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汽车,上车正当时科技2022-11-01 08:11这是一个传统汽车前进一步,智能汽车就前进五步的时代。智能汽车力量的跃升正在重塑企业、产业乃至城市的发展格局。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再到底盘系统、动力系统等等。汽车智能化的拓展和延伸使得供应链本土化程度、供应链更迭速度大幅提升。其中,核心芯片、创新底盘以及各类车机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的自研及量产上车进度上演了一出从中国汽车到中国智能汽车的「弯道超车」。投资人敢投、供应商敢创新、车企敢用敢自研的新业态,让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走上台前,促成产业正循环。尽管在这其中也不断传来一些「坏消息」,比如疫情的不确定性因素加剧了许多人对汽车智能化的迷茫感、明星自动驾驶企业关闭、中国智能汽车车企精简架构都让行业感受到了「寒意」。但我们认为这些举措是每一家企业聚焦智能汽车主业,强化战略协同的必经之路。 这一年里,无论你对未来的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我们无法否认中国智能汽车仍是最有希望拉动产业的那艘巨轮。 01、我们看多中国智能汽车,因为汽车科技已从 0 到 1 正如同消费行业所说的那句「未来十年所有的消费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这是因为市场、技术、渠道等要素都发生了新变化。 同理,这也可以用在智能汽车身上——从广义上的高阶智能驾驶再到域控、感知硬件、零部件供应,未来有关汽车细分垂直产业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从制造到自研,从上层操作系统再到底层自动驾驶芯片,都在发生着变化。 我们看到中国新势力车企早已开始自研高阶智能驾驶。极狐阿尔法 S 搭载的华为 NAC 已经在深圳开始全量推送,小鹏汽车城市 NGP 智能导航辅助驾驶也已经在广州开启了全量推送。我们看到除了新势力车企、传统车企之外,小米、百度、大疆、华为等科技企业也开始入局智能汽车领域。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演进,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也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智能汽车时代兵家必争之地。诸如华为、百度、大疆车载、知行科技、宏景智驾、经纬恒润、英博超算、福瑞泰克等本土公司纷纷布局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一方面为自身的系统集成方案配套,另一方面积极开拓车企客户,提供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汽车大脑尚且如此,这意味着中国智能汽车的大多数细分产业已经跨过了绝对的技术难关,走向了落地应用道路。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习惯用「国产替代」描述国内新型技术产品,但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国产替代」的说法已经不合时宜。背后的原因是中国自动驾驶芯片公司正在用更具特色、更本土化的解决方案服务车企。 比如地平线目前已经在理想 L8 中量产上车的征程 5 芯片,不仅在真实 AI 效能上优于长 Orin X 芯片 3.3 倍,同时也打造了一套更为开放、完善的平台与生态,利用不同的开放模式推动行业创新速度。 同时黑芝麻智能发布的高配版 A1000Pro 算力达 196TOPS,也将会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芯驰科技的优势则在于丰富的产品布局,尤其在座舱芯片是龙头玩家。此外,寒武纪旗下的行歌也在步步紧追,覆盖 L2-L4 级自动驾驶芯片。 智能电动汽车,是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芯片和操作系统千载难逢的机遇。而这些企业显然已把握住窗口期。 02、我们看多中国智能汽车,因为智能汽车已经成为目之所及的生活常态 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我们时常会看到新势力的智能汽车穿梭而过,同时车辆辅助驾驶也成为许多车主的日常。我们发现,现在有不少用户自发地把初次使用辅助驾驶的驾驶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上。有车主表示,以前因为害怕迟迟不敢开辅助驾驶功能,但用了之后就觉得真香。 根据 2022 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统计数据现实,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辅助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销量达 288 万辆,同比增长 46.2%。同时 L3 级以上的网智能网联汽车将进一步增长。 可以说,智能汽车是拉动汽车产业和发展的新引擎。 其中,我们看到了两个趋势:一方面发力汽车智能化的车企越来越卷,从外观设计、智能座舱、感知系统再到上新频率及服务,都在比拼。另一方面越发成熟的智能化汽车为用户带来更加具有可能性、想象力的生活方式。 在智能座舱上,我们看到了理想 L9 为家庭出行打造的变身电影院、办公场所、KTV 的可移动出行空间,亲身感受到了搭载鸿蒙系统的问界车机系统的流畅舒适...... 同时卷的还有紧、快节奏的产品更新频率。仅在过去一年中,蔚来发布了 ET7、ET5、ES7,而理想发布了 L9 及理想 ONE 的改款车型 L8,小鹏发布 G9,问界发布 M7、M5 EV,路特斯发布首款纯电智能 Hyper SUV Eletre,集度发布首款汽车机器人 ROBO-01...... 我们认为车企都在争当苹果,但背后的原因是这些车企不仅是有清晰产品规划,更重要的苹果精神带来的属于完美主义者的自觉与创新能力,并培养出一批具有品牌忠诚度的用户。 此时,内卷不是车企们在精神内耗,而是自我激励以及对自我要求标准的无限提升。 智能汽车让车辆脱离人,成为独立的行动个体。但同时智能汽车为普通人带来的不仅是」解放双手」层面上的效率提升,而在于它的泛用性、可拓展性、安全性。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智能是一个很宽泛的词。ABS、ESP 等安全功能也可以算作是早期智能。但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体验最为明显的就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上。但理解智能汽车带来的安全与便利,仅需一个案例就够了。原先我们会常看到新闻:夏天高温,父母将孩子遗留在车,长时间未归导致悲剧发生。智能座舱的部分应用就可以通过视觉识别车内是否有儿童,进一步自动打开空调降温,避免悲剧发生。智能汽车正在改变着什么?这个答案可能是创造新的交互、新的体验、新的场景。03、我们看多中国智能汽车,因为中国传统汽车产业链重组,发展出智能汽车细分领域产业集群。 传统汽车产业聚集是标准的 1+N 模式,也就是整个产业机构围绕整车制造厂展开。整车制造的产能直接决定了园区、甚至产业聚集群的产值。 譬如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过去以整车企业为核心,形成的」上海(嘉定)——苏锡常、宁镇扬、浙江沿海城市带「三大产业集群」。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两大主机厂正坐落于上海(嘉定),在进行智能汽车制造的同时,带动了常熟、张家港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同时南京、扬州、镇江这三个核心城市则吸引合资汽车品牌上汽大众、长安马自达,以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厂商西门子、江森安家落户。而杭州、宁波、温州等一带浙江沿海城市则发挥海上交通优势,打开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出口市场。 根据中关村智能网联研究汇(ID:autozlink)在长三角某汽车制造园区所做的调查,50 万辆的整车规模可以支撑得起 500 亿汽车产值。但这对于智能汽车来说,还是太少了。 随着汽车新四化,产业集群形态已经发生巨变。未来长三角地区依旧会是智能汽车制造的主阵地。上海从全球制造中心转向长三角汽车硅谷,而南京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合肥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 合肥抓住智能汽车产业机遇或许是我们理解智能汽车产业变革的关键。合肥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是中关村协同发展公司在长三角区域首开项目,园区连续三年获评「全国优秀智能汽车服务机构」,其中已经入驻企业 71 家,产业链覆盖环境感知、决策控制、车载计算平台等领域。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在合肥迅速成长,就是因为合肥在「围整落零」和「围零落零」两种模式上双向发力,带动整车企业和新型零部件公司协同式增长。跨越长江来到珠江,大湾区也同样拥有形成智能汽车产业集群的潜力。在广州,中关村协同发展创新版图上的「重要一极」——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也同样锚定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今年我们撰文《粤港澳大湾区何以占据中国智能驾驶半壁江山?》就细数坐落大湾区的智能车企、自动驾驶企业以及相关产业链企业。我们认为智能驾驶集群效应将会降低产业上下游的交流、测试及创新成本。未来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必将成为中国智能汽车的创新容器、产业聚集区以及政策先行区。 2015 年,《中国制造 2025》将智能网联车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20 年《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 发布》,指出到 2035 年,我国将全面建成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 因此即便最近一段时间激光雷达企业 Ibeo 破产、明星自动驾驶公司 Argo AI 死亡、吉利、小鹏和长城开始节约成本精简组织架构,市场收紧投资,车企收紧规模,但我们认为泡沫的出清、资本的衰退,将促使整个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向更为合理的方向演进。 风浪正劲的同时,中国智能汽车离成为那艘巨轮已经不远了。 而此刻没有人下船,我们都在船上。我们依旧坚定地看多中国智能汽车。出海航行之中难免经历风浪,中国智能汽车领域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掌声。这一次汽车之心联合中关村协同发展公司共同评选「汽车之星」年度榜单。汽车之心是专注于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领域的媒体和知识服务平台。中关村协同发展公司是国内科技园区咨询投资领军企业,其中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是其关注的重点领域。「汽车之星」年度榜单致力于发现智能汽车领域具有高成长性技术创新公司及相关产业集群城市,我们将从产品和技术创新、量产及商业前景、公司体量三层维度对企业进行评估,从产业集聚度、创新环境、营商环境三个维度对城市进行考量,并设置如下评选奖项。 我们坚信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是汽车产业百年来最深刻的变革。这艘巨轮上有你的身影吗?「技术驱动新变革,商业引领新格局」,2022「汽车之星」年度榜单正式开启,参与方式见下方海报。▼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与」。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