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教育军备赛,人人都要赢,普通家庭孩子怎么胜出?
看点 在北美教育军备赛中,体育这一热门赛道,正日益沦为升学工具,丧失其传统的精神内核。在本文作者方也博士看来,这场硝烟弥漫的体育鸡娃大战,不仅吞噬了中产家庭的时间和金钱,也让孩子失去了积蓄能量和寻找自我的机会,最后得不偿失。那么,作为北美陪读的亚裔家长,作者是如何在内卷大环境下保持警醒,避免让女儿成为盲目陪跑者的?她又有怎样的心路历程?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方也 编丨Jennifer
如果孩子小小年级就好胜心很强,父母是该担忧还是高兴?
在我女儿5岁的时候,这个问题摆到了我的面前,她在幼儿园运动会一无所获,当场大哭,回家给自己画了个奖牌,珍藏在口袋里,时不时掏出来看看。
我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办,鼓励她加油努力,争取下次得奖,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体育不是她的长项;告诉她获奖不重要,她明明看到诱人的奖品,还有大伙儿的夸奖。
竞争是一门艰难的人生课题,只有少数人享受胜利的喜悦,大部分人要承受竞争的残酷碾压,太小的孩子还无法理解竞争,我希望随着她长大,逐渐地去领悟和体会,去适应竞争。
但是,我的想法似乎不合时宜,在教育军备赛的时代,孩子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去赢,现在到处都是雄心勃勃的小孩。
近二十年来的北美,工作不好找,工资增长基本停滞不前,收入分配急剧地向前20%人群集中,阶层滑落的恐惧,让中产阶级对教育孤注一掷,名校争夺战从幼儿园开始打响,教育军备赛的硝烟由此弥漫开来。
就业市场竞争越激烈,名校的品牌效应就显著,升学竞争也愈加残酷,北美教育军备赛在不断层层加码,人们的焦虑和恐惧也逐渐加深。
是将孩子尽早推入竞争的滚滚洪流,还是按照孩子成长的节奏?这是所有父母面临的挑战,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思考,供大家参考。
人人都要赢的童年
体育是北美教育的核心和精华,北美父母非常热衷于培养孩子的体育特长,但是,如今“体育家长”(sports parents)已经越来越倾向于贬义词,不断遭到媒体的批评。
如果在google上搜寻“失控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比赛”,你会发现体育家长是如此疯狂,他们在比赛场上大喊大叫,骂脏话;如果孩子在比赛中输了,他们会威胁或殴打教练、裁判,有时候比赛双方的父母甚至还会互殴。
美国儿童青少年比赛的裁判如今是高危职业,2017 年National Ass ‘n调查中, 大约87% 的裁判遭受过辱骂,13% 的人受到过殴打,80%的裁判会在两年内辞职,现在比赛裁判非常短缺。
为了保护裁判的人身安全,许多联赛中需要护送裁判进入场,或者要求父母签署一份“父母行为准则”,有的地方甚至禁止父母观看比赛。
体育家长的行为为何如此糟糕?
美国运动心理学家的解释是:主要是因为钱。如今的体育运动是烧钱的军备赛,体育已经沦为升学工具,体育的教育功能也在逐渐退化,这是教育军备赛的恶果。
在北美,优秀的课外活动成绩是进入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敲门砖,而体育则是最主要的渠道,哈佛大学每年录取运动员的比例都保持在10%-15%之间,优秀运动员不仅可以进名校和获得奖学金,将来成为职业运动员更是收入不菲。
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将孩子培养成体育精英进入名校,曾经只是限于上层阶级范围内,如今已经蔓延到中产及其以下阶层。
从 2010 年到 2017 年,美国儿童青少年体育产业增长了 55%,价值估计为 190 亿美元,超过了 NFL 或 NBA 的收入。根据阿斯彭研究所的数据,美国家庭每年在孩子体育上花费已经超过 300 亿美元。
传统上中学才会有专业化训练,以及参加地区和全国联赛。现在的孩子3岁就进入专业的俱乐部训练,7 岁开始就打全国联赛,如果 8 岁或 9 岁还没有专业的训练,就很难参加比赛了。
早期专业化的代价是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投入,体育家长不仅要支付全年的训练费、昂贵的设备、私人教练、包括机票和宾馆的比赛费用,每年还要花很多时间陪伴孩子四处比赛。
当体育运动耗尽了家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体育比赛只剩下一个目的,就是要赢,而且恨不得从幼儿园就开始赢,孩子的输赢不仅关系到未来前途,还关系到父母的投资能否收回,甚至关系到父母的面子和荣耀。
密歇根州立大学青少年体育研究所所长 Daniel Gould 博士认为,如今的体育已经和以前不同了,现在是从儿童开始就要进行高强度的专业化训练,让孩子从小就要去赢是这个世界的压倒一切的信念。
乔治华盛顿大学体育管理学教授Mark Hyman也指出 ,如今体育运动的重点不再是强调传统的体育精神,以及塑造孩子性格;而是强调竞争和胜利,人人都要成为第一名。
国内有不少家庭计划留学,希望能在国外找到“不卷”又能培养“竞争优势”的教育净土,这个愿望已经不太现实了,教育军备赛是全球化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
如果说白人家庭热衷于体育军备赛,亚裔家庭则是学术军备赛的主力,我女儿在加拿大读书,学校华人圈里弥漫着浓浓的学术竞赛硝烟味,人人都要成为赢家,即使成绩门门都是A,家长仍然觉得不够好。
从幼儿园就开始补习,提前学完学校课程,参加英语、数学、辩论、机器人、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比赛,北美的学术竞赛名目繁多,种类远远超过国内,如果你愿意,几乎每个月都可以参加比赛。
藤校招生官和媒体批评亚裔学生的名校情结,嘲讽亚裔学生是缺乏个性的竞争机器。如今也开始频频炮轰体育家长,最近《华盛顿邮报》连续发文讨论体育军备赛。
很多人认为,早期专业化的体育运动已经不再适合儿童青少年,并且正在毁掉孩子的童年,而体育父母既是这种有毒的体育文化的受害者也是帮凶。
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 Weissbourd 对美国孩子的调查发现,培养孩子成为有品德的好公民已经不再是教育目标,如今的孩子只关心能不能赢得竞争。
怎样在竞争中胜出?
教育军备竞赛是一场零和博弈,虽然人人都想赢,数学物理化学奥赛获胜者毕竟凤毛菱角,也只有 2% 的运动员学生获得大学奖学金,而且远远低于许多父母梦寐以求的全奖。
那么,胜出的都是怎样的孩子呢?
基因专家、心理学专家乃至经济学家都在研究,结果非常扎心,家庭收入和天赋是胜出的决定因素,而且家庭收入排在第一位,天赋排在第二位,直白一点说,教育军备赛其实是有钱人的游戏。
纽约大学经济学家Kevin Thom等人用一种新的基于基因组的测量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天赋遗传在不同收入家庭的儿童中呈现为均等分布,但是,成功却不是,出生在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即使是天赋最低,他们的大学毕业率还是高于低收入家庭中最有天赋的孩子。
按照Kevin Thom的解释是,两个基因相似的人,原始智力遗传会非常相似,但是,长大后的智商测试成绩可能会大相径庭,因为富裕家庭对孩子教育有更多的投资。
加拿大约克大学的研究也有相同结果: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孩子遗传的 DNA 差异是教育成就的有力预测因素,然而,智力因素还是不如家庭资源。
这些研究结果符合我的观察,想要学术和课外活动出色,孩子的天赋很重要,但是,家庭支付能力更加重要。比如昂贵的学区房、私立学校、俱乐部、私人教练;再比如大量的体育比赛、辩论、商赛、奥赛,如果无法支付比赛的机票、宾馆、教练费用,孩子连参加的机会都没有。
但是,尽管普通家庭的孩子胜算很小,尽管面临着时间和财务上的压力,人们还是不惜一切代价加入,谁也不敢退出。
在TD Ameritrade 2019 年一项关于青少年运动成本的调查中,50% 的父母表相信自己的孩子会获得运动奖学金。根据对大约 1000 名父母的调查,他们甚至愿意削减开支、借债或推迟退休来资助孩子的运动。
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要避免最差的可能性,加入竞争未必会成功, 不加入竞争就会被淘汰,从而会让自己陷入耽误孩子的愧疚之中。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可不可以战胜这种恐惧? 我可不可以不让孩子成为盲目的陪跑者呢?
著名的竞争反对者美国学者Alfie Kohn则认为,任何形式的竞争都是有害的,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影响孩子的自尊。
他的观点显然不太现实,社会资源是有限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奥运会奖牌只会发给前三名,藤校录取率只有5%左右,好工作也就那么些。
但是,童年不适合竞争,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童年的竞争更不利于普通孩子的胜出。
家庭资源和天赋都占优势的孩子,无论怎么竞争都没问题。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将来唯有从事自己有天赋和兴趣的事业,才能做到自己的最好,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
普通孩子的童年是积蓄能量和寻找自我的重要时期,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广泛涉猎各个领域,最终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找到未来努力的方向,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过早的竞争会打扰孩子的自我发展,分散孩子成长的力量,而且竞争的焦虑会消耗孩子的精神力量,最终在盲目的竞争中迷失自我,变得毫无特色,将来输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我很赞同北美传统的教育理念,童年不竞争,到中学以后再进入竞争。我决定挡住竞争的腥风血雨,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童年。
我的女儿从来没有加入过蓬勃发展的补习大军,除了很多的自由和空闲的时间,她都是在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中发现自己。
漫长的暑假,别的孩子学习奥数、AP课程、 SAT/ACT ,跟大学教授做研究,或者俱乐部踢球和比赛;我女儿则是过着“老式的暑期”,参加北美最传统的夏令营(overnight summer camp),在森林和湖边尽情玩耍。
逆潮流而行是需要勇气的,有时候看到朋友圈的牛娃和奖杯,看到妈妈们讨论孩子在上什么补习班和俱乐部,我心底里也会冒出担忧:我的孩子会不会成为被时代抛弃的Loser?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吗?
女儿进入中学后,我感觉我的担忧好像要变成现实了,开始有了后悔的感觉。
女儿竞争学校足球队,17个孩子选15个,我女儿落选了。之前女儿已经在外面学习足球一年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竞争学校足球队的孩子,都已经在专业的足球俱乐部至少3年以上了;
女儿也曾经想加入机器人俱乐部,结果被拒绝了,因为人家在外面学习很多年了,国际国内奖杯捧了一大堆,显然不愿意带她玩;
女儿很喜欢物理,兴冲冲地参加物理兴趣小组,可是人家从小学开始提前学习物理,现在AP物理都学完了,准备参加全国和国际比赛。
接二连三的打击之后,我发现我严重低估竞争的激烈程度了,教育军备赛的特点是“早期专业化”——尽早地选择一个领域进行高强度和专业化训练,比如4岁就开始学习数学,小学完成所有数学课程,初中参加奥赛;3岁开始学习钢琴,4岁可以弹巴赫,初中进入管弦乐队。
“早期专业化”还得到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的支持,Malcom Gladwell认为,只要“刻意练习”达到1万个小时,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整个社会似乎都支持“早期专业化”, 2009 年,美国儿童高尔夫世界锦标赛为 6 岁以下男孩设立了一个类别,业余运动联盟设立了 8 岁以下男孩和女孩全国篮球锦标赛,NCAA将篮球运动员年龄降低到七年级。
藤校招生官也在不停地对大家说:你必须是一个特别的人,你必须在某一个领域有持之以恒的热情和追求,时间越长越好。
在这个“早期专业化”的时代,中学以后很少有机会去尝试新的领域了,感觉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更让我焦虑的是,女儿有点恐惧这种排山倒海般的竞争,有“躺平”的倾向,她会不会从此在人生的竞争中远远地抛在后面?
我的焦虑大概在十年级下半学期开始缓解了,女儿慢慢适应了竞争,各方面也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我所担心的最坏的结果没有出现,这可能跟她年龄渐长,心理渐趋成熟有关系。
但是,有的时候我还是会禁不住想,如果我早点培养她的竞争意识,她会不会比现在更加优秀呢?
不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早期专业化”的优势只是暂时的,最后胜出的那些人,大多是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后找到深入发展方向。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调查结果,“早期专业化”有长期的身体伤害以及倦怠的风险, 并且对日后体育的成就没有什么作用。
超过60%的孩子至少有一种需要医疗的伤害;70% 的孩子在 13 岁时退出运动,80%的孩子在 15 岁时退出运动,原因是是体育运动不再有趣,压力太大。
Daniel Gould博士的研究揭示,奥运会和世界冠军,大部分都是在16岁以后才集中在某项运动进行专业训练。
有学者对几个国家的音乐家、律师、医生、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结果差不多,早期的专业化的人更多地放弃了他们的职业生涯,或者被后来的专业同行赶超。
一场不可持续的竞争
康奈尔大学Robert H.Frank教授认为,对中产阶级来说,教育军备赛是一场不可持续的竞争,因为这是一场烧钱的游戏,有钱才能玩得下去。
根据Robert H. Frank教授的研究,为了跟上富人的步伐,中产阶级在不停地增加教育投资,结果是家庭债务增加,和富裕阶层的距离越来越大,经济上的不平等不断加剧。他劝告中产阶级:你不富有,就不能像富人一样,不要因此把整个家庭连根拔起。
2017年《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题为《Competition Is Ruining Childhood,The Kids Should Fight Back》的文章,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该文认为中产阶级家庭在教育上的投资不断升级,但是,孩子进入社会后却没有得到回报,孩子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并没有变好,恰恰相反,在这个赢家通吃的经济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输了。
很多学者忧心忡忡:教育军备赛只是在培养一代应试者和大学申请简历制作者,并没有培养出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在忙碌的竞争中,孩子们错过了许多重要技能: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同理心、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品质对于在专业和学术领域取得成功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育军备赛是由中产阶级发起并且主导的,最后却成为一首中产阶级的悲歌,竭尽全力投入家庭资源,却没有让孩子的未来变得更好。
更加可悲的是,有些童年拼命去赢的孩子,因为倦怠或者压力,在应该竞争的时候退出和躺平了,人生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我相信,放下焦虑和恐惧,遵循教育规律,结果应该会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Randi Mazzella,March.2,2020,“Overzealous parents are ruining youth sports, It’s past time to sit quiet and let the kids play”, The Washington Post
2.Emilie Le Beau Lucchesi,Nov.1,2018,”Why Sports Parents Sometimes Behave So Badly”, The New York Times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