性T细胞,由此阐明GBS发病机制夏宁邵团队首次揭示去泛素化酶OTUB2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重磅!相隔1万公里,两个“异地”实验室成功合作,登上Nature子刊Nature子刊|复旦大学周玉峰/钱莉玲/韩晓:揭示m6A修饰在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中调控巨噬细胞稳态的新机制Nature:揭示人类冠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之谜Nature Cell Biology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沈博实验室揭示骨髓移植后神经促进造血干细胞和血管再生的机制Cell Discov|陆路/姜世勃/夏帅/朱赟:揭示新冠变异株的膜融合特征和对原核表达的融合抑制剂多肽的敏感性Nature | 张哲/李佳学共同揭示囊泡单胺转运蛋白VMAT2的药物抑制及底物转运机制Journal of Virology |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病毒的单一多肽特异T细胞在免疫豁免器官中的特征和免疫机制​Sci Adv丨周溪团队揭示人巨细胞病毒对外源性细胞凋亡与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双重抑制机制Cell子刊:爱情会在大脑留下化学印记,分开太久后这种印记消失深入了解新冠病毒进化系列之七:新冠病毒对治疗的耐药性进化中国河南出英雄Nature子刊|复旦大学孔星星/刘铁民:合作揭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骨骼肌细胞和肝脏发生代谢对话的新机制Cell | 张二荃实验室揭示睡眠不足导致炎症反应的生理机制这个本班竟然没人讨论?Nature:不可避免的(unavoidable )南极西部冰盖融化会在21世纪内实现何大一:因为这个原因,BA.2.86没有流行开;曹云龙:其子代更可能引发新流行哭了!科研小白实验室不停踩坑,被师兄无情嘲笑:不配在实验室混……今天的 nature 的AI 文章Nature子刊|孙蕾/杨海涛/姜标/陈新文/张磊砢合作开发基于宿主因子的抗新冠病毒广谱性疗法【模板】Nature:食物中反式异油酸重塑CD8+ T细胞,增强抗肿瘤免疫力;抗癌植物药验证,都可以这么做!Nature子刊 | 曹雪涛团队发现抗病毒先天免疫启动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新机制Nature子刊 | 范高峰和王皞鹏课题组揭示T细胞发育调控基因THEMIS作用机制80 聘礼Hans Clevers合作团队新进展!Nauture子刊:具备免疫系统的类器官可评估肿瘤免疫治疗脱靶效应全球关注中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激增:是新的病原体吗?是新冠病毒影响了免疫力吗?如何抵偿免疫债?中山二院“涉癌”实验室,未见明显拆除迹象!专家:建议尽快调查现存实验室数据第十四章 现代文明的历史演变 (1)波提切利:追求诗意、梦幻、美丽境界的伟大画家曹云龙团队Nature发文,确认了新冠免疫中的免疫印记、找到破解方法Nature Commun.|复旦大学服部素之:合作揭示神经性疼痛相关的P2X4受体别构抑制的机制用聚合物材料重塑病毒“真身”——增强免疫识别的仿病毒结构纳米颗粒疫苗Nature子刊 | 清华大学孙前文实验室揭示DNA引物酶促进转录复制间的竞争并影响基因组稳定性的新机制感谢Google和T-MobileNature|中国医学科学院崔胜团队在原核生物抗病毒免疫领域取得新进展Nature Chemical Biology | 肖易倍/陈美容团队发表新型细菌免疫机制研究成果朱帆团队和关武祥团队合作揭示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调控宿主m5C修饰逃逸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的作用机制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