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诺奖得主: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avatar

诺奖得主: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me2me2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诺奖得主: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中村修二 博雅人文2023-10-03 17:08 659人听过

如今的经济现状已经不再需要顺从且遵守纪律的劳动阶层,相反,它对劳动者的阅读能力、数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需他们有能力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施,不幸的是,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细微差别,而正是这些多样性性与细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方面各不相同。            ——中村修二 本文作者中村修二,日裔美籍科学家,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批评整个东亚教育体系,称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非常糟糕,中国和韩国也都如此,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标,都是考入著名大学。 他认为中日韩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中村修二出身普通渔民家庭,考试能力也平平,上了日本三流大学德岛大学;他上学时对物理学具有深刻的理解,但完全是靠自学而来的。他读的德岛大学甚至没有物理系。

01

如今东亚的教育,
每个家庭都深受其害

东亚的教育体制是比较特异的,经常是得到局外人的赞赏和局内人的诟病。日本的教育体制已经相对算这三国里比较宽松的了,有些国家就别提了,老师、学生、家长所有人都深受其苦。
至于韩国也是以极端的应试主义和学历主义闻名的。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总称为”SKY”,韩国最大规模企业的总裁们,70%是这三所大学的毕业生,而80%的司法机构公务员来自这三所大学。
韩国孩子几乎都要上补习班,2009年韩国补习班获利总额约73亿美元,这比三星电子的盈利还多,教育支出庞大是韩国人不敢生育更多孩子的最大原因。
为何东亚会有这样的教育体系呢?我觉得,是因为东亚国家在现代教育体系本来就有的普鲁士的基因,再加上了东亚儒家和科举传统。而对于有的国家来说,可以说又加上了苏联式教育的实用速成导向和思想灌输功能。
在十九世纪之前,教育其实是个类似手工业的学徒制,不管是东方的私塾还是西方的家庭教师。
但是随着科目的增加和对受基本教育的劳动人口的需求,出现了所谓的K-12(也就是我们亚洲的普通中小学)教育制度。现代各国的标准教育模式,是我们已经以为天经地义的几个基本要素:
●早上七八点钟走进教学楼;
●在长达40-60分钟的课程中全程坐着听课,在课堂上,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
●穿插在课程之间的有午餐以及体育课的时间;
●放学后,学生回家做作业。


在标准化课程表的禁锢下,原本浩瀚而美不胜收的人类思想领域被人为地切割成了一块块便于管理的部分,并被称为”学科”。同样,原本行云流水、融会贯通的概念被分成了成了一个个单独的”课程单元”。



02
当今社会需要能自我引导的
终身学习者

这个模式,是在18世纪是由普鲁士人最先实施的。是他们最先发明了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
普鲁士人的初衷并不是教育出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大量炮制忠诚且易于管理的国民,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价值观让他们服从包括父母、老师和教堂在内的权威,当然,最终要服从国王。
当然,普鲁士教育体系在当时的很多方面都具有创新意义。这样的教育体系让上万人成了中产阶级,为德国成为工业强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原动力。基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要在普鲁士王国实现人人都接受教育的目标,最经济的方法或许就是采用普鲁士教育体制。
然而,该体制阻碍了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害无益。不过在19世纪,高水平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也许不如思想上服从指挥、行动上掌握基本技能那么重要。
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基本照搬了普鲁士的教育体系,就像在普鲁士一样,这一举措能够大力推动中产阶级的构建,使他们有能力在蓬勃发展的工业领域谋得一份工作。
除了美国,这个体系在十九世纪也被其他欧洲国家仿效,并推广到欧美以外其他国家。但是,如今的经济现状已经不再需要顺从且遵守纪律的劳动阶层,相反,它对劳动者的阅读能力、数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需他们有能力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施,不幸的是,普鲁士教育体的目标与这一社会需求恰恰相反。
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细微差别,而正是这些多样性性与细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方面各不相同。
东亚三国在19世纪末为了追赶西方列强而开始引进这种现代教育制度时,又不可避免地由于自己的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而对这个制度作出了潜意识的扭曲和偏重。




03
教导学生考高分,
是在浪费学生青春

东亚国家对大学入学考试,总是会和他们长期的科举传统混在一起。古代社会对创造力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所以科举是个很好的制度。
如果要和科举模拟的话,现在的对应物应当是公务员考试或者某些大公司的入职考试。因为这些考试和科举一样,是需要选拔出已经训练有素的成年人,马上就可以从事某些工作。
而大学入学考试,目标则是要选出可塑性强、而又有志向者进行下一步的教育,这样的人要像从熔炉里取出的液态玻璃,可以旋转拉长,可塑性极强。而科举考试得到的人员,则要像上了釉彩的出窑瓷器,马上就可以使用,但是如果你做什么改动,不是破裂就是刮伤。
此外,考试是个用处非常有局限的工具。古代的科举对人才的遗漏尽人皆知,而现代不管哪种考试,能考得出考生的兴趣、志向、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有哪些呢?即使是已经看起来最客观最可衡量的数学考试,也会遗失很多东西。
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举了代数为例子。在学习代数时,学生们多半只专注于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考试的内容仅仅是各单元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
考生们只记住了一大堆X和y,只要将X和y代入死记硬背的公式,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值。考试中的X和y体现不出代数的力量及其重要性。代数的重要性及魅力之处在于,所有这些X和y代表的是无穷的现象和观点。
在计算上市公司的生产成本时使用的等式,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太空的动量;同样的等式不仅可以用来计算拋物线的最佳路径,还可以为新产品确定最合适的价格。
计算遗传病患病率的方法同样可以在橄榄球赛中用来判断是否应该在第四节发起进攻。在考试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将代数视为探索世界时简单方便且用途多样的工具。
所以,虽然考试是很重要的,但是社会必须能认识到考试的极大局限性,并削弱它在选材中的位置。
美国的教育制度以双保险的方式抑制学生在考试上过分浪费精力:其一,SAT的考分只是录取考虑的诸因素中的一项,过于重视SAT是不明智的;其二,SAT每年有6次报考机会。台湾、中国的教育制度则以加倍的方式促使学生浪费青春:其一,联考分数是录取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其二,联考一年一度。

04
东亚学生的创造力, 是怎样被扼杀的?

2009年释出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78.3%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韩国为57.2%,而日本和美国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中国学生每日学习的时间最长。各国学生所学内容的多少相差不会太大,那么如果学习时间过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复习时间所占比重过大。这是扼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最大手段。
说起复习的重要性,人们经常会引用”学而时习之”, 这个”习”就是复习。但是,孔子时代与今天社会有个巨大差异,是学习的内容。孔子时代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礼”,扮演者唯反复演练才可达到效果。
但是,人类的社会生活演化到近现代,学习的主要内容由”礼”转变为认知。认知是拓展和变化的,其本质是创造或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教育过度强化复习,是产生不出创新人才的。
而且,正如保罗葛兰素所说的”即使在最好的高中里学到的知识,和大学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以文科为例,那几本高中需要反复诵读的历史课本上的知识,和随便几本大学历史系必读书比起来如何?
至于数学呢,即使是中学数学都掌握很好了,还没有学到十七世纪就出现的微积分。何况,随着知识的爆炸,1900年所有的数学知识可以塞进1000本书里,到2000年已经需要10万卷书了(德夫林《数学犹聊天》)。
可见,花了人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几年时间反复学习这么有限的知识,是多么低效的学习法啊。这几年有个流行的一万小时理论,对反复练习好像是个理论上的支持。
但是,这种论述的多在【认知复杂性】较低的活动,如象棋、钢琴、篮球、出租车驾驶、拼写。但是,对于【认知复杂性】较高的活动,如创作、管理等作用就很难找到足够的证据。其实,这一点反而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钢琴小提琴这类技艺的训练在西方业已式微,而在东亚国家却大为兴盛。
这类十九世纪就已经蔚为大成的技艺,特点是难度训练阶梯比较固定,知识总量也已经限定,只需要多加练习即可,而且学习的进度,又可以通过曲目难度或考级来衡量。这正好切合了东亚偏爱的学习法。
所以东亚国家这些琴童家长,多半既没有音乐爱好也不了解古典音乐背景知识,却让孩子花了大量时间练习,其内在出发点,就好像著名笑话中那位因为路灯比较亮,就只在路灯下找钥匙的愚人一样。




05
让孩子好好学习, 反而是耽误孩子成长

很多对联考的辩解,都是说,虽然联考不尽如人意,但是是最公平的。这是儒家传统上”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影响。公平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为了公平,就反而一刀切压制了不同类型的人才发展途径,那就很可悲了。
东亚国家的人口基数那么大,这种人才浪费的机会成本也是高得很难估量。学生如果长期处在考试的竞争压力下,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长远的自我成长计划,而只能把心思集中在将会决定一生道路的一次次考试上。
另一方面,东亚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的学习卡位战和争夺战,其实质是对有限的高质量教育资源的争夺,这个并非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为何这个地区的争夺会达到这样的火热程度呢?那也许要归咎于长期物质匮乏导致的稀缺心态。
我觉得稀缺是东亚民族特有的状况。因为这些国家几千年来都是水稻密集型种植经济,一方面是可以在同等耕地情况下养活更多人,一方面当然是需要付出更多劳动和忍受更大拥挤。到了十七世纪后,就都陷入了内卷化的陷阱。
就以日本为例,15至19世纪,日本人口波动在1000万到2000万之间,约为英国同期人口的四倍。庞大的人口赖以生存的适耕土地,面积仅相当于英格兰的一个县,生产力却又不及英格兰的一个郡县。
所以在德川时期,为了维持生存,日本人不但把勤劳节约发挥到了极点,甚至日本政府出面来鼓励溺婴,以至于300年间人口零增长。
所以对于教育资源,如果是狭义地理解为配备良好的教室、高阶教师之类的,那确实是有限的,对于长期处于稀缺的心理状态的东亚人来说,是一定要参与争夺的。
但是,实际上,孩子要成才,更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各自家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的言传身教、志向和视野的潜移默化,这根本和那种”你上了这个学校我就上不了”那样的零和博弈无关了。
而且,如果家长在稀缺心态的驱动下,让孩子从小沉浸在补习班和题海里,希望能先去抢到眼前看起来很稀缺的学校资源,也许从长远来看,就反而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06
东亚教育的悲剧, 是在培养错的人

在二十世纪初,泰勒制(Taylorism)在美国产业界盛行一时。泰勒认为、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
有人形容,在实行泰勒制的工厂里,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工人,每个工人都像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工作。泰勒理论的前提是把作为管理对象的”人”看作是”经济人”,利益驱动是该学派用以提高效率的主要法宝。
现代最著名的泰勒制工厂莫过于富士康了。从报道中大家也可以猜想到这种高压环境对工人心理的影响。
而如果把东亚教育制度和泰勒制工厂来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几乎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制定很高的学习量和需要考核的大量知识点、选择成绩好的学生组成重点学校、全国统一的考核标准、大量考试形成的刺激性奖惩、还有学校内部的各种打鸡血活动。
所以批评这种教育体系的人经常说,孩子好像是流水在线的工业制品,或者说,学生是老师的童工,他们的成绩就成为老师的绩效,所以师生的利益关系经常不是一致的,是相反的。
这并不是简单的激愤之词,而是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当然,因为东亚国家的勤劳传统,孩子们这么辛苦,如果确有效果,也不是不能接受。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有效性上。
这种教育上的泰勒制,本质上是把学生当成体力工作者来对待。对于体力工作者,因为他们的工作状态是可见的,所以工厂管理比较容易,对他们的要求是”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做对的事情”。
而现代学生呢,学生时代的真正成果,不是他们交上去的作业和考卷,而是他们所真正学习到和思考的内容。这些在技术上是无法进行严密的督导的。所以要成为好学生,不是像体力劳动者一样忠实地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是要像知识工作者一样,具有有效性,也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
所以悲剧的是,由于东亚教育体制的工业时代基因,他们是用训练体力劳动者的做法,来培养他们心目中未来的学者和企业家,这不免就南辕北辙了。




07
东亚教育急需改革, 却越发走向僵硬

东亚教育体制长期以来是利多于弊的。在工业化时期,可以为新建立的工业短期造就大量可堪一用的工人和初级工程师。所以东亚各国在二十世纪的飞速发展,这种教育体制有很大贡献。
但是随着技术和经济的演变,这种体制就变得越发不合时宜。东亚教育体制曾经批量培养出的大量标准化人才,将会在新时代里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么?
为了脱离这种体制,很多东亚家庭送了孩子去欧美留学,可是除非他们留在国外,如果回国就业,海归们还是要以他们毕业的各种学校为求职砝码,这就又陷入了比较学校名气的漩涡。
就好像中世纪时印度很多低阶种姓为了摆脱种姓制度的压迫,皈依了外来的伊斯兰教,但是在无所不在的种姓思想下,穆斯林也被视为一种种姓,同样还是陷入这个等级体系之中。所以托福、SAT这些美国考试制度,在东亚也无形中被融合到富有东方风情的应试主义和学历主义的体系里。
这种体制由于造就了多个既得利益阶层,所以很难撼动,甚至会像苏联重工业综合体或印度种姓制度一样,“病得至死方休”。苏联时期的重工业不停地制造对社会无益的武器,形成一个利益相关势力,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直到整个国家体制崩溃。
而印度种姓制度,从佛陀时代就饱受批评,却一直祸害了印度几千年,直到今天还是印度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就是因为背后有大量的高种姓的既得利益者。
东亚的教育体制呢,一方面,养活了庞大的低效率又思想陈旧的各类公私教育机构(这一点类似苏联工业集团),另一方面,通过对学历的看重,占据社会中高阶层的,多半都是最适应这个体制者。
而这个阶层又通过在应试教育上的更多支出,保证自己的下一代在这个考试体系中也能脱颖而出,从而把自己在社会地位上的优势又传给了下一代。
这一点又有点像种姓制度。这个急需改革的体制,就这样在各个社会集团的共谋下愈发僵硬了。


avatar
angelina81
2 楼
这么成功的一个人,他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都是在日本。
avatar
feifeiduan
3 楼
四个大字:
死不死啊!
惊叹号免费送的
avatar
feifeiduan
4 楼
哈哈都说中国人自恨,日本人更胜一筹,自己Diss日本就好了,还拉上整个东亚,你代表的了吗???
avatar
你是不是傻
5 楼
代表他自己就行了 脸真大东亚也代表上了 就光中国年代不同教育都不一样 更别说国家之间的差别了
avatar
sssunnysun
6 楼
没耐心看完 看回帖,貌似是吃饱了掀桌子,不让别人吃了?
avatar
sssunnysun
7 楼
儿嫌母丑
avatar
mingm
8 楼
他不就是这种教育出来的?
avatar
bigsnail
9 楼
比比满大街零元购,毒贩子,枪击犯,homeless和神经病. 我还是喜欢东亚教育,至少活的像个人。
avatar
mtwash
10 楼
虽然有点偏激,我觉得道理是在的:应试教育耽误了太多太多学生的时间,把很多天才的青少年时代学习和探索时间给屠杀了。
高考制度和联考制度的确是阶级上升的管道,不容扼杀,否则社会公平正义会受到影响,因此目前无解。
但不能说目前解决不了,就否认高考联考修能考扼杀了很多学术的顶尖人才。
avatar
mingm
11 楼
大家想想如果中国的大学录取变成美国这种录取方式怎么样吧, 绝对是灾难。
avatar
哈哈机器人
12 楼
来欧洲看看人们的生活,你就会明白,原来除了卷和放任自流两种极端,还有另外一种选择,绝大部分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按照钱多钱少来定义。 当然,没有啥是无根基的存在,欧洲的历史和财富推起来的那种信念和自信。美国中国日本这种,都急于赚快钱,证明自己的模式,一时间没办法理解有一个中间的选择。
avatar
bigsnail
13 楼
回复 11楼mtwash的帖子
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精华和糟粕必然在一起的。所谓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终结果就是啥都不是。东亚的教育,西方的教育体制都是一方面问题多多,另一方面也是优势多多。没有办法说哪一个更好,哪一个更糟。
avatar
fitfitfit
14 楼
但是,实际上,孩子要成才,更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各自家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的言传身教、志向和视野的潜移默化,这根本和那种”你上了这个学校我就上不了”那样的零和博弈无关了。


------ 说的很对,但是应试教育是穷人孩子能获得改变命运的唯一渠道,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条件培养全视野人才的,素质教育对底层人是画饼充饥
avatar
fitfitfit
15 楼
回复 11楼mtwash的帖子
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精华和糟粕必然在一起的。所谓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终结果就是啥都不是。东亚的教育,西方的教育体制都是一方面问题多多,另一方面也是优势多多。没有办法说哪一个更好,哪一个更糟。
bigsnail 发表于 2023-10-10 00:27

底层 --- 应试教育
高层 --- 素质教育
这样资源或许能更好分配?
avatar
phoenix2002
16 楼
大家想想如果中国的大学录取变成美国这种录取方式怎么样吧, 绝对是灾难。
mingm 发表于 2023-10-10 00:25

那底层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avatar
whatif9999
17 楼
中村本人就是个nerd。 他其实应该感激日亚基本不layoff人,也愿意花钱养着他这样一意孤行烧钱专心长材料的人,美国真没有多少企业能做到。
avatar
musician
18 楼
很有意思啊 有点启发性
avatar
eda2k4
19 楼
虽然有点偏激,我觉得道理是在的:应试教育耽误了太多太多学生的时间,把很多天才的青少年时代学习和探索时间给屠杀了。
高考制度和联考制度的确是阶级上升的管道,不容扼杀,否则社会公平正义会受到影响,因此目前无解。
但不能说目前解决不了,就否认高考联考修能考扼杀了很多学术的顶尖人才。
mtwash 发表于 2023-10-10 00:21

最大的浪费难道不是在英语上花了太多时间吗?米国没有谁花那么多时间学外语吧?省下的时间做啥不好?不知道东亚另外两个国家有没有花同样多的时间在英语上。
更有效率的应该是设置不同的专业英语专业,做科研自认前途不大的人专门来翻译各种最新前沿文献,其他人把浪费在英语上的时间拿来做科研
avatar
哈哈机器人
20 楼
回复 20楼eda2k4的帖子
听着不错,可是亚洲人太多,不介意筛掉了那些只有个别特长的人。要全面牛才是亚洲牛
avatar
shubashuba
21 楼
大家想想如果中国的大学录取变成美国这种录取方式怎么样吧, 绝对是灾难。
mingm 发表于 2023-10-10 00:25

我觉得美国的底层挺有机会的。从小free lunch,各种first generation优待,各种need-based奖学金。我们这儿过去几年去哈佛的都是first gen餐馆娃,每天回家要帮着炒菜洗碗那种。光看成绩才艺绝对不是全校top,但就是能录上。
avatar
ahca01
22 楼
日本人至少还知道反省。看各位的回复就知道,中国人不知道反省。
avatar
Silverwing
23 楼
马云成功了,上台说他其实不喜欢钱
大部分教育都在日本上的人得诺贝尔奖,说什么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这些人都TMD瞎矫情啥?
avatar
windy23
24 楼
他不知道美国教育的内容吧,应该庆幸东亚才对
avatar
mingm
25 楼
我觉得美国的底层挺有机会的。从小free lunch,各种first generation优待,各种need-based奖学金。我们这儿过去几年去哈佛的都是first gen餐馆娃,每天回家要帮着炒菜洗碗那种。光看成绩才艺绝对不是全校top,但就是能录上。
shubashuba 发表于 2023-10-10 00:57

但是中国如果不采取相对公平的录取方式,穷人就更加没有机会了。
avatar
puyou
26 楼
虽然有点偏激,我觉得道理是在的:应试教育耽误了太多太多学生的时间,把很多天才的青少年时代学习和探索时间给屠杀了。
高考制度和联考制度的确是阶级上升的管道,不容扼杀,否则社会公平正义会受到影响,因此目前无解。
但不能说目前解决不了,就否认高考联考修能考扼杀了很多学术的顶尖人才。
mtwash 发表于 2023-10-10 00:21

可是你怎么能证明扼杀了顶尖人才呢?中学学的那点东西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和顶尖人才根本不沾边,基础搞熟练一些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是有好处的。超牛的孩子也有其他渠道可以提前高考,不耽误他们早开始接受高等教育。
avatar
小喵喵
27 楼
日本人至少还知道反省。看各位的回复就知道,中国人不知道反省。
ahca01 发表于 2023-10-10 01:00

不仅不反省,学而思之类还卷到美国来,文化输出。。。。
avatar
ahca01
28 楼
不仅不反省,学而思之类还卷到美国来,文化输出。。。。
小喵喵 发表于 2023-10-10 01:13

是啊。从来不入乡随俗。
清华大学的教育是失败的。清华解放前是综合性大学。朱自清就是文科教授。自从变成纯工科后,培养的学生就毛病不少。还不自知。你看看胡锦涛,面瘫。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平庸之恶。
avatar
facet
29 楼
回复 1楼me2me2的帖子
我不赞同,中日韩这种东亚模式虽然有“扼杀”创造力(其实也不一定)的嫌疑,但是对于快速大规模工业化一个国家是最高效的,创造力只有在一个国家国民富裕、工业水平较高的催化作用下才有意义
avatar
ahca01
30 楼
回复 1楼me2me2的帖子
我不赞同,中日韩这种东亚模式虽然有“扼杀”创造力(其实也不一定)的嫌疑,但是对于快速大规模工业化一个国家是最高效的,创造力只有在一个国家国民富裕、工业水平较高的催化作用下才有意义
facet 发表于 2023-10-10 01:19

那请你说说看,为啥清北的高材生,完败于印度人吧? 请不要说我哈印。我其实很讨厌印度人。但是,但是,为啥咱们就那么怂?难道不合群、互相拆台,是哪门子创造力?
avatar
huaren015
31 楼
虽然有点偏激,我觉得道理是在的:应试教育耽误了太多太多学生的时间,把很多天才的青少年时代学习和探索时间给屠杀了。
高考制度和联考制度的确是阶级上升的管道,不容扼杀,否则社会公平正义会受到影响,因此目前无解。
但不能说目前解决不了,就否认高考联考修能考扼杀了很多学术的顶尖人才。
mtwash 发表于 2023-10-10 00:21

东亚人是耗材。
而且用一种非常野蛮非常愚蠢的方式耗掉。 虽然人口急剧下降,但权贵们仍然惯性地沿用之前野蛮消耗耗材的手段。
avatar
facet
32 楼
那请你说说看,为啥清北的高材生,完败于印度人吧? 请不要说我哈印。我其实很讨厌印度人。但是,但是,为啥咱们就那么怂?难道不合群、互相拆台,是哪门子创造力?
ahca01 发表于 2023-10-10 01:21

因为出国的中国学生一部分原因就是不喜欢在国内被迫去搞政治搞玩弄权术这套,也可以说不擅长,擅长搞人际关系、厚黑学、搞团伙的那拨人大多数都留在国内了,至少我大学同学想从政的一个都没出来,出来的都是喜欢搞研究的
avatar
wonaiwangerxiao
33 楼
也许,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不是我走过的那些应试教育弯路,在这个年龄我本可以做成更多的事。希望后辈能避开这些弯路,不要像我这样浪费了很多不必要浪费的时间。
他一番善意提醒,人们应该借鉴可以借鉴的内容,而不是玻璃心被撞破开始攻击他说他不能代表东亚人说话。
avatar
wonaiwangerxiao
34 楼
可是你怎么能证明扼杀了顶尖人才呢?中学学的那点东西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和顶尖人才根本不沾边,基础搞熟练一些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是有好处的。超牛的孩子也有其他渠道可以提前高考,不耽误他们早开始接受高等教育。
puyou 发表于 2023-10-10 01:10

稍微看下微博,动不动谁家娃爸或娃妈陪娃写作业自杀了、气死了的…..管中窥豹……背后那些没自杀的也承受着这些压力是可以猜测的。
avatar
pacawa
35 楼
回复 32楼huaren015的帖子
cannot agree more!
avatar
jarvi
36 楼
原文写得诚恳也挺好的,很有参考意义。 如果能继续拓展,说说如何打破僵局,就更好了。
avatar
wonaiwangerxiao
37 楼
不知道是不是战狼和玻璃心出了名,文章里只用“有的国家”代表中国。😂
avatar
daremighty
38 楼
回复 1楼me2me2的帖子
我不赞同,中日韩这种东亚模式虽然有“扼杀”创造力(其实也不一定)的嫌疑,但是对于快速大规模工业化一个国家是最高效的,创造力只有在一个国家国民富裕、工业水平较高的催化作用下才有意义
facet 发表于 2023-10-10 01:19

那如何解释以色列的创造力呢?
avatar
chfox
39 楼
关键的问题是东亚不给底层机会。说好的人上人,一不小心就成了人下人。
avatar
nonames
40 楼
诺奖得主: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中村修二 博雅人文2023-10-03 17:08 659人听过

如今的经济现状已经不再需要顺从且遵守纪律的劳动阶层,相反,它对劳动者的阅读能力、数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需他们有能力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施,不幸的是,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细微差别,而正是这些多样性性与细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方面各不相同。            ——中村修二 本文作者中村修二,日裔美籍科学家,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批评整个东亚教育体系,称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非常糟糕,中国和韩国也都如此,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标,都是考入著名大学。 他认为中日韩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中村修二出身普通渔民家庭,考试能力也平平,上了日本三流大学德岛大学;他上学时对物理学具有深刻的理解,但完全是靠自学而来的。他读的德岛大学甚至没有物理系。

01

如今东亚的教育,
每个家庭都深受其害

东亚的教育体制是比较特异的,经常是得到局外人的赞赏和局内人的诟病。日本的教育体制已经相对算这三国里比较宽松的了,有些国家就别提了,老师、学生、家长所有人都深受其苦。
至于韩国也是以极端的应试主义和学历主义闻名的。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总称为”SKY”,韩国最大规模企业的总裁们,70%是这三所大学的毕业生,而80%的司法机构公务员来自这三所大学。
韩国孩子几乎都要上补习班,2009年韩国补习班获利总额约73亿美元,这比三星电子的盈利还多,教育支出庞大是韩国人不敢生育更多孩子的最大原因。
为何东亚会有这样的教育体系呢?我觉得,是因为东亚国家在现代教育体系本来就有的普鲁士的基因,再加上了东亚儒家和科举传统。而对于有的国家来说,可以说又加上了苏联式教育的实用速成导向和思想灌输功能。
在十九世纪之前,教育其实是个类似手工业的学徒制,不管是东方的私塾还是西方的家庭教师。
但是随着科目的增加和对受基本教育的劳动人口的需求,出现了所谓的K-12(也就是我们亚洲的普通中小学)教育制度。现代各国的标准教育模式,是我们已经以为天经地义的几个基本要素:
●早上七八点钟走进教学楼;
●在长达40-60分钟的课程中全程坐着听课,在课堂上,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
●穿插在课程之间的有午餐以及体育课的时间;
●放学后,学生回家做作业。


在标准化课程表的禁锢下,原本浩瀚而美不胜收的人类思想领域被人为地切割成了一块块便于管理的部分,并被称为”学科”。同样,原本行云流水、融会贯通的概念被分成了成了一个个单独的”课程单元”。



02
当今社会需要能自我引导的
终身学习者

这个模式,是在18世纪是由普鲁士人最先实施的。是他们最先发明了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
普鲁士人的初衷并不是教育出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大量炮制忠诚且易于管理的国民,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价值观让他们服从包括父母、老师和教堂在内的权威,当然,最终要服从国王。
当然,普鲁士教育体系在当时的很多方面都具有创新意义。这样的教育体系让上万人成了中产阶级,为德国成为工业强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原动力。基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要在普鲁士王国实现人人都接受教育的目标,最经济的方法或许就是采用普鲁士教育体制。
然而,该体制阻碍了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害无益。不过在19世纪,高水平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也许不如思想上服从指挥、行动上掌握基本技能那么重要。
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基本照搬了普鲁士的教育体系,就像在普鲁士一样,这一举措能够大力推动中产阶级的构建,使他们有能力在蓬勃发展的工业领域谋得一份工作。
除了美国,这个体系在十九世纪也被其他欧洲国家仿效,并推广到欧美以外其他国家。但是,如今的经济现状已经不再需要顺从且遵守纪律的劳动阶层,相反,它对劳动者的阅读能力、数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需他们有能力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施,不幸的是,普鲁士教育体的目标与这一社会需求恰恰相反。
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细微差别,而正是这些多样性性与细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方面各不相同。
东亚三国在19世纪末为了追赶西方列强而开始引进这种现代教育制度时,又不可避免地由于自己的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而对这个制度作出了潜意识的扭曲和偏重。




03
教导学生考高分,
是在浪费学生青春

东亚国家对大学入学考试,总是会和他们长期的科举传统混在一起。古代社会对创造力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所以科举是个很好的制度。
如果要和科举模拟的话,现在的对应物应当是公务员考试或者某些大公司的入职考试。因为这些考试和科举一样,是需要选拔出已经训练有素的成年人,马上就可以从事某些工作。
而大学入学考试,目标则是要选出可塑性强、而又有志向者进行下一步的教育,这样的人要像从熔炉里取出的液态玻璃,可以旋转拉长,可塑性极强。而科举考试得到的人员,则要像上了釉彩的出窑瓷器,马上就可以使用,但是如果你做什么改动,不是破裂就是刮伤。
此外,考试是个用处非常有局限的工具。古代的科举对人才的遗漏尽人皆知,而现代不管哪种考试,能考得出考生的兴趣、志向、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有哪些呢?即使是已经看起来最客观最可衡量的数学考试,也会遗失很多东西。
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举了代数为例子。在学习代数时,学生们多半只专注于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考试的内容仅仅是各单元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
考生们只记住了一大堆X和y,只要将X和y代入死记硬背的公式,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值。考试中的X和y体现不出代数的力量及其重要性。代数的重要性及魅力之处在于,所有这些X和y代表的是无穷的现象和观点。
在计算上市公司的生产成本时使用的等式,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太空的动量;同样的等式不仅可以用来计算拋物线的最佳路径,还可以为新产品确定最合适的价格。
计算遗传病患病率的方法同样可以在橄榄球赛中用来判断是否应该在第四节发起进攻。在考试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将代数视为探索世界时简单方便且用途多样的工具。
所以,虽然考试是很重要的,但是社会必须能认识到考试的极大局限性,并削弱它在选材中的位置。
美国的教育制度以双保险的方式抑制学生在考试上过分浪费精力:其一,SAT的考分只是录取考虑的诸因素中的一项,过于重视SAT是不明智的;其二,SAT每年有6次报考机会。台湾、中国的教育制度则以加倍的方式促使学生浪费青春:其一,联考分数是录取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其二,联考一年一度。

04
东亚学生的创造力, 是怎样被扼杀的?

2009年释出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78.3%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韩国为57.2%,而日本和美国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中国学生每日学习的时间最长。各国学生所学内容的多少相差不会太大,那么如果学习时间过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复习时间所占比重过大。这是扼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最大手段。
说起复习的重要性,人们经常会引用”学而时习之”, 这个”习”就是复习。但是,孔子时代与今天社会有个巨大差异,是学习的内容。孔子时代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礼”,扮演者唯反复演练才可达到效果。
但是,人类的社会生活演化到近现代,学习的主要内容由”礼”转变为认知。认知是拓展和变化的,其本质是创造或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教育过度强化复习,是产生不出创新人才的。
而且,正如保罗葛兰素所说的”即使在最好的高中里学到的知识,和大学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以文科为例,那几本高中需要反复诵读的历史课本上的知识,和随便几本大学历史系必读书比起来如何?
至于数学呢,即使是中学数学都掌握很好了,还没有学到十七世纪就出现的微积分。何况,随着知识的爆炸,1900年所有的数学知识可以塞进1000本书里,到2000年已经需要10万卷书了(德夫林《数学犹聊天》)。
可见,花了人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几年时间反复学习这么有限的知识,是多么低效的学习法啊。这几年有个流行的一万小时理论,对反复练习好像是个理论上的支持。
但是,这种论述的多在【认知复杂性】较低的活动,如象棋、钢琴、篮球、出租车驾驶、拼写。但是,对于【认知复杂性】较高的活动,如创作、管理等作用就很难找到足够的证据。其实,这一点反而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钢琴小提琴这类技艺的训练在西方业已式微,而在东亚国家却大为兴盛。
这类十九世纪就已经蔚为大成的技艺,特点是难度训练阶梯比较固定,知识总量也已经限定,只需要多加练习即可,而且学习的进度,又可以通过曲目难度或考级来衡量。这正好切合了东亚偏爱的学习法。
所以东亚国家这些琴童家长,多半既没有音乐爱好也不了解古典音乐背景知识,却让孩子花了大量时间练习,其内在出发点,就好像著名笑话中那位因为路灯比较亮,就只在路灯下找钥匙的愚人一样。




05
让孩子好好学习, 反而是耽误孩子成长

很多对联考的辩解,都是说,虽然联考不尽如人意,但是是最公平的。这是儒家传统上”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影响。公平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为了公平,就反而一刀切压制了不同类型的人才发展途径,那就很可悲了。
东亚国家的人口基数那么大,这种人才浪费的机会成本也是高得很难估量。学生如果长期处在考试的竞争压力下,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长远的自我成长计划,而只能把心思集中在将会决定一生道路的一次次考试上。
另一方面,东亚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的学习卡位战和争夺战,其实质是对有限的高质量教育资源的争夺,这个并非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为何这个地区的争夺会达到这样的火热程度呢?那也许要归咎于长期物质匮乏导致的稀缺心态。
我觉得稀缺是东亚民族特有的状况。因为这些国家几千年来都是水稻密集型种植经济,一方面是可以在同等耕地情况下养活更多人,一方面当然是需要付出更多劳动和忍受更大拥挤。到了十七世纪后,就都陷入了内卷化的陷阱。
就以日本为例,15至19世纪,日本人口波动在1000万到2000万之间,约为英国同期人口的四倍。庞大的人口赖以生存的适耕土地,面积仅相当于英格兰的一个县,生产力却又不及英格兰的一个郡县。
所以在德川时期,为了维持生存,日本人不但把勤劳节约发挥到了极点,甚至日本政府出面来鼓励溺婴,以至于300年间人口零增长。
所以对于教育资源,如果是狭义地理解为配备良好的教室、高阶教师之类的,那确实是有限的,对于长期处于稀缺的心理状态的东亚人来说,是一定要参与争夺的。
但是,实际上,孩子要成才,更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各自家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的言传身教、志向和视野的潜移默化,这根本和那种”你上了这个学校我就上不了”那样的零和博弈无关了。
而且,如果家长在稀缺心态的驱动下,让孩子从小沉浸在补习班和题海里,希望能先去抢到眼前看起来很稀缺的学校资源,也许从长远来看,就反而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06
东亚教育的悲剧, 是在培养错的人

在二十世纪初,泰勒制(Taylorism)在美国产业界盛行一时。泰勒认为、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
有人形容,在实行泰勒制的工厂里,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工人,每个工人都像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工作。泰勒理论的前提是把作为管理对象的”人”看作是”经济人”,利益驱动是该学派用以提高效率的主要法宝。
现代最著名的泰勒制工厂莫过于富士康了。从报道中大家也可以猜想到这种高压环境对工人心理的影响。
而如果把东亚教育制度和泰勒制工厂来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几乎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制定很高的学习量和需要考核的大量知识点、选择成绩好的学生组成重点学校、全国统一的考核标准、大量考试形成的刺激性奖惩、还有学校内部的各种打鸡血活动。
所以批评这种教育体系的人经常说,孩子好像是流水在线的工业制品,或者说,学生是老师的童工,他们的成绩就成为老师的绩效,所以师生的利益关系经常不是一致的,是相反的。
这并不是简单的激愤之词,而是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当然,因为东亚国家的勤劳传统,孩子们这么辛苦,如果确有效果,也不是不能接受。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有效性上。
这种教育上的泰勒制,本质上是把学生当成体力工作者来对待。对于体力工作者,因为他们的工作状态是可见的,所以工厂管理比较容易,对他们的要求是”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做对的事情”。
而现代学生呢,学生时代的真正成果,不是他们交上去的作业和考卷,而是他们所真正学习到和思考的内容。这些在技术上是无法进行严密的督导的。所以要成为好学生,不是像体力劳动者一样忠实地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是要像知识工作者一样,具有有效性,也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
所以悲剧的是,由于东亚教育体制的工业时代基因,他们是用训练体力劳动者的做法,来培养他们心目中未来的学者和企业家,这不免就南辕北辙了。




07
东亚教育急需改革, 却越发走向僵硬

东亚教育体制长期以来是利多于弊的。在工业化时期,可以为新建立的工业短期造就大量可堪一用的工人和初级工程师。所以东亚各国在二十世纪的飞速发展,这种教育体制有很大贡献。
但是随着技术和经济的演变,这种体制就变得越发不合时宜。东亚教育体制曾经批量培养出的大量标准化人才,将会在新时代里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么?
为了脱离这种体制,很多东亚家庭送了孩子去欧美留学,可是除非他们留在国外,如果回国就业,海归们还是要以他们毕业的各种学校为求职砝码,这就又陷入了比较学校名气的漩涡。
就好像中世纪时印度很多低阶种姓为了摆脱种姓制度的压迫,皈依了外来的伊斯兰教,但是在无所不在的种姓思想下,穆斯林也被视为一种种姓,同样还是陷入这个等级体系之中。所以托福、SAT这些美国考试制度,在东亚也无形中被融合到富有东方风情的应试主义和学历主义的体系里。
这种体制由于造就了多个既得利益阶层,所以很难撼动,甚至会像苏联重工业综合体或印度种姓制度一样,“病得至死方休”。苏联时期的重工业不停地制造对社会无益的武器,形成一个利益相关势力,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直到整个国家体制崩溃。
而印度种姓制度,从佛陀时代就饱受批评,却一直祸害了印度几千年,直到今天还是印度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就是因为背后有大量的高种姓的既得利益者。
东亚的教育体制呢,一方面,养活了庞大的低效率又思想陈旧的各类公私教育机构(这一点类似苏联工业集团),另一方面,通过对学历的看重,占据社会中高阶层的,多半都是最适应这个体制者。
而这个阶层又通过在应试教育上的更多支出,保证自己的下一代在这个考试体系中也能脱颖而出,从而把自己在社会地位上的优势又传给了下一代。
这一点又有点像种姓制度。这个急需改革的体制,就这样在各个社会集团的共谋下愈发僵硬了。



me2me2 发表于 2023-10-09 23:41

agree
avatar
ca563
41 楼
虽然有点偏激,我觉得道理是在的:应试教育耽误了太多太多学生的时间,把很多天才的青少年时代学习和探索时间给屠杀了。
高考制度和联考制度的确是阶级上升的管道,不容扼杀,否则社会公平正义会受到影响,因此目前无解。
但不能说目前解决不了,就否认高考联考修能考扼杀了很多学术的顶尖人才。
mtwash 发表于 2023-10-10 00:21

真不觉得,别说真正的天才,就是我这样有点小聪明的,高中都跟玩一样,也能混到高考省里排名前几。
avatar
SalinaMing
42 楼
比比满大街零元购,毒贩子,枪击犯,homeless和神经病. 我还是喜欢东亚教育,至少活的像个人。
bigsnail 发表于 2023-10-10 00:19

他也不想想,自己如果出生在美国而不是日本,可能还远没有今天的成就。
avatar
一个用户
43 楼
被蠢货言论吸引进来,看看评论就舒服了。
avatar
Forgiveu
44 楼
日本人至少还知道反省。看各位的回复就知道,中国人不知道反省。
ahca01 发表于 2023-10-10 01:00

一部分民族自尊心爆棚的中国人而已。看不到自身局限,固步自封。很多人的人生最高光就是高考,刷题,高分,流程简单,只要比别人考的分数高那一切就搞定了。
高考系统OK,但东亚的教育最致命的是标准单一,以驯服为目的,让大家听话,好管理,严重缺少批判思维,缺少鼓励创新开拓的精神。特别是文科教育。文学历史政治生物课都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考试要按照标准答案去回答,即便心里不是那样想也不能说出来,只能压制下去。对于青少年来说,这个影响是深远的。如果教育中对答案的标准性放宽,融入更多开放的讨论式的教学应该会更好。
avatar
angelina81
45 楼
他也不想想,自己如果出生在美国而不是日本,可能还远没有今天的成就。
SalinaMing 发表于 2023-10-10 07:47

他家子子孙孙应该都达不到他的高度,不知道感恩还唧唧歪歪。
avatar
thetisea
46 楼
最大的浪费难道不是在英语上花了太多时间吗?米国没有谁花那么多时间学外语吧?省下的时间做啥不好?不知道东亚另外两个国家有没有花同样多的时间在英语上。
更有效率的应该是设置不同的专业英语专业,做科研自认前途不大的人专门来翻译各种最新前沿文献,其他人把浪费在英语上的时间拿来做科研
eda2k4 发表于 2023-10-10 00:48

发展AI,以后就不用学英语了
avatar
bigsnail
47 楼
如果出生在美国, he may be 零元购,毒贩子,枪击犯,homeless和神经病.
avatar
Forgiveu
48 楼
天才是不需要常规教育的。别人学好几年,他们几天就搞定了。对于天才,一切普通教学制度都是绊脚石。
就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学校教给你谋生的技术是必要的。但是也要教普通人客观思考问题的能力,那可以让人活的不像个机器人。
avatar
EMunch
49 楼
如果出生在美国, he may be 零元购,毒贩子,枪击犯,homeless和神经病.
bigsnail 发表于 2023-10-10 08:43

这些不是教育的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造成的
avatar
AiYinYue
50 楼
“如今的经济现状已经不再需要顺从且遵守纪律的劳动阶层,相反,它对劳动者的阅读能力、数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的要求越来越高。” 第一句就错了。大部分人从事的工作,服从chain of command是必须的。我尊重他物理学上的成就,但这不等于他在其它方面都是专家。
avatar
SheldonCooper
51 楼
这篇文章的观点和most likely to succeed简直如出一辙。我觉得东亚和美国的教育,其实就没有本质的不同。学校的目标都是cover content,学生和家长的目标都是寻求更高更好的credential。美国的环境或许宽松些,但是卷的机会也大大地有。
avatar
EMunch
52 楼
主要还是上升渠道越来越窄了,别忘了九十年代的读书无用论,不读书照样可以赚大钱人上人。
作者反省的不错。教育更多作为了筛选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工具。意识到这点,把学校提供的教育为我所用,赋予教育真正的内涵(东亚这种除非遇到很好的老师和教育环境,这个任务要靠家庭来完成,信息爆炸的今天,家长引导下,孩子自己也可以扮演重要角色),才是正解。



avatar
bellamia
53 楼
我没看原文,但是我同意标题,Never enough里面就讲了这个话题,当然并不是针对亚裔,就是凡事做到极致有没有必要,A就够了,是否还要A+。Between 95 and 100 is life。
avatar
qingcongsuiyue
54 楼
吃着东亚的饭砸着东亚的锅。终究是个猥琐男。
avatar
louaci
55 楼
他可以亲自来美国体验下不顺从富有创造力的劳动力,然后发现连基本任务都搞不定错漏百出还瞪着眼睛怪别人的他就知道东亚劳动力的可贵了。凡是都有个度,太卷和太松都不行。
avatar
mckee
56 楼
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细微差别,而正是这些多样性性与细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方面各不相同

avatar
cloudy123
57 楼
找出一种教育系统的弊端太容易了,难的是提出一个优化了而且切实可行的新系统。 因材施教肯定好,问题是怎么实行,比如提高的教育成本,怎么解决, 比如孩子到底是什么“材”怎么搞清楚,什么阶段能确定,有时候连孩子自己和家长都没法确定
avatar
SalinaMing
58 楼
我没看原文,但是我同意标题,Never enough里面就讲了这个话题,当然并不是针对亚裔,就是凡事做到极致有没有必要,A就够了,是否还要A+。Between 95 and 100 is life。
bellamia 发表于 2023-10-10 09:38

放到个人身上也许是。不同人需要不同目标。
但是非要作为人类的标准,则一切比赛和运动项目都毫无意义。比个啥劲儿啊,大家躺平,百花齐放不好么。干嘛要百米拼10 秒一下,马拉松要跑进2小时。都是瞎浪费生命的事儿。
avatar
AppleWorld
59 楼
最主要是没有那么多高薪的工作岗位,只能是按分数分配工作,高分的高工资,低分的底层工作。如果能创造出更多高薪工作,多造几个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大家也不会这么卷
avatar
Ethangirl
60 楼
我觉得说的很对,和我的想法是一样的。但是这个要自己悟,不明白的人你跟他说一万遍他也不会明白,还会觉得你是既要又要。
avatar
学谦为小家
61 楼
诺奖得主: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中村修二 博雅人文2023-10-03 17:08 659人听过

如今的经济现状已经不再需要顺从且遵守纪律的劳动阶层,相反,它对劳动者的阅读能力、数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需他们有能力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施,不幸的是,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细微差别,而正是这些多样性性与细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方面各不相同。            ——中村修二 本文作者中村修二,日裔美籍科学家,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批评整个东亚教育体系,称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非常糟糕,中国和韩国也都如此,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标,都是考入著名大学。 他认为中日韩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中村修二出身普通渔民家庭,考试能力也平平,上了日本三流大学德岛大学;他上学时对物理学具有深刻的理解,但完全是靠自学而来的。他读的德岛大学甚至没有物理系。

01

如今东亚的教育,
每个家庭都深受其害

东亚的教育体制是比较特异的,经常是得到局外人的赞赏和局内人的诟病。日本的教育体制已经相对算这三国里比较宽松的了,有些国家就别提了,老师、学生、家长所有人都深受其苦。
至于韩国也是以极端的应试主义和学历主义闻名的。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总称为”SKY”,韩国最大规模企业的总裁们,70%是这三所大学的毕业生,而80%的司法机构公务员来自这三所大学。
韩国孩子几乎都要上补习班,2009年韩国补习班获利总额约73亿美元,这比三星电子的盈利还多,教育支出庞大是韩国人不敢生育更多孩子的最大原因。
为何东亚会有这样的教育体系呢?我觉得,是因为东亚国家在现代教育体系本来就有的普鲁士的基因,再加上了东亚儒家和科举传统。而对于有的国家来说,可以说又加上了苏联式教育的实用速成导向和思想灌输功能。
在十九世纪之前,教育其实是个类似手工业的学徒制,不管是东方的私塾还是西方的家庭教师。
但是随着科目的增加和对受基本教育的劳动人口的需求,出现了所谓的K-12(也就是我们亚洲的普通中小学)教育制度。现代各国的标准教育模式,是我们已经以为天经地义的几个基本要素:
●早上七八点钟走进教学楼;
●在长达40-60分钟的课程中全程坐着听课,在课堂上,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
●穿插在课程之间的有午餐以及体育课的时间;
●放学后,学生回家做作业。


在标准化课程表的禁锢下,原本浩瀚而美不胜收的人类思想领域被人为地切割成了一块块便于管理的部分,并被称为”学科”。同样,原本行云流水、融会贯通的概念被分成了成了一个个单独的”课程单元”。



02
当今社会需要能自我引导的
终身学习者

这个模式,是在18世纪是由普鲁士人最先实施的。是他们最先发明了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
普鲁士人的初衷并不是教育出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大量炮制忠诚且易于管理的国民,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价值观让他们服从包括父母、老师和教堂在内的权威,当然,最终要服从国王。
当然,普鲁士教育体系在当时的很多方面都具有创新意义。这样的教育体系让上万人成了中产阶级,为德国成为工业强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原动力。基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要在普鲁士王国实现人人都接受教育的目标,最经济的方法或许就是采用普鲁士教育体制。
然而,该体制阻碍了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害无益。不过在19世纪,高水平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也许不如思想上服从指挥、行动上掌握基本技能那么重要。
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基本照搬了普鲁士的教育体系,就像在普鲁士一样,这一举措能够大力推动中产阶级的构建,使他们有能力在蓬勃发展的工业领域谋得一份工作。
除了美国,这个体系在十九世纪也被其他欧洲国家仿效,并推广到欧美以外其他国家。但是,如今的经济现状已经不再需要顺从且遵守纪律的劳动阶层,相反,它对劳动者的阅读能力、数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需他们有能力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施,不幸的是,普鲁士教育体的目标与这一社会需求恰恰相反。
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细微差别,而正是这些多样性性与细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方面各不相同。
东亚三国在19世纪末为了追赶西方列强而开始引进这种现代教育制度时,又不可避免地由于自己的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而对这个制度作出了潜意识的扭曲和偏重。




03
教导学生考高分,
是在浪费学生青春

东亚国家对大学入学考试,总是会和他们长期的科举传统混在一起。古代社会对创造力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所以科举是个很好的制度。
如果要和科举模拟的话,现在的对应物应当是公务员考试或者某些大公司的入职考试。因为这些考试和科举一样,是需要选拔出已经训练有素的成年人,马上就可以从事某些工作。
而大学入学考试,目标则是要选出可塑性强、而又有志向者进行下一步的教育,这样的人要像从熔炉里取出的液态玻璃,可以旋转拉长,可塑性极强。而科举考试得到的人员,则要像上了釉彩的出窑瓷器,马上就可以使用,但是如果你做什么改动,不是破裂就是刮伤。
此外,考试是个用处非常有局限的工具。古代的科举对人才的遗漏尽人皆知,而现代不管哪种考试,能考得出考生的兴趣、志向、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有哪些呢?即使是已经看起来最客观最可衡量的数学考试,也会遗失很多东西。
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举了代数为例子。在学习代数时,学生们多半只专注于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考试的内容仅仅是各单元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
考生们只记住了一大堆X和y,只要将X和y代入死记硬背的公式,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值。考试中的X和y体现不出代数的力量及其重要性。代数的重要性及魅力之处在于,所有这些X和y代表的是无穷的现象和观点。
在计算上市公司的生产成本时使用的等式,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太空的动量;同样的等式不仅可以用来计算拋物线的最佳路径,还可以为新产品确定最合适的价格。
计算遗传病患病率的方法同样可以在橄榄球赛中用来判断是否应该在第四节发起进攻。在考试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将代数视为探索世界时简单方便且用途多样的工具。
所以,虽然考试是很重要的,但是社会必须能认识到考试的极大局限性,并削弱它在选材中的位置。
美国的教育制度以双保险的方式抑制学生在考试上过分浪费精力:其一,SAT的考分只是录取考虑的诸因素中的一项,过于重视SAT是不明智的;其二,SAT每年有6次报考机会。台湾、中国的教育制度则以加倍的方式促使学生浪费青春:其一,联考分数是录取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其二,联考一年一度。

04
东亚学生的创造力, 是怎样被扼杀的?

2009年释出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78.3%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韩国为57.2%,而日本和美国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中国学生每日学习的时间最长。各国学生所学内容的多少相差不会太大,那么如果学习时间过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复习时间所占比重过大。这是扼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最大手段。
说起复习的重要性,人们经常会引用”学而时习之”, 这个”习”就是复习。但是,孔子时代与今天社会有个巨大差异,是学习的内容。孔子时代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礼”,扮演者唯反复演练才可达到效果。
但是,人类的社会生活演化到近现代,学习的主要内容由”礼”转变为认知。认知是拓展和变化的,其本质是创造或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教育过度强化复习,是产生不出创新人才的。
而且,正如保罗葛兰素所说的”即使在最好的高中里学到的知识,和大学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以文科为例,那几本高中需要反复诵读的历史课本上的知识,和随便几本大学历史系必读书比起来如何?
至于数学呢,即使是中学数学都掌握很好了,还没有学到十七世纪就出现的微积分。何况,随着知识的爆炸,1900年所有的数学知识可以塞进1000本书里,到2000年已经需要10万卷书了(德夫林《数学犹聊天》)。
可见,花了人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几年时间反复学习这么有限的知识,是多么低效的学习法啊。这几年有个流行的一万小时理论,对反复练习好像是个理论上的支持。
但是,这种论述的多在【认知复杂性】较低的活动,如象棋、钢琴、篮球、出租车驾驶、拼写。但是,对于【认知复杂性】较高的活动,如创作、管理等作用就很难找到足够的证据。其实,这一点反而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钢琴小提琴这类技艺的训练在西方业已式微,而在东亚国家却大为兴盛。
这类十九世纪就已经蔚为大成的技艺,特点是难度训练阶梯比较固定,知识总量也已经限定,只需要多加练习即可,而且学习的进度,又可以通过曲目难度或考级来衡量。这正好切合了东亚偏爱的学习法。
所以东亚国家这些琴童家长,多半既没有音乐爱好也不了解古典音乐背景知识,却让孩子花了大量时间练习,其内在出发点,就好像著名笑话中那位因为路灯比较亮,就只在路灯下找钥匙的愚人一样。




05
让孩子好好学习, 反而是耽误孩子成长

很多对联考的辩解,都是说,虽然联考不尽如人意,但是是最公平的。这是儒家传统上”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影响。公平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为了公平,就反而一刀切压制了不同类型的人才发展途径,那就很可悲了。
东亚国家的人口基数那么大,这种人才浪费的机会成本也是高得很难估量。学生如果长期处在考试的竞争压力下,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长远的自我成长计划,而只能把心思集中在将会决定一生道路的一次次考试上。
另一方面,东亚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的学习卡位战和争夺战,其实质是对有限的高质量教育资源的争夺,这个并非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为何这个地区的争夺会达到这样的火热程度呢?那也许要归咎于长期物质匮乏导致的稀缺心态。
我觉得稀缺是东亚民族特有的状况。因为这些国家几千年来都是水稻密集型种植经济,一方面是可以在同等耕地情况下养活更多人,一方面当然是需要付出更多劳动和忍受更大拥挤。到了十七世纪后,就都陷入了内卷化的陷阱。
就以日本为例,15至19世纪,日本人口波动在1000万到2000万之间,约为英国同期人口的四倍。庞大的人口赖以生存的适耕土地,面积仅相当于英格兰的一个县,生产力却又不及英格兰的一个郡县。
所以在德川时期,为了维持生存,日本人不但把勤劳节约发挥到了极点,甚至日本政府出面来鼓励溺婴,以至于300年间人口零增长。
所以对于教育资源,如果是狭义地理解为配备良好的教室、高阶教师之类的,那确实是有限的,对于长期处于稀缺的心理状态的东亚人来说,是一定要参与争夺的。
但是,实际上,孩子要成才,更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各自家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的言传身教、志向和视野的潜移默化,这根本和那种”你上了这个学校我就上不了”那样的零和博弈无关了。
而且,如果家长在稀缺心态的驱动下,让孩子从小沉浸在补习班和题海里,希望能先去抢到眼前看起来很稀缺的学校资源,也许从长远来看,就反而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06
东亚教育的悲剧, 是在培养错的人

在二十世纪初,泰勒制(Taylorism)在美国产业界盛行一时。泰勒认为、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
有人形容,在实行泰勒制的工厂里,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工人,每个工人都像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工作。泰勒理论的前提是把作为管理对象的”人”看作是”经济人”,利益驱动是该学派用以提高效率的主要法宝。
现代最著名的泰勒制工厂莫过于富士康了。从报道中大家也可以猜想到这种高压环境对工人心理的影响。
而如果把东亚教育制度和泰勒制工厂来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几乎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制定很高的学习量和需要考核的大量知识点、选择成绩好的学生组成重点学校、全国统一的考核标准、大量考试形成的刺激性奖惩、还有学校内部的各种打鸡血活动。
所以批评这种教育体系的人经常说,孩子好像是流水在线的工业制品,或者说,学生是老师的童工,他们的成绩就成为老师的绩效,所以师生的利益关系经常不是一致的,是相反的。
这并不是简单的激愤之词,而是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当然,因为东亚国家的勤劳传统,孩子们这么辛苦,如果确有效果,也不是不能接受。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有效性上。
这种教育上的泰勒制,本质上是把学生当成体力工作者来对待。对于体力工作者,因为他们的工作状态是可见的,所以工厂管理比较容易,对他们的要求是”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做对的事情”。
而现代学生呢,学生时代的真正成果,不是他们交上去的作业和考卷,而是他们所真正学习到和思考的内容。这些在技术上是无法进行严密的督导的。所以要成为好学生,不是像体力劳动者一样忠实地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是要像知识工作者一样,具有有效性,也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
所以悲剧的是,由于东亚教育体制的工业时代基因,他们是用训练体力劳动者的做法,来培养他们心目中未来的学者和企业家,这不免就南辕北辙了。




07
东亚教育急需改革, 却越发走向僵硬

东亚教育体制长期以来是利多于弊的。在工业化时期,可以为新建立的工业短期造就大量可堪一用的工人和初级工程师。所以东亚各国在二十世纪的飞速发展,这种教育体制有很大贡献。
但是随着技术和经济的演变,这种体制就变得越发不合时宜。东亚教育体制曾经批量培养出的大量标准化人才,将会在新时代里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么?
为了脱离这种体制,很多东亚家庭送了孩子去欧美留学,可是除非他们留在国外,如果回国就业,海归们还是要以他们毕业的各种学校为求职砝码,这就又陷入了比较学校名气的漩涡。
就好像中世纪时印度很多低阶种姓为了摆脱种姓制度的压迫,皈依了外来的伊斯兰教,但是在无所不在的种姓思想下,穆斯林也被视为一种种姓,同样还是陷入这个等级体系之中。所以托福、SAT这些美国考试制度,在东亚也无形中被融合到富有东方风情的应试主义和学历主义的体系里。
这种体制由于造就了多个既得利益阶层,所以很难撼动,甚至会像苏联重工业综合体或印度种姓制度一样,“病得至死方休”。苏联时期的重工业不停地制造对社会无益的武器,形成一个利益相关势力,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直到整个国家体制崩溃。
而印度种姓制度,从佛陀时代就饱受批评,却一直祸害了印度几千年,直到今天还是印度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就是因为背后有大量的高种姓的既得利益者。
东亚的教育体制呢,一方面,养活了庞大的低效率又思想陈旧的各类公私教育机构(这一点类似苏联工业集团),另一方面,通过对学历的看重,占据社会中高阶层的,多半都是最适应这个体制者。
而这个阶层又通过在应试教育上的更多支出,保证自己的下一代在这个考试体系中也能脱颖而出,从而把自己在社会地位上的优势又传给了下一代。
这一点又有点像种姓制度。这个急需改革的体制,就这样在各个社会集团的共谋下愈发僵硬了。



me2me2 发表于 2023-10-09 23:41

谢谢分享。


avatar
NJ橘猫
62 楼
虽然有点偏激,我觉得道理是在的:应试教育耽误了太多太多学生的时间,把很多天才的青少年时代学习和探索时间给屠杀了。
高考制度和联考制度的确是阶级上升的管道,不容扼杀,否则社会公平正义会受到影响,因此目前无解。
但不能说目前解决不了,就否认高考联考修能考扼杀了很多学术的顶尖人才。
mtwash 发表于 2023-10-10 00:21

有没有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
avatar
rebeccaxuyi
63 楼
中国教育讲究不“放纵人性”不“特立独行”,其实受益者是30%-80% 这一部分孩子,我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我妈像美国爸妈那样在我初中高中任凭我选择我想做的事情。。。那我现在应该是个干啥啥不行的gai溜子摇滚中年。。。 就是因为他们不遗余力的把我推出了国,我也花了点力气上了课毕了业,找了工作。现在才是能轻松花钱去看摇滚演唱会的摇滚中年。
但是东亚教育又确实没有强调因材施教,所以有些娃不太适合学数学理科的,被逼迫去学了理科工科,其实扼杀了在其他地方发光的可能性
avatar
ihatemylife
64 楼
最大的浪费难道不是在英语上花了太多时间吗?米国没有谁花那么多时间学外语吧?省下的时间做啥不好?不知道东亚另外两个国家有没有花同样多的时间在英语上。
更有效率的应该是设置不同的专业英语专业,做科研自认前途不大的人专门来翻译各种最新前沿文献,其他人把浪费在英语上的时间拿来做科研
eda2k4 发表于 2023-10-10 00:48

美国难道不是从八年级开始就第二外语吗?至少连续学4年。
avatar
笨笨的小猪要起飞
65 楼
我只想回一个字:哦。
avatar
whatever.
66 楼
东亚人口过多,资源太少,不卷不行
卷了可能浪费生命,不卷可能吃不到饭没有生命,还能咋选
avatar
angelamela
67 楼
说自己的日本就好了,扯上邻居干嘛
avatar
yiwenyihe
68 楼
来欧洲看看人们的生活,你就会明白,原来除了卷和放任自流两种极端,还有另外一种选择,绝大部分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按照钱多钱少来定义。 当然,没有啥是无根基的存在,欧洲的历史和财富推起来的那种信念和自信。美国中国日本这种,都急于赚快钱,证明自己的模式,一时间没办法理解有一个中间的选择。
哈哈机器人 发表于 2023-10-10 00:26

只能说明欧洲的华人移民还不够多 华人一到哪儿 就开卷 乌烟瘴气
avatar
mckee
69 楼
有多少被纠正的左撇子 有多少人从未发现过自己是左撇子
avatar
inspol
70 楼
有多少被纠正的左撇子 有多少人从未发现过自己是左撇子

mckee 发表于 2023-10-10 14:32

有道理,美国的EC教育就是给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发现孩子最擅长的那件事
avatar
forum23
71 楼
比比满大街零元购,毒贩子,枪击犯,homeless和神经病. 我还是喜欢东亚教育,至少活的像个人。
bigsnail 发表于 2023-10-10 00:19

美国的教育方式确实对技巧的要求要高很多 比如一个中国孩子犯错了 父母老师可以打骂 孩子就记住了 还有social pressure
但是美国这一套行不通 你得在不打骂孩子的情况下 也让孩子听进去 不是所有父母都有这样的的技巧 听之任之的父母和老师也很多 所以也造成了美国社会的很多问题
其实是两个教育理念都有其可取的地方 没必要走极端
avatar
magnoliaceae
72 楼
本来就很浪费生命,否认也没用
avatar
SalinaMing
73 楼
有没有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
NJ橘猫 发表于 2023-10-10 13:19

天才哪里有那么容易被扼杀啊。大家是不是对天才定义太低了一点。
天才即使在东亚国家那样的竞争之下,也是轻松搞定学校作业,还有余力的吧
avatar
colorfulmud
74 楼
最没有用的是就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在词句上找寻作者都tm不知道的文字背后的“深意”
avatar
happy3001
75 楼
虽然有点偏激,我觉得道理是在的:应试教育耽误了太多太多学生的时间,把很多天才的青少年时代学习和探索时间给屠杀了。
高考制度和联考制度的确是阶级上升的管道,不容扼杀,否则社会公平正义会受到影响,因此目前无解。
但不能说目前解决不了,就否认高考联考修能考扼杀了很多学术的顶尖人才。
mtwash 发表于 2023-10-10 00:21

我读的是市里数一数二的省重点高中。当时同级的学神根本不用花多大气力就遥遥领先。当年我就知道人和神的区别了。所以东亚教育累的是普通孩子。天才不受影响。
avatar
jovette
76 楼
我觉得最大问题是价值观的单一!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我初中时班上一个男生游泳特别好,全国前8!结果他妈非不让他练了,说耽误学习,他读书也不是特别好…老师教练都觉得可惜,培养出一个运动员也是成功啊。后来听说那个男生读了体育大学,现在搞体育教学方面。他明明就是喜欢体育!
avatar
wes.huynh
77 楼
让我意外的是,居然这么多人认为是美国教育导致了这些问题:零元购,贩毒,枪击,和无家可归。
avatar
揽月听风
78 楼
说得没错阿,开些缝纫,烹饪,木工,电工,汽车机修这些实际课程不挺好的吗,怎么好像不搞高考那一套将来就只会零元购似的
avatar
hijklmn
79 楼
最没有用的是就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在词句上找寻作者都tm不知道的文字背后的“深意”
colorfulmud 发表于 2023-10-10 16:23

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是有用的啊,但是寻找作者都不知道的深意确实很好笑。。。
avatar
hijklmn
80 楼
说得没错阿,开些缝纫,烹饪,木工,电工,汽车机修这些实际课程不挺好的吗,怎么好像不搞高考那一套将来就只会零元购似的
揽月听风 发表于 2023-10-10 16:35

这些在中国赚钱少啊,大家当然都想去学赚钱多的东西了。。。
avatar
hijklmn
81 楼
第一句话就是在放屁。。。他虽然拿了诺贝尔奖,不代表他对教育的看法就是对的,他根本搞不清社会是个什么东西。。。问题的根源是资源,如果这些国家人均资源象美国一样丰富,自然就不用那么卷,可以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养不活自己也可以找救济。。。中国行吗?中国的穷人太多,政府管不过来,干脆不给。。。
avatar
evenew
82 楼
说大话确实比较那个。。。。。
avatar
puyou
83 楼
那请你说说看,为啥清北的高材生,完败于印度人吧? 请不要说我哈印。我其实很讨厌印度人。但是,但是,为啥咱们就那么怂?难道不合群、互相拆台,是哪门子创造力?
ahca01 发表于 2023-10-10 01:21

要是加州硅谷那些大公司的官方语言是中文,说话是正宗东北话,国内留学生一来就能和老美谈笑风生,大公司高层和ceo还能有印度人什么事儿吗?
avatar
rubysiam
84 楼
哈哈都说中国人自恨,日本人更胜一筹,自己Diss日本就好了,还拉上整个东亚,你代表的了吗???
feifeiduan 发表于 2023-10-09 23:47


他话里话外说东亚,但是一直在贬低韩国和中国,把日本和美国绑在一起,好像日本已经脱离了亚洲籍。既然这样,又何必假惺惺地提“东亚”。
还有,指责家长一窝蜂让孩子学琴这一段,你就光说学琴是投入产出效益不好的课外活动还罢了,他还嘲笑这些家长不懂得欣赏古典音乐。这就好比如这位公知指责作为文盲的父母不应该让孩子接受填鸭式教育,而是应该在家里经常讨论文学名著,让孩子接受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他忘了这些人是文盲了,是如何得到给孩子们进行文学熏陶的能力呢?
正是因为家长是文盲,才让孩子接受正规教育呀!
太自相矛盾了!都不努力做到逻辑的自洽!
所以东亚国家这些琴童家长,多半既没有音乐爱好也不了解古典音乐背景知识,却让孩子花了大量时间练习,其内在出发点,就好像著名笑话中那位因为路灯比较亮,就只在路灯下找钥匙的愚人一样”
avatar
tyjz
85 楼
这些在中国赚钱少啊,大家当然都想去学赚钱多的东西了。。。
hijklmn 发表于 2023-10-10 16:40

现在挣钱也不少了,只是人们观念还没改过来,总觉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avatar
justwatching
86 楼
这种经历和说法现在只能被当作不录好成绩东亚裔的借口。以前上学时,遇到过一个黑大妈教授就大言不惭的为天使族开脱,念书不好有什么关系,工作能力上没差别
avatar
hijklmn
87 楼
现在挣钱也不少了,只是人们观念还没改过来,总觉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tyjz 发表于 2023-10-10 17:38

还是底层啊,不能说过去一小时挣10块,现在挣20了就是不少了。。。看看美国人工再看看中国人工费用。。。我觉得坑死人的送外卖的活儿都那么多人抢。。。
avatar
marspace
88 楼
作者的观点需要加上一个语境:个人对于自我或者教育的期许为何?生存或是突破。
avatar
aipple
89 楼
虽然有点偏激,我觉得道理是在的:应试教育耽误了太多太多学生的时间,把很多天才的青少年时代学习和探索时间给屠杀了。
高考制度和联考制度的确是阶级上升的管道,不容扼杀,否则社会公平正义会受到影响,因此目前无解。
但不能说目前解决不了,就否认高考联考修能考扼杀了很多学术的顶尖人才。
mtwash 发表于 2023-10-10 00:21

完全说了我想说的!
avatar
heyykitty0
90 楼
说得没错阿,开些缝纫,烹饪,木工,电工,汽车机修这些实际课程不挺好的吗,怎么好像不搞高考那一套将来就只会零元购似的
揽月听风 发表于 2023-10-10 16:35

缝纫、烹饪、电工、金工、打字,我在重点中学都学过,合唱比赛、演讲比赛、艺术节、校运会各种活动都不少。学军步枪也开过。要是文革前,木工也是必修,中学生搭个无线电,电子管电视机什么的不少的。这锅扣中国教育头上不合适。
avatar
ihatemylife
91 楼
美国固然有零元购,枪杀案,吸毒者。 但是美国有更多的有良知有正义感的普通人。美国绝对不会出现小女孩被车碾压10次而不去救让其活生生死去的。也不会出现游泳池成年人在边上看着溺水的孩子无动于衷的情况。
avatar
qingcongsuiyue
92 楼
来欧洲看看人们的生活,你就会明白,原来除了卷和放任自流两种极端,还有另外一种选择,绝大部分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按照钱多钱少来定义。 当然,没有啥是无根基的存在,欧洲的历史和财富推起来的那种信念和自信。美国中国日本这种,都急于赚快钱,证明自己的模式,一时间没办法理解有一个中间的选择。
哈哈机器人 发表于 2023-10-10 00:26

人在挪威二十年,算欧洲吧,没觉得挪威人可以不顾一切去追求兴趣爱好的,都有代价,只是你付不付得起。
avatar
page394
93 楼
不浪费也是打游戏去了,还能都去探索科学吗。 还不如浪费在worksheet 上。
avatar
ziyi99
94 楼
最大的浪费难道不是在英语上花了太多时间吗?米国没有谁花那么多时间学外语吧?省下的时间做啥不好?不知道东亚另外两个国家有没有花同样多的时间在英语上。
更有效率的应该是设置不同的专业英语专业,做科研自认前途不大的人专门来翻译各种最新前沿文献,其他人把浪费在英语上的时间拿来做科研
eda2k4 发表于 2023-10-10 00:48

恰恰相反,应该从托儿所就好好学英文,而且教材要更好。不能浪费小孩的语言学习能力。
avatar
Swinging
95 楼
美国固然有零元购,枪杀案,吸毒者。 但是美国有更多的有良知有正义感的普通人。美国绝对不会出现小女孩被车碾压10次而不去救让其活生生死去的。也不会出现游泳池成年人在边上看着溺水的孩子无动于衷的情况。
ihatemylife 发表于 2023-10-10 18:21

单纯的说你举的这两个例子,在中国人里绝对算少数,起码比美国零元购人口比例要小得多。我不知道那个碾压的新闻,刚刚去微博搜,第一个出来的是路人合力搬开车救被碾压的小姑娘,发生在湖南株洲9/4号。
我个人也反感内卷,但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似乎也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式. 而且我不认为内卷会教育出一批没有良知没有正义感的普通人.
avatar
bigsnail
96 楼
回复 92楼ihatemylife的帖子
今年光枪杀近邻,杀自己娃,父母,老婆的例子都数不过来了。爱泼斯坦那个岛大家都知道咋回事,总统,首富,王子光顾了无数趟,多少年,最后还不是屁事没有?
avatar
夕梨本梨
97 楼
这个世界需要几个这样的国家培养螺丝钉人才,专供世界工厂。
avatar
slippp
98 楼
他这个不具普遍性
avatar
薰衣草8
99 楼
诺奖得主: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中村修二 博雅人文2023-10-03 17:08 659人听过

如今的经济现状已经不再需要顺从且遵守纪律的劳动阶层,相反,它对劳动者的阅读能力、数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需他们有能力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施,不幸的是,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细微差别,而正是这些多样性性与细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方面各不相同。            ——中村修二 本文作者中村修二,日裔美籍科学家,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批评整个东亚教育体系,称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非常糟糕,中国和韩国也都如此,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标,都是考入著名大学。 他认为中日韩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中村修二出身普通渔民家庭,考试能力也平平,上了日本三流大学德岛大学;他上学时对物理学具有深刻的理解,但完全是靠自学而来的。他读的德岛大学甚至没有物理系。

01

如今东亚的教育,
每个家庭都深受其害

东亚的教育体制是比较特异的,经常是得到局外人的赞赏和局内人的诟病。日本的教育体制已经相对算这三国里比较宽松的了,有些国家就别提了,老师、学生、家长所有人都深受其苦。
至于韩国也是以极端的应试主义和学历主义闻名的。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总称为”SKY”,韩国最大规模企业的总裁们,70%是这三所大学的毕业生,而80%的司法机构公务员来自这三所大学。
韩国孩子几乎都要上补习班,2009年韩国补习班获利总额约73亿美元,这比三星电子的盈利还多,教育支出庞大是韩国人不敢生育更多孩子的最大原因。
为何东亚会有这样的教育体系呢?我觉得,是因为东亚国家在现代教育体系本来就有的普鲁士的基因,再加上了东亚儒家和科举传统。而对于有的国家来说,可以说又加上了苏联式教育的实用速成导向和思想灌输功能。
在十九世纪之前,教育其实是个类似手工业的学徒制,不管是东方的私塾还是西方的家庭教师。
但是随着科目的增加和对受基本教育的劳动人口的需求,出现了所谓的K-12(也就是我们亚洲的普通中小学)教育制度。现代各国的标准教育模式,是我们已经以为天经地义的几个基本要素:
●早上七八点钟走进教学楼;
●在长达40-60分钟的课程中全程坐着听课,在课堂上,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
●穿插在课程之间的有午餐以及体育课的时间;
●放学后,学生回家做作业。


在标准化课程表的禁锢下,原本浩瀚而美不胜收的人类思想领域被人为地切割成了一块块便于管理的部分,并被称为”学科”。同样,原本行云流水、融会贯通的概念被分成了成了一个个单独的”课程单元”。



02
当今社会需要能自我引导的
终身学习者

这个模式,是在18世纪是由普鲁士人最先实施的。是他们最先发明了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
普鲁士人的初衷并不是教育出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大量炮制忠诚且易于管理的国民,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价值观让他们服从包括父母、老师和教堂在内的权威,当然,最终要服从国王。
当然,普鲁士教育体系在当时的很多方面都具有创新意义。这样的教育体系让上万人成了中产阶级,为德国成为工业强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原动力。基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要在普鲁士王国实现人人都接受教育的目标,最经济的方法或许就是采用普鲁士教育体制。
然而,该体制阻碍了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害无益。不过在19世纪,高水平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也许不如思想上服从指挥、行动上掌握基本技能那么重要。
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基本照搬了普鲁士的教育体系,就像在普鲁士一样,这一举措能够大力推动中产阶级的构建,使他们有能力在蓬勃发展的工业领域谋得一份工作。
除了美国,这个体系在十九世纪也被其他欧洲国家仿效,并推广到欧美以外其他国家。但是,如今的经济现状已经不再需要顺从且遵守纪律的劳动阶层,相反,它对劳动者的阅读能力、数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需他们有能力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施,不幸的是,普鲁士教育体的目标与这一社会需求恰恰相反。
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异常美妙的多样性与细微差别,而正是这些多样性性与细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方面各不相同。
东亚三国在19世纪末为了追赶西方列强而开始引进这种现代教育制度时,又不可避免地由于自己的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而对这个制度作出了潜意识的扭曲和偏重。




03
教导学生考高分,
是在浪费学生青春

东亚国家对大学入学考试,总是会和他们长期的科举传统混在一起。古代社会对创造力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所以科举是个很好的制度。
如果要和科举模拟的话,现在的对应物应当是公务员考试或者某些大公司的入职考试。因为这些考试和科举一样,是需要选拔出已经训练有素的成年人,马上就可以从事某些工作。
而大学入学考试,目标则是要选出可塑性强、而又有志向者进行下一步的教育,这样的人要像从熔炉里取出的液态玻璃,可以旋转拉长,可塑性极强。而科举考试得到的人员,则要像上了釉彩的出窑瓷器,马上就可以使用,但是如果你做什么改动,不是破裂就是刮伤。
此外,考试是个用处非常有局限的工具。古代的科举对人才的遗漏尽人皆知,而现代不管哪种考试,能考得出考生的兴趣、志向、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有哪些呢?即使是已经看起来最客观最可衡量的数学考试,也会遗失很多东西。
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举了代数为例子。在学习代数时,学生们多半只专注于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考试的内容仅仅是各单元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
考生们只记住了一大堆X和y,只要将X和y代入死记硬背的公式,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值。考试中的X和y体现不出代数的力量及其重要性。代数的重要性及魅力之处在于,所有这些X和y代表的是无穷的现象和观点。
在计算上市公司的生产成本时使用的等式,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太空的动量;同样的等式不仅可以用来计算拋物线的最佳路径,还可以为新产品确定最合适的价格。
计算遗传病患病率的方法同样可以在橄榄球赛中用来判断是否应该在第四节发起进攻。在考试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将代数视为探索世界时简单方便且用途多样的工具。
所以,虽然考试是很重要的,但是社会必须能认识到考试的极大局限性,并削弱它在选材中的位置。
美国的教育制度以双保险的方式抑制学生在考试上过分浪费精力:其一,SAT的考分只是录取考虑的诸因素中的一项,过于重视SAT是不明智的;其二,SAT每年有6次报考机会。台湾、中国的教育制度则以加倍的方式促使学生浪费青春:其一,联考分数是录取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其二,联考一年一度。

04
东亚学生的创造力, 是怎样被扼杀的?

2009年释出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78.3%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韩国为57.2%,而日本和美国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中国学生每日学习的时间最长。各国学生所学内容的多少相差不会太大,那么如果学习时间过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复习时间所占比重过大。这是扼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最大手段。
说起复习的重要性,人们经常会引用”学而时习之”, 这个”习”就是复习。但是,孔子时代与今天社会有个巨大差异,是学习的内容。孔子时代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礼”,扮演者唯反复演练才可达到效果。
但是,人类的社会生活演化到近现代,学习的主要内容由”礼”转变为认知。认知是拓展和变化的,其本质是创造或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教育过度强化复习,是产生不出创新人才的。
而且,正如保罗葛兰素所说的”即使在最好的高中里学到的知识,和大学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以文科为例,那几本高中需要反复诵读的历史课本上的知识,和随便几本大学历史系必读书比起来如何?
至于数学呢,即使是中学数学都掌握很好了,还没有学到十七世纪就出现的微积分。何况,随着知识的爆炸,1900年所有的数学知识可以塞进1000本书里,到2000年已经需要10万卷书了(德夫林《数学犹聊天》)。
可见,花了人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几年时间反复学习这么有限的知识,是多么低效的学习法啊。这几年有个流行的一万小时理论,对反复练习好像是个理论上的支持。
但是,这种论述的多在【认知复杂性】较低的活动,如象棋、钢琴、篮球、出租车驾驶、拼写。但是,对于【认知复杂性】较高的活动,如创作、管理等作用就很难找到足够的证据。其实,这一点反而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钢琴小提琴这类技艺的训练在西方业已式微,而在东亚国家却大为兴盛。
这类十九世纪就已经蔚为大成的技艺,特点是难度训练阶梯比较固定,知识总量也已经限定,只需要多加练习即可,而且学习的进度,又可以通过曲目难度或考级来衡量。这正好切合了东亚偏爱的学习法。
所以东亚国家这些琴童家长,多半既没有音乐爱好也不了解古典音乐背景知识,却让孩子花了大量时间练习,其内在出发点,就好像著名笑话中那位因为路灯比较亮,就只在路灯下找钥匙的愚人一样。




05
让孩子好好学习, 反而是耽误孩子成长

很多对联考的辩解,都是说,虽然联考不尽如人意,但是是最公平的。这是儒家传统上”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影响。公平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为了公平,就反而一刀切压制了不同类型的人才发展途径,那就很可悲了。
东亚国家的人口基数那么大,这种人才浪费的机会成本也是高得很难估量。学生如果长期处在考试的竞争压力下,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长远的自我成长计划,而只能把心思集中在将会决定一生道路的一次次考试上。
另一方面,东亚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的学习卡位战和争夺战,其实质是对有限的高质量教育资源的争夺,这个并非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为何这个地区的争夺会达到这样的火热程度呢?那也许要归咎于长期物质匮乏导致的稀缺心态。
我觉得稀缺是东亚民族特有的状况。因为这些国家几千年来都是水稻密集型种植经济,一方面是可以在同等耕地情况下养活更多人,一方面当然是需要付出更多劳动和忍受更大拥挤。到了十七世纪后,就都陷入了内卷化的陷阱。
就以日本为例,15至19世纪,日本人口波动在1000万到2000万之间,约为英国同期人口的四倍。庞大的人口赖以生存的适耕土地,面积仅相当于英格兰的一个县,生产力却又不及英格兰的一个郡县。
所以在德川时期,为了维持生存,日本人不但把勤劳节约发挥到了极点,甚至日本政府出面来鼓励溺婴,以至于300年间人口零增长。
所以对于教育资源,如果是狭义地理解为配备良好的教室、高阶教师之类的,那确实是有限的,对于长期处于稀缺的心理状态的东亚人来说,是一定要参与争夺的。
但是,实际上,孩子要成才,更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各自家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的言传身教、志向和视野的潜移默化,这根本和那种”你上了这个学校我就上不了”那样的零和博弈无关了。
而且,如果家长在稀缺心态的驱动下,让孩子从小沉浸在补习班和题海里,希望能先去抢到眼前看起来很稀缺的学校资源,也许从长远来看,就反而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06
东亚教育的悲剧, 是在培养错的人

在二十世纪初,泰勒制(Taylorism)在美国产业界盛行一时。泰勒认为、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
有人形容,在实行泰勒制的工厂里,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工人,每个工人都像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工作。泰勒理论的前提是把作为管理对象的”人”看作是”经济人”,利益驱动是该学派用以提高效率的主要法宝。
现代最著名的泰勒制工厂莫过于富士康了。从报道中大家也可以猜想到这种高压环境对工人心理的影响。
而如果把东亚教育制度和泰勒制工厂来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几乎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制定很高的学习量和需要考核的大量知识点、选择成绩好的学生组成重点学校、全国统一的考核标准、大量考试形成的刺激性奖惩、还有学校内部的各种打鸡血活动。
所以批评这种教育体系的人经常说,孩子好像是流水在线的工业制品,或者说,学生是老师的童工,他们的成绩就成为老师的绩效,所以师生的利益关系经常不是一致的,是相反的。
这并不是简单的激愤之词,而是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当然,因为东亚国家的勤劳传统,孩子们这么辛苦,如果确有效果,也不是不能接受。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有效性上。
这种教育上的泰勒制,本质上是把学生当成体力工作者来对待。对于体力工作者,因为他们的工作状态是可见的,所以工厂管理比较容易,对他们的要求是”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做对的事情”。
而现代学生呢,学生时代的真正成果,不是他们交上去的作业和考卷,而是他们所真正学习到和思考的内容。这些在技术上是无法进行严密的督导的。所以要成为好学生,不是像体力劳动者一样忠实地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是要像知识工作者一样,具有有效性,也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
所以悲剧的是,由于东亚教育体制的工业时代基因,他们是用训练体力劳动者的做法,来培养他们心目中未来的学者和企业家,这不免就南辕北辙了。




07
东亚教育急需改革, 却越发走向僵硬

东亚教育体制长期以来是利多于弊的。在工业化时期,可以为新建立的工业短期造就大量可堪一用的工人和初级工程师。所以东亚各国在二十世纪的飞速发展,这种教育体制有很大贡献。
但是随着技术和经济的演变,这种体制就变得越发不合时宜。东亚教育体制曾经批量培养出的大量标准化人才,将会在新时代里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么?
为了脱离这种体制,很多东亚家庭送了孩子去欧美留学,可是除非他们留在国外,如果回国就业,海归们还是要以他们毕业的各种学校为求职砝码,这就又陷入了比较学校名气的漩涡。
就好像中世纪时印度很多低阶种姓为了摆脱种姓制度的压迫,皈依了外来的伊斯兰教,但是在无所不在的种姓思想下,穆斯林也被视为一种种姓,同样还是陷入这个等级体系之中。所以托福、SAT这些美国考试制度,在东亚也无形中被融合到富有东方风情的应试主义和学历主义的体系里。
这种体制由于造就了多个既得利益阶层,所以很难撼动,甚至会像苏联重工业综合体或印度种姓制度一样,“病得至死方休”。苏联时期的重工业不停地制造对社会无益的武器,形成一个利益相关势力,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直到整个国家体制崩溃。
而印度种姓制度,从佛陀时代就饱受批评,却一直祸害了印度几千年,直到今天还是印度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就是因为背后有大量的高种姓的既得利益者。
东亚的教育体制呢,一方面,养活了庞大的低效率又思想陈旧的各类公私教育机构(这一点类似苏联工业集团),另一方面,通过对学历的看重,占据社会中高阶层的,多半都是最适应这个体制者。
而这个阶层又通过在应试教育上的更多支出,保证自己的下一代在这个考试体系中也能脱颖而出,从而把自己在社会地位上的优势又传给了下一代。
这一点又有点像种姓制度。这个急需改革的体制,就这样在各个社会集团的共谋下愈发僵硬了。



me2me2 发表于 2023-10-09 23:41

他很对
avatar
Monica3213
100 楼
仔细读完~很有启发~
avatar
Swinging
101 楼
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无效内卷和无效内省上,没事自己给自己挑毛病,然后继续卷自己。
avatar
iloveGelato
102 楼
日本人不是已经脱亚入欧了吗?教育怎么还是东亚这一套?
avatar
Verymoment
103 楼
查了下,这个中村修二确实是野生牛, 出生爱媛县,就是东爱里完子的故乡, 上的是各位都没听过的德岛大学。 他确实不是刷题家出身,看不上东亚教育内卷很正常。
相关阅读
吹尽黄沙不见金(七十五):离开你的理由18岁女儿和父亲单独旅行是不是不常见CBA第25届年会预热 | 2022诺奖得主将在年会中做主题演讲,更多精彩尽在9月30日湾区华人生物科技协会(CBA)年会现场诺奖得主:中国经济体量超过美国了吗新晋诺奖得主:中年失业、患癌,她用四十年逆袭拯救全人类,还培养了一个奥运冠军莫须有罪名与疑罪从有炫富女北极鲶鱼的爷爷被开除党籍了,但是还有退休金美国巨额赤字无解?诺奖得主:国会分裂把“唯二”的路都堵死了2023诺奖得主德鲁·韦斯曼:新冠之后,mRNA疫苗还将拯救更多生命【活动推广】CBA第25届年会预热 | 2022诺奖得主主题演讲,更多精彩尽在9月30日湾区华人生物科技协会(CBA)年会现场2023地中海邮轮行 (十)巴塞罗那江歌妈妈首场直播带货成绩:超千万人观看 销售额超百万!红色日记 8.1-10明年怎么办,一个种族疯子,一个军火贩子,没有其他可选了吗?如果别人欠你的钱二三十年了诺奖得主: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如祺出行、飞天兆业,拟香港/美国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3年10月7日—2023年10月12日)北去恋江南,南归思亲情——我的上海老乡自己汇钱给自己, 有问题吗?韩国三星芯片真的卖不出去了认识一对夫妻,感觉他们在压榨剥削保姆,而他们以救赎者自居,是不是人品有问题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率领的国会参议院两党代表团燃情岁月1989(19)诺奖得主教你如何得诺奖:先提出一个能得诺奖的科学问题我感觉房子是会跌的,特别是休斯顿5134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信罗战役 7哪个华人宜居的城市, 地块大的房子不是很贵(还可以负担吧)?中西部不算。美国南部吧。没拿到诺奖的奥本海默,缘何率领众多诺奖得主造出原子弹?要不是这张脸,真的精致土最烦家里的一个东西非主流的诺奖得主:屠夫女儿,被藤校驱逐,女儿拿下两届奥运金牌侄子家借了我们8万美金,怎么提醒还钱呢?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 只看PSAT 成绩吗?黄色唱片(儿童不宜)Costco买的妮可玫瑰,复花后出现惊喜跑男是势力呢还是见风使舵呢彭博社:美国债券市场崩盘正在蔓延,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都要严重说一下我自己溺水的经历吧演技好到让你印象深刻的明星有那些?《花尾渡》(小说) 第十八章 一半的天堂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