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Journal of Virology|复旦大学张超:首次全面鉴定了肠道病毒D68的中和性抗原位点

Journal of Virology|复旦大学张超:首次全面鉴定了肠道病毒D68的中和性抗原位点

公众号新闻

肠道病毒D68(EV-D68)是一种重新兴起的人类病原体,与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还可能导致急性弛缓性脊髓炎。近年来,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报告了多起与EV-D68感染相关的疫情。因此,EV-D68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至今尚无针对EV-D68的商业化疫苗或药物。目前已报道基于灭活病毒或病毒样颗粒(VLP)的EV-D68实验性疫苗,但对于这些疫苗抗原上负责诱导中和性抗体反应的抗原位点仍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中和抗原位点”是指一簇中和性抗体表位,其中每个表位至少彼此重叠)。


2023年12月4日,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张超课题组于学术期刊 Journal of Virology 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four neutralizing antigenic sites on the enterovirus D68 capsid”的论文。该研究首次全面鉴定并比较了EV-D68原型株和临床株病毒衣壳上的中和性抗原位点。

在之前的工作中,研究者用重组EV-D68 VLP(基于临床株MO50)免疫小鼠,制备了两种中和性单抗2H12和8F12,它们均结合在病毒的受体结合区canyon附近,可阻断唾液酸受体结合,阻止病毒吸附细胞(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在该研究中,为了制备更多的EV-D68抗体,研究者使用原型株Fermon和临床株MO47的灭活病毒进行小鼠免疫,制备了7种新的单抗,单抗1至7(图1A)。之前开发的单抗2H12和8F12,重命名为单抗8和9。中和实验显示单抗1至5和9可以有效中和原型株Fermon,而单抗6至9可以有效中和临床株MO47。此外,发现单抗1至5可以以抗体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原型株Fermon病毒对细胞的结合(图1B),单抗6和7可以完全阻断或显著抑制临床株MO47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图1C)。综上,这9种EV-D68抗体都可以抑制病毒吸附,尽管效率不同。

图1. EV-D68中和性抗体的制备、表征和中和机制


通过选择和分析中和逃逸突变株来鉴定单抗的表位。单抗1至5和9用于从原型株Fermon毒种中选择中和抗性突变株,测序分析突变位点,然后定量测定每个突变株对每种单抗中和的抗性。Fermon的突变株和抗体可分为三个不重叠的组,命名为A、B和C(图2A)。组A包含使用单抗1和2选择的突变株1.1、2.1和2.2。组B包含用单抗3至5选择的突变株3.1、4.1和5.1。组C只含有用单抗9选择的分离株9.1和9.2。这些结果表明原型株Fermon病毒存在三种不同的中和性抗原位点。突变残基被定位到Fermon病毒颗粒的3D结构上(图2B-D)。发现这些残基都暴露在病毒表面。抗原位点A包括残基G1085和H1087,位于VP1 BC loop并靠近病毒的5重轴(图2B)。对于抗原位点B,残基K2070位于VP2 βB中,而残基Q3079位于VP3 BC loop中,抗原位点B很可能跨越病毒不同结构单元之间的边界(图2C)。抗原位点C包括残基T2137和G2142,在VP2 EF loop中,位于受体结合区canyon边缘(图2D)。


单抗6至9用于从临床株MO47毒种中选择逃逸突变株,测序分析突变位点,然后定量分析每个突变株对每种单抗的中和抗性。MO47的突变株和抗体可分为三个独立的组,称为D、E和F(图2E)。组D仅包含用单抗6选择的突变体6.1和6.2。组E仅包括单抗7选择的突变体7.1。组F包含用单抗8和9选择的突变体8.1、9.3和9.4。这些结果表明临床株MO47病毒中存在三种不同的中和性抗原位点。抗原位点D至F被定位到MO47病毒结构上。抗原位点D包含残基S1081和R1085,位于VP1 BC loop并靠近病毒的5重轴(图2F)。抗原位点E由残基D1285和N1293组成,位于VP1的C末端(图2G)。抗原位点F包含残基T2139和G2142,位于VP2 EF loop和受体结合区canyon的南侧(图2H)。

图2. EV-D68原型株Fermon(A-D)和临床株MO47(E-H)中和性抗原位点的鉴定


将原型株Fermon和临床株MO47的抗原位点综合分析并总结在图3A-B中。Fermon株的位点A和MO47株的位点D均位于VP1 BC loop,围绕病毒的5重轴,处于受体结合区canyon的北缘。因此,位点A和D实际上是EV-D68的同一位点,重命名为位点I,包括残基1081、1085和1087。Fermon株的位点C和MO47株的位点F均位于VP2 EF loop和受体结合区canyon的南侧。因此,位点C和F实际上是EV-D68的同一位点,更名为位点II,涉及残基2137、2139和2142。MO47株的位点E被重命名为位点III,由VP1 C端残基D1285和N1293组成,每个VP1的C端位于邻近结构单元的受体结合区canyon的南侧。Fermon株的位点B重命名为位点IV,包含来自一个单元的残基2070(βB链)和相邻单元的残基3079(BC loop)。先前报道的保护性抗体15C5也靶向位点IV,选择出L3074S逃逸突变。因此,位点IV包括残基2070、3074和3079,靠近3重轴,可能跨越病毒五聚体之间的边界。

图3. EV-D68中和性抗原位点总结和抗原结构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EV-D68病毒衣壳上存在4个离散的、功能上相对独立的中和性抗原位点,促进了EV-D68被中和抗体识别及病毒进化和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的理解,还为理性开发针对EV-D68感染的新型疫苗和抗体药物提供了重要信息。


南京医科大学国家疫苗创新平台特聘教授代文龙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李雪为本文第一作者。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PI张超青年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


注:文中插图源于 Journal of Virology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28/jvi.01600-23

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Adv Sci|复旦楼文晖/浦宁/刘亮:发现一种新型的强效、选择性小分子CD73抑制剂AB680FASEB Journal 唐颢课题组揭示细胞凋亡中DNA与RNA胞嘧啶甲基化修饰的对话调控作用Synergy Co 全新概念协作办公空间|“Join. Grow. Synergy Co.”:聚力 · 蓬勃 · 融荣与共Nature子刊|复旦大学郁金泰/程炜/董强/冯建峰:首次揭示下丘脑结构的遗传基础及其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Nature Immunology | 王莹/时玉舫发现调节性T细胞外周分化命运决定的新机制强与弱复旦大学余宏杰课题组联合国防科技大学吕欣课题组在人群移动与新冠病毒传播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周末灌水 生子当如小马哥Gut|复旦大学陈兴栋:覆盖31省市2.3亿人,系统描述中国过去50年间慢乙肝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中科大发布2023年学术期刊负面清单!神刊Plos One、Molecules、ncology系列在列!Cancer Res|复旦大学缪长虹/刘荣花:发现模拟禁食促进对结直肠癌抗肿瘤免疫的潜在机理Front Med|复旦大学尤琳雅/吴劲松:合作发现胶质瘤两种单细胞亚型和肿瘤免疫逃逸新机制Lancet Microbe|复旦大学余宏杰:于甲型H1N1病毒母传抗体和毒株间交叉免疫领域取得重要进展Nature子刊 | 晁彦杰课题组开发iRIL-seq新技术并解析了肠道病原菌RNA互作图谱与非编码RNA功能STTT|复旦大学姜世勃/王欣玲:于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最新研究JACS|复旦大学周璐:合作报道共价配体高通量筛选新方法Gastroenterology丨覃文新/王存团队发表肝癌治疗新策略论文Nature子刊|复旦大学周玉峰/钱莉玲/韩晓:揭示m6A修饰在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中调控巨噬细胞稳态的新机制JMV|复旦大学姜世勃/陆路/夏帅:合作发现小分子化合物Navitoclax靶向冠状病毒保守靶点HR1Research|复旦大学李伟广/罗强:合作揭示代谢风险基因SH2B1跨物种调控智力表现的神经机制Neuro-Oncology | 李传洲/宇兴江/舒凯合作发现低氧诱导Galectin-8调节自噬促进胶质瘤干细胞干性维持的机制On the Cover Photo of Magnolia Journal 2023 Fall Issue他高分被拒,公平吗?Neurology | 科学家揭示空气污染地区帕金森疾病发病风险高出56%Journal of Virology |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病毒的单一多肽特异T细胞在免疫豁免器官中的特征和免疫机制Nature子刊|复旦大学束敏峰:合作揭示溶瘤病毒耐药的关键分子机理及其干预策略Leukemia|复旦大学 徐国良院士/石玉衡/高海:首次报道cGAS-STING通路在介导TET2缺失导致的CH发生中的作用Nature Commun.|复旦大学服部素之:合作揭示神经性疼痛相关的P2X4受体别构抑制的机制Lancet子刊|复旦大学赵快乐:发现低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潜在治疗新策略Nature Chemical Biology | 肖易倍/陈美容团队发表新型细菌免疫机制研究成果Nature子刊|复旦大学孔星星/刘铁民:合作揭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骨骼肌细胞和肝脏发生代谢对话的新机制确认!系复旦大学校友,在纽约流浪复旦留美博士三餐已解决,江苏老家回应《湖天一览楼》1册7章 (7 ) 大小香堂Genome Biology | LEAPER 2.0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和人源化小鼠中实现了高效精准的长时RNA编辑Nature Cell Biology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沈博实验室揭示骨髓移植后神经促进造血干细胞和血管再生的机制《长安三万里》原创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