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D前装同比增速「腰斩」,市场能否兑现150万台交付
HUD,被视为人机共驾的关键一环。从早期的简单行车数据显示,到逐步融入导航、ADAS等多元信息,以及基于车路融合显示的AR投影,产品形态和用户体验也在持续改进。
不过,对于HUD的前装规模化导入,仍然存在一定的成本制约。业内人士坦言,HUD设计成本高是因为由于不同车型的空间不同,前挡、HUD和驾驶位的相对位置不同,设计成本短期内还很难大幅下降。
同时,汽车行业正处于燃油车到纯电动车市场的切换周期,车型平台化、规模化也处于早期阶段。与此同时,W-HUD(大尺寸显示)/AR HUD的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ADAS的前装搭载率。
尤其是场景融合部分,HUD的体验升级需要相关硬件、软件以及ADAS供应商的数据和功能定义的相互协同匹配,再加上对于算力的一定要求和成本的考量,都在影响市场需求的增长。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8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W/AR HUD交付上险量为83.59万辆,前装搭载率为6.71%;不过同比增速却处于下滑状态,和去年同期同比增长77.93%相比,今年增速下滑至28.78%。
一方面,受制于今年的疫情及芯片供应紧张影响,另一方面,车型标配HUD的成本约束。数据显示,今年1-8月前装标配W/AR HUD交付车型均价为30.29万元,去年为31.94万元,仍处于市场下沉周期。
在具体品牌车型搭载方面,合资品牌1-8月W/AR HUD搭载量为46.23万辆,占比55.31%;丰田、宝马、别克、大众排名靠前。自主品牌品牌方面,哈弗、红旗、吉利排名靠前。
从品牌搭载量分布来看,TOP10合计市场份额达到81.97%,显示市场仍主要集中在少数品牌的前装上量。而大部分车企仍处于观望状态,选装仍是车企的主流选择。
数据显示,1-8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提供W/AR HUD选装的车型交付上险量达到89.02万辆,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标配搭载量。这意味着,降本,将是接下来有效推动标配搭载率提升的关键。
目前,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仍维持早前的预测,2022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新车前装标配HUD(W及AR)同比上年增速在35%-50%区间,有机会冲刺150万台年交付规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