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隐身术”到底有多强?
”
在自然界中,猎物为了保护自我,常常会使用伪装。这样的伪装一般分为三种:干扰被发现、干扰被识别、攻击重定向。总结而言,就是猎物通过制造噪音来减弱捕猎者发现自己的信号强度。但是自然界中的“隐身术”到底效用几何?近期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 上的一项研究试图量化伪装的效果。结果显示,伪装令捕食者花在搜寻猎物上的时间增加了60%以上,令被发现和攻击的猎物数量减少了约25%。可见,自然界的伪装术真的非常神奇,而这些伪装也启发了许多在人类生活场景中的开发与利用。
《经济学人·商论》2022-09-30
The complex arms race between predator and prey
《捕食者和猎物之间复杂的军备竞赛》
伪装是在一个群体——捕食者——和它们想要吃掉的另一个群体——猎物之间的进化军备竞赛的副产品。猎物通过欺骗捕食者的感知和认知系统来寻求生存。捕食者通过识破猎物的伪装来觅食。
说得更正规些,相对于噪声(一般环境),捕食者需要把它们对信号(它们的进食目标)的感知最大化;猎物的目标是把这个信噪比最小化。虽然伪装可能有五花八门的呈现方式,但它们以三种方式之一发挥作用:干扰发现、干扰识别、转移攻击。能干扰发现的方法会让捕食者的感知系统相信眼前根本没有猎物。例如,章鱼会改变颜色融入周遭环境。须鲨(见图)长得又宽又扁,这样它们趴在海底时就会盖住自己的阴影。企鹅的白色肚子与天空的颜色一样,黑色的后背又与深海的颜色一致,也就是所谓的“反影伪装”。北极狐在冬季体毛为白色,到夏季变成棕色或灰色。栉水母是透明的。深海鱼长得乌漆墨黑。
... ... ...
这些伪装战术多有用呢?近期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 上的一项研究试图找出答案。巴西的坎皮纳斯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Campinas)的若昂·维托尔·德阿尔坎塔拉·维亚纳(João Vitor de Alcantara Viana)及其同事汇总了84项有关伪装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伪装令捕食者花在搜寻猎物上的时间增加了60%以上,令被发现和攻击的猎物数量减少了约25%。... ... ...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
与全球百万精英同步阅读
想要无障碍阅读更多《经济学人》?
👇免费加入主编领读计划!
🎉现在订阅《经济学人·商论》
即享多重福利!
1. 官方定制版《每日一词集锦》:
✓官方译者编译纸质收藏版词汇手册
✓精选原刊100个高级词汇
2. 全年商论英语学习社区:
✓官方译者领读《经济学人》
✓每日一词+学人习语+译者课堂持续更新
3. 海量《经济学人·商论》中英双语往期内容:
✓超过3000篇双语文章+官方译文
✓超过一万分钟的BBC主播朗读《经济学人》原文
✓《经济学人》自制双语纪录片
4. 订户专属社群:
✓每日主编精选文章推送➕主编解读
✓与《经济学人·商论》主编沟通交流
*入群方式:完成订阅 - 关注【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微信服务号并后台回复关键词“订户入群” - 添加小助理企业微信等待审核后被邀请加入《经济学人·商论》订户专属群 - 获取最新内容和活动推送
订阅商论即赠多重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全年《经济学人·商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