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自由:某些中国人的当稳X时代与欲当X而不得时代
未完歌的转发常常有有价值的东西。
这两天努力解释精神自由对于完整自由的重要性,未完歌就转了鲁迅论奴隶的杂文。
鲁迅的观察很敏锐,也很深刻。如果5060后算是精神贫二代,鲁迅大概能算是前贫代:他家境本来殷实,结果中道败落,少年时就经历了因家道中落而不得不经历的种种世态炎凉。普通人大概过去就过去了,但以鲁迅的敏锐与深刻,当然是一个也不放过,一生也不放过。
鲁迅的经历与俺说的精神贫二代其实可以放在一个框架下来理解,少年时的经历对一生的精神的影响。鲁迅了不起,贫二代也多非等闲之辈。而他们对中国,差不多也一样一个也不放过,一生也不放过。
没有足够的智商和对私欲的执着,愤恨一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鲁迅的愤恨与贫二代的愤恨本质虽然一样,但所处时代不一样。鲁迅愤恨的是旧文化与旧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因为这两样对鲁迅的伤害相当大。所以,鲁迅对旧中国的批判深刻而全面(有时过于极端)。
精神贫二代也恨旧文化与旧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但这两样是分层的,一层是鲁迅时代的,鲁迅眼中的;另一层则是贫二代青少年时代的,贫二代眼中的中国社会文化与人群。精神贫二代对旧中国旧文化的主张并不完全相同;他们所共的,是对当代中国的恨。他们恨的是那个干翻了军阀干翻了列强干翻了一切旧秩序旧文化农民有地种农民的孩子有学上不会因为社会动荡把血汗钱贬光但是正在打基础所以不得不继续过苦日子的中国。
如果说贫二代与鲁迅感受相通,那么相比于鲁迅的愤恨的积极的现实意义,精神贫二代的愤恨则显得相当矫情:苦日子确实不好,但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建设阶段,正在向好日子努力,伟大的罗马人也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建设一个富裕的国家难道一年两年就能成吗?但这时贫二代选择不接受西方的名言了,改信中国的名言:宁愿我负天下,天下不能负我。于是他们选择逃离,层层逃离,为了幸福生活,一直逃离到国外,然后回头咒骂贬低中国(为贫二代重打预防针:客观批评批判中国与主观咒骂不是一回事),再低级的政治攻击跟他们不同的看法。
由于时代背景不同,追求不同,贫二代的愤恨显得扭曲而低俗。
鲁迅说中国的历史不外作稳了奴隶与求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这是在批判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而鲁迅批的中国人,既包括阿Q,包括赵家,也包括假洋鬼子。
贫二代们咒骂中国,则基本相反,部分地包括阿Q,部分地排除赵家,他们自己就想当假洋鬼子。
也就是说,贫二代骂中国,几乎没有例外地占在假洋鬼子的立场上:洋大人如此,你敢不如此?!你不如此,就是义和团,就是阿Q,就是鲁迅说的奴隶。。。。是不是活脱脱地假洋鬼子模样?
贫二代骂中国,表面上厌恶赵家,而潜意识中,是恨自己离赵家越来越远。记得有位80年代出国的ID感慨:80年代回国比市长还牛,现在回去连村长也比不上了。
贫二代骂中国,表面上说中国人阿Q麻木不反抗,其实他们是恨中国人不跟自己站在一个立场上,不起来“革命”,替自己推翻曾经让他们不如意的赵家。嗯,在这一点上,他们坚持做老栓小栓。
这就是鲁迅深刻而贫二代肤浅,鲁迅高尚而贫二代低俗的地方。
鲁迅批的是旧文化旧思想,是全部。而贫二代则只是批让自己不如意的那一部分。为了自己如意,他们姓赵,当假洋鬼子,老栓小栓,乃至阿Q,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这就是精神贫二代之贫。
对精神贫二代来说,他们在中国也有两个时代:
一是当稳了赵家管家(旧时代)和假洋鬼子(新时代)的时代。
一是欲当管家和假洋鬼子而不得的时代。
民国时期,他们尽能当假洋鬼子,尽能当管家,欺压贫弱,所以他们歌颂民国。
抗日时期,他们尽能当假洋鬼子,尽能当管家,欺压贫弱,所以他们不反感日本入侵。
新中国时期,他们什么也当不了了,不能欺压普通人,还得跟普通人一样,吃苦流汗。所以他们憎恨这个时期,憎恨这个时期的中国,乃至就是憎恨中国。
精神贫二代这个词不太好,易容引起误解,以后试着简化成精贫。
以上是精贫的普遍特征。
原理很简单,如果不是精贫,私利就不是最高判断标准。私利不是最高标准,就总会客观一儿。而精贫的私利是最高标准,所以无法客观综合地理解任何事情,包括鲁迅,也包括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