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的核心是人口结构问题
▲ (人民视觉 / 图)
老龄化所导致的社会问题,是内生性的。
责任编辑|陈斌
日前,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介绍,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我国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而截至2021年底,这一数据为2.67亿,占比18.9%;预计“十四五”时期,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老龄化已是大势所趋,有人大谈老龄化的机遇,描画“老年经济”的图景。但“老龄经济”也有变味之虞,如现在颇有一些心术不正之人,瞄准了老人的钱袋子甚至房产,利用老人对死亡的恐惧及信息劣势,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胜过亲儿亲女,向老人兜售各种神奇昂贵的“保健品”、套路多多的“理财产品”与“高端养老服务”。这种“骗老人经济”恰恰是老年人面临的挑战之一。
从宏观上看,绝大多数老人退休之后,不再从事生产,成为纯消费者,其资金来源包括:一辈子积累的资产;来自儿女的转移支付;来自社保退休金,所有工作者与年青一代整体上承担老年人的代际转移支付,即所有子女养所有父母。这些钱,代表的只是对商品与服务的索取权。老年人所需要的一切,有赖于工作的年轻人生产出来。
故而,这些钱能换回多少何种质量的商品与服务,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如果工作者与年轻人占比越来越低,那意味着人工占比高的商品及服务将越来越贵。韩日不少退休老人为了揾食,不得不省吃俭用,或另打一份工,是为老年贫苦问题。所以,抛开人口结构谈“老年经济”,仿佛发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似的,乃是筑高塔于流沙。
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本身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其中最大的一个或是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照看问题。中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目前超过4000万。80岁以上的老人,失能、半失能率大概占40%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且失能、失智老人数与老人总数成正比,还会不断增加。
阿尔茨海默患者的照顾与管束,是老大难问题,亲儿亲女也难办。失去神智,一有安全问题,几日前某地一位患者把窗户当门,一步跨出去,整个身子悬在空中,幸得警察及时相救;二有便溺问题,一些患者时不时把污物涂在墙上,清理起来麻烦,散发异味也会引发邻居怨言。一家出了一个这样的患者,全家人都疲于奔命。有钱也未必请到乐意干的护工。
老龄化所导致的社会问题,是内生性的。短期内不会有特别好的办法:老年人自身能前瞻性地安排解决的顶多是极小的一部分,总体上,只能是家庭消化大部分,社区互助帮衬一下下,社会公益力量舒缓一点点,政府政策来托住底。长期是提振生育率,改善人口结构;同时我们也期待科技进步,未来能实现智能机器人介入照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