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不要否认孩子的体会,不要驳斥他的感觉,不要否定他的愿望,不要嘲笑他的品格,不要贬低他的主张,不要污蔑他的人格,不要怀疑他的经历。相反,所有这些,我们都要承认。
物质条件这么好,为什么有的孩子却整天懒懒散散,动不动就“无聊”、“躺平”?青春期的孩子总是让人头疼,特别是一提学习,全身都是反骨。家长们使尽浑身解数,奖励惩罚,连哄带骗,讲道理……折腾自己和孩子一通,依然觉得孩子懒散、拖延,越鞭策越不动,甚至直接躺平摆烂、放弃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 Edward L.)和瑞恩(Ryan Richard)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从根本上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要努力满足人的三种心理需求——自主、胜任、联结,才能增强人的内在动机,促进外部的动机内化。这也给我们如何让孩子从“被推”到“自推”提供了思路。一个小伙子大学毕业后什么都不做,天天就窝在家里,吃泡面,打游戏,不工作也不和人来往。母亲拉着他去看了心理医生,发现问题竟然出在离世多年的父亲身上。他的父亲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不管他做什么,都会干涉。小到选择兴趣班、交朋友,大到报考哪所学校,都是父亲说了算。而父亲突然离世后,他就没有方向了,变成如今这副模样。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被“第三只手”束缚的孩子没有自由,没有动力,也难以靠自己站立。这首诗唤醒了很多家长: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并不属于你,而属于他们自己。在上一辈人的育儿观念里,“掌控”不着痕迹地出现:“男孩子要坚强,不能哭”、“女孩子就是要学跳舞”,无形之中这样的教养方式传递给了这一代的家长。家长满足了自己的“掌控感”,但孩子的“掌控感”却消失了。网上一位老师分享了一个故事:他的孩子有一天回家,说夏令营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于是回家询问他们。这位老师当时就察觉到孩子对自己的不相信,于是他告诉儿子说:“这事你自己定就行。你长大了,这种事完全可以搞定,我们相信你。”当孩子呈现出对自己能做的事不确信,没有内在动力想去做事,或是利用游戏等虚拟场景企图获得自信,这都是给家长的警告:因此,我们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去体验自己想过的人生,让孩子有掌控感,他们才有自发的动力去学习、去探索生命的方向。在《男孩的自驱型成长》中,亚当·普莱斯博士给父母提供了2个培养孩子掌控感基本原则和方法:把“我能为孩子做什么”变成“他自己可以做什么”,在保证孩子安全情况下,让他大胆尝试。例如,你可以列出一周内你为孩子做的事,想想这些事哪些孩子能独立完成,然后放手让他自己去做。5)做脚手架,不做高楼。给孩子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而不是替他盖楼。“不要否认孩子的体会,不要驳斥他的感觉,不要否定他的愿望,不要嘲笑他的品格,不要贬低他的主张,不要污蔑他的人格,不要怀疑他的经历。相反,所有这些,我们都要承认。”想让孩子有内在动力,家长必须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让掌控感回归孩子自身。就像成年人都可能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无意识地逃避工作、生活上的困难。那么对于一个还没有自我的孩子来说,一道题不会、上课回答问题错误,都可能让他们陷入自我怀疑。特别是对于男孩来说,由于他们不能稳妥地表达情感,处理自我怀疑、无能感时,他们只有2种方式:一个选择是退缩,另一个是愤怒、叛逆。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来看,一座冰山水面之上露出来的一角,是我们看到的孩子的挑战行为,比如发脾气、做事拖拉等等。而冰山下面,才是根源。孩子自暴自弃,放弃自己,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做什么都无法成功。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不要放弃我,一点一点教会我。”想让孩子有内在动力主动学习,家长需要引导他们把“做不到”变成“能做到”。而事实上,这是一种思维的转变: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把困难当作是令自己变得更聪明、更高效、更优秀的机会。因此,当孩子知道大脑有可塑性,对自己有信心,且能在困难面前跃跃欲试,他就能够控制自己的努力程度,成为自驱者。想帮助孩子实现这样的转变,可以从以下6点开始做起:少对孩子说“你真聪明”,多说“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进步了,真棒!”带孩子看见失败能教会他的东西,告诉他失败背后其实藏着老天给的礼物。可以和孩子分享你做过的错事,并说说你从中得到的教训。比如你把笔记本电脑落在出租车上,你的教训是:不要在下车时打电话。过度照顾会给孩子传达“我认为你不行”的信息,还会给他们提供逃避的机会。你的焦虑会让孩子觉得你怀疑他的能力。如你对孩子说“成绩不好,你就上不了好大学”,他听到的是“我认为你上不了好大学”。很多家长会在听到孩子说“你不要管我”、“我不想和你说话”时会很伤心,觉得孩子不需要自己了。但青春期从依赖走向独立,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轻易完成的。他们一方面渴望摆脱父母获得自由,另一方面又害怕父母会在他们成人后“抛弃”他们。他们需要安全感,需要确认你是无条件爱着他的,孩子依旧需要你。因此在青春期,和孩子最好的关系,是保持“既亲密又独立”的状态。用心倾听而不予置评,是提供支持和无条件的爱的最佳方式。因此,和孩子相处时,一定要少说多听,听和说的比例最好是8:2。同时也要让孩子感觉到你认真地在听,可以使用“倾听三步法”:③释义和总结。帮孩子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等他做出回应父母:那么,你不喜欢打球是因为队友们取笑你?看来你的击球水平还有待提高。(释义和总结)
另外想和孩子保持联结感,要注意在生活的一些细节中传递爱,比如:3. 不针对孩子的成绩进行说教,或对他过往的失败喋喋不休
当他感受到无条件的支持和爱,他知道身后有父母这座大山,他就会有勇气驱动自己面对困难,迎接挑战。“你要有信心——不是相信自己总是能做对决策或者始终掌握得住孩子,任何人都做不到这个地步,甚至可以说都差得很远。但是你要相信你是最适合教育孩子的人,相信你的努力不会白费。”
青春期会让父母很头疼,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完成从依赖到独立的蜕变,也是很大的挑战。父母能做的只是,尽量在他无法独自行走的年纪,给予他支持和辅助。让他学会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责任,找到自己内在认同的人生价值,获得独自勇敢前行的动力。学着信任孩子,给他自由,包括失败的自由,认识自我的自由,找到自己内在动机的自由。在青春期这个会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阶段,培养起他的自驱力,帮助他渡过这个艰难的阶段,迎接真正的成年。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