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分!跟拍全球100位孩子2000天,这部儿童视角纪录片,彻底颠覆你的教育认知教育2022-10-12 01:10国庆期间,说姐重温了一部纪录片——《成为你》(Becoming You)。这部片由Apple TV打造,于2020年11月13日首播,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9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它通过聚焦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名儿童,展现了我们每个人是如何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一个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直到我们五岁,在这人生的最初2000天里,我们是如何认识自己、学习爬行、说话、思考和人际交往的。纪录片并没有灌输什么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和唯美的镜头语言,向你娓娓道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原来,孩子在幼年时期的行为都是有自身规律可循的。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他们偶尔出现的“小偏差”或者走的“小弯路”,并不会影响他们成长的整体轨迹,甚至根本不值一提。但也许在当时,为人父母的我们,却为了“掰正”他们这一点点“小毛病”,而焦虑不安或忧心不已。图片来源于网络这部纪录片不仅可以为新手父母解开一些育儿困惑,也能让我们自己重新审视和还原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此外,纪录片制作精良,从繁华的日本东京到风景旖旎的婆罗洲巴乔村,从蒙古的林海雪原到南非开普敦的辽阔海滩,这部纪录片的每一帧,都美得像一幅画。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为视频截图成长为独立的个体婴儿在4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听懂自己的名字,但大多数孩子在2岁前还没有自我意识,认不出自己的镜像。奈绪是个一岁半的日本小女孩,她可以说话,也可以走路,但当她和妈妈经过马路边的镜子时,她还无法认出镜子里的小女孩就是她自己。她喂给小女孩自己的零食,亲切地叫她“宝宝”,还和她挥手说“拜拜”。图片为视频截图但在三个月后,当奈绪再次看镜子时,她认出了那个嘴上沾着奶昔的女孩就是自己。奈绪意识到她是个独立的个体。图片为视频截图有育儿专家认为,当孩子有自我意识起,父母就不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了。在他们看来,无论孩子多么年幼,都有自己的思想。父母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诉说的机会。这不仅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也能让孩子和父母更亲近。很多孩子在3岁前,是没有固定的性别意识的,到了4岁,他们才开始逐渐有性别意识,比如他们开始喜欢和同性别的孩子一起玩,而且这种意识的觉醒,男孩普遍早于女孩。家住美国纽约的基兰,是个3岁的小男孩,他给自己选了条黄色的裙子穿出门,理由是“上面有很多玫瑰,颜色很亮眼,还有亮片和图案”。图片为视频截图看到基兰的选择,基兰的妈妈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赞赏他选了一条漂亮的裙子。接着,基兰又选了一双与之搭配的黄色鞋子,还说了一句:“金色配金色,银色配银色。”图片为视频截图在上戏剧课时,基兰也经常把自己打扮成公主,别的孩子也不觉得奇怪。在基兰的脑中,他可以在男孩和女孩之间自由切换。但在基兰长到4岁时,他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看到这里,纪录片似乎在提醒家长们,对于幼儿的一些早期行为不要过分焦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进度条。慢慢地,他们就会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了。家长过早干涉或者过于强硬的介入,有时往往会取得反效果,甚至让孩子产生童年心理阴影。孩子的潜力惊人纪录片第一集的一开头,有个日本父亲让3岁的儿子瑠流独自出门买寿司。一开始,瑠流并不愿意:“因为你不跟我一起。”图片来自视频截图在爸爸的反复劝说和鼓励下,瑠流才鼓起了勇气,独自走出了家门,来到繁忙的东京街头。图片来源于网络在纪录片中,瑠流第一次一个人穿过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和黑暗的地下道,甚至还跨过了火车经过的铁道口。图片来自视频截图最终,瑠流不仅成功地买到了寿司,还用剩下的零钱,给自己买了小玩具。图片来自视频截图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这个此前他无法想象的任务。安全回到家的瑠流,已经和出门前的小男孩不同了。图片来自视频截图对大部分家长来说,瑠流爸爸的这一行为是很难理解的。但片中却说:“在这里(日本),这是一个惯例,被称为‘第一次做家事’。这是孩子迈向真正独立的第一步。”日本甚至有一档名叫《初遣》的综艺节目,专门跟拍和记录2-7 岁的孩子,记录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出门“跑腿买东西”的故事。从1991年以来,《初遣》一直火了整整30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成为你》里,还聚焦了一些生活在较为偏僻地方的孩子,他们的成长也和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样,展现出惊人的潜力。纪录片把我们带到了马来西亚婆罗洲的巴瑶村,这里蓝天碧海,像世外桃源一样美丽。当地居住着有“海上吉普赛人”之称的巴瑶族。依靠大海为生的巴瑶人,是世界上最后一群海上游牧民族。图片来自视频截图在这个族群里,所有的巴瑶人都要为家庭做出贡献,无论他们年纪多小。在5岁时,我们就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怎么融入集体?”阿尔桑娜也在问自己这个问题。阿尔桑娜的妈妈让她和另外两个孩子划船去抓蛤。图片来自视频截图妈妈说:“如果今天逮不到,回来就没你们的晚饭啦!”她又交代了一句:“别走太远了,否则会迷路。”就让三个孩子自己出发了。在清澈的水下,三人在珊瑚的附近看到了蛤,“扑通”一声就跳下船,去捞蛤。在海里,三人就像鱼一样自由自在。图片来自视频截图或许阿尔桑娜有些害怕,她没有像同伴那样,奋力潜到海底,亲自把蛤捞上来。但上船之后,她自告奋勇地提出要清理蛤。她举着重重的砍刀,撬开了蛤。图片来自视频截图三人拿着战利品回到村里,得到了妈妈们的赞扬。对他们来说,这不只是帮家人准备了晚餐,也是确立了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建立自我身份的关键一步。同样在小小年纪就要帮着家里干活的还有4岁的蒙古小女孩安内肯,她的家住在世界上气候最恶劣的蒙古乌兰泰加,夜晚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四十度。她是游牧民族——图卡族人,这天,安内肯要跟着家人迁徙到春季营地。图片来自视频截图为了在天黑前安顿下来,每个人都得帮着干活,安内肯也不例外。图片来自视频截图除了帮忙搬运一些不是太重的木头,妈妈又给安内肯布置了最后一个任务,到营地远一点的地方去取一些干净的雪回来,准备做晚饭。就这样,安内肯一手拿着瓢子,一手拿着小锅,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跌跌撞撞前进。图片来自视频截图她似乎意识到一个人完成任务比较困难,于是她去找了自己的好朋友帮忙,两人一起抬着锅去采雪。图片来自视频截图这也许是安内肯第一次寻求家人以外的人的帮助,也是她迈出与人合作的第一步,她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孩子的爱好值得我们用心呵护在尼泊尔的卡格贝尼村,有个叫腾井的小男孩。从3岁开始,他就发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拍照。即便在妈妈帮藤井换校服时,藤井都不舍得放下手中的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图片来自视频截图但妈妈还是和他说:“去上学的话,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很棒的人。”藤井第一次看见相机,是有游客在村子附近用相机照相。藤井把自己所看见的一切事务,都用相机记录了下来。图片来自视频截图在这个年纪,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开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会对自己的爱好十分痴迷,这被心理学家称为“引起强烈兴趣”的爱好。没有什么能让藤井和他的相机分开,即便上学也不可以。和一些家长一样,藤井的妈妈并不想因为这样的爱好,耽误藤井的学习。不管藤井再哭再闹,妈妈还是把他送进了学校。图片来自视频截图到了学校后,老师并没有斥责藤井的“不误正业”,而是告诉藤井,他可以放几张自己拍的照片到教室的墙上展示。老师还和藤井一起选照片,并告诉他:自己喜欢藤井拍的照片。当藤井把自己满意的照片打印出来后,他飞奔着跑到了教室,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作品贴到了墙上。图片来自视频截图也许在未来,世界上将会出现一位著名的人像摄影师,他叫藤井。图片来自视频截图孩子们在爱好中发展自己潜力的故事,在世界各地不停上演。在南非开普敦,5岁的艾娃一次次站上冲浪板,又一次次在浪花的冲击下失去平衡,落入水中……图片来自视频截图在美国纽约,3岁的亚历克斯正在摆弄他钟爱的恐龙……图片来自视频截图孩子在3岁时,他们会对某些事物产生强烈的情趣,大概两年之后,他们的兴趣可能会逐步消退。尽管没有证据显示,儿童在幼年时对某些事务的强烈兴趣,将会影响对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但这也许并不重要。爱好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自我,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如果家长能在这一阶段注意观察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对他们形成独立人格将十分有益。结语: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节奏这部纪录片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跟踪和记录的孩子来自世界各个地方,有的来自繁华都市,有的来自偏远地区,甚至来自难民营;他们中既有健康的孩子,也有身体有缺陷的娃娃,但无论他们身处怎样的环境中,他们在每个年龄段的特点都出奇一致。图片来源于网络但仔细观察,你又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节奏,有的孩子快一些,有的孩子慢一些,但他们终究都会掌握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地陪伴在他们身边,给予他们信心和鼓励,倾听他们的心声,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和孩子多些沟通,少些命令。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美好又难忘的童年,也愿每个父母都能与孩子共度这样的时光。作者:Olivia,精英说作者,旅居海外多年,两个娃的宝妈,关注各类与教育相关的话题。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ID:elitestalk)。▼精英说优质项目推荐🇬🇧超高性价比 最快7天获批 畅享子女免费公立教育+完善医疗福利💰5-20万镑 英国创新移民 申请正当时!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即可咨询详情🔎▼精英说旗下账号 点击关注发现更多内容你“在看”我吗↓↓↓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