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力不从心到游刃有余,每个女人都应该早知道的3个道理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950 篇文章
题图:来自作者。
作者:高琳,“有意思教练”平台 CEO,曾任摩托罗拉亚太区高管,著有畅销书《职得》、《故事力》。本文来自:有意思教练(ID:EmpowerLeaders)。
前两天,我终于做了超声炮,据说提拉效果比超声刀还厉害。疼吗?怎么说呢?感觉有点儿像往脸上打订书钉,不过对于生过孩子的人来说,倒也不算什么。
回家我问老公:“你看看,有啥变化吗?猜猜啥感觉?”他看了看说:“没啥变化,就是花钱的感觉吧?”
哎,有时候不得不说,直男的沟通虽然让人烦,但他们的逻辑的确棒棒哒!
其实我并不傻,但我也实在想不出来还能送自己什么 50 岁生日礼物了。
50 岁嘛,正式面对衰老,总得搞点儿仪式感来纪念一下。
富兰克林在他的书《富兰克林论衰老》里,有这样一段话:“生活的悲哀之处在于,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而又聪明得太慢。”
“我想除了又老又胖,我并不那么介意变老。
我应该不会拒绝从头到尾把生活再过一遍,
只是希望获得唯有作家才有的特权,在再版的生活中修正初版的错误。”
可惜生活没有再版,但对于年轻的你来讲,人生还是初稿。所以,在 50 岁生日之际,我想跟女同胞们分享 3 个人生领悟。
如果早点知道,不一定会更成功,但一定会活得更从容。
1
女性的职场花期
真的可以很长很长
几年前有一次,我去协和医院做例行的妇科检查。快结束的时候,我弱弱的问了大夫一句:“通常什么时候更年期啊?”
大夫抬头瞟了我一眼,然后指指窗外的玉兰花说:“你看那花,该开的时候就开,该落的时候就落。”
我心想:“这协和的大夫究竟是学医的,还是学教练的啊?”
的确,女性对于衰老,有太多的恐惧,太少的了解。对职场的生物钟更是有太多的误区,总担心自己太老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我在 42 岁那年离开了跨国公司开始创业。很多人都说那是一个华丽转身,但其实一点儿也不华丽。
从心动到行动,我前前后后磨叽了快两年多,反复纠结。最后我算了一笔账:
如果 20 年足以让我从职场小白成为高管,那就算我 42 岁从零开始,再花 20 年应该也可以在一个新领域从小白成为大咖。
在这笔帐里,我有 2 个假设:
第一,我赌自己应该能活得足够长,且身体足够好;第二,我赌人一生中,可以从事两到三个不同的职业。
不是不同的工作,而是完全不同的职业 — 在当时,这只是我的一个非常任性的直觉,后来我找到了这份直觉的理论依据,叫做「职业第二曲线」。幸运的是,不用 20 年,我就在新领域站稳了脚。
在 50 岁这年,我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第三曲线了。
你看,职场女性的花期,真的远比你想象的要长很多很多。
如果我早知道这一点,我会更早,更有节奏的为自己的职业第二曲线做准备。我会更从容,就算有时会被生育等家庭责任打乱节奏不得不停下来,但那又怎样呢?
一段职业生涯的结束不意味着你就要从发展的轨道上掉下来脱轨了,它不过就是你职业发展的一个节点而已。
节点不一定就是终点,也可以成为拐点。
在每一个节点做最合自己心意的选择就好,真的不需要只争朝夕。
只要你不下牌桌,就都有机会翻盘。
▲ 同一个地方,25 年前、25 岁的我
2
当你竭尽全力还是事与愿违的时候,放过自己
我儿子 6 岁那年,因为腺样体肥大医生建议做手术摘除。
手术的前一天晚上,我在病房陪床,突然吓醒了。我哭着跟老公说:“咱们走吧,别做了,也不是什么必须得做的手术,万一麻醉出事故了怎么办?”
睡眼惺忪的老公被我这份“作”弄得不知所措,我知道他不懂,但这就是当妈的啊。
面对孩子,永远都在想“万一呢?”我们经常瞻前顾后,永远过度反省,总觉得自己没做好,总想“要是当初这么做也许会更好”……
但就算是你做了所有的这些“要是”,结果也不一定就都如你愿。
第二天晚上在医院餐厅买东西吃的时候,我偶遇了一个朋友带着 2 岁闺女做检查,说是有个血液的指标不大对,医生建议住院复查一下。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闺女,也是最后一次。那次检查发现她得了白血病,经过一年的治疗后去世了。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想了好几天要不要打电话给她,她要是哭了我要怎么安慰她......
只是电话打过去,一张嘴我就忍不住先哭了。反倒是她安慰我说:“我没敢跟你们说,就是知道当妈的都受不了这些。”
她说自己曾经问过医生,为什么她女儿会得白血病?医生说:“没有什么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确定的原因。”
所以,当你竭尽全力还是事与愿违时,放过自己吧。
不是什么事儿都有答案,也不是什么结果都是你的错。有时候即便你什么都没做错,结果还是会错。学会生活共舞,而不是和生活较劲。
如果我早知道这个道理,我会对自己少一些自责,多一些宽容。
▲ Photo by Ankush Minda on Unsplash
3
先安顿好自己,再照顾好伴侣,最后才是孩子
今年 8 月,我送儿子去上大学。我们从西雅图出发开车一路到芝加哥,相当于北京开到西藏的距离了。
别人都问我,坐飞机不好吗?为啥要开那么远?
因为这样的送别可以把时间拉的更久,慢慢的放手会让我感觉好一点。
正好他的学校就是我和老公 MBA 的母校,在那里,我们上学第一天认识,毕业第二天结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所以我们在学校逗留了几天,最后一天离开的时候正好是儿子的 18 岁生日。我们一起吃了个饭,然后开车把他送回了宿舍,我没下车,就在车里跟他挥手再见。
夕阳下,透过泪眼,我看着他和新认识的室友,有说有笑的走进宿舍楼。
我知道,是时候该放手了,我擦了擦眼泪,跟老公说:“走吧。”
回想儿子 3 岁的时候,第一天送他去上幼儿园,他抱着我的腿死活不走,像个狗皮膏药一样,扒都扒不下来。对于 3 岁的他来讲,家是天底下最安全的地方,爸爸妈妈是最好的陪伴。
然而长大以后,爸爸妈妈就让位给了朋友,朋友才是最好的陪伴。
但这个时候,如果家还是那个最安全,可以让他肆无忌惮做自己的地方。他就会一直想要回来,想和爸爸妈妈聊天。
那什么才能给孩子安全感呢?— 良好的父母关系。
这样想来,每天为了学习而各种河东狮吼,鸡飞狗跳,既伤透亲子关系又消耗亲密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一点点失去光泽,不是皮肤的光泽,而是生命的光泽。
这样做真的值得吗?要知道等孩子离开家,留给你的除了回忆,什么都没有。
哦,对了,还留了个老公给你。但如果好不容易熬出头,面对的是相看两相厌的人,有意思吗?
所以啊,先安顿自己,再满足伴侣,最后才是孩子。
当你自我感觉足够好,你就会觉得:
如果他们好,那很好;
如果他们不好,我还要继续好下去。
人生说到底,是自己和自己的旅程。所有人都是过客,伴侣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所以,作为女性,我们要时刻谨记:
“我”已经足够好了,“我”已经足够闪亮了,“我”不需要靠别人的光环来照亮自己 — 这个“别人”既包括老公,也包括孩子。
因为只有先成为自己的守护神,才能守护生命中的其他人。也只有这样才能 30 而丽,40 不发火,50 知甜命。
4
写在最后
那天做完超声刀,我照了照镜子,左看右看其实也没看出啥区别。
医美大夫郑重的跟我承诺:“效果最好是在 3 个月之后,再等等!”
我心想:“嘿,这营销策略可太牛了!怎么我平时卖课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要这么说呢?三个月以后学习效果最好!”
但时间,的确是一个好朋友。当你把时间当做朋友,就会把自己全然交出去,交给时间。
在每一个当下,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享受每一个平凡的时刻,而不是总想和时间赛跑。而当你淋漓尽致的活了每一分、每一秒,就不会焦虑岁月的流逝。
无愧过往,不畏将来。因为你和时间同在。
时间早晚会回馈你,只要你坚持。
时间早晚会治愈你,只要你允许。
只有在时间里,我们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 END -
推荐阅读
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从第一次「不完美」开始
一诺:没有你的允许,没有人可以伤害到你
五年,我瞥见水滴石穿的声音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