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简史(贵族时代的5个女人)
从东汉末年,到唐黄巢之乱,是中国封建王朝的贵族时代。用5个女人串一串,其中貂蝉是虚构人物,也可能是董卓的婢女、吕布部将秦宜禄的美妻杜氏。
9. 貂蝉
三国的故事,最精彩的就是《三国演义》,从董卓进京,到司马炎篡魏,天下三分,终归为晋。这段历史人才辈出,波澜壮阔,每个华人的小孩都应该知道个大概:
大司徒王允收绝世美女貂蝉为义女,准备嫁给董卓的义子吕布,可又悄悄送给董卓。貂蝉为了大汉,为了国家,在董卓和吕布之间巧妙周旋,让父子反目,吕布杀了董卓。吕布是当世武力第一青年,骑赤兔马,使方天画戟,可百步穿杨,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董卓正是因为有吕布,无人可取其首级,没想到却被吕布给收了。
当时天下群雄并起,其中以河北袁绍、江东孙坚、荆州刘表最为强大。因为曹操和袁绍同是东汉太子党,又是发小,对袁绍了如指掌。曹操曾刺杀董卓,天下成名,在家乡拉扯了一支队伍,很快战胜袁绍、袁术两兄弟,尽收其兵马,统一黄河以北。孙坚的两个儿子孙策、孙权,在江南世族的支持下,凭借长江天险、东吴战船,在江东建康(南京)的统治非常稳固。孙策和周瑜两人,还娶了著名的大乔和小乔。刘备和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势力最弱,投靠荆州刘表,作为抵抗曹操的前线,在此过程中,收复了诸葛亮和庞统。当时人称,卧龙和凤雏,得一人者可得天下,可是刘备却同时拥有两人。刘表病危,两个儿子无才,因为曾经杀了孙坚,与江东有不共戴天之仇,又要北拒曹操,就把荆州让给刘备。由于曹操过于强大,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结为姻亲,联合抗曹。于是有了个周瑜和诸葛亮联合策划的赤壁之战。
曹操大败,九死一生,逃回北方,开始励精图治,抓经济而不是战事。因为荆州之争,孙权和刘备联盟开始瓦解。刘备进图益州(四川成都),让关羽驻守荆州,但是关羽好大喜功,不仅大意失荆州,自己也身首异处。张飞为关羽报仇,因醉酒被部将所杀。刘备举大军东征,被东吴陆逊火攻,大破于夷陵。刘备一蹶不振,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表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后,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遗愿,多次出征曹魏,怎奈既生亮,何生懿?曹魏的统帅司马懿父子,是诸葛亮的天敌。诸葛亮虽然节节胜利,无奈总是不能进逼中原,由于忧心忡忡又事必躬亲,最后心力交瘁而死。
刘备、曹操、诸葛亮皆死,就变成了司马懿的天下。司马懿先是帮助曹丕篡了汉献帝之位,建立魏,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灭了刘禅(阿斗)的蜀汉,这时司马昭又想窜魏。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到死他都还没有当上皇帝。他一死,他的儿子司马炎,就篡位自立,建立晋朝。孙权死后,江东衰微,司马炎很快灭了东吴,天下重归一统。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三国的历史,一开始是拼爹,然后就是拼儿。刘备的儿子最差,叫“扶不起的阿斗”,孙坚的儿子(孙权)最强,曹操曾经夸奖“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儿子也不错,曹操和自己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都很有文学才华,后世称为“建安三子”,可是玩政治,子孙却敌不过司马懿的子孙。孙刘曹争了一辈子,没想到,最后天下却被司马氏收了去。
中国篡位,从王莽开始,他是第一篡,然后是曹操的儿子曹丕,是第二篡,篡了汉献帝,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是第三篡,篡了曹魏。当年曹魏篡汉挺难,但到了司马氏就容易多了,因为前不久有人已经干过一票了。篡位有三辞,就是劝三次我三次都不答应,然后是献河图、天降祺瑞之类,表明是以德居之,然后就是禅让大典,君臣易位,皇帝变臣子,臣子变皇帝。 以后,中国就无数的篡位。如果你位高权重,不篡个位,似乎对不起大家。
10. 贾南风
从曹魏开始,一直到唐末,中国有了书香门第。一些家族,兴旺了几百年,无论朝代怎么更替,家族中总有多人官至宰相。相当于一个有学问、有人才的太子党。最有名的是河北的崔卢、江南的王谢。曹操、曹丕、曹植,就是建安三子,都是大文豪。篡魏的司马氏家族,也是一个名门望族,家里叔侄、儿子、孙子,一个个都很厉害,可是偏偏心如豺狼虎豹。
可是又偏偏就只有一个例外,晋武帝的太子晋惠帝,是个轻度ruo智。他就是那个历史上发出“何不食肉糜”疑问的皇帝。发生了大饥荒,老百姓既然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呢?
这样一个ruo智当皇帝,外戚杨俊、皇后贾南风都想把他做傀儡,号令天下,而天下分封的司马氏王爷,谁都觉得自己可以把晋惠帝弄死,自己做皇帝。但大家一开始只是心里想而已,最先开始干的,却是皇后贾南风。她先以天子诏,叫其中一个王爷带兵进洛阳,杀了太后、杨俊全家,又以矫诏为名,杀了这个王爷。因为现在的太子不是她生的,她又杀了太子。因为这个太子聪慧贤能,司马家的王爷就有了借口,带兵进京,把贾南风杀了,然后一个个挟持晋惠帝,就像曹操当年挟持汉献帝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互相争夺,就是八王之乱,搞了十六年之久。
北方的少数民族,以前对汉人比较敬畏,看这情形,二话不说,乘虚攻入洛阳。许多胡人在北方建立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共计十六国。汉人南渡长江,定都南京,开始偏安一隅,西晋灭亡,开始东晋。由于司马氏这样一搞,在世族中也没什么威信了,一些大将在北伐收复中原过程中,不断壮大实力。其中一个叫刘裕的,前期是民族英雄,相当于后世的“岳飞”,最终却废了司马氏,篡位为宋。辛弃疾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就是此人。然后不断重复篡位故事,齐篡宋,梁篡齐,陈篡梁。
因为宋齐梁陈、加上东晋,以及三国时期孙权的东吴,都偏安长江以南,以建康(南京)为都,所以我们把这六个时期,合称六朝。南京,也就叫六朝古都。唐朝杜牧曾经咏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六朝时期,汉人的士大夫、读书人、商人、小市民、农民都移民到江南,所以中国南方开始获得大发展。除了北方的洛阳外,南京也是中国一个国际大都市(回回可以从海路来南京)。那时中国的北方,少数民族国家混战后,逐渐成为鲜卑族的天下。鲜卑族就像后世的大清一样,学习汉人的礼仪典籍,日益强大,其中尤以贺兰氏、独孤氏、拓跋氏、慕容氏、宇文氏、段氏、窦氏最强,此外还有偏远的柔然和吐谷浑。后以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拓跋氏后来改姓“元”。
11. 冯太后
鲜卑族,是第一个真正统一中原的中国少数民族,鲜卑族的拓跋氏、慕容氏、段氏、宇文氏,都曾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由于拓跋氏学习汉人文化最积极,最后统一鲜卑各部,入主中原,建立北魏。一开始,他们定都山西大同,在冯太后和他的孙子孝文帝拓跋宏的一起推动下,迁都洛阳。鲜卑是一个特别能迁徙,以及善于学习的民族。他们既学汉,又兴佛。汉语是国语,佛教是国教。
拓跋宏将在漠北草原和山西大同的鲜卑人迁入洛阳,全部要求改为汉姓,他自己也改姓元。穿汉服,定汉语为国语,并与中原的汉人世族崔、卢、郑、李、王通婚,重用汉臣,奠定了北魏牢固的统治。因为大家知道汉朝那么强大,却在外戚干政下灭亡,所以北魏皇族制定了“子贵母死”的祖制,就是只要一旦皇帝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就要赐死他的母亲。这项制度虽然残忍,没有人性,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像汉末以来,魏晋、宋齐梁陈等汉人江山的那种频繁的篡位。
同时,在鲜卑贵族里,大家都信奉佛教,使佛教在北魏时期,非常兴盛。山西大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都是鲜卑拓跋氏修凿。不过,孝文帝元宏几乎全盘汉化的国策,也遭到了边关藩镇鲜卑贵族的反对。因为北魏是兵民分开的,当兵的、掌军权的都是鲜卑人,汉人主要是耕作土地,做地主,以及当文臣。矛盾激化后,爆发六镇之乱。鲜卑贵族宇文泰拥立一个拓跋氏皇帝,定都西安,汉人高欢拥立一个拓跋氏皇帝,定都邯郸。于是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宇文泰及高欢的儿子,又分别篡了元氏(拓跋氏),变成了北齐和北周。
北周是以西安为政治中心,所以关陇集团又上位。外戚杨坚,废了自己的女婿宇文氏皇帝,建立隋。在他和孤独皇后的励精图治下,隋朝日益强大,派儿子杨广领兵南下,灭了陈后主陈叔宝,继东汉之后,再次统一中国。
杨坚,即隋文帝。 隋唐都是继承北魏政治遗产的朝代。北魏,可以理解为一个以鲜卑贵族为核心,同时联合汉人世族以及匈奴贵族的朝代。这部分民族主体,在魏晋隋唐几百年间,已经完全被汉族同化,已经是汉人的一部分。
但没有入主中原的鲜卑部落以及他们的后裔,仍然在中国周边建立了不少国家。包括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的辽、西夏、大理。萧峰(契丹)、段誉(大理)、虚竹(西夏)、慕容复(大燕),祖上都是鲜卑皇族或贵族,他们本是一家。
总之,鲜卑族的主体入主中原,和汉民族融为一体,成为汉族,其余被排斥在这个主体之外的部落,可能迁徙到中国四周的土地,却发现了一些风水宝地(当地人烟稀少,土著很弱),在那里模仿中原体制,建国立家。这些风水宝地有云南、青海、拉萨、越南、朝鲜等。后来被蒙古人全部征服,成为一家。以上只是猜测。
以下为鲜卑族的一些姓,被元宏(拓跋宏)改了一些(皇帝诏书),融入汉民族后,又自己改了一些。凡是迁入洛阳的鲜卑族,籍贯全部改为河南洛阳人,也就是以后都是汉族了。拓跋氏皇族宗室分别改姓为元、胡、周、长孙、奚、伊、丘、亥、叔孙、车,为十族,百世不得通婚。除了拓跋氏,东方的宇文氏和慕容氏最强,拓跋氏与其通婚,巩固统治。
拓跋--->元
独孤--->刘
长孙--->孙 (长孙也是由拓跋改来)
贺兰--->贺
宇文---->宇 或者 文
尉迟---->尉
慕容---->慕 或者 穆
步六孤-->陆
若干--->苟
纥骨--->胡
车焜---->车
是连---->连
薄奚---->薄
吐伏卢--->卢
乌洛兰-->兰
嗢盆---->温
叱卢---->祝
费连--->费
辗迟---->展
柯拔---->柯
库狄---->狄
纥豆陵--->窦
素黎---->黎
盖楼--->盖
丘林--->林
贺葛--->葛
是贲--->封
仆兰---->仆
拔列----->梁
若口引--->寇
他骆拔---->骆
胡古口--->侯
吐奚---->古
出连---->毕
是楼--->高
屋引---->房
侯莫陈--->陈
。。。。。
匈奴和突厥贵族,有不少则改姓刘或者李,要么是有功被赐的国姓,要么是打着恢复汉唐的旗号。
如果你有以上姓,那祖上有可能是鲜卑族。如果你还姓独孤、长孙、贺兰、宇文、慕容,那几乎是鲜卑无疑了,而且还是贵族。不过,现在大家早已把自己的民族写为汉族,因为除了血缘外,其他和汉族没什么区别。
12. 独孤皇后
隋唐时期,被称为中国的盛世。但是,它来得却很有意思。宇文泰立拓跋氏建北周后,封了八大柱国,包括李虎和独孤信,位于丞相之上。每个柱国下辖两个大将军。杨坚是独孤信的大将军之一,深受孤独信赏识。
这个独孤信,眼睛很毒,他有三个女儿,就找了三个将来最可能当皇帝的人,把三个女儿嫁给他们。大女儿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就是后来的北周明帝;二女儿嫁给了李虎的儿子,生下李渊,也就是李世民的父亲;三女儿嫁给了自己的大将杨坚,生下杨广。
后来,宇文泰的四儿子宇文邕又是个厉害角色,励精图治,让北周日益强大,灭了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看样子将来会平了南朝,一统天下,于是杨坚学岳父,把女儿嫁给宇文邕的太子。可是宇文邕在亲征突厥前病死,杨坚的女儿做了皇后,杨坚变成了国舅。自此杨坚就成了外戚权臣,后窜宇文氏,自立为隋。以前女儿是皇后,现在呢,是妈妈当皇后了。
李虎的子孙呢,一直到李渊,都世袭唐国公。唐指的是山西,他们在太原,一直远离宫廷的权力争斗。李渊就是杨广的表哥。隋文帝统一天下后,感到这些豪族世家,位列三公九卿,对皇权威胁极大,就想了个办法,开科举,以后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考试来做官,而不是总是太子党、皇后党、太后党、公卿党。这个制度一直延续一千多年,直到今天我们的高考。
儿子杨广,其实是个很厉害的角色,为了平衡关陇势力,一直挺倚重山西李渊,表哥表哥地叫得很亲。杨广想恢复中原繁华,打通南北,开凿京杭大运河,功在千秋。可是三征高丽,三下江南,耗尽国库民夫,激起民变,又被宇文氏杀死。做表哥的李渊就领兵进京平乱,立了杨广的幼子为帝,继而代之为唐。
在李渊儿子李世民的统帅下,大唐灭了各路造反,再次统一中国(参见《隋唐演义》)。
回头看来,还是独孤信最牛,真算的上是中国历史上的“独孤求败”,三个女儿,分别做了北周、隋、唐皇后,都是孤独皇后。不过最有名的,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她不准隋文帝杨坚宠信其他任何女人,杨坚的五个子女都是她所生,包括杨广。其实,隋唐都是鲜卑贵族政权。但是他们已经完全汉化,变成汉人。因为来到中原的鲜卑皇族在几百年间,不仅汉化,还与中原汉族世家世代通婚,不断混血,难解难分。比如,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父亲是鲜卑人,可母亲又是汉人。所以中原鲜卑,已经完全是汉人了。
在那个时候,北方汉人(尤其是大同、洛阳、西安,可谓鲜卑三大城市)主要是汉人与鲜卑(还有匈奴、氐)的混血儿,南方汉人主要是原中原汉人与南方少数民族的混血儿,尤其是福建(闽人)、两广(百越)和湖南(楚人)。大家都是混血儿,大哥不说二哥。宋元时期,南北汉人又搅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是难解难分了。所有这些人,只要是认黄帝或炎帝的,都是炎黄子孙,有一个统一的称谓-----中国人,或者华人。
13. 武则天
李世民被称为千古一帝。他的身上应该流淌有汉、匈奴、鲜卑的血液,是个十足的混血儿,这让他非常强大,也能做中原及周边民族的天可汗。日本人也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是君王中的君王。日本独服唐朝,在明治维新以前,也是模仿唐朝体制,用贵族治国,只是从不篡位废君(你觉得你牛可以做皇帝,但到了你的子孙不行时总有别人认为牛的,可以代你子孙做皇帝,这样就是个争权夺利和战乱残杀的无底洞。。。)。
虽然李渊进长安,窜了隋,但大唐的江山是真正打下来的。那个时代,英雄辈出,能做的皇帝的人太多了,又出现一小三国时代。李密的魏、王世充的郑、窦建德的夏,这三个人都是时代功勋之后,民望、资历、才能不输于李渊。关陇集团太厉害了,隋炀帝杨广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但是还是镇不住那个时代的人物,直到李世民出来。
李世民统一天下,封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其首长孙无忌,就来自鲜卑拓跋氏皇族(改姓元、长孙),李世民娶了他的妹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孙皇后。李世民深知关陇集团之厉害,所以一直是以关陇集团为核心治天下,一靠联姻,二靠重用,长孙氏之势可见一斑。另一方,你要撑出海量才可以,心胸豁达,从谏如流,以致魏征来了,唐太宗把鸟捂死在怀里,害怕他说自己玩物丧志。
其时,中原统一,唐朝用兵,主要是北击突厥。那时的胡人就是突厥,内迁鲜卑、内迁匈奴则已是汉人。越南是唐朝的一部分,逐渐走向自治。云南、朝鲜,都是少数民族学习汉人江山建立的政权,向中原称臣。西藏那时叫吐蕃,则很强大。唐朝主要和吐蕃采取和亲政策,有著名的文成公主进藏,嫁给松赞干布。大唐内,则是一片盛世。长安、洛阳、大同、扬州、南京都是国际大都市。关陇集团,也实现多元文化政策。多民族混血,以及多元文化,让唐朝人民爆发空前的创造力,表现出来的就是诗歌的繁盛。
《唐诗三百首》,几乎就把中国上下五千年著名的诗篇一网打尽,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国的文学传承是这样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可称为"五绝"。唐诗绝对是个高峰。
但是,唐朝前期虽然继承隋朝开科举,但主要还是世族、贵族太子党占统治地位,直到女皇武则天的推动,武则天以一个女人当皇帝,肯定要打击那些书香门第世代公卿,重用天下贫寒有才之士,比如狄仁杰。后来就逐渐形成了太子党和科举党,历史上叫牛李党争。这是中国从世族贵族制度,向科举官僚制度的过渡。中国的贵族从汉末开始产生,魏晋南北朝一直下来到隋唐,唐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之后,贵族就渐渐消亡了(在远离中原的“模仿秀”朝鲜和日本保留下来)。
和北魏、北周一样,唐朝虽重用文臣,但军权,基本还是在那些鲜卑、匈奴贵族,以及归附的突厥贵族手中,也就是各封疆大吏的节度使。节度使养兵自重,渐渐成为藩王割据势力,有野心如安禄山者,趁唐明皇李隆基宠信杨玉环荒废朝政,领兵进攻长安,爆发安史之乱。在唐明皇逃亡成都的路上,到了马嵬坡,忠于皇帝的将领要求赐死杨玉环,才重新一鼓作气,誓要夺回唐朝江山(见白居易《长恨歌》)。
可是在国之危难之际,却爆发太子及兄弟争位之事,太子李亨自立为皇,弟弟李璘则割据江南。这个时候,文臣武将的选择,决定了他们今后的命运。李隆基、太子、李璘,你选择跟谁?
打个比方,李白、杜甫、高适曾经是三个死党好兄弟,一起躺床上睡觉的那种,杜甫忠君爱国,逃离叛军,投了太子李亨,但不受重用;李亨却封了高适做淮南节度使,正是克制李璘的。而李白却去做了李璘的幕僚。后来,李亨打败安禄山,攻下长安,恢复大唐江山。李白遭受牵连下狱。杜甫同情他,但没能力救。高适是再造大唐功臣,自己也被封为节度使,但与李白划清界限,不愿意救。李白差一点就被杀了。但是世人并不同情李白,只是惜才而已。在那个危急时刻,太子自立固然不对,但毕竟还是正统,太子的弟弟再割据江南,就更不对了。因为那时的敌人是北胡,你还嫌中国分裂不够啊。
经了安史之乱,唐朝元气大伤,开始衰落下去。因为北方战乱,南方也获得更大一些发展。由于汉、鲜卑、匈奴、突厥贵族的存在,唐朝的科举毕竟还是个花架子,而唐朝那时牛人实在太多。像李白、杜甫这样的牛人都考不中进士,唐末像黄巢、王仙芝这样考不中进士,当不上朝廷重臣,却觉得自己比他们还牛的人,干脆起来造反做皇帝。各方节度使趁机又自立。中国又进入割据分裂时代,就是史书上的“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高丽、越南开始与中原离心,从中国分离出去,越来越独立。北方,未入中原的鲜卑、匈奴混血后裔,叫契丹,日益强大,就是金庸人物萧峰的祖先。
(还剩下5个女人下次贴。美女图,请脑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