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Nature:揭示人类冠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之谜

Nature:揭示人类冠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之谜

公众号新闻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冠状病毒刺突蛋白被激活后进入宿主细胞的复杂机制。他们利用功能强大的显微镜和计算机模拟,揭示了一种微小的糖分子---称为唾液酸聚糖(sialoglycan)---如何与人类冠状病毒刺突蛋白结合,并触发入侵宿主细胞所需的成分暴露。这些发现从根本上揭示了冠状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系统并引发感染的复杂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年10月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ialoglycan binding triggers spike opening in a human coronavirus”。

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在病毒附着和进入我们的细胞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了解这些蛋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物种间传播的关键因素,也是中和抗体的主要靶标。

为了侵入宿主细胞并传递病毒基因组,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必须从封闭状态切换到开放状态。这就暴露了它的一个受体结合结构域,然后它就抓住了进入宿主细胞所需的蛋白受体。对于最臭名昭著的冠状病毒,即导致 SARS、MERS 和 COVID-19 的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可以在这两种状态之间自由切换。然而,其他人类和动物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只能在封闭状态下被观察到。


这使人们想到,大多数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可能不会在两种状态之间随意切换,而是可能有特定的生物线索触发它们开放。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乌特勒支大学兽医学院病毒学系的Daniel Hurdiss说,“冠状病毒的附着可能比目前所了解的更为复杂。”

为了研究这个长期存在的难题,Hurdiss和另一名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乌特勒支大学兽医学院病毒学系的Raoul de Groot重点研究了人类冠状病毒HKU1的刺突蛋白。据估计,四种常见的感冒冠状病毒(HKU1、OC43、NL63 和 229E)共同导致每年 15% 至 30% 的呼吸道感染。

HKU1-A刺突蛋白在apo状态下的低温电镜结构。图片来自Nature, 2023, doi:10.1038/s41586-023-06599-z。

以前的研究已表明HKU1刺突蛋白主要依赖于与特定糖分子的结合,但其原因仍然不明。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发现这种糖分子结合会诱导刺突蛋白进入开放状态,并暴露出它的受体结合结构域,这是后续的细胞进入步骤所必需的。因此,他们发现了一种迄今为止科学界尚不知晓的生物分子机制。

Hurdiss 说,“这是一种微调的糖分子开关。从这些病毒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巧妙的方法,可以将自己的致命弱点---受体结合结构域---隐藏起来,直到最合适的时机出现。我们的发现为冠状病毒的附着描绘了一幅更为复杂的图景,两种受体的使用有可能成为它们的免疫逃逸的一种手段。”

一连串构象变化

论文第一作者、乌得勒支大学理学院的Matti Pronker就像把电影胶片从一个个画面拼接起来一样,对HKU1刺突蛋白的每种构象进行建模,并推断出这种糖分子结合诱发的一系列事件。他们与乌特勒支大学兽医系的Robert Creutznacher和Biognos AB公司的计算化学家Martin Frank合作,解释了一个微小的糖分子如何在这种相对巨大的大分子复合物中引起一连串的构象变化。

Pronker 说,“这就像蝴蝶效应。”De Groot说,“看到由糖分子结合引起的微小和局部构象变化如何引发更大的结构域运动并最终导致刺突蛋白进入开放状态,这很有意思。多年来对冠状病毒与糖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达到了顶峰。”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冠状病毒可能依赖于多种受体的使用,与基于糖或蛋白质的启动受体(priming receptor)结合作为激活刺突蛋白以完成后续的细胞附着和进入步骤的生物线索。我们将继续研究冠状病毒如何与宿主细胞结合并进入宿主细胞。这类研究对于了解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以及开发有效的对策都非常重要。”

参考资料:
1. Matti F. Pronker et al. Sialoglycan binding triggers spike opening in a human coronavirus. Nature, 2023, doi:10.1038/s41586-023-06599-z.

2. Revealing the ‘sweet secrets’ of coronavirus cell entry
https://www.uu.nl/en/news/revealing-the-sweet-secrets-of-coronavirus-cell-entry

来源:Bioon细胞

         





小编微信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微信学科群:病毒学群,神经科学群、临床医学、肿瘤学科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模板】Nature:食物中反式异油酸重塑CD8+ T细胞,增强抗肿瘤免疫力;抗癌植物药验证,都可以这么做!度假加勒比(三) 巴貝德斯(Barbados)Science | 研究人员首次发现雌性黑猩猩更年期证据,揭示人类更年期进化STTT | 黄爱龙教授团队发表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A8G6鼻喷剂用于COVID-19暴露后预防的临床试验数据Nature子刊|孙蕾/杨海涛/姜标/陈新文/张磊砢合作开发基于宿主因子的抗新冠病毒广谱性疗法Nature:超越ChatGPT,思维更像人类的人工智能诞生,具备了人类举一反三的能力MedComm | 上科大与复旦合作揭示基因编辑ACE2阻断多种人冠状病毒感染Nature子刊|复旦大学周玉峰/钱莉玲/韩晓:揭示m6A修饰在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中调控巨噬细胞稳态的新机制1篇Nature和两篇Nature子刊揭示血液因子PF4让大脑返老还童之谜Nature | 从一颗干细胞到完整人类胚胎,以色列科学家开发模拟人类早期发育的新模型Nature | 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在实验室构建完整的胎龄为14天的人类胚胎模型人类 5 次差点灭绝--科学家揭示人类最终灭绝的日期,原因竟然是它?STEM CELL RES THER | 姬广聚课题组揭示人源胚胎干细胞外泌体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Nature | 重大进展!揭示铁小体是艰难梭菌成功感染宿主所必需的查尔斯三世迎75岁生日!英国快递慢被罚560万英镑!猫冠状病毒传播至英国致死率90%!石正丽团队成功开发蝙蝠源冠状病毒小鼠适应株,对病毒研究与药物测试有大作用!Nature丨晕厥之谜终解:揭开大脑与心脏的神秘连接MDSC与NK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传染病简报01 | 多国爆发白喉疫情,天花疫苗对猴痘有效,1300万美元研发泛冠状病毒疫苗小镇沦陷啦!独一无二的落水山庄JMV|复旦大学姜世勃/陆路/夏帅:合作发现小分子化合物Navitoclax靶向冠状病毒保守靶点HR1现代文明和近代中国 (前言)5138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信罗战役 11易胖体质是因为“胖菌”?Nature Medicine最新研究揭示肠道微生物SNP与宿主BMI的关系hLife | 高福/王奇慧等团队发现基于RBD的冠状病毒疫苗可作为开发广谱冠状病毒疫苗的候选AI无人机竞速击败人类冠军,Nature封面:将AlphaGo成果带到物理世界Autophagy | 扬州大学刘珏等团队合作揭示了病毒使用多样策略以逃避宿主自噬机制和类型I IFN应答以求生存的新模式​Sci Adv丨周溪团队揭示人巨细胞病毒对外源性细胞凋亡与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双重抑制机制MBE | 中国学者揭示新冠病毒变异在宿主内/间的拮抗演化特性西湖大学刘晓东教授研究成果再登Nature:通过“格式化”细胞记忆,获得超能iPSCs!这个本班竟然没人讨论?Nature:不可避免的(unavoidable )南极西部冰盖融化会在21世纪内实现深入了解新冠病毒进化系列之七:新冠病毒对治疗的耐药性进化文心一言登顶 Apple Store 免费榜 / AI 在无人机竞速中战胜人类冠军 / 茅台瑞幸将上线联名款酱香拿铁深入了解新冠病毒进化系列之四:新冠病毒进化的首要推动力——传播性(transmissibility)此地一周1168人感染!又一冠状病毒入侵人体,死亡率高达43%,老人孩子最危险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