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宏观市场 | 防空转,提效率——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宏观市场 | 防空转,提效率——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公众号新闻


货币政策


5月10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分化,通胀回落速度可能不及预期,美联储降息时点可能延后;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的有利条件较多,物价将保持温和回升态势,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不是货币供给不够。

 

信贷方面,《报告》提出,信贷要与有效融资需求相适配,转变片面追求规模的思维。对于重点领域,“五篇大文章”等重点信贷投放领域可能加强考核评估;对于低效投放,要密切关注资金沉淀空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房地产方面,《报告》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对于存量的房产消化以及增量的保障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等领域,落实已有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能推出其他定向支持的货币政策、加大资金保障。在个人房地产信贷政策方面,未来或进一步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带动5年期LPR下调。

 

利率方面,《报告》指出“发挥中央银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防范高息揽储行为”,长期国债收益率未来将和经济向好态势更匹配。4月政治局会议提及准备金工具,而考虑到防止空转、市场利率明显低于MLF利率的背景,短期内降准落地必要性不高;未来还可以通过规范协定存款的起存标准等方式来降低存款平均付息利率;同时,银行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包括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存款利率上限等。《报告》认为,随着宏观因素的改善、政府债供给加快,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进一步趋于均衡,长期国债收益率与未来经济向好的态势将更加匹配。


2024年3月末,一般贷款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较上年末下行,受年初票据利率上行影响,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末上升。2024年3月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般贷款利率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为3.99%、4.27%和3.69%,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较2023年12月末分别下降8bp、下降28bp,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23年12月末上升16bp。


事件:
 
5月10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点评:
 
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物价温和回升
 
《报告》对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判断包括:
 
一是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经济复苏分化,美联储降息时点可能延后。第一季度《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分化”,同时后续需要关注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贸易和投资面临不确定性;对于海外央行的货币政策,《报告》指出“美国通胀有所反弹”,后续通胀回落速度可能不及预期,“美联储降息时点可能延后”。
 
二是从国内形势来看,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的有利条件较多,物价将保持温和回升态势。经济回升的有利条件包括政府稳增长力度继续加大、居民消费意愿加快恢复和民营经济活跃度不断提升等。《报告》指出,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不是货币供给不够。《报告》指出,“当前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第一季度,物价指标明显回弹,CPI同比由负转正,预计年内还将继续温和回升,PPI降幅也将收敛;中长期看,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供需条件有望持续改善。
 
二、信贷:密切关注资金沉淀空转,匹配有效融资需求
 
信贷要与有效融资需求相适配,转变片面追求规模的思维。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中,《报告》使用了“保持货币信贷供给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融资需求相适配”这一新提法。《报告》在“专栏1 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指出,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化为需求约束。因而,“转变片面追求规模的传统思维,宏观上要更加注重把握好融资环境的松紧……适度减少资金空转沉淀,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这可能会使得信贷总量增速放缓,但真正需要资金的高效企业反而会获得更多融资,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金融支持质效”。《报告》在“专栏2 从存贷款结构分布看资金流向”中同样指出“当前货币存量已经不少了”,从存贷款结构来看,指出贷款主要投向企业部门,存款主要在居民部门,且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2024年3月,社融与信贷投放均呈同比少增,M2同比下行;企业存款同比进一步下行至1.5%,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居民存款同比仍保持11.7%的较高增速。
 

 
“五篇大文章”等重点信贷投放领域可能加强考核评估。《报告》提出“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增加民营和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入”。此前,2021年5月,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曾发布《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要求金融机构每年1月31日之前报送相关数据。5月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同样指出,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完善“五篇大文章”政策体系,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强化政策激励,明确目标要求,建立健全统计制度。
 
本次《报告》多处提及“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中,《报告》要求“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以及“加大力度盘活存量金融资源,密切关注资金沉淀空转等情况,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支撑”。专栏1指出“当贷款投放超过实体经济真实有效的融资需求时……也容易造成部分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地位,将低成本贷款资金用于购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给其他企业,带来企业资金空转套利问题”。4月2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促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规范健康发展 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严禁将同业拆借业务变相作为长期融入资金的工具……严格落实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要求,防止将票据业务作为套利工具”,同样体现了避免企业资金空转套利的政策导向。
 
《报告》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对于存量的房产消化以及增量的保障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等领域,落实已有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同时推出其他定向支持的货币政策、加大资金保障。在个人房地产信贷政策方面,可以考虑进一步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带动5年期LPR下调。
 
三、利率:发挥政策利率引导作用,防范高息揽储
 
《报告》指出“发挥中央银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今年以来,1年期NCD利率和MLF利率出现了大幅倒挂,4月下旬以来,随着规范存款“手工补息”的推进,银行出现短期负债缺口,NCD利率出现温和回升。4月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政府债发行,这将对银行间流动性产生回笼效应,NCD利率和MLF的倒挂幅度有望逐步收窄。4月政治局会议提及准备金工具,而考虑到防止空转、市场利率明显偏低的背景,短期内降准落地必要性不高。
 

 
对于存款利率,《报告》明确指出“防范高息揽储行为”。与上述要求呼应,4月以来,存款自律机制对银行“手工补息”行为进行了规范。后续来看,为了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还可以通过规范协定存款的起存标准等方式来降低存款平均付息利率;同时,银行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包括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存款利率上限等,尤其是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需要更大幅度的下调。
 
对于长期国债利率,《报告》在“专栏4 如何看待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中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于前期国债收益率走势进行分析。《报告》认为,随着宏观因素的改善、政府债供给加快,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进一步趋于均衡,长期国债收益率与未来经济向好的态势将更加匹配。
 
四、一般贷款和住房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2024年3月末,一般贷款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较上年末下行,受年初票据利率上行影响,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末上升。2024年3月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般贷款利率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为3.99%、4.27%和3.69%,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较2023年12月末分别下降8bp、下降28bp;受到年初票据利率上行影响,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23年12月末上升16bp。
 


点击图片购买 “兴业研究系列丛书”



免 责 声 明

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IB Research Co.,Ltd.)(中文简称“兴业研究公司”)提供,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根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并以合法渠道获得,但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自认该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而加以依赖。


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本报告内容仅供报告阅读者参考,一切商业决策均将由报告阅读者综合各方信息后自行作出,对于本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后果,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相关研判是基于研究员本人的知识和倾向所做出的,应视为研究员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所在机构。我司可根据客观情况或不同数据来源或分析而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不一致或表达不同观点的报告。研究员本人自认为秉承了客观中立立场,但对报告中的相关信息表达与我司业务利益存在直接或间接关联不做任何保证,相关风险务请报告阅读者独立做出评估,我司和研究员本人不承担由此可能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中的信息及表达的观点并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投资建议,不能作为任何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我司未采取行动以确保此报告中所指的信息适合个别的投资者或任何的个体,我司也不推荐基于本报告采取任何行动。


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该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和研究员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版权仅为我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表。除非是已被公开出版刊物正式刊登,否则,均应被视为非公开的研讨性分析行为。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我司对于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宏观市场 | 量价从分化到收敛——4月宏观经济指标预测与5月政策前瞻经济预测固定收益 | 同业存单利率2年来首次高于中票——货币市场观察李飞飞团队重磅报告解读AI十大趋势:中国AI专利数全球第一,大模型训练狂烧钱,医学领域AI应用突出 | 大模界宏观市场 | 规范存款“手工补息”如何影响流动性?——货币政策与流动性月报宏观市场 | 宏观一周:房地产跌幅边际收窄宏观市场 | 需求改善迹象明显——评2024年3月PMI数据《尚书》坎坷金融行业 | 限制过度对外融资,防范企业资金空转——解读促进财务公司规范健康发展相关指导意见宏观市场 | 收购存量,拉动增量——保交房工作配套政策发布会点评宏观市场 | 货币政策转型的关键一步——宏观经济与政策月报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25讲 货币供需比率的变化引起货币购买力的波动:货币存量和货币需求宏观市场 | 经济数据超预期的背后——评2024年1-2月增长数据宏观市场 | 宏观一周:外需温和回暖 生产表现分化宏观市场 | 高制造业投资与低产能利用率的分歧——评2024年3月增长数据宏观市场 | 超长特别国债发行如何影响流动性?——货币政策与流动性月报宏观市场 | 装备与高技术制造业支撑开年利润修复——评2024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23讲 影响货币购买力的“货币”和“非货币”因素宏观市场 | 弱化货币规模,强化投资质效——宏观经济季度展望宏观市场 | 农商行利率风险的宏观政策应对宏观市场 | 欧盟产业补贴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宏观市场 | 开年宏观数据的两组分歧——宏观经济与政策月报宏观市场 | 一季度指数基金表现较优,二季度关注短债基金——债券基金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点评宏观市场 | 宏观一周:建筑钢材需求好转,水泥需求有待恢复最新研究报告解读:星链已与全球15家运营商合作卫星通信宏观市场 | 宏观一周:建材量价走弱宏观市场 | 发债慢,支出快——评2024年1-2月财政数据順手一帖:「橋,瓦爾特及哈伊鲁丁的結局」(關東行者)折腾半辈子,相伴度晚年(二)我的食谱美移民局2023赴美留学报告解读,STEM专业依旧大热门美股基本面 - 2024_03_13 * 晨报 * 美国新兴对冲基金越来越受欢迎,行业洗牌悄悄酝酿?。微软员工抱怨公司已沦为O宏观市场 | 宏观一周:五一出游客单价恢复率回落外汇商品 |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行为分析——美元货币市场月度观察2024年第五期NB-IoT占比54%,LoRa连接数依然是海外第一:最新LPWAN研究报告解读年度SEVP赴美留学报告解读!信息量很大!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