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8年消防员自述:眼底的浓烟、纵火的丈夫 | 故事FM
8 月以来,不管是重庆山火还是四川泸定地震都让我们揪心。在灾害频发的时刻,大家总能看见消防员们在一线奔波、冲锋陷阵的身影。
最近,我们收到了一位前消防员的投稿,他叫琛琛,做过八年消防员工作。八年的时间里,琛琛在不同的消防岗位上亲历了无数生死瞬间和人情冷暖:他曾作为灭火员在一线参与了无数的灭火和救援行动,后来也担任过消防通讯员,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记录灾情。除此之外,他还在消防指挥中心做过接警员的工作,那里是所有消防任务的起点。
在琛琛身上,你或许可以更加具象、深入地看到消防员的真实世界。
提示一下,为了保护讲述人的隐私,本期节目做了变声处理。
-1-
新兵
我叫琛琛,今年 28 岁。
我是 18 岁去当的兵,那时刚刚高考完,我家里人没跟我商量就把我高考志愿改了,而我那个时候年纪轻,确实比较叛逆,我心想,既然你们不跟我商量,那我也不跟你们商量,索性就直接自己参军入伍了。
我参军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消防员还属于兵役制范畴,归武警管理,武警下辖有消防、内卫、黄金、水电、森林等八个兵种。在得知自己即将被分到消防部队的时候,我既兴奋,也有些紧张和害怕。
入伍后,我经历了三个月的新兵团训练,然后又在消防支队里复训了一个月。我觉得这个阶段的训练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基础的。比如,我们要进行体能训练,要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像灭火服、空气呼吸器这样的装备,也要参加真火、真烟训练。像真烟训练就是给我们模拟一个事故现场,我们要在一个充满黑烟的房间里去找东西,它可能是个假人,也可能是一个球或者发声器。
■ 图源:电视剧《蓝焰突击》
消防是一门经验性科学,也就是说,即便训练的时候学得再多,如果没有实战经验,我们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在所有训练完成后,我被分到了一个消防中队,开始正式参与到具体的消防工作中。在我刚下队的第三四天,我碰到了我的第一个火警。那时是晚上,大家都还在睡觉,可警铃响起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立即进入了执行任务的状态。因为消防队有个要求,就是我们必须要在 45 秒内出警。
我印象中我第一次出警的时候很兴奋,完全没有害怕。
每一次事故发生之后,消防队的指挥中心都是最早接收到警情的地方。指挥中心就像是消防系统的大脑,整个城市的 119 报警电话都会接通到这里,而消防接警员则会根据报警情况来决定是否出警,以及具体怎样出警。
这并不是一份简单轻松的接电话工作,相反,接警员需要练就消防活地图的本领,并且要在极短的时间里果断地做出正确决定。
-2-
接警员
在接警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种情况。比如,报警人可能是个外地人,TA 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只能大概给我描述一下 TA 附近的样子。所以我就要根据 TA 的描述,准确、快速地判断出具体事故发生的位置以及附近哪一支消防队可以出警。
作为接警员,在接起来电话后的 45 秒,最迟 1 分钟内,我就必须把记录这次警情的警单派给消防队。
把警单派下去以后,这个电话可能还不能马上挂掉。比如,如果报警人是要自杀,我就要去疏导、安抚 TA。如果是发生车辆相撞的交通事故,我也要第一时间跟报警人确认车上的伤亡情况,如果 TA 正处于受伤情况下,我要告诉 TA 应该如何自保。
针对不同警情,我们也要和不同单位联动配合。比如,遇上交通事故,我需要通知交警到现场去警戒;遇上有伤亡的情况,我也要通知 120 到现场。这些工作都是要在接警以后去马上开展的,我需要迅速反应并配合协调各种工作。
如果警情很严重,比如遇上重大灾害,可能会同时有很多人给我们报警,所以接警员会非常忙碌,可能同时要接好几通电话。
在这些报警电话里,不是每一个报警人都能冷静、准确地反映现场的情况,这其中还会掺杂很多虚假报警以及电话骚扰。所以,甄别真假警情,并且根据不同情况派出不同警力,是接警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3-
一个孩子的报警
最糟糕的一种情况就是,现场情况可能很严重,但由于报警人对实际情况描述不准确,接警员未能做出正确判断,消防队到了现场才发现派出的警力无法处理当下状况。这个时候再去多调取警力就会耽误最佳救援时间,而这个责任是要接警员来承担的。
在接警这个阶段,只有你一个人,所以要做出最直接、最果断、最正确的判断。
有一次我接到一个报警,是一个小孩打过来的。听声音也就小学二三年级大的样子,一般如果是孩子报警的话,他们的反应都是咋咋呼呼的,可是这个孩子却特别淡定。我当时还在想,他可能是在搞恶作剧。
「喂,你好,我家着火了。」
「你家大人在吗,让他们接一下电话可以吗?」
「我妈妈在,但她接不了电话,她是个疯子。而且她被锁在她的房间里了,我也被锁在我的房间里了。」
听到这里,我觉得非常奇怪,但还是继续问了下去。
「你现在是闻到味道了?还是看到火了?」
「我们家厨房着火了,我已经闻到了味道,也从门缝那里看得到外面的火光。」
当时他说到这儿的时候,我觉得他家可能确实是着火了,于是我马上问了地址,决定先派一个消防队过去看一看。
消防队到达现场的时候,这个孩子家的火已经烧得很大了,而他和他妈妈的确是被分别锁在了各自的房间里。后来的调查显示,这个孩子的妈妈的确有精神病,而这个火是孩子他爸爸放的,是他亲手把孩子和妻子锁在了房间里,他想烧死他们。
后续关于那个孩子家里的更多细节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但我很佩服他能那么淡定地给我报这个火警。我接过那么多警,很多大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当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并把警单下达给消防队之后,接下来的焦点就转移到了事故现场。消防员之所以被称为逆行者,就是因为他们时刻与危险同行。在争分夺秒的救援一线,琛琛自己也经历过危机时刻。
-4-
深入火场
消防员在火场里是什么感觉呢?
如果那个火场是个相对比较密闭的空间,然后火又特别大的话,那里面黑烟也会特别重。在那种情况下,即便你把手放到离脸 10 公分的地方,打开手电筒,你也看不见你的手。
在手电筒的光下,黑烟涌过来,你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对讲机里的对话。此时的任务是寻找火点,你只能慢慢探着步子、摸索着往前走。
这种感觉很压抑,会有一点恐怖。
■ 图源:纪录片《119请回答》
有一次我进到火灾现场里面去检查情况,当时着火的是个仓库,里面堆了很多卫生纸和药品,火烧得特别大。因为温度太高了,后来那整个彩钢板房都被烧塌了。
我当时进去的时候火其实已经快灭完了,然后我作为通讯员需要进去拍一些照片和视频。当时有一根类似于脚铁的东西从我身后掉了下来,砸到了我的头盔,震破了我的头皮,让我的胳膊脱臼,也把我绊倒在地。因为摔倒的时候是面部着地,我戴的空气呼吸器面罩被撞碎了,当时一个有两三个指甲盖大小的碎片直接插在了我眉心的位置。
我当时其实都没有反应过来自己受伤了,只是在面罩碎了之后就赶紧从厂房里跑出来,那时候还准备换个装备再进去,是别人跟我说我流血了,我才意识到刚刚其实很危险。
后来我想起这个事情的时候,还是会后怕,但作为消防兵,受伤又是家常便饭。我当兵那么多年,从头伤到脚,这是个成长必经阶段。后来,随着积累的经验越来越多,我也就越来越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注意些什么。
比如,光是处理一个煤气罐,你就要知道这个煤气罐它什么时候来说是比较安全的。我们经常看到消防员去扛着煤气罐从事故现场里面出来,这个煤气罐还喷着火。因为它喷火的状态就是相对比较安全的状态,如果它不喷火了,反而发出了和开水壶一样的刺耳啸叫声,那它这时可能就快爆炸了,就不安全了。
作为一线消防员,你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太多了,而这些都是靠实战经验去积累起来的。
对我们国内很多的消防员来说,可能他们去做消防员的时候才十八九岁,在火灾一线,大家穿着灭火服,谁都看不出来你多大年纪,别人可能还叫你消防员叔叔。可衣服一脱掉,你可能还没有你救的人年龄大。大家在经验上还是会欠缺很多。
在美国等国家的消防队里,一个 45 岁的人很可能还在做一个基层消防员,TA 可能会是一个中队的中队长。但是放在国内的话,一个 45 岁的消防人员可能已经不在基层单位工作了。但是消防又是经验性科学,需要有成熟经验的人来执行任务。
国内也认识到了这种情况,所以在 2018 年的时候,消防员从武警部队划分出来,改归到应急管理局,并成立中国消防员救援队伍。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希望我们中国的消防队更职业、更专业。
对一线消防员来说,在打磨专业能力、积累职业经验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考验,而死亡是那个永远都绕不开的主题。
-5-
第一次看见死亡
我第一次遇到有人员伤亡的事故是一个车祸救援。
事故发生在一条省道上,那个省道上有很多的托运大车,然后一个 SUV 追尾撞到了一辆托运车上,当时 SUV 的主驾驶座和副驾驶座都已经插到了托运车的车底下了。
这个车上面坐着一家四口:爸爸开车,妈妈坐在副驾驶座,后排坐着儿子和女儿。这一车人就活了那个小女孩,因为她身形比较小,看起来也就小学一年级的样子,所以她刚刚就被卡在了车的缝隙里面。
在现场,我们会用一些像「八爪鱼」这样的专业救援工具把车拖出来,然后去扩张它的结构,再把这个小女孩安全抬出来。我们去救那个小女孩的时候,她浑身都在发抖,哭得已经没声音了。当时,她父母的尸体在车祸撞击下已经变得很碎,我觉得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她的心理创伤是很大的。
在 120 要把她拉走的时候,她一直挣扎着不想走,一直在叫她的爸爸妈妈。
在消防员新兵时期,其实老兵也跟我们说过之后出任务时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以及我们应该做好什么心理准备。但是等我真正亲眼看到伤亡,那个画面还是让我很难受。
一般来说,以往我们灭完火在回消防队的路上,大家都喜欢放放歌 ,那感觉就像回家一样,大家都是比较活跃轻松的。
但是那天,在回去的路上,所有人都不说话,都特别沉重。
-6-
悲剧,都落在他身上
在我们这里有一个棚户拆迁区,很多人都搬走了,但有一户老头他一直不愿意搬走。他的老伴已经过世了,他自己拉扯着一个瘫痪的女儿,以捡废品为生,就一直这么生活在这个棚户区。
老头捡来的废品直接堆在房子里,大多都是易燃物,有一天,他的房子就着火了,而他的女儿还在房间里。但老头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报火警,后来是因为火烧得太大,被附近巡逻的民警看到了才给我们报的警。
我们到了现场之后,先灭了一点火就开始进去救人,但为时已晚,把人救出来的时候,她女儿已经不行了。我们把她抬出来的时候,她身上全都被烧黑了。我闻到那个焦味,看到她身体的那个状况,我第一次被吓得手抖。
■ 图源:纪录片《119请回答》
老头就跟着我们抬的担架走在旁边,我能感受到他眼神里面透露出来的那种绝望。
有一个画面我印象很深,当老头他自己赶到现场的时候,他从旁边房子接了个小水管过来,然后往他的房子上浇水。那时候火已经很大了,所以老头手里这个小胶皮管子出来的水完全就是杯水车薪。我看着他,也不知道他脸上流的是汗水还是眼泪。他就一直在那里浇水,眼睁睁看着他女儿在里面被烧死。
他的生活本来就已经够悲剧了,结果他现在连自己的女儿都没有保住。
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第二天大概中午的时候,我们又接到了公安 110 给我们转的一个警情——让我们去水库打捞一具尸体。当我们把这个尸体打捞上来的时候发现,这就是前一天那个棚户区的老头。
因为公安的人发现这个尸体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后来我们去调取摄像发现,这个老头在当时早上的时候就已经跳湖自杀了。
在出了很多警之后,你会发现,生命太无常了,一个人的伤亡会导致一整个家庭的支离破碎。
目睹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非常难过。
-7-
我是领导,先救我
我们那里有个瀑布景区,瀑布的水都是山上的雪水化下来的,会很冰,很急。
有一天,我们接到一个报警,说是有人从瀑布上摔下来掉到水里了。在达到现场后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公司组织的团建活动,他们其中一名员工爬到了瀑布最高点去拍照,不小心掉了下去。
当我们赶到那里的时候,那个人已经死亡了。但后来他的同事跟我们说,他刚掉下去的时候还在叫救命,河水把他冲到了一个礁石处,他卡在那里的时候,他们单位的几个男同事就想进入水里面去救他,但是走了几步以后发现水太急了,无法再前进,所以又都退了回去。
事发之后,有同行的人就开始指责那几个男同事:当时人明明还活着,为什么不下去救人?
我觉得这种事情就像是你看到有个人掉到水里了,而你自己不会游泳,你怎么去救他?但在那个情况下,我认为如果他们有绳子,或者说几个男同事手牵手下去,尽力的话,那个人或许可以得救。
但现实是,面对危险的时候,大家本性上还是会把自己考虑在前面的。
以及,作为消防员你会看到人面对死亡的时候,最原始、最自私的一种心理状态。
有一次我们有个跨河救援,是去山里营救一个徒步队。当时他们已经在山上面困了 5 天了,我们刚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是在山崖的另一边,所以我们决定放绳索过去进行横渡救援。
在消防员横渡过去之后,正准备带着第一个人横渡返回的时候,徒步队里的一个人说,「你不要先救 TA,TA 是我的职员,我是 XX 公司领导,你先救我,我命比他贵。如果你先救我,我可以给你奖励。」
我们拒绝了,然后告诉他,每个人我们都要救,没必要在这个事情上去争论。
在八年的消防生涯里,琛琛总共参与处理的警情有 4000 多起。对他来说,在 4000 这个数字背后,有收获,也有缺憾。
-8-
离开
做消防员让我成长了特别多,比如,我意志上变得顽强了,也更知道如何在不同情况下更理智地去处理危机。
在消防队,我们每天都处于 24 小时备战状态,你不知道警铃会在何时响起。我当了八年兵,正常来说是可以休六次假的,但我只休了四次,还都没有休完整,常常是休了一半就被召回。
这些年我陪伴父母的时间很少,感觉他们好像突然就变老了。对他们,我有一种亏欠感。
我后来在想,如果我继续从事消防员的工作,可能以后结婚了,我陪伴妻子和孩子的时间也会很少。可能我都没怎么去陪伴,我的孩子就长大了,我的妻子就慢慢衰老了。而我妻子可能她一个人带孩子还要面对很多压力,如果我没有办法和她一起承担的话,我会觉得很愧疚。
所以我选择在 2020 年离开了消防队。在走的那一天,我最后一次坐上了消防车,围着这座我守护了八年的城市转了一圈,就这样告了别。
如今,我还是会经常梦到在消防队时的场景。在梦里,警铃的声音清晰得好像就在耳边,而我总是在急匆匆地奔赴下一个现场。
■ 图源:电视剧《蓝焰突击》
- 封面和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播 | @寇爱哲
制作人 | 玉箫
声音设计 | 桑泉
文案 | 玉箫
运营 | Yoyo 吴昊 化晶
01. tory FM Theme Music box version 02- 桑泉(片头曲)
02. 一粒 - 桑泉
03. 记录每一个存档点 - 桑泉
04.破碎后的谜 - 桑泉
05. 暗的崎岖 - 桑泉
06.绿色的扣子- 桑泉
出品|声音故事传媒「故事FM」
版权声明:声音故事传媒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故事FM
故事FM 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