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到嘴边却想不起来,到底是啥原因?公众号新闻2022-10-29 09:10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窘境,想到一个东西,感觉马上就能脱口而出了,但就是一下子想不起来说什么、怎么说。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及其产生的缘由,在一百多年前就被心理学家所提出,称为“舌尖现象”(tip-of-the-tongue phenomenon)。它也被简称为TOT。一、“舌尖现象”因何而来?随着对舌尖现象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诸多研究者关注了其发生机制,而这种现象的发生机制也引发了很多争论。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假说。认知心理学将人的记忆过程描述为“编码—储存—检索—解码”的过程,舌尖现象就是一种典型的检索或解码失败。1. 部分激活理论部分激活理论认为,舌尖现象的发生是由于目标词对于需要提取的信息的激活不足,或者说没有达到成功提取所需要的下限。2. 干扰假设干扰假设认为,舌尖现象的发生是由于与目标相关词的出现,干扰了我们对目标词的提取。3. 抑制不足理论抑制不足理论认为,当我们想要想起目标词时, 与目标词相关的干扰词可能会干扰对目标词的检索和提取。而干扰词激活的与目标词相关但不正确的信息,在我们没办法抑制它的情况下,会让我们更加难以想起目标词,而导致舌尖现象。值得说明的是,“舌尖现象”仅是一种常见的记忆现象,并不能说明记忆力的好坏,不必为此过于担心。二、哪些因素会影响“舌尖现象”的出现?1. 年龄因素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舌尖现象出现的次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基于抑制不足理论的研究指出,这是由于老年人的抑制功能随着年龄衰退,相比年轻人而会激活更多的无关信息,且难以抑制无关信息对当前任务的影响造成的。2. 多语言切换经常使用多语言的朋友常常容易忘词。许多研究证明,双语者比单语者更容易出现舌尖现象。这是因为对于这个词的信息提取,可能会同时激发两种语言对应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偶尔会互相干扰,而造成了提取困难。3. 相似的词汇研究者发现,词汇本身的特性与舌尖现象的发生是有关联的 。研究发现,对于一些生僻的、不熟悉、较难的词上我们更容易出现舌尖现象。4. 情绪因素激动或负面情绪会增加舌尖现象的次数、增长舌尖现象的时间。情绪化的线索会增加后续出现舌尖现象的可能性。例如,研究者的实验发现,参与者在回答诱发情绪的问题相比于回答中性问题时所报告的舌尖现象更多。三、“舌尖现象”如何应对?尽管“舌尖现象”不属病态,但日常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困扰。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克服它呢?1. 重要的事情多复述我们日常的记忆目标,无论是考试、背诵,还是演讲、报告,往往是希望将即时输入的信息更加“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以便随时提取,而这种“牢固”的关键则在于复述。2. 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相关的、具有联系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提取相应信息。有效的知识网络构建能够为我们相关信息的检索提供线索,这些线索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检索体系,进而促进及时、有效地提取知识。3. 缓解紧张情绪平静与放松的情绪有利于记忆的提取;与之相反,紧张焦躁的环境则更易出现“舌尖现象”。4. 先去做别的事情当我们面对突然的信息提取失败时,也可以不必急于一时,先去做别的事、说别的话、写别的题,在做其他的过程中也可能会获得相关线索,而“茅塞顿开”。责编|张素玲 编辑|赵雯来源|科普中国 ID:Science_China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