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裹挟下的百果园“身不由己”
五年内融了八轮的百果园,在庞大的资本压力下,两年内三次冲击上市,这次它能如愿么?
递交招股书的第四天,百果园被曝使用变质水果做果切,品牌声誉受损,公司上市进程再添变数。
5月6日,自媒体“内幕纠察局”发布的一则暗访百果园门店视频,发现工作人员不仅售卖隔夜水果,还把变质水果做成果切,小凤梨充当价格更贵的大凤梨售卖。
到了5月7日凌晨,百果园针对上述事件发表致歉声明,称其涉事门店百果园成都成华区建和路店、百果园武汉区江汉北路店,存在将水果违规分级,售卖隔夜果切水果,故意躲避总部检查相关问题。百果园方面第一时间责令涉事门店停业整顿,涉事员工停职再教育,并将爆料视频做成课件,对全国门店进行下发宣导并组织学习等一系列整改措施。
来源:百果园微博截图
这一做法并没有安抚消费者,反而在微博上不断发酵,当天“百果园致歉”登上了微博热搜,大量消费者在微博上反馈,曾在百果园买到过烂水果、发霉水果等。最让消费者痛心的是,百果园的水果真的“很贵”,但质量却得不到保障,仿佛被“割了韭菜”。
贵且有品质,曾是百果园得以出圈的品牌定位。招股书中显示,百果园设立了中国首套基于口感的水果品质分级体系,公司希望将百果园品牌和高品质水果、服务相关联。在百果园小程序上显示,很多水果是按个或半个、四分之一个卖的。一个佳沛奇异果13.5元,一个450g的红心火龙果是17.5元,半个全美西瓜约1.7kg是32.5元,价格普遍高于市场行价。
价格更高的情况下,消费者愿意买单的原因是,相较于街边水果摊,百果园拥有更高的水果品质,百果园卖的是精品水果。但这次事件发生后,消费者对品牌的这份信任和认知,多少被打了折扣。
而这背后,是百果园近些年疯狂扩张,旗下加盟店疏于管理所致。招股书显示,截止2021年年底,百果园共有5351家线下门店。其中自营店只有15家,其余的5336家门店全部是加盟店。这些门店分布在全国22个省市超过130个城市。对百果园来说,如何规范并经营管理好这5000多家加盟店,同时保证产品品质,这无疑是公司面临的巨大挑战。
“农产品规模效应带来的采购价格波动不大,但规模大了后,管理成本反而会进一步增加。”一位消费行业投资人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水果行业损耗率比较高。百果园依旧没有解决生鲜行业高损耗、低毛率的问题。”
从招股书也可以看出,虽然百果园水果越卖越贵,净利润却很低,公司属于增收不增利。2019年-2021年,百果园收入分别为89.8亿元、88.5亿元及102.9亿元,对应净利润2.48亿、0.45亿及2.26亿元,净利润率维持在2%-3%。
2002年,百果园成立,依靠加盟模式,从1家店迅速扩张到了100家门店。但急速扩张也产生了各种乱象,让百果园口碑和利润一度下滑。2007年,创始人余惠勇回购了近百家加盟店,改为自营。但自营的重模式也让百果园的发展陷入困境,2015年,百果园开始寻求资本的帮助。
最早入股的是天图资本。招股书显示,2015年4月,天图资本出资2亿元认购股份,当时的百果园估值20亿元,天图以每股2.16元的价格入股。随后,百果园又获得前海股权投资的2亿元投资。彼时,天图投资首席投资官冯卫东表示,该轮融资主要帮助百果园向外扩张,迅速占领市场,并称预计百果园将于3~5年内上市。
获得资本助力的同时,百果园也背负了资本寄予的“上市”厚望。在这份期待下,余惠勇的经营策略越发激进。2016年,他公开表示,计划在2020年全国范围内的门店数量扩张至1万家。也是从这一刻起,百果园开始疯狂扩张线下门店。
据公开信息显示,从2002年至2012年,这十年间,百果园全国门店数量仅突破300家。但2015年后,仅三年时间,百果园急速扩张至千家门店。到2018年,其门店已扩张至3000家。
开店需要大量资金,于是百果园也开启了疯狂融资的节奏。2017年,天图资本再次以5600万元认购百果园股份,此时百果园估值达到55亿元。2018年,招商基金以1.5亿元认购了股份,此时百果园的估值达到81亿元。随后,越秀产业基金、中金公司、深创投、源码资本、基石资本等众多投资机构纷纷入局。2018年,百果园连续融资4轮,估值达到100亿元。短短三年时间,百果园估值翻了5倍。
来源:视觉中国
2019年10月,百果园总经理徐艳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表达了对百果园上市的迫切期待,“百果园在考虑上市,这是方向,目的是让资本进入后,把产业做的更好。”
2020年,百果园终于启动了上市进程,此时公司已经前后完成了八轮融资。当年6月1日,百果园提交境外上市申请材料,并于2020年9月10日获批。根据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核准百果园发行不超过5.75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全部为普通股。完成本次发行后,百果园可到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但仅仅过了两个月,百果园宣布暂停港股上市,转而投向去A股创业板上市。同年11月,百果园与民生证券签订辅导协议,拟于深市创业板IPO。但此后,该上市进程一直没有新进展。
时隔两年后,2022年5月2日,百果园再次重回港交所,并递交了上市招股书。这一番“纠结”的操作,令外界心生疑窦。对此,《中国企业家》就此事询问百果园相关负责人,前两次上市未果的原因究竟为何?对方表示:“公司正在静默期,不方便透露,一切以招股书、公告为准。”
两年三次启动上市,百果园急迫的上市举动,不禁让外界疑惑,公司是否迫于背后庞大的资方压力所致。
不止百果园,整个“水果圈”似乎都面临着上市难题,洪九果品和鲜丰水果也先后经历过上市终止的过程。
就在百果园递交招股书的三天前,洪九果品更新了其在港交所的招股书,这是其2021年10月递表失效后,再次递交IPO申请。而早在2019年,洪九果品就曾与东兴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赴A股市场上市,但在2021年9月,公司终止了A股上市辅导,转战港股。
同样坎坷的还有鲜丰水果。2019年12月30日,中信证券与鲜丰水果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但经过四期上市辅导后,2021年1月,双方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的终止协议。
据全球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按水果零售额计算,中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已由2016年的8273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近1.2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8.2%。预计2026年中国水果零售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增加至1.78万亿元。
一个万亿市场规模的赛道,为什么头部企业上市纷纷受阻?水果零售还是一门好生意吗?《中国企业家》采访的多位消费投资人都表示,现阶段,他们并不看好这个赛道。“这个赛道的产品本身区别不大,也没什么品牌溢价,主要看供应链和渠道。”一位消费投资人表示。
而供应链和渠道的构建,是一门苦差事,前期投入大、回报少,很难有投资人愿意为此付出,他们更愿意看到能够量化的数据,比如门店开了多少家。但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如今各家线下门店数量增长也在逐渐放缓。
据悉,2019年,百果园门店净增890家左右;2020年门店净增数量约120家,仅为上年的1/8。此外,据百果园透露,2021年其新开的三、四线城市区域门店在总体新店数的占比约为30%,而2022年计划提升至40%。这意味着,在一二线主战场,百果园门店数量逐渐趋于饱和,不得不探索下沉市场。
线下趋于饱和,线上渠道成为公司新的探索方向,但似乎并不容易。
据招股书显示,百果园线上渠道订单占当期总订单数量比例不断提升。从2019年到2021年,百果园线上渠道订单数量占比分别为19%、22%、23%。但到了2021年,线上渠道订单数量占比增幅从去年15%放缓至4.55%。与此同时,因为线上各种相关费用支出的增加,百果园同期线上渠道销售水果及其他食品的毛利率,从2019年的2.8%降至2020年的-4.9%。2021年线上订单数占比增速放缓后,相关毛利率小幅回升至-0.3%。
对此,百果园方面表示,线上渠道销售水果及其他食品的毛利率较低主要由于公司将大生鲜及其他产品的销售对象,由付费会员扩大至所有客户,从而导致线上渠道订单量的增加,同时由于配送费用和包装费用的增加等原因,2020年百果园线上渠道毛利率出现负值。
此外,线上渠道也面临着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比如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市场的挤压,水果零售商们要想拓展线上渠道,获得线上的规模效应,并以此提升利润的难度也非常大。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