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Virology |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病毒的单一多肽特异T细胞在免疫豁免器官中的特征和免疫机制
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单股正链 RNA 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与登革热病毒、日本脑炎病毒及西尼罗病毒同属。寨卡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是温和、自限的,主要包括发热,头痛,皮疹,结膜炎,关节痛和肌痛等症状,但也存在一些令人关切的特殊严重并发症,如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表现为上行瘫痪和多发性神经病;胎儿感染会导致流产、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另外有研究报道寨卡病毒能够通过性传播,并且其RNA 可在人的精液中长期存在,这些提示了寨卡病毒新的传播途径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近日,在Journal of Virology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CD8+ T cells in immune-privileged organs of ZIKV-infected Ifnar1-/-mice的研究论文。在小鼠感染模型中,研究者首次基于单一免疫优势表位E294-302四聚体揭示了Zika病毒特异性T细胞在免疫豁免器官包括大脑、睾丸等免疫学特征。E294-302特异性T细胞约占浸润脑,脊髓和睾丸总CD8+ T细胞的20-60%,在睾丸的浸润相对早于大脑和脾脏,并在脑和脊髓中持续至少90天。豁免器官内的E294-302特异性TCRα/β具有TRAV链(TRAV9N-3为主)与不同TRBV链配对占绝对数的克隆型特征,且在感染后7天和30天具有不同的α/β配对克隆型。E294-302特异性T细胞主要表现记忆效应性T细胞功能特征,特异性趋化因子受体Ccr2和Ccr5在脑和睾丸内的E294-302特异性T细胞中选择性表达,表明感染后病毒特异性CD8+ T细胞的不同器官迁移调控机制不同。这项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寨卡病毒感染后引起大脑、睾丸免疫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将为寨卡病毒减毒活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研究参考。另外,对组织器官特异性T细胞的功能表型和调控机制的研究,将为我们对豁免器官局部免疫微环境研究提供新的认识。
图1. 寨卡病毒感染过程中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应答动力学特征
图2. 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单细胞转录组特征
图3. 抗原特异性Ccr5+ and Ccr2+ T细胞转录组特征
图4. 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TCR组库特征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刘军研究员,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卢选成研究员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员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张杭杰博士、温州医科大学肖文玲硕士和中科院微生物所赵敏助理研究员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参与该研究的还包括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郑宇轩研究员,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王环宇研究员、周剑芳研究员等。
来源:小小微生物
主编微信
(商务合作,重要事宜)
赵编微信(加群小助手)
注:添加微信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微信学科群:病毒学群,神经科学群、临床医学、肿瘤学科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赵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