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从“当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点启示

从“当打之年”到“挨打之年”——《歌手2024》的三点启示

公众号新闻

2013到2020年间,《我是歌手》还只是内娱天花板,然而停办三年、涅槃重生的《歌手2024》,却在今年第一期就突然破圈,成为了社会级现象——从曾经意气风发的“当打之年”,到今天“举国搬兵”的“挨打之年”。
有现象光环的加持,不出意外,后面的那些期《歌手2024》,收视率碾压各台已成定局,其背后的芒果超媒,股价也很有可能被持续拉升,甚至会一路飙升。
能成为爆款级现象,“歌手2024”凭的是从头到尾的“不按常规出牌”


1,音综本就日益难办,《歌手》却要复活重生。《歌手》此前也办过几年,2020年据说因为无法保证嘉宾阵容而停办。所以,这次卷土重来,既让人为它捏一把汗,也让人产生好奇心(必有大招),最终证明《歌手》确实有大招;
2,赛前预判全部被打脸。赛前的选手名单,让久经沙场的粉丝一眼准断定,冠军非那英莫属。然而,大众歌迷并不熟悉的两位国外歌手包揽前二,那英只居第三,亮瞎了很多人。更让人意外的是,粉丝们居然历史上首次达成了“集体认输”的共识;

3,音乐竞技变成“爱国主义”秀场。先是粉丝不服输,通过摇人表达不胜不罢休的决心,继而引发职业歌手的“热血”回应,上下同仇敌忾,到最后,节目组不得不“出来安抚”。


从首开不修音的直播音综,到大出粉丝意料的排名,从竭尽所能的玩梗,到不出战就是不爱国,情绪不断发酵,场面逐渐失控,直到韩红的“我请战”将热度推至巅峰,综观《歌手2024》赛里赛外的一系列“神操作”,有三点启示。

最近四十年第二次集体“认输”

一档音综带出了全民共识


多年来,只要是和国外比拼,无论制度、思想还是文化、中医,等等等等,想要让中国网友低头认输,那是非常不容易的。这种集体承认落后,近些年来实在罕见,上一次这样的全民共识,应该是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前夜。

而这次不同,《歌手》第一期赛完后,从直播评论区的海量评论统计来看(甚至不用统计,肉眼可见),网友居然惊人地达成了共识:我们输了,心服口服,技不如人。



这亦是网友心态的“现象级”展示。被吊打得如此狼狈,还能如此“大度”,剖析其原因,至少有如下四点:
1,《歌手》已经办过十几期,国内顶尖歌手该参加的,应该说都参加了,因此,这次重量级选手的“缺席”,委实是无奈而又客观的事实。《歌手》总导演洪啸也特意强调:“很多歌手,因为直播婉拒。直播要满足实力、胆量、档期三大要素,能来到舞台的歌手,就寥寥无几了。”
2,中外选手差距之大有目共睹。两位欧美流行界的顶级歌手,在音域、辨识度、声线厚度、稳定性和炫技方面,称得上相当完美,极为出色。而集中了“全开麦、不修音、一遍过”的这次直播,对依靠修音、半开麦甚至假唱的一些歌手来说,构成了非常“残酷”的挑战。
3,诸如修音、半开麦这些事,业内人士早都知道,只是大众不太了解,也不清楚国外演艺界的水平,这次同台竞技,加上现场直播的新规则,把真实的差距暴露无遗。

4,文化、文明、制度、思想这些话题,有门槛,也有风险,而批评音乐的风险不大。
柴可夫斯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音乐虽然不如体育竞赛那样结果一目了然,但一首歌是否打动了你的心,每个人还是心知肚明的,在音乐面前,正常人很难不保持公正。
然而即使如此,在以前的类似比赛中,输了也不认账,找各种原因甚至搬出阴谋论和精神胜利法,也要“力挺国货”,屡见不鲜。
所以,《歌手》能够催生出这次“集体认输”,着实不易,说明国民心态至少在接受音乐比赛的结果上,回归了正常。玩得起就输得起,坦荡而非促狭,才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万勿轻视,它很有可能是通往未来心态全面恢复的第一道门,那么,这就是一次里程碑般的突破。

真正丢人的不是集体翻车

而是对翻车背后的集体漠视
能够达成“认输”的共识,固然是一个进步,然而,认输是认输,来自国际唱将的“降维打击”,还是让很多中国观众和歌手“双双破防”,除了引发疯狂玩梗,其他热议同样不遑多让:有质疑节目组“自曝家丑”的,有咒骂某顶级歌手不来“为国争光”的,也有号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
而面对接下来的几场比赛,打破了信息差的网友,开始热议请谁来撑场面,邓紫棋、萨顶顶、龚琳娜等高音飙手出现在网友心愿单上,心急的更是已经开始艾特,平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摇人”风暴,当以韩红为代表的实力唱将开始主动艾特《歌手》官方“申请出战”后,“爱国主义秀”登上了巅峰。

《歌手2024》作为竞技节目,赢当然重要,观众想看到本国或自己喜欢的选手获胜,也无可厚非。但理智的音乐发烧友都应该明白,歌手有国籍,而音乐无国界,这里首先是一个展示音乐魅力的平台。


一场音乐竞技,先是变成华语乐坛保卫战,然后又升级为爱国主义秀。用某网友的话来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由内娱歌手挑起”。在全网不断激化的情绪中,节目组发文表示,希望观众能够享受音乐、收获知音、保持沟通、拥抱世界:“在这里,音乐始终是交流的最大公约数。”
PK的只是音乐,歌手就应该回到“歌”的本质上来,胜固欣然,输了就找差距,迎接下一次挑战。“全民认输”的共识开了个好头,但这只是第一步,还要明白为什么输:人家的专业素养是怎么打造的?行业生态什么样?市场机制又是什么样?

事实上,据圈内人说,这两位国际唱将的水平,在美国能轻松找出5000个,“人家早就过了比拼唱功的阶段,但凡张嘴,就挑不出毛病。”摇人也许能暂时摇出个胜利,但能够摇出强大吗?下次来个更厉害的,我们还摇谁?本次比赛之所以不修音、搞直播,不就是为了凸显“正视差距、真诚为王”吗?
王人博先生在《1840年以来的中国》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坚船利炮的威力与制造出它的手之间具有内在关系。”不明白、也不研究输在哪里,只专注于输了之后怎么“赢”,怎么对抗,这种心态,即便赢得一场两场,但长期差距还会越拉越大,大到有一天,没人再跟你一起玩。这样的故事,在1840年以来的中国,不断重演。
而终极问题是:学会“造出坚船利炮的东西”又怎么办?谌旭彬在《大变局》中说,晚清50年改革,每一次高层讨论,都是以雪耻为目标,“拥抱文明”反而退化成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这种本末倒置,终于酿出来1900年的庚子之乱

文明而非野蛮,才是决定输赢的真正砝码。所以,弱者改变自己的唯一出路,是从复盘中翻盘,然后在力量中找寻到正当性,而不是百年来一直所热衷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承认输了,是心态的进步;知道为什么输,是智识的进步;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赢与输”,才是观念的进步、文明的进步。


一场音乐竞技震动几亿心灵

我们亟需建立价值传递的快车道


《歌手2024》第一期的播放量,三天就破了2亿。这么多人被音乐一起“教育”了一下,一夜之间就完成了其他领域很难看到的关于“落后”的共识,让我们看到音乐乃至文艺的力量,尤其是在人文启蒙领域的力量。


1914年一战期间,一个士兵女友的歌声,让交战的英、法、德三方一齐放下武器,士兵们热泪盈眶,最后,三方共同宣布停战。女人通过歌声,传递给所有人一种观念---和平,是值得每个人捍卫的切身利益。



人类文明的发展,本质上就是观念的升级。而文艺,能放大观念的共振效应,一如女人的歌声,直入肺腑,成为连接观念与大众的最短桥梁。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并不是为了复兴文艺,而是由文艺先行的观念创新与传播,其核心是“人本主义”。为什么要借助文艺?因为它从一开始,就试图把这种观念推向大众,事实证明,这是文艺复兴成功的关键。

而对大众来说,最好的启蒙方式就是文艺——文艺作品就是镜子,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通过“自己反观自己”,观念的传输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用366首情诗,刻画出人类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宣扬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驱散了无数人在“神人交战”中的彷徨。携带价值观的文艺,是把知识转化成观念的最有效手段。
拉斐尔的笔下,圣母从消瘦、痛苦、呆板变成红润、年轻、漂亮,从神还原为血肉之躯。拉斐尔用一个简单的方式,让人思维洞开:原来神没有那么高冷威严!学术是为同行的,文艺则是为公众的。用文艺来传播观念,具有无限的穿透力、感染力和扩散力。


没有文艺,枯燥的观念就难以转化为大众的价值观。文艺复兴最大的成功,就是通过一件件美轮美奂的作品,把价值观寓于审美之中,不断普及、深入人本主义,终于使之成为现代世界文明的强大地基。只有学术而没有文艺,文艺复兴不会成功。
所以,文艺复兴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美”的胜利,是用文学、艺术和思想的伟大创造,让“美”挣脱出黑暗的牢笼。达芬奇、米卡朗基罗、拉斐尔、卡拉瓦乔、博斯、提香、安格尔,在这些文艺复兴大师画作和雕塑中跳动的灵魂,是人类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今天,提到文艺复兴,很多人的理解,不是停留在这场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就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古典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却忽略了文艺复兴的前因后果,以及文艺复兴最重要的人文精神,这里,刚好有一套集结了五位殿堂级艺术家经典画作,以及欧美世界顶级博物馆馆长解读的《家庭艺术馆:欧洲文艺复兴经典大师》,在艺术鉴赏、细致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等诸多方面,这套书都远远超越同类作品,是了解文艺复兴的最佳作品,非常值得品鉴和收藏。

启蒙,就是用好的观念,驱替人们现有的坏的观念。听起来非常简单,但从中国百年来的启蒙来看,这个过程相当的艰难。
可以想象,对绝大多数为生计所困的民众来说,一本学术作品,受欢迎的可能性不会太高,但当年,通过一部电影《熔炉》,很多韩国青年就完成了法治精神的启蒙。
中国过去的启蒙,局限于学术思想层面,文化艺术方面的尝试比较弱,但是,能够吃透深奥典籍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启蒙的要旨在于,它意味着人人参与这个时代的思考。
所以,无论是向国外的文艺复兴学习,还是借鉴国内百年来的经验教训,让启蒙之光“普度众生”,才是启蒙的真正方向。
不分国界,好的音乐一定是源自于“人”,并立足于“人”。如果说《歌手》撕下了一层内娱的遮羞布,反思内娱运作模式已成当务之急,那么,透过《歌手》现象,在娱乐的背后感知国人心灵的涌动,建立人文精神传递的快车道,则是当代“牛蝇”们需要思考的重大课题——苏格拉底自称为“牛蝇”,只为唤醒沉睡中的良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歌手2024》,扒光了内娱乐坛的底裤《歌手》回应韩红等人请战;国家电网称未收到电价调整通知 | 金错刀日评今晚《歌手》,名单来了?“英伦郭哥一家人”来美国始末中外歌手“乐坛论剑”,《歌手2024》到底比的是什么?有看《歌手2024》第二期的吗一手烂牌起死回生,《歌手》到底踩中了什么?那英紧张、韩红请战!《歌手2024》揭开华语乐坛遮羞布《歌手》玩太猛!被国外八线歌手“踢爆”内娱,所有人都忍不住了!国外声乐老师大实话锐评《歌手2024》第一期 REACTION芒果《歌手》,营销封神!《歌手》热播,这个“让全网心疼那英”的00后计算机学霸,究竟是何来路?以色利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陷入了自己讲的故事之中土耳其以弗所(Ephesus),梦幻海景无修音的《歌手》爆火,华语乐坛最缺的到底是啥?《神偷奶爸4》内地定档;杨紫琼将主演《银翼杀手2099》从“案板上的鱼肉”到“木须肉”——政治漩涡中的TikTok国际华文桂冠诗人评选揭晓凤凰传奇谁去《歌手》比较合适?财经早参|余承东:新车型对标远超迈巴赫!业内人士:《歌手2024》15秒广告位报价9000万元;许家印豪宅接近半价售出欧洲版《歌手》霸榜热搜?!“英区二手玫瑰”竟得0分,英网友:别回来了,丢人年轻人爱看、品牌爱投,种地综艺给营销人的4点启示《歌手》变那英历险记,这个加州女歌手在国内火了《歌手2024》这阵容,能爆吗?《歌手2024》不争歌王,争的是华语乐坛的尊严胡锡进评《歌手》成了“爱国主义”舞台超级直播、穿透圈层,《歌手2024》如何找到音综破局点?《歌手》一嗓子,带飞一支股!盘中涨超12%!50岁那英挂帅出征!韩红微博请战!网友:“上一次50岁出征的女将还是穆桂英”《歌手2024》爆火背后,芒果十年的“自我超越”《歌手》变那英历险记但玩梗逐渐失控!美国女歌手彻底火了!语音合成之王ElevenLabs搅局音乐界,新模型创作水准堪驰援《歌手》金融行业 | 从“规范和促进”到“促进和规范”——解读《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那英输了,韩红请战,《歌手》拯救不了华语乐坛《歌手》强势回归,爆款综艺离不开哪些艺术专业人才?《歌手2024》热议不断,芒果百万公关文案再次“出征”《歌手》变那英历险记但玩梗逐渐失控!美国女歌手火速更新社媒状态,彻底火了!樱花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