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卿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迟迟未公布的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终于公布了。
粗看数据,哇塞,GDP终于拐头了。
但是细看数据,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明显放缓,此次经济拐头完全是消费回稳的作用——更具体地说是有钱人买车烧油换来的。
如果将时间拉长细看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此刻完全没有到胜利开香槟的时候。恰恰应该居安思危,着重解决制约消费下滑背后的贫富不均衡问题——一个是收入,一个是房子。
在说明以上问题前,我们先从中国经济增长走势图和反应消费情况的零售消费走势图说起,历史走势如下:发现没有,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几乎完全正相关,而且都明显趋势性下滑。目前,需求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的增长贡献大约为2:5:3。投资方面,今年完全靠疯狂的财政扩张拉动,明年、后年、大后年呢?财政扩张总有放缓的一天啊。净出口方面,受益于中国完整的产业链才享受到“三年的疫情红利”,由原来平均每月净出口400亿美元增长到700亿美元。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大幅加息正在杀死外需,高净出口额并非我们经济增长的常态。投资前三季度的整体贡献率为26.7%,第三季度下降为20.2%;净出口前三个季度贡献率为32%,第三季度变为27.4%。可以说,明年乃至未来,消费才是我们经济增长的唯一驱动力。现在看三季度经济增长确实还不错,超预期,同比增长3.9%,殊不知增量的来源是汽车和石油,看下图明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汽车产量由二季度同比下降8.5%转为增长31.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成倍增长,三季度增长113.1%,较二季度加快20.8%。这次靠的不是消费整体的上涨,而是有钱人买车烧油把消费推起来了,数据改善了。但是它毕竟是耐用的消耗品,临时把经济推起来也难掩整体消费增速的下滑。用官宣的话说就是,经济复苏还不稳固,压力仍然较大。有收入首先要解决承载超8成就业的中小企业能生产、有利润。然而,由于疫情以及上游能源高企的价格,中下游的中小企业生产、利润短时间都很难解决。10月9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出了一份关于企业的问卷调查,企业盈利指数已经处于临界点:盈利指数为 50.0%,环比、同比皆在下滑。剔除盈利能力强的大企业(国有控股和股份制企业),中小企业的盈利指数实质上已经跌破临界点。所以四季度乃至以后,政策上都应该拿更多的诚意扶持中小企业。减税降费不应该仅仅是今年的“临时性救济举措”,而应该有又更长远的打算。解决的核心依然是如何给中小企业增信,让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红利可以传导至中小企业。另外,如何让收入更高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利益分配问题。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商品的利润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税收、劳动报酬、资本投资所得。单纯的靠行政手段倒逼资本掏出月最低工资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哪里收入高,不光资本可以“无条件”的参与,劳动也应该尽量“无约束”地参加。别说我不是本地的,本地优先;别说我本地没房无法上学......这些都不应该成为阻碍劳动技能提高、参与高收入行业的壁垒。想当初1984年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解决了经济发展的劳动力流量问题。现在是时候解决存量的劳动力市场问题。看吧,围绕中小企业的成本问题和劳动力的改革问题一定会成为未来许多改革的重要推手。目前,房子仍然是消费增长的大头。然而房地产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增速,都处于0轴下方,呈现出明显的“L型”放缓走势。可能再高层看来,围绕房子作为信贷抵押物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若房价短时间跌幅过快,很容易导致抵押物价值不足,银行、企业......牵涉面太广。想想前段时间英国养老金抵押物价值不足就让英国股债汇三杀,而中国庞大的房地产因为估值不足问题又会发生什么情况?想想2020年三道红线刚一出,房地产的资金链就出问题。恒大、烂尾等事件无不说明中国房地产的脆弱性和泡沫的巨大性。所以,绝对不能让房地产“这栋楼没建好,拿着这栋楼的钱去投下一栋楼的资”的高杠杆高负债模式继续,至少要控制在可控范围。俨然,房地产已经成了一个难啃的骨头,背后还有土地财政的身影。可以说,我们目前正处于房地产的去泡沫化进程中,会影响消费、会制约经济。至于政策能否战胜市场,让时间来见证楼市的泡沫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