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你说,我家娃吃了她的便便
我以前听说过有孩子把屎涂一整面墙的恐怖故事,以为类似的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现在看来,我还是太单纯了。
那是一个中午,我和13个月大的女儿睡在房间的床上,不知怎么的,我感觉孩子醒了,朦胧中睁开眼睛看见她正好啜着小手吃东西,然后像吃柠檬一样颤抖。在我还没搞清楚发生什么之前,她又拿了一块,做着同样的动作,同样的表情。
那一秒,我彻底清醒了,并大叫一声“宝贝,你在吃屎吗?!”随着一声怒吼,孩子也吓到了,便没有第三次“品尝”她认为美味的食物。
我没有像平时一样“遇事不要慌”先拿手机拍个照,冷静了两秒,赶紧帮她进行了全身擦洗,并彻底清洁口腔,然后带孩子去看医生。好在最后检查下来孩子没什么不舒服,一切都挺好。
但我一直很好奇,孩子吃了便便到底有没有事呢?作为一个有钻研精神的医生家长,通过一番研究,我找到了答案。
孩子吃了便便有没有健康风险?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便便是怎么形成的。
食物从嘴巴进入食道后,食道内壁的蠕动会将食物往下运输到胃部,食物和胃部的胃液混杂在一起形成食糜。食糜再进入小肠,在那里被多种消化酶及胆汁水解为分子结构简单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再被小肠吸收进入体内。
而任何不被小肠吸收的成分都会继续往下进入结肠,结肠吸干其中的水分后,留下干燥的食物残渣,在结肠中生活着一些对我们健康有益的细菌,他们会参与食物残渣的进一步消化,不过这个消化过程可能会产生气体,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屁。
最终,剩下的无法被身体利用的干硬食物残渣进入直肠,形成大便,随时准备离开身体。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便就是食物被身体吸收掉各种有益成分后留下的残渣,排出的大便会带有一些肠道内常见的细菌(弯曲杆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细菌在肠道不会对人带来伤害,但从口中摄入可能会造成恶心、腹泻、呕吐或发烧。
另外,有一些疾病会通过粪便传播,比如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诺如病毒,当然,前提是排便的这个人本身就带有病毒,粪便中才会携带大量同种病毒。平时不小心接触这些病毒都可能生病,更别说直接吃了。
所以,根据伊利诺伊毒物中心的说法,便便是“微毒的”,一般不会引起很严重的症状,孩子吃了,建议给孩子清洁口腔、喝水、洗脸洗手,然后观察孩子是否有类似食物中毒的症状,如果出现脱水、便血、呼吸困难、精神不振,则要尽快就医。
需要担心孩子“食粪癖”吗?
吃便便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一些低龄的幼儿身上,他们因为好奇而误服,如果一个孩子把食粪当乐趣,那就不对劲了。
2017年,Case Reports in Psychiatry报告了一个相对罕见的与神经与精神相关的疾病。
这是一个8岁男孩,儿科就诊时会呕吐出形态良好的粪便,进行胃肠道检查也没发现瘘管,排除了疾病导致的呕粪。在住院观察期间,孩子没有发作。而孩子独处时,他又出现了一次呕粪。当工作人员进入所在房间调查时,发现马桶帽上有污迹,强烈怀疑他吃了粪便,于是安排对他进行一对一的观察,并邀请精神科会诊,最终诊断为食粪症。
食粪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痴呆、发育迟缓、自闭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癫痫、恋物癖、强迫症、脑肿瘤、抑郁症和器质性脑病等,治疗取决于潜在病因,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行为疗法。
作为一种罕见的异食癖,目前全球报告的病例也才数十例,如果你的孩子偶尔不小心吃了便便,但没有反复再吃的行为,就不用太担心,宝宝可能纯粹是好奇。
孩子吃了动物便便、狗粮…怎么办?
除了吃自己的便便,现实生活往往更加多姿多彩,比如吃动物的便便,吃狗粮、吃肥皂、吃保湿霜…
没有孩子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下面来盘点一下:
1. 宠物食品:如果宠物食品是新鲜的,就比较安全,如果被动物吃过,有可能会感染沙门氏菌。
2. 常规疫苗接种和驱虫的家养宠物粪便:呕吐/腹泻的风险较小,蠕虫感染的风险较罕见。
3. 爽身粉及日常药用品:滑石粉吸入可能有害,但食用无害;肥皂(洗澡用)、护手霜、凡士林、剃须膏、OTC面霜、氧化锌软膏,通常是安全的。
4. 口腔用品:薄荷糖、口香糖、少量牙膏,都安全。漱口水可能含有酒精,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5. 写字产品:粉笔、蜡笔、纸、钢笔墨水、铅笔,少量摄入通常比较安全。
一般情况下,6-18月大的孩子,正是用嘴巴探索世界的时候,他们很容易把所触及到的东西放到嘴里,这是正常的现象。而如果18个月以上,孩子还是有一些吃非食物的习惯,家长就需要注意啦,建议积极应对,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请大家注意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小心放置任何孩子可能触及到的危险物。
PS. 你就别问我是谁了,我是不会告诉你的。
审稿专家:卓正医疗沙小丹医生
参考文献
内容团队
医学编辑:luka
监制:耶娄
免责声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健康信息,个人医学问题请向医生咨询。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ID:D-HealthExpress),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