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6个好奇心,了解胡渊鸣 | GGV OMEGA访谈录
渊鸣,这两个字是太极图形的联合创始人、CEO胡渊鸣希望别人称呼他的方式。他说,自己并不需要一个专门的英文名,无论在哪个国家,学会朋友名字的正确发音其实是一种最基本的尊重。他的名字使人想起东晋那位“采菊东篱下”的诗人,自尊,自谦,有着知识分子式的聪颖与智慧,这些来自传统的东方式的珍贵品质,同样也是采访过胡渊鸣之后,我们对他的印象。
高中二年级凭借一次竞赛保送进清华,在麻省理工学院拿到博士学位,回国后创立名为“太极图形”的公司,在普通人看来,胡渊鸣的经历或许就像我们从小到大听到的那种“别人家的小孩”和成功人士模板。但即便成功如是,胡渊鸣也会有面对回国选择时的纠结和迟疑,也会在科研方向并不被看重时坐了长年的冷板凳……
撇开创业者的身份,他是学霸,是摄影爱好者,喜欢美食,也热爱编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胡渊鸣的太极“桃花源”。
保送清华的故事
Q:你是最听话的学生吗?有没有比较调皮的时候?
A:每个阶段都有吧,因为成绩比较好,可能老师也不会在乎。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是班长,然后有一次上晚自习,我们数学老师在偷偷玩纸牌,我就到讲台上面把投影给打开来了,结果全班就知道他在玩纸牌。当然我们数学老师对我帮助很大,然后也给了我很多指导,他也非常喜欢我,我也很喜欢他,可能是偶尔恶作剧一下。
Q:但他没有生气。
A:我觉得那一瞬间应该还是挺生气的,但是他一直他觉得我挺聪明的,学的也挺好的,所以可能也没找我麻烦。
Q:你高考吗?
A:我没有高考。
Q:你是高中高三直接被保送吗?
A:对,我是高二的时候进了计算机竞赛的国家集训队,那个时候我也拿了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所以就保送到了清华。
“太极”的小宇宙
Q:为什么起名叫太极?
A:我挺喜欢中国文化的,我愿意从美国回到中国来,是因为我觉得我们祖国有很多文化的沉淀,这方面对任何一个在国外的中国人都有很强烈的吸引力。
Q:所以才取名叫太极?
A:2016年的时候,当时的想法就是我们要做一个中国人主导的东西,并且它项目的名字得是一个全世界人都可以发音的一个单词,并且还没有人用过。当时发现太极 (Taichi)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一个单词,就选了这个词,我们还是挺希望它能做到一些文化上或者技术上的对外输出的,那是挺棒的一个事情。
Q:太极项目的初心是什么?或者说你最一开始想解决的到底是什么问题?
A:一开始的时候,它的愿景其实很含糊的,我希望它成为一个虚拟世界的创造工具,这个是2016年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元宇宙。我觉得计算机图形学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个虚拟世界的体验挺有意思的,当时给这个项目起名叫太极,因为太极这个词在中国的古典哲学里面,它的意思就是宇宙最原始的状态。在后面的几年里,我们逐渐想清楚了这个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方式。目前,太极一个很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去很高效的做各种各样的物理仿真和并行计算,它是一个编程语言,你可以用它编写各种各样以前需要大量代码才可以实现的物理效果。比如说,一些复杂的物理特效现在只需要1/10的代码就可以去实现它。那么我们怎么样让这个技术被更广泛的一群人能够用上,每一个人也许点两下鼠标就可以创造一个自己的3D特效?以前只有在专业的影视工作室里面,你有很多的专业知识、用很专业的软件才能做出来,现在我们用这种云平台去让每一个人以很低的成本或者很低的门槛,他就可以学会做这样的东西,这个其实是我们的一个愿景。所以我们的使命是解放创造力,就是说我们希望大家脑海中的虚拟世界,或者说每个人的想象力不再被这些工具的复杂而限制住。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有易用的工具,点两下鼠标就可以实现他心中所想,这个是我觉得所有的创作软件的终极目的,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造福每一个设计师、艺术家、和有创作需求的大众。
回国创业是硬币落地时朝上那一面吗
Q:为什么回国?
A:我觉得最近愿意回来的人变多了,不管是疫情的原因,还是中美国际关系一些原因,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中国自己的经济实力变得越来越强了。能把大家从海外都吸引回来。我觉得可能中国现在经历了经济的发展,我们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今年的这次冬奥会,其实让我们整个民族自豪感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怎么去在这种新的国际角色上面扮演一个更好的角色,其实是每个人值得为此去奋斗的事情。
Q:我会觉得你从小就是一个很模范的学生,你刚刚也说了其实你有其他选择,但是你却选择了创业,这个你是怎么考虑的?
A:我有其他的选择。是的,如果留在美国的话,也许我会去学校当教授,这也是一种方式,回国的话,我觉得创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我总是觉得在自己的国家好像做一个风险很大的事情,即使搞砸了,也不至于沦落街头这样子。在美国可能也不会,但是文化上还是有差异,我在那边呆得越久,我越发的觉得我们中国沉淀下来的文化有很多值得我去挖掘的地方。回国的原因有一个可能是在祖国更有安全感,也许会觉得回来以后家人会更放心一些,确实当时选择很多,但是还是创业这个事情最能吸引我。我觉得有一个比喻很有意思,你纠结的时候,可以想想,如果一个硬币它有两面,一面是回国创业,一面是留在美国当教授,你把它抛到空中的时候,你会希望哪一面朝上?也许最终你并不需要这样一枚硬币,但是当它在空中旋转的时候,你一定会知道自己的内心希望哪一面应该是朝上的。所以我当时问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的话,我觉得我可能会希望我内心可能会觉得我希望他创业这一面是朝上的,可能这是一个任性的选择。有的时候我确实是一个理性的人,但是很多重要的角色,重要的决策,我都是通过勇气去决定的。
35岁,不是问题
Q:现在团队有多少人?
A:现在我们正式员工也就三四十个,但是我们有一些实习生,他们是我在清华北大的一些学弟学妹,可能以前在网上看过我的课,或者和我有某种交集,或者和公司其他同学有一些交集,这样他们会挺乐意来公司实习的。
Q:因为你在fellows上的发言让你变成了一个精神领袖,我真的是有这种感觉。所以你对35岁这个事是怎么看?因为很多人35岁在大厂就失业了。
A:这个是特指程序员吗?
Q:特指程序员。
A:其实在西方,比如说在硅谷,是不存在这样的现象的,很多程序员他会以一个独立贡献者的身份干很长时间,并且也会得到很多的尊重,但是在中国,可能大家会以你带多少人作为事业成功的一个标志,但我觉得这个事情其实也在变。很多互联网大厂的职级体系都是分两个序列,专业序列和管理序列。我很挺钦佩一些人,愿意在一个小的领域不断的深挖,并且成为这个领域说一不二的专家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人。
Q:如果我35岁,是个程序员,我想进入太极,我有机会吗?
A:当然有,我们不看年龄的,我们就是看这个人。其实有些人他可能才二十几岁,但他的心态已经非常老了,或者有些人他虽然年龄比较大,但是他的心态做事的方式完全就像年轻人一样。其实你如果在硅谷问问这个问题,可能就要触动一些人敏感的神经了。我们更多地像硅谷的文化一些,我们不care你之前做过多长时间,只要你在这个时间点你有足够的技能,并且你和团队是能够融入的,大家能够一起做事,这已经是很好的事情,我们不会再额外的奢求你的学历,或者是不是年轻。
Q:你喜欢的创业者或者偶像是谁?
A:如果说企业家的话,我挺喜欢AMD现在的CEO苏姿丰 (Lisa Su) 的,因为她在AMD快不行的时候把AMD带到现在这样的辉煌,力挽狂澜,她是很棒的,也是我的一个榜样,她自己也是MIT的Ph.D. 毕业的,她从小是一个挺学霸的人,比我更学霸一点,我觉得从她身上我能看到、学到很多。
Q:你下一次打算干嘛?你先告诉我下一次。
A:我不知道,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事情几年以后就是有价值的事情,肯定会从以往经验来推,当然很多时候你不一定每次都能踩中节奏,有的时候就是要坐冷板凳的。我之前做了很多事情可能都有三四年四五年的冷板凳,然后做的时间足够长以后,突然发现好像大家开始重视了,甚至你在坐冷板凳的时间可能会挺痛苦的:你会发现其他人跟你选了不一样的方向,然后那个方向可能正好起流行来了,就能够受到很多关注,对吧? 我觉得这样默默深耕就是人生的常态,你如果不安于现状,愿意不断地去挑战自己的话,必然有这样的风险,必然有这样的阶段,但是坚持下去走过去,很多事情也许就会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吃灰”的爱好
Q:你平时的这个乐趣或者爱好有什么?
A:我在创业之前挺喜欢摄影的。在波士顿读博士的时候,在摄影设备上有挺多的投资。我在波士顿的时候下血本买了一个单反的大三元的镜头,那一个镜头可能要2700多美元,是我一个月的博士的生活费。我还会有三脚架,有那种定时拍摄的设备、减光镜、渐变镜这些,然后拍完了我还要进Lightroom、Photoshop去进行后期处理,工作量很大,这就导致我2019年拍的照片到现在还没有处理出来。我的博士导师是计算摄影学这个行业的一个学术大佬,他自己有很多的摄影器材,我在本科的时候也发表过一篇计算摄影学的论文,所以我的摄影方式可能比较硬核一些。后来不幸的是,当我觉得博士读得差不多,可以开始有一些时间搞兴趣爱好的时候,发生了新冠疫情,所以我就出不了门了,然后我的设备就一直在吃灰。后来在北京创业以后,那些设备就暂时充公了,放在公司,平时有什么活动拿出来拍一拍,坦白讲平时的时间安排也不太允许我去发展摄影爱好,但是也许后面稍微安稳一些以后会选择发展,但我想大部分初创公司创始人还是压力会挺大的,可能比较少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时间。
Q:但太极其实就是你的兴趣爱好。
A:我觉得算是一个兴趣爱好,我觉得带领一批人把事情做好,大家一起克服困难、分享成果,似乎挺让我觉得有成就感的。你也知道作为创业公司的CEO的角色,很多时候很多事会到你这儿,但是其实最重要的是你得确保方向大致是正确的,其实挺有挑战的。
Q:我能感觉到很难,因为不仅它其实不是一个你逻辑思维能力多好,你就能解决的一个事情。
A:因为每一种背景出身的创始人可能都要补一些课,比如说我是一个技术背景出身的创始人,我可能就要去花挺多时间去学公司管理产品这些事儿,如果你是商业出身创始人,你可能要花时间去了解一些技术,对吧?每个创始人都需要补一些自己欠缺的技能,但that's fine,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你看谁来谁都要学,并且可能由于创业这个事情它有足够多的不确定性,它有足够多的新颖性,所以可能只要你是一个肯学并且有热情的人,在这个过程当中都可以发挥到自己最大的价值。
对GGV OMEGA的想法
Q:你觉得GGV OMEGA这个课程怎么样?它给你带来了什么?
A:我觉得带来很多。就说今天下午,我和华为的一些大佬学怎么做 Go to market,它其实就是我自己非常欠缺的一个部分,从一个产品一开始怎么定义到怎么去做研发,然后最后 ship。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些其实你在摸爬滚打中可能也能学到一些,但是如果有这样的课程给你去讲一讲,我觉得能够帮你少走很多弯路。当然其他的,我觉得上这个课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一帮很厉害的同学,而且各个都比我厉害很多,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的我自己还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这是很大的收获,之前可能很多的是关于宏观的国际政治或者企业文化这些我觉得也是挺有帮助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