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当妈?看完这份早教专家妈妈 7 千字的育儿手记,心里肯定有数了
小爱说:都说宝宝头 3 年很关键,妈妈们也拼尽全力给宝宝最好的。比如这个双十一,很多妈妈下血本给宝宝囤了一堆营养补剂、各种益智玩具,以及昂贵的早教班...只为能让宝宝更聪明。
其实,很多妈妈不知道,养育聪明宝宝,不一定要多么昂贵的玩具和早教班,更不是盲目跟风买买买就行。有时候只花 5 毛钱买块豆腐脑,和宝宝在家互动 ,就能达到 200 块一节早教课的效果。怎样不用白费心力,在家就能培养聪明宝宝,抓住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呢?
今天,小爱特别邀请了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硕士的植文老师为大家分享—— 0-1 岁宝宝的发育要点和养育技巧。
作为爱贝睿的早教专家,植文老师既有扎实的儿童发展理论基础,也是养育实践超过 1 年的新手妈妈,更是黄金 1000 天项目的早教课程设计师。如此多重身份加持的植文老师,对这个话题,实在太有发言权了~看完这篇超详细的育儿手记,相信你心里肯定有数了!(全文硬核干货,建议沉浸式阅读哦~)
大家好,我是植文。2年前,我成为了一名新手妈妈。成为妈妈之前,我读过一篇研究报告,80%的夫妻在宝宝出生后头一年幸福水平会大幅下降。
在儿童教育行业工作多年,我知道这是真的。新手爸妈有多不容易,会焦虑,会迷茫,会走很多弯路。关键的是,经常费心费力,还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很多新手妈妈说,要是知道给孩子发展什么,也能知道该怎么发展,这样带孩子,该多轻松呀!我虽然有理论傍身,实践起来也是忐忑不安。
幸运的是,生完奇奇我就接到爱贝睿黄金1000天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任务,跟专业老师一起磨项目的同时,我跟我的娃都受益匪浅。
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一年的带娃实践,跟大家分享 0-1 岁宝宝的发育要点和养育技巧:
大运动是需要调动手臂、腿部等大肌肉力量的运动,是小龄宝宝发展的重中之重。
很多家长以为大运动的发展就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就行。其实不是,很多时候孩子的身体已准备好,但还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能力才能更上一层楼。
大运动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抬头—翻身—坐—爬—站—走」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任务要完成。如果前一阶段完成得不好,会影响下一阶段的「进度」。
抬头
说起来简单,可当我把软趴趴的新生儿抱在怀里,他目光涣散,头大脖子软,我也不禁怀疑:「这么小的宝宝,做得来追视吗?」
跟爱贝睿专门做早综训练的老师讨论时,我知道了在宝宝面前摇动摇铃,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宝宝听到声音,会有些表情变化或眼睛追随,但头部仍然没有转动。这是因为宝宝颈部力量还比较弱,转头困难。
但是,如果宝宝连眼睛都没追随,像是没听到声音一样不理你,这时候处理方法又不一样了。又要分成不同情况来看:一种情况是你一直用同一种声音在他耳边,他对声音习惯化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他对游戏本身没那么有兴趣。
一个简单的追视游戏,实际操作起来有太多细节要注意。也许每一位儿童教育从业者都能对发展关键能力头头是道。但对于具体操作细节的考量,才是决定养育方法是否有效的关键。所以开发黄金1000天的时候,我们格外注重操作细节的打磨。
翻身
很多宝宝从三个月开始尝试翻身,奇奇也不例外。他四肢的动作越来越灵活,爱挥舞胳膊、爱踢腿,而且很用力,下半身有扭动的动作,还经常使劲向着一侧用力。
做黄金1000天项目调研的时候,我就发现很多家庭游戏设计得简单粗暴,似乎光玩一个游戏就能学会一项能力,这既不符合宝宝的具体情况,也不够专业。开发黄金1000天的时候,我们改进了这个问题,围绕每一个关键能力点尽可能细致的设计游戏。
比如翻身,有适合两三个月小宝宝的翻身启蒙游戏。虽然宝宝肌力还不足,但是可以提前练习翻身时的平衡感。
也有适合像奇奇那样,对头的控制力超微强一些的宝宝,帮助他肩膀和大腿用力进行腿控翻身。奇奇翻过来,脸一下蒙在床上了也不害怕,帮他抬一抬头,他就更开心了。
等宝宝各方面控制得更好了,一般是四个月之后,就能进行手控翻身,刺激宝宝腿部腰部主动用力去翻过来。
这种进阶式设计游戏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引导孩子一步一步掌握关键能力。
坐
一旦宝宝颈部、前臂及腰部等肌肉力量逐渐增强,有足够的力量抬起上半身,比如抱着宝宝的时候,他会尝试腰使劲儿,想要坐起来。你就可以帮他练习「坐」了。
光是围绕坐这一个动作指标,我们就设计了 6 种进阶游戏,让宝宝可以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反复练习。
有当宝宝还达不到坐位平衡能力时时的「抱坐」、「前倾坐」。
有前倾坐熟练基础上的「拉坐」,帮助宝宝锻炼腹部及腰背部肌肉的力量,逐步达到坐位平衡。
还有倚靠着垫子的「靠坐」,扶着大人手的「扶坐」,到最后慢慢减少宝宝身后支撑,可以「独坐」片刻。
一般来说,5个月的宝宝拉坐竖直身体的话,可以靠着大人或物体独坐片刻。6个月的宝宝可以独坐一会儿。
>>>>
爬
经过前几个月的发展,宝宝的头、躯干、四肢力量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宝宝能够挺起腰部,蹬腿并且用手撑起身体,这几种动作刚好为宝宝的「爬行」奠定了基础。
爬有多重要呢?光是「爬」这项能力我们团队就设计了 9 个相关游戏,有增强爬行时下肢力量的、有针对爬行时调整身体重心的,有延长爬行距离的。不过,我也在奇奇的爬行能力上吃过亏。
一开始奇奇手和脚的支撑能力弱,只会双手放在侧面,腹部不离开床面,蠕动的向前爬行。腹爬比较费力,奇奇并不喜欢,经常爬两下就哼唧,要抗议要哭。
家人可受不了这个,立刻就抱起来不让爬了。奇奇就这样蛄蛹了快一个月,越来越不喜欢爬了,我觉得需要干预一下了。
这里我要隆重给大家介绍一个解决育儿矛盾的好帮手,黄金 1000 天的的儿童早期发展评估系统。
每个月给宝宝做一次专业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宝宝语言、认知、社会、情感、身体发展五大核心能力的发育情况,更重要的是,了解宝宝总体表现与实际月龄应该发展到的能力点是否存在偏差。
我把奇奇大运动的报告结果给家人看,报告显示奇奇的大运动发展有点落后,家人这才狠下心来同意配合我。
我说:现在需要锻炼奇奇双手、膝盖支撑地面的能力,才能脱离在地面蹭来蹭去的困境,学会手膝爬行。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只带奇奇练习了三四次四点支撑,他就找到了手膝撑的感觉。
此时我知道他手臂的支撑能力是足够了,接下来只需稍加引导。摆好四点支撑位,用玩具在他两侧手前方逗引,教会他抬手向前爬。这样又教了两三次,奇奇就突飞猛进,乐此不疲,放到地板上就是一顿爬。
站、走
在达到坐位平衡、俯卧爬行后,宝宝正式开始了立位平衡的活动。
我们当然也为「站」这个关键动作设计了n个游戏。有帮助宝宝扶物或扶手站立一会儿,锻炼平衡技巧的扶物站立游戏。
奇奇会扶站之后,及其热衷扶着床围站或者走。等他比较熟练之后,我会在他站立时,在周围放玩具,逗引他慢慢蹲下取玩具,进一步锻炼他双腿的支撑力量,提高躯干和下半身的平衡能力。
我们还设计了可以逗引宝宝踮脚的游戏,帮助宝宝锻炼独站时的平衡感。还有能够提高独站的稳定性,锻炼宝宝下肢的力量和平衡感的游戏。
宝宝学会了独自站立,能稳住重心后,我们设计了各种扶行游戏,先扶墙、拉着双手,然后单手拉着宝宝的手领他前行,或者让宝宝扶着椅子或推车迈步。等到宝宝逐渐可以控制身体,掌握重心,他终于能试着独自行走了。
宝宝头一年应该重点关注的另一项能力就是精细动作。手部动作和手眼协调是精细动作的两个基础。
别看精细动作只是个小运动,但是小运动却能促成大脑瓜。当你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时,也就是在给他打造认知能力的基础。
手部动作
满月前,宝宝会本能地紧紧握拳,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抓握反射。满月后宝宝的手指会逐渐放松,这时候就可以多跟宝宝做些手部动作游戏,帮助手掌打开。
比如给宝宝做抚触的时候,注意也要按摩一下手指。又比如引导宝宝抓握摇铃等玩具。如果宝宝还不能很好的抓握,你可以把玩具直接放入宝宝掌心,让宝宝的小手有一个触觉的感知,刺激抓握的感觉。
不过,玩具的选择也是大有门道。我当时买了沙锤和摇铃这一类发声玩具,但是太重了,手柄也有点粗。小宝宝手腕力量不够,又不容易一把抓住,我家娃玩一下就受挫不玩了。
跟黄金1000天选品老师讨论的时候,她直接给我寄了一套玩具,里面的选品简直让我吹爆。首先是一对沙锤,设计得非常轻巧,手柄部分够细,奇奇能够轻松一把抓,而且轻轻摇晃就有清脆的沙沙声传来。这套沙锤玩具奇奇从满月开始玩直到现在,百玩不厌。
宝宝成长的一个里程碑是从被动抓握到主动抓握,变成可以主动的张开小手去够、去抓东西。
你会发现这时期的宝宝什么都想抓到嘴里吃,连自己的脚也不放过。
你可以准备各种不同质地的玩具让宝宝抓,特别是一些可以让他抓满整个手的东西,比如丝巾、海绵、橡皮玩具等等。黄金1000天道具包里的小积木尺寸设计得正正好,宝宝的小手掌刚好能抓满。让宝宝塞满双手,然后再松开,如此反复练习握拳伸掌的动作。
手眼协调
等宝宝能够比较熟练的抓握一个玩具了,这个时候就可以鼓励他学会两只手各持一个玩具,这对他的手眼协调能力又是一个挑战。
实际操作的时候,你会发现宝宝经常是拿一个丢一个,如何能保持双持状态久一点?
道具包里的曼哈顿球就派上了用场。曼哈顿球的特点是上面有很多环,手可以轻易抓住。一开始的时候,可以是你跟宝宝一人拉一边环,对拉着玩。熟练之后,就可以让宝宝自己一手拉一个环,去对拉着玩,这样就可以保证两手一起拿起玩具,不掉了。
等宝宝熟悉这样的感觉,就撤走曼哈顿球,换成双手同时拿沙锤、积木等。等宝宝玩得更熟练,七八个月的时候,还可以引导他用沙锤等做出敲一敲的动作。
精细动作的发展是从全手掌的活动开始,慢慢过渡手指的精细操作。一个比较标志的事件是,宝宝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丸了。
这个时期奇奇的小手能更加灵活的捏取物品,我们经常把他放在餐椅上,给他一些小泡芙、馒头渣抓着吃。
提到精细动作,我不得不再次感叹选品老师的精妙,黄金1000天道具包里的小套杯是提升精细动作的好帮手,可以玩出千变万化的手部游戏。
“ 首先,七八个小杯子印花、颜色、纹路都不一样,可以锻炼触觉。有的杯子底部镂空,洗澡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拿着玩,舀一杯水观察水流出来的样子。
将杯子套叠在一起,鼓励宝宝将杯子一个一个捏着拔出来,可以锻炼手指对捏取物的能力。还可以将杯子反过来垒高高,再让孩子一把推倒,锻炼手腕推倒的动作。
又或者在杯子里放小物品,鼓励宝宝手伸进去拿出来,再鼓励宝宝拿起瓶子,转动手腕,倾倒出来。
随着宝宝的精细动作进一步发展,手眼协调性提高,宝宝会开始更加细致的研究手边的各种物品。比如小车的轮子、房门的开关,绘本的书页等等。
带宝宝读绘本的时候,可以鼓励他帮你翻书,锻炼手指精细动作的灵活性。相信很多宝宝跟奇奇一样,一开始手指还不太灵活,经常一翻好几页就过去了。你可以用手指头悄悄的把下一页调高一点,引导他们只翻一页。让奇奇自己翻书之后,他经常主动拿书过来,一玩可以玩很久,专注时间都变长很多。
说起 0-1 岁的语言启蒙,一些人的关注重点会放在宝宝何时开口说话上,还有一些人认为「贵人语迟」,并不是很重视语言启蒙。
这两种观点哪个正确呢?都有问题。
首先对于0-1岁宝宝来说,他能不能尽早开口叫「爸爸妈妈」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更加重要的是宝宝「胡言乱语」的能力。
宝宝嘴里能发出的各种音调越多,他未来说话才会更容易。很多家长忽视了宝宝咿呀学语阶段的重要性,一味的追求让宝宝更早的说出一些「有意义」的词汇,这对宝宝长远的语言发展其实是不利的。
至于「贵人语迟」更是一种误解,研究发现,越早牙牙学语的宝宝未来能说出的词汇越多。
语言启蒙真正要注意的要点有哪些呢?
大量语音输入
从新生儿时期开始,我们就要注意给宝宝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听觉经验。宝宝输入的日常生活词汇越多,能够说出的词汇也越多。
家长和宝宝说话时,可以提高声调,放慢语速,发音夸张一些,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家长语(parentese)能够更好的引起宝宝的注意。
虽然宝宝要很久之后才能理解语言的含义,但是如果你经常跟他对话,比如跟他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妈妈现在要给你换纸尿片啦」「哦哦哦,宝宝肚子饿对不对,妈妈这就给你喂奶」宝宝会潜移默化地感知到语言对话的规则,比如对话的轮流、模仿、语气、节奏,等等。
同时,你也要试着把孩子的思维「翻译」成语言。比如追踪孩子的视线,描述他看见的是什么。
带宝宝出去玩的时候,给他描述周围的事物:「你在看什么呀?在看树上的小鸟呀!叽叽叽,是小鸟在唱歌呢」「哇,这里有一朵红色的花」。
你也可以带宝宝看看纸板书、布书。不要担心宝宝还不懂,或无法给你很好的反应,当你给宝宝讲故事,都是在给他进行高质量的语言输入。
咿呀学语
等宝宝对口腔肌肉和舌头的控制能力更好了,他会开始主动发出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这可以是十分漫长的一个阶段,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开始,除了鼓励孩子咿咿呀呀,你也可以模仿宝宝发出的各种怪声做回应,这就完成了你们最初的双向对话。
宝宝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表现是,他开始模仿周围环境的声音。
比如模仿你说话的语气,模仿一些外界的,动物、车辆或其他熟悉物品的声音。比如看到路边的小狗,宝宝也发出「汪汪」的声音。又比如,走在路上看到救护车开过去,他也学着发出火车「哔卟哔卟」的声音。
此时你可能仍然完全听不懂宝宝在「咿咿呀呀」什么,他确实在认真模仿周围的声音,只不过用一种只有自己懂的方式。
语言理解
随着宝宝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他开始理解大人的一些语言,并且可以给出回应。比如奇奇开始出现明显的呼名反应,那段时间我们特别喜欢试验,叫各种家庭成员的名字,看他会不会只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另外宝宝还可以理解一些词义,并且渐渐建立了语言和动作之间的联系,还可以理解一些社交动作的含义。你可以多教孩子一些手势,比如摇头拒绝,伸手抱抱,拍手欢迎,摇手掰掰,击掌鼓励等。
语音意识
帮助宝宝从咿咿呀呀到说出词语的一个关键,是宝宝语音意识的萌芽。语音意识指的是能够识别出构成单词的声音。对宝宝来说,可以是当他们识别出单词尾音的押韵,比如「a」是张大嘴巴时候发出的声音,“爸爸”“妈妈”都是以a为结尾。
当我发现奇奇会有意识的发出相同尾音的词,我就开始注意语音意识的培养了。
比如跟奇奇说话的时候我会故意说慢一些,更注意发出清晰的语音语调,并且会让奇奇去注意我口型的变化。比如如果奇奇偶尔蹦出「a」音的时候,我会张大嘴,标准的发出「a」音,并且说「a~a~a~ma~ma~ma~」我还会抓住奇奇的手,放在我的嘴边边发「a」音,让他实际感受到发这个音时候嘴唇的变化。
因为经常这么玩,奇奇算是比较「爱说话」的宝宝,热衷模仿各种声音,还常常主动贴到我们身上发出「aaaa」「mamama」的声音,又自己被逗得咯咯笑。
跟父母的依恋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底色。如果孩子的需求能及时得到父母肯定,孩子就会感到安全、被爱。
我们一般说孩子有安全感,是指孩子与养育者(一般是妈妈)之间建立起了安全型依恋关系。如果孩子在早期的关系中体验到爱和信任,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值得信任的,那么即使在未来遇到压力时,他会知道爸爸妈妈会支持自己,于是更有信心去挑战和解决问题。
0-2岁是形成安全依恋的重要时期,所以很多人说跟父母的依恋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底色。
孩子与父母依恋关系的建立,一般分为4个阶段:
前依恋阶段
0~6周为前依恋阶段,这个阶段的宝宝谁都可以亲近,对依恋对象没有什么偏好。这个时期宝宝最需要的是被拥抱被安抚。大人也要跟宝宝保持亲密的肌肤接触,并且对宝宝的情绪及时回应。
依恋形成阶段
6周~6个月为依恋形成期,宝宝开始能区分出熟悉的人和陌生人。对亲人开始形成信任感,也开始认生。
依恋明确阶段
到了6~24个月,这是依恋明确阶段,也是依恋关系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孩子渐渐表现出对主要照料者的依恋,也开始出现分离焦虑。
负责给黄金1000天父母做一对一在线指导的老师说,很多家庭,特别是双薪家庭,普遍反映宝宝有分离焦虑的问题。
如何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呢?指导老师说,他一般首先会安慰家长,孩子会有分离焦虑说明他的认知能力更上了一个台阶。
因为宝宝理解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概念: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ce),他认识到就算物体消失也是依然存在的。所以当妈妈消失,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比如大哭大闹将妈妈找回来。
除了可以按照活动课做分离焦虑相关的训练,指导老师也会在一对一指导中回应家长具体的问题,并且给家长定制一些游戏,比如给双薪妈妈设计的「找妈妈」游戏。
“ 每天早上妈妈要去上班,刚出门这段时间宝宝分离焦虑是最强的,可以哭得撕心裂肺。这时候要做好告别仪式,我们可以让家里的大人对宝宝说:「妈妈不见了,你很难过,想找妈妈对不对?我们去看看妈妈在哪里?」
然后带着宝宝比如说在房间里各处去找一找,边找边叫「妈妈!妈妈!妈妈有没有躲在床上面呢?妈妈有没有躲在门后面呢?」还可以给孩子闻一闻妈妈常穿的衣服的味道,「哎你看!这是妈妈穿过的衣服!」在这样边找妈妈边玩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帮助孩子找到释放焦虑情绪的一个出口。
互惠关系形成阶段
18个月~24个月后为互惠关系形成阶段。随着孩子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他开始懂得跟爸爸妈妈谈判,比如妈妈你再给我讲个故事再去上班,爸爸亲亲我再走。
一旦形成安全依恋关系,即使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仍然觉得有安全感。
结尾
宝宝的成长只有一次。我希望,更多新手爸妈和宝宝,能在「黄金的 1000 天项目」的陪伴下,更好地度过和成长!
🔥爱贝睿🔥
黄金 1000 天年度超值大促
劲减1000-2000元
宝宝出生后的 1000 天,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也是养孩子最难的阶段,即使是有理论知识傍身的早教专家植文老师,也难免在育儿实践中遭遇各种养育难题。
普通家长如何抓住孩子的大脑发育关键?3 岁前宝宝每个阶段都有哪些养育要点?有没有专业系统的早教课程,能在家对宝宝进行科学早教?有没有专业测评,能定期给宝宝进行科学评估?有没有专业指导,能针对宝宝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孩子成长从来不等人!爱贝睿历时 1 年研发,精心打磨设计的黄金1000天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推出一年的时间里已有上百个家庭和宝宝受益!为感谢各位爸爸妈妈的支持,黄金 1000 天项目年度大促,劲减1000-2000元!活动限时开启,不必苦等双十一,即刻加入黄金 1000 天,给宝宝一个更好未来~
黄金1000天,抓住大脑发育关键期
黄金1000天,抓住大脑发育关键期
黄金1000天,抓住大脑发育关键期
👇 黄金1000天,抓住孩子大脑发育关键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