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其实,鲁迅是绝望的
avatar

其实,鲁迅是绝望的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楼主 (文学城)
 

 

 

其实,鲁迅是绝望的

 

文:北游  

 

 

 

鲁迅是桀骜不驯的,是他那个时代最著名的杠精。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没有被他骂过的,很少了。

 

没错,所有人都看到了鲁迅的愤怒与傲慢。

 

但我看到的,却是他的绝望。

 

对于鲁迅,我有过两句评语:

 

第一句,鲁迅具有天才般的洞察力,是最懂中国和中国人的唯二人选。关于这一点,很多读者都认同。

 

另外,我也说过,从我个人喜好来说,我并不喜欢鲁迅。因为我更喜欢系统化的思想者,比如康德,比如哈耶克。

 

所以我说,思维的盲区,让最懂中国的鲁迅,没有能力贴近正确的路径,这令人遗憾。

 

我这第二句评语,让许多读者好奇并困惑,似乎觉得跟我第一句评语自相矛盾,为什么我心目中最懂中国的人,却不知道中国的正确路径在哪里呢?于是想听我聊聊。

 

我今天就是来兑现这个承诺的。

 

相对于文学成就来说,我一直认为,鲁迅更像个思想的革新者,他写小说不是为了文学,而是为了说事。

 

他弃医从文,是因为他认为中国人的病症不在于身体,而在于思想。

 

他也确实做到了,他把中国的五脏六腑都血淋淋的展示在了我们面前,这非常了不起,然而,他却突然发现,自己无从下手,开不出药方来。

 

于是,他绝望了。看得越清楚的人,往往越绝望。

 

 

 

 

鲁迅的桀骜不驯、愤世嫉俗,其实都只是在掩饰他不知去路的绝望。

 

他说:

 

“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

 

很多人会说,鲁迅是个激进的左派,喜欢革命,喜欢破坏,我从来没不这么认为。

 

实际上,鲁迅对破坏者的鄙视,才是贯穿一致的。他认为中国传统式的破坏,不是寇盗式的,就是奴才式的,结局都是一片瓦砾。

 

鲁迅告诉我们,中国人很难是个建设者,却非常容易变成一个破坏者,会因为个人的失败而破坏社会。这个事实,让他无比沮丧,也是让鲁迅最抓狂的地方。

 

《阿Q正传》是鲁迅的标志性作品,鲁迅想通过这部作品,通过塑造阿Q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什么呢?

 

很多人其实没看懂。

 

1936年7月,就在逝世前三个月,鲁迅还在一封通信中谈到,“《阿Q正传》的本意,我留心各种评论,觉得能了解者不多”,他因此感到“隔膜”与“无聊”。

 

我们先来看看,鲁迅笔下的阿Q是谁?

 

他是一个三无产品——无姓,无名,无籍贯。鲁迅在小说的序里,用罕见的篇幅絮叨了这一点。

 

鲁迅为什么要这么写?他想说明什么?

 

我们接下来看,鲁迅说,“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但一完就走了。”

 

无姓、无名、无籍贯,再加上这段描写让你想起了什么?没错,阿Q是个典型的游民——脱离了宗法农民秩序的游民。

 

整部小说写的就是一个游民的失败人生——他的挣扎,他的心理,他的所谓“革命”,以及他的宿命。

 

如果你看完了整部小说,没有看到历史,没有看到轮回,没有看到游民的破坏性,只看到了“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那就太遗憾了。

 

在小说里,你应该看到,一个天天被人欺负的人,最后是如何想欺负他人的?一个经受了那么多侮辱和欺压,终于起来“革命”的人,又是为何稀里糊涂被砍了头的?

 

鲁迅是在用阿Q来隐喻中国人的悲剧性命运是如何形成的?他在交代这个思想脉络,他在说明阿Q们为何始终是一个破坏者,而不是一个建设者,他在剖析中国历史的周期率和国民性的关系,他在展示他的绝望。

 

对此,我认为钱理群看得准确,他认为,鲁迅的“本意”,在十年前即1926年写的《〈阿Q正传〉的成因》里,已经讲得很清楚:“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式的革命党出现”,“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后”。

 

也就是说,在鲁迅看来,由阿Q这样的游民搞的革命,救不了中国,因为阿Q骨子里还是奴才,有的只有奴才式的破坏。

 

这让古代中国始终走不出周期性的轮回。

 

 

 

 

对于古代中国人这种不自觉的破坏性,鲁迅也有深入的剖析,他在《晨凉漫记》中就分析过张献忠的心理特征。

 

他并没有把张献忠杀人简单归结为个人的性格因素,而是在对比他起义前后完全不同的行事风格后,认为张献忠的嗜杀其实符合中国历史上那些失败者的普遍心态和行为模式。

 

他说,“他(张献忠)开初并不很杀人,他何尝不想做皇帝。后来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接着是清兵入关,自己只剩了没落这一条路,于是就开手杀,杀……他分明的感到,天下已没有自己的东西,现在是在毁坏别人的东西了,这和有些末代的风雅皇帝,在死前烧掉了祖宗或自己所搜集的书籍古董宝贝之类的心情,完全一样。他还有兵,而没有古董之类,所以就杀,杀,杀人,杀……”

 

这个洞察可谓一针见血——毁掉他人的东西,癫狂残忍;自己的东西,严禁他人染指。

 

不只是张献忠,几乎所有的起义者都遵循着同样的行为模式。

 

我之前在文章中,也提到李自成,他和张献忠恰好调了个个:

 

李自成在“流寇主义”的初期,一路烧杀抢掠,“志乐狗盗,所至焚荡屠夷”(《明史纪事本末》)。

 

然而,在连打了几个大胜仗之后,他的心态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侈然以为天下莫与争”,把江山看成自己的地盘,同样经历了“匪变官”的心态转变,不但对百姓“秋毫无犯”,甚至放言“杀一人者如杀我父,淫一人者如淫我母”。

 

为什么?

 

同样是因为,李自成起义时,他把天下看成是别人的,所以怎么毁掉都无所谓,但是一旦自己已经坐稳了江山,那么他就不允许再有人染指它了。

 

表面上看,是游民嗜杀,骨子里其实是游民文化对他们的驱使。

 

而阿Q悲催的命运源于何处?就是因为他原本是个游民,他骨子里的游民文化,注定了他跳不出“不是杀人,就是被杀”的宿命般的轮回。

 

鲁迅早就想写阿Q了,《阿Q正传》第一句话就已开宗明义,“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不止一两年了”,这足以证明,塑造阿Q并批判阿Q,贯穿鲁迅思考的始终。

 

 

 

 

民国时期,社会巨变,各种思潮交融碰撞,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都试图给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和国家指明出路,这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鲁迅也不例外。

 

鲁迅之所以对国民性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批判,目的也在于此。

 

然而,就如同面对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当一个高明的医生清楚知道病人的病灶和痛苦,却无技可用、无能为力,鲁迅的痛苦可想而知。

 

中国如何能够摆脱周期性的破坏,摆脱阿Q式的革命呢?这让鲁迅忧心,而更让他焦虑的是,他看不到任何解决的可能性方案。

 

于是,他嘲讽众人,跟哪个派都若即若离,张嘴就骂,除开他本人的性格原因,更主要的是,他并不认为这些人看懂了中国,要么他认为他们开出的药方并不靠谱,甚至是毒药。

 

鲁迅就是鲁迅,他并不属于任何一派,他自成一派,他“一个都不宽恕”。

 

这话证明鲁迅有些孩子气了,一个天才有点孩子气,也属正常。

 

可怕的不是孩子般的任性赌气,怕的是有些人根本就看不懂中国,总说些场面下的虚伪话;或是看懂了却利用起来,把人性之恶玩弄于股掌,那真是万劫不复了。

 

至少,鲁迅不是这样的人,打打嘴炮,误伤几人,瑕不掩瑜。

 

他看懂了,他也说出来了,虽然懂的人依然不多,推崇他的人,也各有主意,好在他及时的死掉,让他成为了一代宗师。而我们也有幸能够在今天时时重温他精彩的文字,不让他的思考丧失意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赏画手记(5)- 被缚的女人 其实,鲁迅是绝望的 汶川大地震14周年:29张照片,29个让人泪流满面的瞬间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欧之旅 (三)- 布达佩斯 赏画手记 (4) – 睡美人
avatar
咲媱
2 楼
鲁迅是看清了现实,但是却分不清主体局部,看不清大方向,抓不住主要矛盾。结果会去歌颂延安,寄希望于一个更恶劣的来解决问题
avatar
freemanli01
3 楼
鲁迅是知道痛,敢于叫痛的病人,其他人是不知或不敢叫痛的病人。都不是医生,医生是佛,是耶稣。为啥佛叫大医王,是有道理的:)

但鲁迅的绝望在于他不敢相信这里是有医生的,也没有找医生。这是缺乏信仰和信心的表现。

天无绝人之路,找不找,就看各人的信心了。

诶呦

=====

不过,鲁迅好在不自称医生,

而且也多少预见到,假医生来了,很多找医生找到假医生的人的日子会不好过的。

 

avatar
Shubin
4 楼
说鲁迅绝望,表明作者不懂鲁迅。建议读一读鲁迅先生1934年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链接在内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s/%E4%B8%AD%E5%9C%8B%E4%BA%BA%E5%A4%B1%E6%8E%89%E8%87%AA%E4%BF%A1%E5%8A%9B%E4%BA%86%E5%97%8E

avatar
freemanli01
5 楼
这个也不错,确实微妙。我现在的理解是:世事就两方面:人和组织。合为一的话,组织结构为人的目的服务,而不是相反。

分开说:

1. 所有的组织都是为了人实现其目的而定,而不是人为了组织而生存。(这一点上很多人是颠倒的,有些科学家认定人为了基因的延续而存在,有些政治家认为人为了国家、民族而存在)

那么,美国这个组织形式(政府架构)就是为了让个人获得最终的幸福而服务的。

这一点上,鲁迅和胡适比起来,确实鲁迅不如胡适对英美制度的了解(面包与自由)。还对苏俄多少抱有幻想,当然他同时也意识到,请来的医生或者不治病,或者真的“看我怎么治你”,到时间欢呼革命的人会不好受。

2. 有了组织(政府)的基本保障,还要有个人的出路。这一点就需要耶稣和佛的指引。否则个人还是无法找到出路的。如果没有彻底的、出世间的解决道路。那人们到最后,最好的、最好的出路,也就是《美丽的新世界》那种了,其实就是不愁吃穿、醉生梦死。

========

从组织形式的探讨上看,那些追求欧美的应该说是更优越,

从各个个人的终极出路,并为后人树立信心来看,那当然是佛教更根本。

这两者,鲁迅都不在,鲁迅在的位置好像是呐喊:现在病还没治好。

 

 

充分发挥自己的

avatar
Shubin
6 楼
有一篇文章,探讨了鲁迅对苏俄的认知,觉得很有道理。作家的思维,与普通人是有很大不同的。链接在内

链接

avatar
freemanli01
7 楼
所以,了解病状和治病是两回事。有时候人们看见东西共鸣,只是病友病一块了,并不是说这人就是医生了。感觉很多文学家

就是这样。

他们很精确地表达了大家共同的病痛和困难,大家一共鸣,就高兴的直夸写的太好了,忘了根本没治病,也没方案。

avatar
Shubin
8 楼
中华能有鲁迅,已经很幸运了。不能要求一个作家同时又是革命家,又是修炼家。
avatar
freemanli01
9 楼
我的意思是看清楚各个人的工作范围。我是说他属于业主代表,说这个房没盖好。这发声是很好的。但是他对怎么盖房(组织结构)

应该说是缺乏研究的。我的意思是,对美国的那种政府体制设计,他确实是缺乏研究的。这是第一。即,他和华盛顿杰佛逊时代的政治家比,确实不是设计、构建政府架构的。

第二是,即使一个政体已经建立,大家都安居乐业了。那么个人生活还有什么更多的选项?生命还有什么可选的价值,这是佛和耶稣的工作。鲁迅这方面也没有深入研究。

所以,我觉得他的作用是,做为业主代表,发出吼声,呐喊。也很好,但不属于上两种人。

========

不过,用“病人”这个词,也许让人觉得不太合适。只是从病人和医生(个人和国家机构)这角度说,如果从更根本的角度(即宗教的角度)说,人人都是病人,也可以用“病人”这个词,类似佛教说的,人人都无明,基督教说的,大家都是罪人。宗教角度说的是:所有人(没开悟的人)都不是很认识自己,不认识上帝,不认识佛性。

但是如果仅仅从大众角度说,或许他还属于身体比较好的,感觉比较敏锐的。

 

 

avatar
Shubin
10 楼
觉得那个时代最需要的,是有人站出来呐喊。鲁迅不是政治家,没必要去研究美国的政体。
avatar
freemanli01
11 楼
我不是否认他,我只是说,他不是干那两类事儿的,而那两类事儿都很重要。其实当年46年的民国宪法基本是学习英美体系,同时社会

还有宗教活动的空间。应该说,回头看,46年宪法的设计思路还是不错的,包括了国家的政体和个人的宗教自由。

只是大家太想(幻想)一步登天,砸烂一切,然后就出一个崭新、完美的新世界。反而出了大问题。

不太具体了解当年那些民国宪法撰写者的细节,但是,当年肯定有很多人做了很细致的法律工作。就是说,有一大批法律工作者是试图建设的。但是他们没有留下那么多的名声。

 

 

 

 

avatar
freemanli01
12 楼
而且,人们可以不停地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呼吸不好等等。但是难的是,能搞清楚“怎么才是好”。这就是我更赞美这两类人的原因:

1. 政治家:知道如何设计政府体制。华盛顿,杰佛逊,麦迪逊等等;----- 解决生活问题。

2. 宗教人士:知道如何安排你的生活。-----解决生死问题。

其实,如果人真能解决了生死问题,生活问题就相对更容易。这个世界上的一个折腾是,人们其实很想解决生死问题,但是找不到正确的路,结果就常常是“试图用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去解决生死问题”,用佛教的术语说,就是“试图用世间法去解决出世间的问题”。最后不但不解决问题,还产生冲突。 什么叫“试图用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去解决生死问题”,“试图用世间法去解决出世间的问题”?就是人们试图通过从政,来让自己获得不朽的名声,从而达到不朽(不死),这种错误的方法,反而让政治领域充满了生死搏杀。不管是1945年后国共开打,还是89,都有人试图通过政治获取不朽的名声。按说,从宗教获取不朽才是正道。而人们排除了宗教的出路,就不由自主地想从政治活动中获取不朽。这就是个大坑,害自己,害国家。

3. 看了这么多年,看到人类的努力或折腾,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生活问题和生死问题。衡量一个社会以及某个人,看他是否用对应正确的方式来解决两个问题。基本上就能看出他会不会跳坑里。毛泽东为啥抓住权力死不丢,独裁者为什么都有这种特征,我觉得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试图通过政治活动让自己不朽,而这条路就是错的,是邪教,掉到那个坑里的人就会互相打来打去,死抓不放。政治,只是做正确的事儿,不是获得不朽的方法。如华盛顿、杰佛逊那种心态才是对的;不朽,必须通过宗教方法获得,才是对的路。一个人可以说他不关心生死问题,不关心死后的问题,这没有问题。但是,一旦他试图 用错误的方法-从事政治-来解决生死问题,那就有问题了。

 

avatar
jinjiaodw
13 楼
好像看到过东吴大学不少学者参与了撰写
avatar
freemanli01
14 楼
当年毛见蒋时说,我们十几年没见了。蒋回到:如果不打内战,十几年我可以建设一个新中国。这是我80年代在重庆看展览时看到的,

当时心里一震,嗯?原来(这里天天说的人民公敌)蒋也是想建设新中国的?

而且46年的宪法,已经说军队属于国家了。

------------

 

avatar
freemanli01
15 楼
查到一篇【张君劢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说是45年国共以及其他各党派人士共同商议,张君励先提议草稿的。

回头看,当时文化界的人才应该说比49年统一思想后的人才多。

但是,又追踪到当时由张君励引发的“人生观辩论”,我的感觉是,学界人士确实没有宗教上的修为,被当年的科学世界观冲击得太厉害。在世界观上,唯物主义成了主流,唯心主义被人说成玄学。

张君励虽然坚持唯心主义,但那只是学术界思辨的层面,和基督教或佛教那种真正彻底的宗教世界观都不一样。所以他也深入不进去。

虽然当时很多人的世界观在意识层面被唯物主义主导,但人们的潜意识里还是崇拜帝王思想,也愿意把自己的人生理想投射到帝王身上。所以看到当年毛泽东的沁园春一发表,很多人纷纷叹服;反而是对于民国宪法的制定,大家没有那么高的热情。大概也不像美国制定宪法时《联邦党人文集》引起那么大的关注和影响,美国人是认真要探讨法律机制和理论基础的,设计好就要执行的。不是写诗煽情就了事的。毛泽东不爱琢磨法律、宪法,就爱琢磨诗词,但遗老遗少就吃这一套。

 

相关阅读
里斯本粉红街(Pink Street),美妙创意史海钩驴:天上掉下来一头驴经常摄入人工甜味剂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美国新冠日记:正式结束的结束语经济衰退途上国解密彭德怀在朝鲜战场最严重错误:自损将士十万邓丽君双语歌曲《アカシアの夢》(大洋槐树的梦),中文《问自己》无码,慎入……陈丹青当面批评张艺谋的创意:丑陋、灾难、噩梦苏珊米勒每日运势2023年5月12日【母亲节】子母猴图隔壁老王国际要闻简报,轻松了解天下事(2023年5月12日)2023年5月12日(周五)冯站长之家三分钟晚间新闻周末了,打高尔夫吧2023年5月12日价格早报小孩长脑子阶段,哪部分受到的刺激越多哪部分就长得越发达,对不?2023年5月12日历史上的今天我也讲一个房客讨价还价房租的故事经常锻炼的,不是要注意体脂比肌肉量吗?我给大家说说运动受的伤吧毛泽东时代新中国妇女不当妓女骑车的朋友看过来。怎么预防摔下来骨折?2023年5月12日物联网新闻涨租遇到讨价还价的租客这儿DIY高手多,请教个小难题南澳散记 (增订本) :第二十八章:南澳学车记(下)撒谎略说【冯站长之家】2023年5月12日(周五)三分钟新闻早餐“孔乙己文学”事故,鲁迅怎么看?拖延症给自己惹了一个麻烦我这是什么缘分啊。出门就遇见svb迈富时、第四范式、米高化工、耐看娱乐、武汉有机5家港IPO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3年5月12日—2023年5月18日)这部剧还不错,可以看得下去2023年5月12日医疗晨报Kissin: Brahms - Piano Sonata No.3 in slow movement痛心!河南煤矿5名失联人员已无生还可能【冯站长说安全】2023年5月12日佛州基韦斯特(Key West),街拍收获吉布斯花园-全美水仙花胜地多久没听柴可夫斯基第一钢协了?卡蒂娅(法国国庆音乐会)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