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诗人的杜甫,从以前的很忙,到今天的很坏,他一直活跃在互联平台上,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担当。在2012年的春天,诗圣成为了网络红人,在一组高中教科书必修3课本里,杜甫的画像被人涂鸦创作,他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脚踏摩托车,于是网友戏称杜甫“很忙”,并由此引发网络热议和围观,有人认为这是对经典的亵渎,娱乐的泛滥,也有人是这只是孩子信手的涂鸦,是孩子们想象力的创新性丰富。
时隔十年的今天,杜甫又引起了热议,但这次并不是他“很忙”,而是“很坏”。
原因是说杜甫满腹牢骚,说杜甫水平不行的;还有拿其他诗人当枪,内涵杜甫的,顺便还有以杜甫最后的去世的原因来嘲讽的,觉得他写的诗都是怨天尤人,满腹牢骚,满满负能量等。
从未想过被称为“诗圣”的杜甫,在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里,会遭遇如此大的非议,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甚至屈原、曹植、苏轼,司马迁等,也都被奚落了一番。
这让我想起了,郭沫若曾经在旧时代里,还写檄文说他证明杜甫是地主老财,现在回头去看,甚觉荒唐。
说实话这么正能量的诗人,真的不至于被如此奚落,去年央视新闻就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不顺的时候,想想杜甫就好了》,在文章里还说杜甫老人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总跟着民族一起受难,他受了很多很多磨难,但他从来没有灰心丧气。
虽然说在唐朝众多的诗人中,杜甫的诗经常充满了讽刺,不仅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写得也是极为深刻,一语中的,而且他的人品也是一流,无论自己生活多么艰苦困顿,他都没有忘记国家,没有忘记底层的普通的民众,把仅有的点爱全部给予了底层民众,而这便是的伟大之处。而且他的诗以直率写实为主,故而一些作品往往看似很普通,却充满了讽刺,有一次他听到别人评价“初唐四杰”,认为王勃和骆宾王这些人的诗歌不怎么样,他气愤的写下了一首经典的《戏为六绝句·其二》,在这首诗中,他肯定了“初唐四杰”的才华,以及他们在文学上的地位,同时也讽刺了很多的伪君子。对于这样坚韧不拔的人,在困顿时心系国家,心系黎明百姓的人,竟然有人说他坏,说他是唐朝的公知,并对其进行围剿乃至批斗,简直无语至极。
再者,公知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爱德华·萨义德认为公共知识分子应当“唤起大众对真理、审判和品味的评判”。而百度词条给出的解释是,“公知:从字面可认为是公共知识分子(The Public Intellectual)的缩略词,精确定义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而现在这个词语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生物污名化,搞臭,只能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同时也证明这群生物,精神涵养贫乏(反智主义)、极度不包容、报喜不报忧、等级森严奴性十足等
这些生物发挥着了无边际的想像力,运用当代现象套用到古代骚客文人,他们才是真正透彻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并凭此赚取流量挣钱,被一些同类者视为“高见”,有“独特见解”,以此来证明自己的高瞻远瞩,头角峥嵘。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目的什么,还是因为杜甫的诗篇太过于写实,乃至今天都会有种错觉,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我不得而知。当然标新立异在每个时代都应该是被需要的,但它更多的应该是鲜明的,积极而进步的主张和思想,而非无聊的,哗众取宠的搞斗争的废话。不过大家都是诗人,凭什么杜甫能够成为网红?李白表示不服 ?若是比起李白,我是更喜欢杜甫,我对李白没啥好感,虽然他有些诗篇确实非常精妙,但有些诗歌我就真喜欢不起来,比如“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就... 何为不得已? 我们真正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