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与象同行:我用镜头记录下那群出走的野象|故事FM

与象同行:我用镜头记录下那群出走的野象|故事FM

情感

🎧 点击上方图片,跳转「故事FM」小程序,收听真人讲述。记得添加「我的小程序」,一键收听全部故事哟!




爱哲按:

每年的 8 月 12 日,也就是今天,都是世界大象日。你还记得大约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有一群野象一路北上的新闻吗?


这样一群大象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但我们却好像从没真正地了解过大象这个物种。


最近,有一部由中国外文局·解读中国工作室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出品,记录了这群亚洲象「北移南归」的纪录片《与象同行》上线了,我们今天的讲述者,就是这部纪录片的导演陈熠之,她也是一位专门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导演。


提到野生动物纪录片,大家能想到的就是《动物世界》赵忠祥老师的配音,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豹子,但其实我们知道中国很地大物博,有沙漠、草原、盆地、热带雨林、湿地……各种各样的地理地貌,那在这片土地上,除了人类之外,还有哪些野生动物呢?


陈熠之就是抱着这样的好奇心,开始了野生动物纪录片的拍摄。她拍过丹顶鹤、江豚、扬子鳄、野生穿山甲、天行长臂猿,作品《天行情歌》曾获得IWFF国际野生动物电影节最佳影片等知名国际奖项和提名。


2021 年的夏天,她遇见了大象。


以下是她的自述。



--



我叫陈熠之,是一个野生动物纪录片导演。



-1-

捉迷藏


我第一次跟大象近距离接触,是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正在版纳植物园拍昆虫的时候,我与一群象「相遇」了。除了短鼻家族,几乎同一时间离开版纳向外迁移的还有两群向南迁徙的野象。而我遇见的,就是其中一群。


我是通过当地无人机的监测屏幕看到这 15 头象的。那么大的动物,在监视器里就像一群小猪一样。它们围着人类的窝棚,寻宝似的用鼻子到处探索——喝桶里的水,勾铁棚下的物品…… 像是突然闯进人类世界这个游戏乐园,玩一场人象之间的捉迷藏游戏。

■ 大象在人类世界掀房揭瓦



-2-

爆点


刚好,一群北上的野象,短鼻家族,引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亚洲象在中国一直属于濒危动物,但是关注度却不如大熊猫那么高。现存的 300 多头比较稳定地栖息在西双版纳和普洱之间。


直到 2020 年,短鼻家族成为了勇敢者,从普洱到红河,一路向北。出走前期,它们一直和人类聚集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直到后半段,隐蔽的森林被农田、村庄、城市取代。象群无法停下向北走的脚步,就一定会给沿路居民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这时候,人们才慢慢地关注起大象北上来。


■ 大象的迁徙之路

随着关注热度的不断上升,大象北上之路变得愈加混乱。有很多网上的博主为了抢报新闻,不顾应该跟亚洲象保持的安全距离,直接跑到野象周围,近距离地用手机拍摄。


为了保证人象的安全,相关部门开始婉拒多家媒体的报道,我当时想拍摄这群野象的想法也没能实现。


直到 8 月,我遇到了《与象同行》这部纪录片的两个出品方。中国外文局解读中国工作室希望能够拍摄一部纪录大象迁徙的纪录片,腾讯刚刚成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希望能够通过一部纪录片,来展现长期关注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议题,探索动物保护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便决定一起合作完成一部纪录片,我也因此拿到了拍摄许可和资金,正式开始了记录这群野生亚洲象的旅程。



-3-

终身难忘


我去的时候,当地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有的记者在那里待了十天半个月都没能亲眼看到大象。



到的第二天,我就跟着他们的车上山去了。一般情况下,监测队与大象都会保持一、两公里,或者隔着一个山头的安全距离。


当时是大雾天,监测的无人机跟丢了象群,但是通过周围野象的痕迹,我们知道它们大概就在附近了。因为害怕大象突然闯进村庄,大家都很紧张,想尽快定位到它们,不得已只能采取比较靠近的方法去寻找。


那是我第一次跟大象近距离相遇,它就出现在我们车前 50 米不到的地方。


那一幕,我终身难忘。


这个家族中最小的两只小象和它们的妈妈、保姆象出现在了我们的车前面。当我们还在担心人象冲撞时,大象反而先转身离开了:两头母象夹着小象,一个急转弯急掉头,就从车前绕走了。


你能感受到大象虽然身体很庞大,但是为了这个家庭的小象不遇到任何危险,它们会很隐忍,不愿轻易和人类发生冲突。


因为小象在断奶前,也就是 4 岁以前,它的成活率都是比较不好说的。很多小象都熬不过 4 年,一旦熬过之后,它们一般就都会长到很大,所以这是小象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段时间。


那时候我心情还挺复杂的,有一点点害怕,有一点点敬畏,有一点点惊喜,还有一点点意外。


那么大一个动物,人又那么小,它其实完全不用怕我们的。但是为了中间夹的那两头小象,它就在我面前掉头了。


可能是作为女性的原因,我能感受到其中母爱的隐忍,那种很微妙的感觉。



-4-

习惯


一个象群家族一般是以十几头为一个基础单位。用人类的术语来说,大象是母系氏族,最年长的雌象作为首领,带领整个家族生存,并决定家族迁移生活的方向和轨迹。


象群准备去往下一个目的地前,往往会派两、三头亚成体的公象先去前方探路,看看路况安不安全、路线怎么样,然后它们会跑回来,由首领来最终判断是否继续前进,还是就地休息吃东西。


成年的象每天要花 16 个小时在进食上,一天除了睡觉,就是在吃东西。


大象非常得聪明,它在版纳普洱的时候,可以记住生活区周边农田里玉米、水稻成熟的时机。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前后不超过三天,它们就会来进食。


大象还很有规划,它们只吃庄稼成熟的部分,不熟的部分会留下来,等成熟了再回来吃。


■ 象群在吃村民种植的水稻


长期的农耕文明使象群有了作息时间上的演化,它们逐渐适应起跟人打时间差:晚上居民睡觉的时候,大象去田地里面吃东西;白天人们出来劳作的时候,它们就躲进林子去休息。


农田多的时候它们会盘踞在山头的玉米地,一周都不下来;没有食物的的话,便会加快步伐,一晚上就可以走几十公里的路。这对小象的体能也是蛮大的挑战。


一路上,象群都要照顾这些小象。小象睡觉的时候,一般由亚成体或成年的大象在周围站岗放哨,保证它们的安全。有时候小象还会被妈妈或者阿姨象夹在中间,一只后腿不能动,防止它们晚上醒来乱跑。


微博上最有名的一段影像就是它们一家子都在躺睡,伸着懒腰,「崩」地一声往一侧倒下,大的围着小的,像叠罗汉一样。这种现象是很少见的,只有在象群觉得相对安全的情况下才能看到。


■ 象群在山箐里集体躺睡



-5-

离别


和我想象中最不一样的一点是,大象不是单一的。在开启这段记录旅程前,铺天盖地的报道是一边倒关注在小象身上的,说小象很萌、很可爱。


但大象,不管是小的还是大的,都是极其敏感、情感细腻的。它们从来没有哪一刻是停止交流的。即使是在那里啃树皮、吃叶子,小象就像是人类小孩一样有着多动症,带着打闹的心,互相之间顶来顶去;而成年的象会用象鼻去触碰旁边伙伴的不同身体部位,感知它们的情绪,如果觉得对方心情不好,就会把鼻子搭在对方的背上,或者是勾着玩。


因为在大象的鼻子末端,靠近嘴巴的地方有一个犁鼻器。这是它们探测外界所有信息素的一个分析器,像中央处理器一样,可以感知对方的情绪。


但是,象群中的成员再彼此相爱,也不得不面对一些离别。


公象在成年之前是和母象待在一起的,但是为了基因的传递,成年后它们都要离开家群,去其他新的象群里面寻找伴侣。


公象的脾气往往是很暴躁的,尤其是在发情期,它们有时候会到人类的农田里去破坏水管、砸水桶,曾经甚至有一只出走的公象把整棵椰子树都撞倒了。


这种看似破坏性的行为,其实当你进入到大象的世界,去理解它的情绪状态的时候就能发现,它不过是一个出走的孤独青少年,渴望被关爱,却又不得不独自面对未来的生活和生存的挑战。在身旁没有伴侣的情况下,它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情感。



-6-

欢迎·困扰


大象也并不是只在搞破坏的时候,才出现在人类生活的区域里。中国的亚洲象其实一直都是居住在人类的村落周边的,但是在拍摄过程中,我也发现,不同地区的人对于大象的反应是不太一样的。


比方说北上的短鼻家族离开普洱之后,经过了红河、玉溪、墨江这些地方,那里的人们看到象是很新奇的。


他们觉得「反正象 300 年也不来一回」,看到大象去吃地里的庄稼也不心疼,甚至会给它们投喂爱吃的芭蕉心,棕榈心。


但是对于版纳普洱,这些经常有象出没的地方的农民来说,大象来到他们的田地是一件很困扰的事情。


虽然有政府和保险公司的补偿措施,但自己辛辛苦苦种的庄稼每年都被吃,谁不心疼呢?知道象喜欢吃玉米、水稻,当地居民便慢慢地减少这类种植,改成大象不爱吃的火龙果。


■ 被象群踩踏过的苞谷地


除了吃庄稼有经济损失以外,人身安全也是一大隐患。


有一次,我们其实都知道象群已经在村子附近了,希望它绕过村子从山上走,但是由于这个村子里面种了很多大象最喜欢吃的苞米,人们没有办法控制,只能做好准备,尽量不使大象受到惊吓,产生攻击行为。


所以,等象群到村子边上的时候,村小组会组织大家把全村的灯都关掉,人上到二楼去,减少一切可能给大象带来的刺激。它们好奇的话可能会去村民的屋子里面探索,只要你不惊扰了它,吃个两三小时,它就走了。


■ 象群进村前,躲到房屋二楼的村民们



-7-

过河


既然野象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为什么不在它们北上的第一时间就去制止呢?


其实当时有很多亚洲象专家都提出了一样的建议——为了避免不可控风险,应该及时引导它们返回原本的栖息地。但为了更好地尊重和保护它们,相关部门最终采取了「先护送再引导」的策略,先了解熟悉这群象的性情,去摸索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够让它们放下警戒心,认识到自己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彼此慢慢达成一定的默契和熟悉度之后,我们才正式开始亚洲象南迁的引导工作。


凭借着前期的努力,短鼻家族返回栖息地的引导工作相对顺利地来到了一条叫元江的河边。


元江是它们南返的一个很关键的节点。过了元江,就标志着象群进入了普洱的地界。在这里,大象可以远离人类的村庄,到适宜的栖息地去生活。


专家们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研究过河的路线。


成年象其实是很擅长游泳的,但是因为这次家族中有两头小象,又恰逢雨季,河水湍急,小象过河危险性很大。专家们担心象群会强行过河,于是决定寻找一些较浅的河滩,引导它们从那里渡过。


大家都做了很多的预案,其中包括象群不过的准备、僵持的准备,如果过桥的话,会在道路上挖水池,投放玉米,让它们吃饱喝足,休整好了再慢悠悠、慢悠悠地走过去。


人类历史上是没有大象过桥的记录的。比起公路,它们更喜欢走土路或者河滩,这些比较熟悉的环境。


为了有效地引导象群过桥,我们安排了很多的卡车去堵住它们可能乱走的路,它们也自己去河边丈量了河水的深度,发现直接过河还是太危险,调头回来之后也就只剩下这一条路。慢慢地,它们也意识到这些人和车对它们没有任何伤害,最终便选择了过桥。


■ 短鼻家族顺利过桥,渡过元江



-8-

平等共生


过元江的经历,达到了人象之间默契度和理解度的高潮。跨过元江,也就意味着这群北上了一年多的野象,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栖息地。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一起人象冲突,就像是受到了神秘力量的庇护,大家都平安地度过了这段旅程。


纪录片的拍摄虽然告一段落,但我们与大象,与生物多样性的思考还在继续。


有意义、有价值的历史事件是不怕时间的考验的。当它作为一个新闻热点出现时,人们只关注它爆点的那一面。但是当你沉淀下来,去认识一个野象家庭,了解它们如何运转,它们的情感,它们的生存策略,它们的单纯直率、复杂和智慧,你就会对生物产生更多的敬畏之心。


你不会再觉得动物跟人类存在等级的差别,它只不过是与我们不同,却又同样生存在地球上的另一种生命。


对拍野生动物来说,很多时候我们拍摄的东西是大众不了解,或者没有那么关注的。但是这次短鼻家族,通过自己勇敢的行为,莽莽撞撞地闯入了我们人类的视野中,就像是亲身演绎了一则寓言故事一样,提醒着我们要去关注、保护生物多样性。


再回到象群的故乡西双版纳,去了解它们曾经的故事时,我看到了两个通过村民手机拍摄的视频。


其中一个视频里,一头非常魁梧的亚洲象走进了一个很狭窄的小巷子,巷子里的村民都慌忙地往镜头外跑,只有最后出来的一个老奶奶,不慌不忙地走了两步,就在大象不远处跪下了,虔诚地朝它磕了几个头。大象也停下了脚步,不再向前移动。


另一个视频中,面对突然进院的大象,村民拿起手边的铁桶工具,直直地向大象的脸上砸过去。那头象纹丝不动,就静静地站在那里,任由人砸。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自然教育、生态保护。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跳脱出来想一想,在这个世界里、地球上,甚至宇宙中,我们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



如果你对于这群亚洲象的故事有更多的好奇,也可以去看看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解读中国工作室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出品,陈熠之导演的纪录片《与象同行》,它非常生动地讲述了云南野生亚洲象北移南归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将于 8 月 12 日起在腾讯视频、芒果tv、爱奇艺、哔哩哔哩、英国天空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播出。






 欢迎「关注」故事FM 并设为星标


文中配图均由纪录片《与象同行》提供


 Staff 
讲述者 | 陈熠之
主播 | @寇爱哲
制作人 | 陈诗
声音设 | 孙泽雨
实习生 曹艺涵
运营 | Yoyo 黎澜

 BGM List 

01.StoryFM Main Theme - 桑泉

02.过去未过去 - 桑泉

03.长夜齐天 - 桑泉

04.三叶 盆的变奏 - 彭寒


出品|声音故事传媒「故事FM

版权声明:声音故事传媒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故事FM 

故事FM 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蜻蜓FM | 小宇宙
QQ音乐 | 荔枝FM | 懒人听书 | 酷狗音乐 | 酷我音乐
均可收听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观看纪录片《与象同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结婚10年,为离婚遭央视“曝光”!21年过去,那个一心离家出走的女人后来怎样了?在理科世界里摸爬滚打的女孩们|故事FM重庆山火全纪录|保卫山下那万家灯火当了格力十年董事长,董明珠只剩下那张嘴了 ?我穿着一身黑衣,参加了前男友的婚礼|故事FM有人用游戏关注阿兹海默症,有人在游戏里「修长城」|故事FM那些你和故事FM有关的「第一次」| 故事邮局太阳风暴突袭地球,在加拿大造成未知“史蒂夫”现象|环球科学要闻持续高温下,川渝人民的声音日记|故事FM那些当保安的年轻人|故事FM「铁窗泪」:我在马来西亚蹲监狱,半年瘦了 100 斤 | 故事FM我发现了爸爸的秘密|故事FM困在时间里的母亲|故事FM985废物退学记:人生不只是做题时,痛苦就开始了 | 故事FM妈妈的火车(下):嫁了四个人,生过五个孩子,却没有家|故事FM如何阻止一场动物表演|故事FM辛勤的小鸟吴劲草:很多“年轻人消费”源于中年人想象|巴伦访谈盆栽鱼腥草寻找素锦|故事FM今天美联储鹰酱Brainard at NCRC Fireside Chat谈话现场从业8年消防员自述:眼底的浓烟、纵火的丈夫 | 故事FM灵异日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离奇故事| 故事FMFOODS | 麦当劳联名CPFM推出成人专属的儿童套餐,还能免费抽奖得CPFM同款??疫情前夕,家里没矿的我决定创业开咖啡店|故事FM我能吹百鸟朝凤,可是舞台在哪里|故事FM结婚,我不配 | 故事FM保羅索倫提諾的「上帝之手」我加入韩国邪教的那段日子|故事FM和大象一同走过的旅途|《与象同行》线下放映分享会关于 故事FM 调整更新频率的通知故事FM 招聘节目、视频制作实习生七夕特辑:那些怦然心动的瞬间,比恋爱还迷人 | 故事FM故事FM这档新节目,我们是不是要做砸了?|垂直入戏女儿染新冠,探望的行程取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