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22.78%!作为mRNA“卖水人”,近岸蛋白惨淡登场财经2022-09-29 23:099月29日,近岸蛋白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106.19元/股,发行约1754.39万股,发行后总股数7017.54万股。作为mRNA新冠疫苗的“卖水人”,近岸蛋白此前受到市场的很多关注,不少观点认为其掌握了通向未来技术的密码。却不曾想,在申购阶段就传出坏消息:网上投资者弃购1.25亿元。首日开盘,破发率达22.78%;收盘时再度下探至-28.89%,中签的散户,人均亏损超1万元。如此惨淡的亮相,真是尴尬至极,难道mRNA还未真正走上舞台,就要遭市场抛弃了吗?受益新冠猛发展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岸蛋白”)是一家专注于重组蛋白应用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来源:官网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及技术开发积累,近岸蛋白综合了23项核心技术搭建的技术平台,已经累计推出了2900余种靶点及因子类蛋白产品、60余种重组抗体产品,500余种酶及试剂产品。按照应用领域分类,近岸蛋白的靶点及因子类蛋白包括诊断抗原408种,靶点蛋白2201种,细胞因子380种;重组抗体包括诊断抗体51种,其他抗体12种;酶及试剂包括mRNA原料酶及试剂22种,其他药物用酶及试剂3种,生命科学研究用酶及试剂418种,分子诊断酶及试剂101种。另外,近岸蛋白还有少量的CRO服务。2019年-2021年,近岸蛋白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557.43万元、1.8亿元及3.42亿元,2020年度、2021年度增长比例分别为405.23%、90.16%,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样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冠疫情的影响。首先是新冠检测试剂原料产品销售大规模增加;其次是mRNA疫苗行业迎来市场机遇,推动近岸蛋白mRNA疫苗原料产品销售大规模增加。2020年-2021年,近岸蛋白新冠相关业务收入分别为1.13亿元及2.56亿元,占当年总营收比例分别为62.98%及74.80%;非新冠业务同期收入分别为6653.71万元和8611.75万元,收入增长率87.04%和29.43%,增长率呈现下滑趋势。▲近岸蛋白营收组成来源:招股书进入后疫情时代,近岸蛋白部分受益于新冠的业务逐渐萎缩。其中,2020年-2021年,近岸蛋白新冠诊断抗原实现收入5567.11万元及602.76万元,2021年已呈现大幅下降趋势。主要由于国内外疫情的发展及疫苗普及率的提高,新冠抗体检测试剂无法区分是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还是注射新冠疫苗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另一项贡献营收比例较大的业务mRNA原料酶及试剂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近岸蛋白的mRNA原料酶及试剂主要供应新冠mRNA疫苗生产研发企业使用,大客户包括沃森生物、石药集团、丽凡达生物、斯微生物。其中,沃森生物为最大客户,2021年近岸蛋白对其销售mRNA原料酶及试剂为1.22亿元,占当期mRNA原料酶及试剂收入比例约的95%,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目前,沃森生物的新冠mRNA疫苗国内III期临床的现场工作基本结束,正在进行数据整理和持续血清检测,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也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不过我国监管层在对待mRNA疫苗问题上似乎比较谨慎,复星医药引进的新冠mRNA疫苗至今仍未获批,未来若沃森生物项目研发失败、监管导向发生变化,或将对近岸蛋白mRNA原料酶及试剂业务的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新冠疫情的发展走向如何,谁都无法确定,但近岸蛋白这两年来实实在在地吃到了新冠疫情带来的红利,获得了大踏步发展,十分幸运,这种幸运能一直持续下去吗?行业新秀随着科学研究、生物药行业的发展及精准医疗的兴起,科研机构、生物医药和诊断企业对于重组蛋白质量的要求显著提升,倾向于选择性能优异、质量稳定的重组蛋白,降低药物研发及生产的失败率。重组蛋白产业链由上游生物制品原料、原辅料、包装材料、耗材及设备供应商,中游生物科研试剂生产商及下游客户群体组成,下游的应用领域包括药物开发、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诊断试剂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发与生产等。▲重组蛋白产业链来源:招股书随着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重组蛋白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根据专业机构预测,国内重组蛋白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5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45.4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3.3%,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8.4%。但是多年以来,R&D Systems和PeproTech等国外品牌长期在国内重组蛋白市场占据较高份额,在声誉、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我国重组蛋白行业起步较晚,从研发实力、质量控制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来看,国内试剂生产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仍然具有较大差距。从涉及的各项业务市占率看,2021年mRNA原料酶及试剂市场厂商中,近岸蛋白排名第一,占据国内市场39.80%的市场份额;国内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中近岸蛋白靶点及因子类蛋白占4.1%;诊断抗体占2.92%。国内同行业比较中,虽然近岸蛋白各品类无法做到全部第一,但也有诸多优势。靶点及因子类蛋白相关产品数量位于同行业公司第二位,相关代表性产品如诊断抗原非洲猪瘟p72蛋白复合物、靶点蛋白Claudin18.2系列、细胞因子TGF-Beta系列、GMP级细胞因子IL-15等,产品性能优异;抗体类产品数量不及同行业可比公司,但产品均为重组抗体,具有特异性高,亲和力高,批间一致性好等优点。▲近岸蛋白主营种类与同行业对比情况来源:招股书在近岸蛋白最具优势的mRNA原料酶及试剂方面,mRNA原料酶产品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除纯度指标外,近岸蛋白mRNA原料酶产品的质控、性能指标与进口品牌相当,相关产品具备强大市场竞争力。借着此次新冠mRNA疫苗在国际上的成功,未来其他各类mRNA疫苗的研发也将提上日程,已占领大比例市场份额的近岸蛋白或将大有可为。当然,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近岸蛋白还有许多地方等待完善。“年轻”有为近岸蛋白成立于2009年,实际控制人朱化星通过持有上海欣百诺、苏州帆岸、苏州捌岸、苏州玫岸等间接持有近岸蛋白29.15%股份;另外朱化星通过与其他投资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拥有近岸蛋白71.24%股份的表决权。朱化星为1972年生人,在近年来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科学家创始人中算是年轻的一位,而更加年轻化的是其研发团队。蛋白质应用研究院抗体库与筛选部经理、开发部任研发专员、开发部蛋白研发室主管等核心技术开发人员全部为“80末”、“90后”,年龄皆在35岁以下,可谓年轻有为冲劲十足。不过,近岸蛋白在研发投入上似乎还不够猛烈。2019年-2021年,近岸蛋白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1008.13万元、1496.9万元和3409.54万元,分别占总营收的28.02%、8.32%、9.97%。相较于同行业,近岸蛋白的研发投入比例仅略高于平均值,而远低于百普赛斯和诺唯赞。▲近岸蛋白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例与同行业比较情况,单位为%来源:招股书截至目前,近岸蛋白持有17项国内发明专利,主要发明专利系以核心技术研发生产的产品或具体分子序列为保护对象,其余核心技术主要通过专有技术形式予以保护。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及技术开发积累,近岸蛋白综合23项核心技术搭建了七大技术平台,关键技术平台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免疫学、酶学、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各学科之间彼此交叉组合,互相衔接。其中,Legotein蛋白工程平台、计算机辅助蛋白表达设计(CAPE)平台、蛋白分子进化平台、抗体开发平台主要应用在近岸蛋白研发技术环节;规模化生产与质控平台、蛋白质制剂设计平台主要应用在生产环节;规模化生产与质控平台中的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应用技术开发平台系对其产品的性能检测/应用评价。结语像近岸蛋白这类生命科学上游的“卖水人”,在集采、创新药“内卷”的背景下,是资本最喜欢的细分行业,因此估值也得以取得一定的溢价。通过观察近两年陆续登陆科创板的“卖水人”诸如义翘神州、诺唯赞等,虽然有新冠疫情的加成影响,但其他非新冠业务的发展也都基本得到了不错的进步,这得益于融资后产能的提升和研发的加码。希望近岸蛋白能抓住mRNA疫苗爆发的时代窗口,不要受首日开盘大跌的影响,争取一跃入龙门。后续发展如何,美柏医健还将持续关注。【参考资料】1、近岸蛋白招股书【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美柏医健立场,欢迎交流补充◇ 2年融资6亿元,一家有潜力的新兴创新药企角逐百亿“黄金赛道”◇ 药企“分拆”启示录◇ 红杉入局,极具诱惑的新蓝海赛道,跨国制药巨头抢着进场!◇ 投融资井喷的前沿赛道,或将诞生一批顶尖而前沿的公司◇ 343种药品敲定,今年的医保谈判名单有何看点?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