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高善文对中国房地产的最新研判

高善文对中国房地产的最新研判

公众号新闻



者:高善文
源:六里投资报(ID:liulishidian)


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博士,28日在CF40宏观政策季度报告发布会上,就房地产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最新观点。


不同于目前非常流行的观点:即中国正在经历一轮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高善文表示,他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的,不是一个泡沫的破灭,而是一个基本面恶化后的价格修正。


本文梳理了高博士的发言,他的研究表明,对于泡沫的破灭而言,从美国、日本等国的过往经验来看,投机性需求消失使得供应过剩被清除,这一过程大概需要五六年时间。


但中国供应过剩的堆积,实际上并未看到,即便认为短时间的供应过剩曾在2020出现过,2021年供应过剩的清除也是极其彻底。


因此在供应过剩这个层面上,中国正在经历的所谓“泡沫破灭”与典型的房地产泡沫是极其不一样的。


而从二手房交易市场来看,从不同口径的数据观察,中国二线城市在2023年的二手房交易量显著放量,甚至在某些口径下创出历史新高。


这与大多数泡沫破裂所发生的市场调整过程也是极其不一样的。


一个基本结论就是,中国二手房市场价格的修正,在 2023年已经基本完成。


而且价格修正所需要的时间,比很多悲观主义者担心的要快得多。


本文整理精选了高善文博士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


1.如果把二手房交易量的放大,在宏观层面上不存在过剩,以及在微观层面上估值的变化合并在一起,我们的基本的结论就是,中国二手房市场价格的修正,在 2023年已经基本完成。


背后引申的结论是,中国住宅市场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泡沫化的价格修正,而不是泡沫的破灭。


2.一手房市场的问题是供应的收紧,严重的交付风险,再加上价格调整不彻底所带来的。


或者我们可以换一句话来讲,考虑到一手房的限价,以及在交付风险能够彻底消除的条件下,


一手房价格的调整,我个人认为,已经完成了一半多或者一多半。



中国房地产正在经历的

是价格修正还是泡沫破灭?


我们知道,即便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但是非常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正在经历一个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人们相信,任何一个泡沫都有一根针在等着它,只是我们不知道这根针在什么时候会戳出去。


而且,很多人进一步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修正,是在历史上一再被推迟的过程。


不断吹大的泡沫,它的修正尽管被一再延迟,但是它是迟早要发生的。


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一个泡沫的破灭,总是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痛苦。


但是面对泡沫破灭所带来的社会痛苦,政府很难救,也救不起来,甚至在经济和道德上也不见得应该救。


很多人认为,现在泡沫破掉了,政府也不应该救,也救不起来,实际上也没法救。


沿着这样的思路,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是我们迟早要付出的、以及正在付出的泡沫破灭的代价。


从很多泡沫破灭的过程来看,一般的泡沫花 5 年左右的时间被完全吸收完,经济回到一个相对比较弱的正常过程,并不是少见的。


实际上,超过5年也是能够普遍看到的。


如果说我们的泡沫是2022年破灭的,那么沿着这个思路来看,就是 2027年以后再说了。


沿着这个看法来讲,在这样的背景下,你是没有太多有效的办法的,


就是你去做和不做,区别不是根本性的,没有那么大,这个出清它是迟早要发生的。


这是流行的看法,不代表我同意这个看法,我只是先把这个看法拿出来,作为分析的背景。


中国当前状况

与泡沫破灭截然不同


我们知道什么叫泡沫,非常通俗的定义就是,在一段时间里,有大量的投机性需求涌入市场,推动价格上升到脱离基本面、不可维持的高度。


今天买是因为我预期明天涨,明天涨完以后卖出去,我就可以获益,简单来讲是这样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常因为各种原因,还会伴随着杠杆的提升。


而且在一段时间里面,这成为金融市场甚至整个经济一个普遍的信仰。


沿着这个思路去看,在泡沫上升的过程中,有大量投机性的需求涌入市场。


有大量投机性的需求涌入市场,意味着供应会相应地放大。


这是泡沫形成过程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点。


既然面对投机性的需求,供应有不正常的放大,等到投机性需求消失以后,所放大的供应就会形成过剩,而这个过剩是需要清除的。


这个过剩的清除,意味着供应会回到异常弱的水平,并且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把过剩清除掉,再加上杠杆的断裂。


所以,在泡沫破裂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供应过剩的清除,另外一方面是过度杠杆的清除,那么整个经济就非常痛苦,持续的时间也非常长。


简单来讲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快速看一下日本的情况。


日本在 1986 年之前,正常的条件下,房地产投资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只有8%。


在泡沫化过程之中,房地产投资的比重从8%上升到接近11%——


我们看到了供应的响应,面对需求的扩大,供应在快速地扩大。


随后,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后,供应的过剩就需要清除。


供应的过剩需要清除,意味着投资要下降到8%以下。


实际上,我们看到,它供应的清除拖到了1997 年以后,供应才下降到长期GDP8%以下,随后花了很长的时间,从 2003 年以后开始稳定下来,稳定下来的水平占 GDP 的比重是6.5%,相对它以前的水平大约低于 1.5 个百分点,但是基本上是稳定下来。


它从供应过剩开始爆发,到供应过剩彻底清除,到 2003 年,大概花了12、13年的时间。


其中供应过剩非常认真的清除是 1998 年以后才开始的。


1998 年日本爆发了金融危机,它供应的清除才真正开始。


而在此之前,供应的清除都是银行在那里憋着,憋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拿钱去端着,所以供应的过剩一直维持着。


这是日本的情况,美国的情况是类似的。


美国在 2002 年之前,房地产投资占 GDP 的比重大概也在8%。


那么 2003年、2004 年以后,这一比例就快速上升。


这一快速上升是泡沫化过程之中的供应的响应,随后在泡沫破裂以后,供应就开始快速下降。


美国跟日本的区别在于,泡沫一破裂以后,供应立即就开始清除,而日本至少还拖了六年。


2014 年以后,这个清除过程基本结束,房地产投资重新回到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这个正常的水平是7%,比泡沫之前大概要低一个百分点。


如果以2013年、2014年房地产投资市场开始恢复正常作为一个转折点,它跟泡沫破裂崩下来相比,大概花了五六年的时间。


日本如果从 1998 年开始清除算起,到 2013 年,也是花了五六年的时间。


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实际上你可以做的工作不多,因为供应的过剩、杠杆的断裂,都需要很多的东西来清除。


实际上我们去看一看西班牙的情况,情况是一样的,它有大量供应过剩的堆积,随后供应过剩需要清除,清除需要很长的时间,随后开始稳定下来。


它经历了严重的超调

房地产市场没有供应的过剩


我们看中国。


在大家普遍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堆积和随后的破灭过程之中,中国供应过剩的堆积是基本上看不到的。


中国房地产投资占 GDP的峰值,出现在 2013年。


2013年以后,房地产投资占整个经济的比重,总体上就开始快速下降,到 2024 年可能会下降到 5.5% 左右。


在2016、2017、2018、2019年这一轮的房地产泡沫化过程之中,供应过剩的堆积即使存在,也是极其轻微的。


即便它有供应过剩,它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并且幅度非常轻微。


但是随后,2021 年以后,供应过剩的清除是极其彻底的,过剩的幅度的下降幅度是极其彻底的。


从供应过剩这个层面上,我们看到,它与一些典型的房地产泡沫是极其不一样的——


供应的过剩是极其不明显的,并且供应过剩的清除是极其彻底的,时间非常快,幅度非常大。


实际上我一直认为,房地产市场它没有供应的过剩,但是它经历了一个严重的修正,这一修正存在严重的超调。


这是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层面的东西。


传统泡沫破灭时

交易量剧烈地萎缩


第二个层面的东西,我们从交易量来观察,我们来看美国的情况,我们集中观察二手房。


为什么观察二手房?


因为泡沫破掉以后,一手房市场消失了,房地产企业都关门了,一手房市场几乎没有交易了,但是二手房市场不受这个影响。


特别是在泡沫破灭以后,大量的需求从一手房转入二手房,实际上有助于推高二手房的交易量。


在这个条件下,我们对二手房的观察做出的结论,实际上是保守的。


我们看美国在泡沫化的过程之中,二手房的交易量迅速放大,大约放大了40%。


但泡沫破裂以后,二手房的交易量基本上打了对折,或者是对折略高一些。


随后在底部维持了很长的时间。


就跟我们刚才在投资看到的数据一样,


2013 年以后,美国二手房的交易量,才基本回到正常的水平,投资才开始恢复正常。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看2009 年、2010 年它有剧烈的波动,这个剧烈的波动我们查了数据,主要是止赎,就是房东负不起房贷了,银行把这个拿出来,要不然把它直接甩卖,要不然把房子直接推掉,它是大量的止赎所带来的。


在年度数据上,实际上它在继续下跌,并且维持了很低的水平。


这个与我们在投资层面上看到的数据是一致的。


我们看西班牙的情况是一样的,无论是持续的时间,还是房地产二手房市场调整的幅度是一样的。


我们看荷兰的情况是一样的,看英国的情况是一样的。


在大多数的条件下,我们在二手房市场观察的结论是类似的,就是交易量剧烈地萎缩,二手房交易量大约会萎缩一半,有些可能三四成,有些六折,大约会萎缩一半。


然后在底部会持续五六年的时间,才会逐步恢复正常。


二线城市二手房交易量

在 2023 年创了历史新高


我们来看中国的情况。


中国十三城的新房和二手房成交的情况。


这十三城包括了一些大的城市,也包括了很多小的城市。


之所以是这十三城,是因为这十三城的数据,是相关的地方政府直接披露的,以过户为基准,所以它是极其准确的。



我们以一手房来看,2021 年以后,这些城市的一手房的交易量都继续缩量,到 2023 年大约缩到七折的水平。


但是十三城的二手房交易,在 2023 年显著放量。


二手房的交易量实际上在2022 年只下降了一年,随后在 2023 年就显著放量。


这个放量是一个两位数的扩张。


即便以 2020 年二手房的交易为顶来计算,二手房的交易量也只下滑了两年的时间,随后就显著放量。


我们再看一个更大的口径的数据。


这是克而瑞的30城数据,克而瑞的30城基本上是中国的二线城市。


中国二线城市的二手房的交易量,在 2023 年创了历史新高。


在一手房继续缩量,相对顶部大概达了 7 折的基础上,二手房的交易量在 2022 年只打了 8 折,随后在 2023 年显著放量,创出了历史新高。


这是一个口径大得多的数据。


我们用其他不同的口径的数据,看到的情况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观察全国的数据,并且基于一些非常保守的假设进行推算,在全国范围之内, 2023 年二手房的交易量至少上升了15%。


在另外一些宽松的假设下,可能上升了30%。


在一手房继续萎缩 8% 的条件下,二手房交易在 2023 年的显著放量,而且在一些口径下创出了历史新高,在另外一些口径下也有两位数的放量。


这个与大多数泡沫破裂所发生的市场调整过程是极其不一样的。


中国二手房市场价格修正

在 2023 年已经基本完成


我们面临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二手房会有这么大的放量?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二手房跟一手房的表现会如此的不同?


我们进一步来看数据。


这个是我们以第三方中介机构为基础、所得到的25 城的二手房住宅的价格和租金的指数,其中,以 2018 年 11 月为100,贝壳的 25 城不包括北京、上海和深圳,但是包括了广州,包括了头部的所有的省会城市,南京、杭州等,所以,它是中国二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的一个代表。



那么从贝壳的数据来看,以租金为基础来看,因为疫情的严重影响,租房市场严重萎缩,在2021 年、2022 年、2023 年以后继续萎缩,相对 2018 年 11 月份打大概打了 9 折。


我们再来看 25 城住宅的售价。


住宅的售价,在 2021 年和 2020 年那一轮大家普遍认为的泡沫化最后一棒的时候,在住宅租金下降的背景下,住宅的价格上升了8%。


租金下降了10%,但是住宅的价格上升了8%,所以估值严重上升,价格的上升严重背离了基本面。


随后进入 2021 年底以后, 25 城的房价就开始下跌,到现在为止下跌了接近20%.


就是它的价格指数,从顶部开始下跌了 20%。


下跌20%,到现在是什么概念?


就是 25 城的房价绝对指数,已经严重地低于2018 年 11 月份的水平。


房价的绝对水平已经下跌到 2017 年的水平,或者是2017 年到 2018年的水平。


房价相对租金的估值已经下跌到,略好于 2018 年下半年的水平。


这个还可以补充两个概念,从2018 年到现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了30%,意味着如果我们去计算房价收入比,在中国的二线城市,现在的房价收入比已经下跌到2016 年的水平。


所以,我们可以大致地说,现在房地产市场经过两年的调整,租金回报率已经回到 2018 年中的水平,房价收入比已经回到 2017 年之前的水平。


如果我们考虑贷款的可负担性。


考虑到贷款的可负担性的坏消息是,人们预期收入在下降,这是坏消息。


好消息是,现在按揭利率比那个时候低得多。


把按揭利率比那个时候低得多考虑在内,如果按照 8 年的久期去计算房地产贷款。


那么未来的按揭月供相对收入的变化曲线,与 2017 年是一样的,


而2016年、2017 年是最晚的这一轮房地产开始泡沫化和涨价过程的起点。


2016 年初,三去一降一补,其中的一降是降房地产存货。


在我们刚才的比较下,我们看到,在很多的指标上,二线城市的住宅市场的估值已经回到这一轮泡沫化过程早期的水平,或者比早期略晚一点的水平。


那个时候,它是泡沫化过程刚开始的时候,那说明那个时候估值是低的。


如果把二手房交易量的放大,在宏观层面上不存在过剩,以及在微观层面上估值的变化合并在一起,我们的基本的结论就是,中国二手房市场价格的修正,在 2023 年已经基本完成。


背后引申的结论是,中国住宅市场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泡沫化的价格修正,而不是泡沫的破灭。


如果是泡沫破灭,它所有的表现不是这样的,它经历了一个价格的修正。


为什么价格会修正?


因为疫情导致租金在下降,收入预期在下降,但是一段时间房价继续涨。


所以,资产价格脱离了基本面。


而租金的下跌、预期收入的下跌跟疫情有关系,这个谁都没有想到。


面对这个基本面,资产价格需要下修,而资产价格的下修从这个数据上来看,以 25城来看,在 2023 年底已经基本结束。


或者我们说的保守一些,就是价格已经完全回到合理区间。


市场在这个位置,具有强大的支撑。


前提条件是不能再发生新一轮疫情,不能再发生新一轮全球金融海啸,不能再发生新一轮经济的严重失速。


一手房市场

继续缩量的三大原因


有了这个,我们再来回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一手房市场在继续缩量?


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一手房市场限价。


二手房价格可以自由下跌,它跌到合理区间,交易量就放出来。


在一手房市场,因为各种原因都在限价,价格跌不透,交易量就放不出来,


市场就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整个调整过程就没法顺利和彻底的完成。


第二个原因,一手房市场有越来越大的交付风险。


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几百万买了,过几天说交不了,遥遥无期,这个跟二手房市场是非常不一样的。


第三个问题是,一手房市场供应缩量太快。


你想在北京二环之内买个楼,没有新盘,买不了,


但是以前不是这样的,开发商大量的削减开工。


所以一手房市场的问题是供应的收紧,严重的交付风险,再加上价格的调整不彻底所带来的。


或者我们可以换一句话来讲,考虑到一手房的限价,以及在交付风险能够彻底消除的条件下,一手房价格的调整,我个人认为,已经完成了一半多或者一多半,但是,仍然需要政策引导一手房市场的价格继续向下调整。


如果在2024 年,一手房能够像二手房一样,价格继续向下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修正,那么整个市场的调整过程,基本上就能结束。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问题可能不是说社融多少、 赤字多少,不是这个问题。


核心的问题是,我们要尽快恢复一手房市场的功能。


好消息是,我个人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的是一个基本面恶化以后的价格的修正,而不是一个泡沫的破灭。


在二手房市场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比较确定的迹象,表明价格的修正已经结束。


而且价格修正所需要的时间,比很多悲观主义者担心的要快得多。


它只经历了2022 年、2023年一轮下跌,2年的时间,基本上 20% 的下跌基本上就结束了。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关于春运形势,官方最新研判→顶级专家/公司对2024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最大预测王友琴: 大规模迫害人残害生命是“文革”最主要罪恶──兼谈卡码房价不断上涨!地产专家预测2024年美国房地产市场走向最新研判!A股有望企稳回升恒大被清盘!中国房地产危机是如何影响加拿大的?无题高善文:二手房市场价格修正在2023年已经基本完成投资房地产的收益好A股“尔滨”,彻底火了!最新研判10年,6家中国房地产巨头出海,折戟伦敦,血亏2000亿!高善文博士朋友圈:投行的尽头的代驾加拿大12月就业数据出炉,央行何时降息,九大金融机构最新研判【最新】恒大被清盘 中国房地产危机如何影响加拿大?预测 I 明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四大变动王友琴:删除受难者引起美化文革国家卫健委最新研判!预计新冠疫情将逐步上升大盘蓝筹"归来",A股何时冲出底部?机构最新研判《文革受难者》是一本什么书? ——王友琴在 VOA 的谈话IMF对中国房地产提三点建议:保交楼、居民贷、房价亚特兰大房地产库存量急剧减少!2024年房地产市场的五项预测国资委重磅政策!七大券商,最新研判!看呆了!十大券商最新研判,都提到一个板块!2024美国房地产市场提前预热!洛杉矶和尔湾看房人数大增!美国房产最前线 孙斯陶 2024.01.11【房产】中介、信贷、公证、建筑...法国房地产行业全面崩塌?从0到被动收入2万美元,在美国的他利用了房地产的这个政策!中国房地产十大预测病人做的毯子宏观市场 |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对房地产投资影响几何中国官宣外籍访华人员5项便利新政!| 贷款利率下降,英国房地产市场将在2024年强劲增长!(完整版)LVMH集团主席关于奢侈品行业的最新研判:我们很高兴能够放慢脚步!房地产的寒冬已经影响到了相亲市场2024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将迎来4个转变最新研判:中国股市有望迎来“小阳春”!突然暴涨!最新研判来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