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产业升级的另一种理解
昨天写了个富士康,遇到了很多喷子,爱喷是你的权利,拉黑也是我的自由。
我并不反感富士康,也不反感代工业务,但这种两头在外,赚取微薄加工费的模式真的可取吗?
举个例子吧,当初深圳比亚迪一样是做零配件,做代工,后来居然异想天开想做汽车,还起了个比亚迪的名字,如果有江浙的朋友,大家应该都知道BYD这个缩写在那边意味着什么?所以比亚迪汽车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当笑话看的。
现在你能笑话比亚迪吗?
像比亚迪这样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你会担心他听从美国的指挥,连夜把工厂全部搬到越南、印度之类的地方吗?
当然了,比亚迪在越南也开了个代工厂,给某北美大公司代工平板电脑,请问为啥它要在越南开代工厂呢?因为北美客户强行要求,你不搬家,借不到单子。你可以吹越南竞争能力强,人工工资低,实际上比亚迪在越南用工综合成本是超过国内的,但代工方有什么能力挑剔雇主的要求呢?
厨子总裁天天吹赞美中国的彩虹屁,但人家终归是美国企业,在兼顾到资本利益以后,人家还是要遵循美国优先的原则。
厨子也不傻,如果没有美帝在背后把最大的竞争对手华为给封印了,它的手机早就走下坡路了,但即便华为被封印,你敢说苹果新一代的产品在创新上有什么地方能吸引人的吗?所以基于利益考量,他即便不能设法一口气替代掉中国供应链,也会依仗背后美国资本的支撑,要求供应商外撤。
关系到苹果的核心利益其实美国利益是一致的,请问你就靠着生产线上无限制的压榨工人就能逆转这个趋势吗?
现在发财康为什么上了热门还处于一种不可说的地步?整个发财康在当地GDP,出口数据里占比太大了,你就去看看那位了不起的郭总裁的发言,一家被当地奉为财神爷,经济支柱的企业,自己号称更擅长管理,搞起了小社会的地方,你觉得他们会那么老老实实的遵从管理吗?
当资本自以为有了可以自由流动的能力,动辄能喊话要跑路来当成要挟,有些事就不是说谁没有尽责那么简单了。
招商引资给的各种优惠,被人家研究透吃净了,到该正常经营了,这些套红利的代工企业就会再盘算到别的地方谈好处了。
妄图靠着三来一补,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吸引资本富国的,有多少是倒在资本的糖衣炮弹之下?
七十年代的拉美,八十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四小虎,最后又是怎么被一把收割的?
人口红利是个魔咒,外来资本吃干抹净以后,再用资本的手段搞起虚高的资产价格,等到危机一出现,立刻整体经济崩盘。
今年被人暴吹的越南,现在不也出现了这种苗头了吗?越南股债汇三杀,杀得还能看吗?
看清了这些,你再看印度,别说三哥奇葩,但人家毕竟在找办法去应付资本过来赚钱,榨干了就走的打法,当然他们用的是耍赖,投资进来热烈欢迎,投资想走大卸八块,雷布斯不是上了一个大当吗?也别怪人家欺负中资企业,欧美投资来了,一样也是同等待遇。
但这种玩法也是非常吓人的,前面太多人上当,后面人也没谁敢真的跟上,就好像富士康在印度搞工厂,小打小闹人家当然敢干,你问问郭台铭跟苹果,敢不敢把全服身家压在印度制造上?给他一百个胆子都不敢!三哥有一万种办法让你只投资,不赚钱,赚了的钱都会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法律给没收了。
制造业升级其实是强调自主可控。
二三十年前,福建那边到处是给人代工做运动鞋的,后来,福建诞生了一批自主品牌,当然了还有大量莆田系的各种一比一复刻工艺干出来的运动鞋,现在我看到莆田做复刻的居然也开始做出了自己的潮牌,我以为这就是制造业的升级。
从前两头在外,赚一点微薄的加工费,发展到后面,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反过来还能收购之前高高在上的国际品牌。
如果永远停留在我把一切努力奉献出来,给耐克阿迪们做更好的代工厂呢?等到中美贸易战起来以后,你让人家怎么活?集体背井离乡到海外去自带干粮给资本打工?
河南引进了富士康,很了不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但过去十几年里,河南可曾有过一家因为富士康而起来的,很牛叉的本土电子产品品牌企业吗?
富士康在中国的第一站是深圳,这些年来,从深圳走出了多少电子大厂?你就看一看沪深两市上市企业里,是不是一抓一大把?
立讯精密的董事长王来春就是从富士康生产线上打工妹一步步干起来的,到现在,立讯已经从苹果那里抢到了富士康Iphone的代工单了,立讯精密预计最快在2023年第一季度初将开始出货iPhone 14 Pro。
周末富士康负面新闻一出,今天立讯精密逆势大涨,你说这是为什么?
我不去评论立讯跟富士康孰优孰劣,但现在,站在城市运营的角度,将一座城跟一家代工企业高度绑定,而这家企业外忧内患交集,外有市场对苹果不买账,被迫要砍单,内有同行逆袭,立讯抢走大量订单,据说以后苹果新款手机的四成,都会被交给立讯代工。
在更高的维度里,中美之争里,当初郭台铭第一屁颠颠的跑到美国去建厂,当然了,美国已经没有再工业化的土壤了,郭台铭的献媚白白浪费了大量金钱,项目成了半拉子工程。
所谓印度、越南取代中国,成为苹果的主要生产基地,到目前为止,这事不过是说说而已,现实也摆在那里,未来中国必将是新数字时代的领导者,苹果如果愿意眼睁睁的失去中国市场,尽可以去往死里作,甚至就连苹果本身,你敢肯定它还能红火多久?
我看了立讯的扩张历程,立讯并没有一门心思的想当另一个富士康,苹果的代工厂不过是人家用来证明自己能力的敲门砖,有苹果背书,立讯很容易就跟国内其他品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更讽刺的是,当年苹果跟富士康这种深度绑定的关系,在厨子看来,已经成了一种潜在威胁,苹果要供应链多元化,摆脱对富士康的依赖,但人家选的立讯可没想绑死在苹果身上。
中美之间脱钩是未来的大趋势,判断一个产业,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不是看它现在如何光鲜亮丽,而是看它在未来极限情况下,能不能做到自主可控,不会过于受制于人,产业升级并不是说你做鞋子的升级成了做电动车,而是说你把鞋子做成了一个相对自主可控的产业,不需要看耐克阿迪们的脸色,即便代工,那也是人家做不出你那么牛逼的工艺,求着你帮忙代工。
很多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无端指责富士康这个大财神,但从来事实就是如此残酷,转型不是我们没事找事,主动找苦吃,而是今天不多去主动思考,明天就有人逼着你转变了,把头埋进沙子里,真的就能安全了吗?
今天我A大盘再破2900点,欧菲光在跌停板上无力挣扎,遥想欧菲光当年,那是多好的一个大白马啊,一旦被踢出苹果产业链,就成了今天这幅惨样。
包括我A的那些备受外资追捧的,所谓核心价值们,用美西方的一套大市值给更高估值的模式被捧上天,但到了外资要跑路的时候,砸指数的还是他们。
哀叹今天的损失,来自昨天的盲目追随,归根到底,一切都还是要走自主的路,才能风险可控。
好文推荐(直接点击下方标题即可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