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多少父母拼尽全力,把孩子养成了“废物”

多少父母拼尽全力,把孩子养成了“废物”

公众号新闻


“爸妈走了,我成了废物”
最近热播的悬疑剧《消失的小孩》,讲述了一个小孩消失在楼道里,警方通过抽丝剥茧揭露出这个单元里,几个家庭的真实生活。

其中魏晨饰演的袁午,是一个眼神空洞,瘦骨嶙峋的“优等生”,被网友称为“年度废物”。

他从小成绩就好,高考数学还考了满分,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优秀的背后,也有着巨大的空洞。父母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几乎所有的事情,母亲都会为他包办。

就连相亲的时候说什么,和谁结婚,结婚戒指是什么样的,都是妈妈说了算的。
他人生中唯一一次叛逆,就是因为赌博输得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爸爸妈妈带着他远离家乡,去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重新开始。仿佛新的地方,就能开启新的人生。

实际上,他的人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废掉了。

妈妈活着的时候,经常充满悲情地对他说“我要是走了,你可怎么办?”

妈走了之后,他还有爸啊!


袁午跟爸爸相依为命,他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也无法胜任任何工作。只能每天骗爸爸说自己出去上班了,实际上就是朝九晚五去打麻将。

他和父亲的基本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退休金。

那天晚上,父亲充满悲情地对他说了那句“要是爸走了,你可怎么办”之后,也一觉睡了过去。

现在爸爸妈妈都走了,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了。

他不敢报警,害怕申报死亡后,就没有了爸爸的退休金。


偶然间发现了卫生间墙体是空的,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把父亲藏到墙里,然后制造出父亲还活着的假象。

故事的后面,还有一系列的曲折离奇。

这个看起来耸人听闻的故事,其实也只不过是我们生活的强化版。

父母奋力托举,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想要让孩子越来越好。没想到,却把孩子养成了巨婴。

那些外表看起来四肢发达,成绩优异,西装革履的成年人,内在却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

“隐形废物”,并不罕见
也许你会说:父亲走了,他可以自己出去工作呀,送外卖、搬砖都可以啊!

可如果,他只是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呢?

你让他去独立,你让他去自理,他做不到啊。

袁午的内心和人格,真的只有两三岁。

他从出生到父母离世,从来都没有与父母分离过。

父亲去世之后,他把父亲藏在家里,表面上是为了骗取退休金,实际上从心理层面,他是无法与父母分离。

他穿上父亲的衣服,戴上父亲的帽子,从象征层面意味着,他与父母融为一体了。

听起来很惊悚,更惊悚的是,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早在2005年豆瓣就有一个名为“家里蹲自救同盟”的讨论小组,里面有五万多人抱团自救。

《时代财经》采访了几位“啃老族”,他们的经历真实又扎心。

大一就退学的小苏已经啃老6年,她无法正常工作,也无法与人正常交流。

对于父母的付出,她并没有很感恩,而是觉得“她不是为了负担我,我又花不了多少钱,她也是为了她自己。”

小苏认为自己有一些哲学天赋,在豆瓣上发表过一篇文字长文,思考也算有深度。可是当大家鼓励她从事相关思考、写作的自由职业时,她又说自己不想随波逐流。

24岁的小陈,在深圳打拼受挫后,选择回到家乡。

父母对她的决定是双手赞成,觉得女孩子早点回家结婚生子,稳定下来才好。
为了表示支持,父母每个月给她5000块钱。

小陈说,“我可能有点坏,觉得他们就是想这样留住我,让我觉得家里好、外面差。”

但是小陈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对她很抠门,在广州上学一个月只有1000生活费,她必须出去兼职才能养活自己。

这就是很多中国式父母的传统模式:在你没有经济能力的时候,实行经济制裁。在你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实行道德绑架。

又令人心疼,又令人心酸。

父母一边期待孩子飞黄腾达,一边怕孩子飞的太高。孩子一边嫌弃父母束缚,一边心安理得啃老。

无法长大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废的?
如果新闻中的例子,你也觉得不可思议,那就想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孩子工作后还跟父母要钱的?有没有毫无生气,每天打游戏的人?有没有好几天不洗碗,四肢发达不能自理的妈宝男?

那些无法长大的孩子,那些被称为“巨婴”、“妈宝”的成年人,并不是现在开始废的。

他们的人生,也许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空虚无力了。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自我认同。

他们会在“我是有能力的”和“我是无能的”之间,反复切换,反思试探。

正常的成长过程,是孩子带着全能感,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然后在外面的世界受挫,产生“我不行”的挫败感。

然后父母承接住孩子的无力,让孩子感受到力量,让孩子明白“做不好依然被爱”,让孩子相信“我可以做的更好”。

在这个反复受挫,又反复被支撑的过程中,孩子完成自我认同,开始确认“我是有能力的”。

但是事实上,很多父母自身都是孱弱的,没有力量承接孩子的无力。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父母嫌孩子吃饭弄得乱七八糟,然后就追着喂。他们本来“我能行”的念头被扑灭,变成了“我做不好”。

孩子八九岁的时候,父母嫌孩子作业写得不好,然后就吼着催孩子快点,他们本来觉得“这是我的事”,慢慢变成了“我的作业是给父母写的”。

孩子二十几岁的时候,父母觉得孩子工作选的不好,对象找的不行,就给他们选“合适”的。他们本来觉得“这是我的人生”,变成了“我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人生”。

在“我能”和“我不能”的试探中,孩子逐渐开始认同“我是不行的”。

就像前面提到的小苏,她嘴上说自己想要做与众不同的事,想要做一名深度思考者。

但是当她发现自己的写作天赋的时候,她又退却了。

一个人潜意识里觉得“我不行”时,任何天赋都将不再起作用。

爱孩子,到底有什么错?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看起来像老黄牛一样耕耘,实际上他们也是从中获益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幕:

一位妈妈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还在追着喂饭。她会跟人抱怨自己多累,每天追着喂饭有多辛苦。

然后回到家,依然会追着孩子一口一口的喂。

这其实是一种骄傲的宣誓:没有我的话,孩子连吃饭的能力都没有。我为了孩子这么辛苦,我可真伟大啊!

父母对孩子高浓度的爱,其实是因为害怕自己不够好。

不管是包办,还是控制,本质上都是父母无法面对自己的“我不好”。他们制造出一个能力不足的孩子,虽然是很劳累,但是也是有利可图的。

其中的好处就是,他们享受着自己的伟大感,牺牲感,价值感。

他们潜意识里觉得:“我都这么辛苦了,谁还敢说我这个父母做得不合格?”

父母与孩子病态的共生关系,是互相喂养,互相消耗,互相获利。

孩子消耗着人生的自主性,吸食着父母的金钱和精力,承受着父母的所有情绪。父母消耗着时间金钱精力,享受着至高无上的道德感,拥有着永远忠诚的孩子。

病态共生的结果是,父母和孩子都很委屈:

孩子觉得父母皆祸害,父母毁了自己;父母觉得自己这么努力了,孩子为什么还不争气?

爱本无错,错在界限
父母和孩子的委屈,各有各的道理。

孩子并不是不爱父母,而是通过让自己无能的方式,满足父母的价值感,表达对父母的绝对忠诚。

父母也并不是不爱孩子,他们只不过是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他们只是找不到自己人生的价值感。

不管是父母爱孩子,还是孩子爱父母,爱本身是没有错的。

爱虽无错,可是浓度过高的爱,是会伤人的。超过了一定程度后,爱的越多控制也就越多。

所谓“一定程度”,大概就是父母与子女的界限感。这个界限,我们很难用数字衡量,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也许最恰当的方法就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全部,而是把他当成最好的朋友,寄养在你家的孩子。

一个寄住在你家的孩子,你会怎么对待他,他做错事你会怎么跟他沟通,这个尺度也许就是恰当的。

至于你自己,你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寻找自己的价值,过好自己的人生。

舒适的关系是清爽的,痛苦的关系是黏糊的。

如果父母和孩子都觉得痛苦,那就是在提示你们:距离过近,请保持车距。

作者:妙黛

来源: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zqfxlgzs)

编辑:远翥


你可能还喜欢:

点个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我们为什么喜欢废物的故事,以及什么是“废物”留学多年,归来仍是“废物”……海归光环褪去,我们为什么还要出国?苦瓜炒牛肉/文蛤苦瓜汤花园全是头骨和墓地。这痴迷哥特风的妹子,把家里打造成了“阴间风”….10岁甜馨近照曝光,网友:离婚,照样可以把孩子养好!!女儿和我成了“仇人”,是中年父母最大的无奈我跟着孩子,一步一步长成了“刚刚好”的父母省吃俭用,我把孩子养成了最讨厌的人明明知道不能吼孩子,可我还是把孩子吼废了!马哥教育 | 她们没有三头六臂,唯有拼尽全力......校园“卷心菜”图鉴:偷偷拼尽全力,结果仍不如意!抱抱那个考砸的孩子吧!你们说的是这个么?亚裔小孩控诉父母。。。​人到中年才懂,我们不过是在拼尽全力,做一个普通人成龙女儿国外排队领救济粮:你是怎么把孩子养成仇人的?这位狂热的“斑马”爱好者,把家打造成了“斑马世界”…网友:看着头晕!我在北欧的天空看见了美国的UFO后悔把孩子送到加拿大留学!21岁女儿死于枪杀 父母悲痛欲绝!女高中生拍80块钱证件照,母亲让她去死:多少父母还在把吃苦和穷养混为一谈他们见了“几乎所有遭美制裁的委内瑞拉人物”孩子性格养成的两个黄金期,父母错过一个,孩子终身遗憾“我拼尽一切,把女儿养成了985名校硕士,她却辞职在家…”我在国际学校当老师,眼睁睁看着父母们烧钱把孩子养成“大冤种”突然,累了每日一练!语文阅读训练资源,让孩子养成自我阅读思维方式!90后和00后,用尽全力过平凡一生?这4种父母,很容易把孩子养成仇人,希望你不在其中成龙女儿流落街头领救济粮:你是怎么把孩子养成仇人的?“海归废物”真实心声:花光父母300万,30岁一事无成?成龙女儿流落街头领救济粮:有多少父母,把孩子养成了仇人?蔡少芬的“挫折教育”,打了多少父母的脸巴尔干8国五月行 - 穿搭集锦 【小视频】从“废物”变成“全世界的榜样”:他的逆袭,离不开妈妈这个做法《Beginner》-竭尽全力的爱,给曾失去爱的你。John Lewis 2022年圣诞广告孩子打碎一个碗,三流的父母暴跳如雷,二流的父母收拾残局,一流的父母这样做小狗夭折狗妈含住遗体不让埋,它想带孩子回家,把孩子唤醒…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