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大医咖 | 李宝生:全球一半食管癌在中国,不良饮食习惯“助纣为虐”
食管癌,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据中国2020年的癌症年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食管癌病例数超32万,相关死亡数超3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全球患者一半以上,列全球第一位”,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管癌“重灾区”。
食管癌真的是被“烫”出来的吗?
吃东西老噎住是食管癌的发病信号吗?
精准放疗对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如何?
放免结合会成为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命之光”吗?
本期《MED24大医咖》,中国食管癌治疗领域权威学者——山东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李宝生教授,将为您解答有关食管癌防治的十大热点话题。
早筛早治:警惕食管癌发病信号
Q:食管癌是被“烫”出来的吗?
李宝生:说食管癌是烫出来的,有一定道理,因为过热过烫的食物对食管黏膜会有伤害,长期过烫饮食习惯,会增加食管癌的患病风险,但这个说法并不全面,实际上有很多其它食管癌致病因素,同样需要关注。
比如喜欢吃腌制食品,吃饭非常快,喜欢吃硬的食物,这些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加重对食管黏膜的刺激,造成致癌隐患。另外常年抽烟、喝酒,患有慢性食管炎或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的人,同样需要注意。有头颈部或呼吸道系统肿瘤病史的、有鳞癌病史的病人,患食管癌的风险增高,应该多关注。所以食管癌的致病因素是综合的,不仅基于遗传基因,同时也和我们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生活规律性等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Q:食管癌早期有明显发病信号吗?
李宝生:早期食管癌缺少非常典型的症状,往往会被忽视。有的表现为食管有异物感,或者是吞咽粗硬食物的时候有阻挡感,或者胸骨后烧灼样、针刺痒、牵拉摩擦样疼痛,但往往这些症状容易与食管炎、咽炎、喉炎等常见病混淆,一般不会引起患者重视。等到出现典型症状,比如进行性吞咽困难,说话时嗓子哑,吃东西时出现吐黏液的情况,甚至出现胸背部持续性疼痛等等,或者病人自己摸到锁骨上或者颈部的肿块,一般就到中晚期了。
我建议大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因为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病人即使出现了这些明显症状,还是拖着,最终延误病情,错过了治疗时机。
Q:食管癌能早期筛查出来吗?
李宝生:能的。虽然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是能通过胃镜筛查发现早期病变,早期食管癌通过规范的治疗5年生存率可以达100%,及时有效的筛查方法就是做胃镜。一般我们建议普通人群3-5年做一次胃镜,对于高危人群,如处于食管癌高发地区、有食管癌家族史、饮食生活习惯不良、40岁以上男性等等,这样的人群一年一查。
另外还有一个更加便捷的手段,我们称为拉网检查。吐下一个类似于胶囊样的东西,进入食管后充气使其膨胀,再从食管拉出来,把食管脱落的细胞带出来,然后我们对细胞进行筛查。拉网检查作为一种初筛手段,也会给病人带来帮助。
放射疗法:食管癌患者获益显著
Q:放疗适合治疗食管癌吗?效果如何?
李宝生:放疗在食管癌当中从早期一直到晚期都有广泛运用,但不同时期应用目的不完全一样。在早期,放疗主要适用一些不适合手术的早期病人或拒绝手术的病人,将放疗和化疗联合起来,治愈率还是蛮高的。
在局部晚期食管癌病人中,放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局部晚期分两类,一个是经过评估或多学科讨论后可手术的局部晚期病人,对于这些病人而言,是在手术之前先做同步放化疗,我们称为新辅助放化疗,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效果最好的治疗方式。
第二个在局部晚期当中,不可手术或拒绝手术的病人,现在的标准治疗就是同步放化疗,通过同步放化疗的方式,这些病人5年生存率也到了40%的水平。
Q:新辅助放化疗能提高食管癌病人的生存率吗?
李宝生:答案是非常肯定的。来自欧洲权威CROSS研究表明,做了新辅助放化疗再做手术的病人,中位生存时间比单纯手术的病人,从24个月提高到超过48个月,翻了一番还要高。从生存率上来讲,做了新辅助放化疗的病人,5年生存率可以提高到46.6%,单纯手术只有33%,大家可以想一下,像我们国家这么几十万的食管癌病人,如果通过新辅助放化疗这样规范治疗模式,会给病人带来多大的帮助。
我们山东肿瘤医院现在是100%实现了这种MDT(多学科会诊)的,只要接受这种治疗模式的病人,我们都推荐做完新辅助放化疗再手术。经过初步统计,手术以前做新辅助放化疗的,有将近50%的病人在手术后的复查中,看不到肿瘤的存在,足以显现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病人的积极意义。
Q:病人会担心放疗有辐射吗?现在放疗技术还需担心辐射问题吗?
李宝生:还会有的。很多病人有这样的疑虑非常正常,实际上任何治疗都是双面的,放疗本身也是一个双刃剑,放疗本身是可以来治疗肿瘤的,但放疗本身也不可避免的对正常组织产生影响或损伤。
在我刚刚做放疗科医生的时候,我们对食管癌进行放疗,受技术的局限,我们投送过去的放疗剂量最高点,可能还不在食管这个区域,反倒在它边上的一些正常组织,你可以想一下它的副作用肯定大。
但是现如今放疗技术发展非常快,精准度已经达到了亚毫米级,我们能根据肿瘤的形状来设计放疗计划,还可以根据它不同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射线方式、辐射强度进行一个调整,另外,现在的放疗又加入很多图像引导设备,像CT、MR的设备,能够让我们放疗定位更加准确,所以现在它的副作用和以前相比少得多。
“放免结合”:食管癌治疗新趋势
Q:放免结合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能起到1+1>2的效果吗?
李宝生:免疫治疗这一两年给食管癌治疗确实带来了非常大的希望。2021年版《中国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中的免疫治疗方案大多是推荐用于晚期患者的一线、二线治疗、术后辅助治疗。
但这种协同的策略在局部晚期食管癌中的效果和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价,临床上已经开展了很多新辅助免疫治疗模式的探讨,包括新辅助放疗联合免疫、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等等,也开展了免疫联合同步放化疗用于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的食管鳞癌的III期临床研究,这些研究初步证实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起到1+1>2的效果。
我们期待更多新的研究数据的公布,造福更多的局部晚期的食管癌病人。
Q: “放免结合”是今后放疗领域的大趋势吗?
李宝生:是的。放疗科医生对这样的趋势非常期待,因为放疗作为局部治疗,它是通过放射线来对肿瘤进行杀伤,在杀伤的过程中,它会释放很多新抗原,新抗原对免疫治疗本身来讲,能起到非常好的疗效增强作用。
在我们医院也做了一个小样本的研究,针对一些可手术的食管癌病人,我们把新辅助的放化疗变成了新辅助放疗加免疫,把化疗给它拿掉了,最终得到的结果非常惊艳,和我们新辅助放化疗后再做手术一样,也是将近50%的病人看不到肿瘤,而且副作用明显减少,所以病人更好耐受,所以如果将来我们在放免结合进一步探索的话,可能会给病人带来更多的帮助。
Q:对于在放免疗法基础上加入抗血管药物,三者联合的治疗方式,您怎么看?
李宝生:我们知道,恶性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要依靠血管提供营养,作用机理就是阻断肿瘤的营养血管,目的就是饿死肿瘤,是从另一个角度、另一种办法治疗肿瘤。
通俗来讲,肿瘤里的血管是杂乱无章的,结构也是不正常的,而抗血管药物,可以把这些杂乱无章的血管梳理一下,让它变得相对有秩序一点,正常一点。当肿瘤周边环境发生了改变,实际上对放化疗,包括免疫治疗的疗效,都会起到一个更好的协同作用。理论上讲,抗血管药物与放化疗联用能够起到1+1>2甚至1+1+1>3的效果,让肿瘤得到更好的控制,前期进行的多项临床试验都已证实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这些临床试验的证据级别比较低,我们期待扩大样本的III期临床的数据。
Q:抗癌成功取决于什么?您对患者有什么建议?
李宝生:肿瘤病人最糟糕的心态就是悲观绝望,认为得了癌症就是不治之症,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信心,不去医院就诊,不做规范的诊疗,一拖再拖,白白丧失了很好的治疗机会。
我想对广大患者说,发生这样的事的确不是我们希望的,但既然发生了,我们就得接受,不能光去抱怨,更不要病急乱投医、乱吃药,或是从网上搜来一些不切实际、不科学的治疗办法自行治疗,浪费钱不说,还白白错失了规范治疗的时机。
肿瘤治疗在未来完全有可能通过一些维持治疗的方式,把肿瘤变成类似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让患者实现“带瘤生存”。所以广大患者要有信心,要学会和肿瘤和平共处,坚信医疗技术的发展,相信你的主治医生,大家一起努力去控制疾病。
另一个建议是给患者家属的,我们在临床中也经常看到一些现象,就是家里人怕患者接受不了,不将实际病情告诉病人,其实即使你不说,病人心里也很清楚,我不提倡这样的处理方式。我更建议患者家属不要瞒着,要让他知道整个病情,要去给病人做一些交流,让他能够正确地认识疾病现状,并且参与进来,和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一起把这个病来战胜或者治疗好。
采访撰稿 | 朱雯
视频编辑 | 殷乐
审校 | 张聪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