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妻子,我就忍不住发火”:为什么我们会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来访者冬日暖阳 | 作者
小西 | 编辑
Unsplash | 图源
网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我们终究会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这当中,其实有两个问题:
我们知道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是怎么样吗?
我们会意识到自己活成了那个样子吗?
我一度对此嗤之以鼻,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变成最讨厌的样子。
直至那天,姐姐的一席话敲醒了我:
“你今天对弟媳发火的样子,跟爸爸一模一样!”
我才猛然发现,自己活成了父亲的翻版:
把善解人意的A面,都给了外人;
把截然相反的B面,砸向了妻儿。
而且,毫不自知。
在很多人看来,我是一个有求必应、有情有义的好男人。
在家里,从没让妻子受累:
自己把家里搞得干干净净,又担任家里的主厨,换着花样给妻儿做好吃的;
逛街时,面对妻子喜欢的衣服,我也眼睛都不眨地为她刷卡买单。
在外面,我总是有恩必报:
不管是曾经帮过我们的朋友,上学时候的老师,还是历任领导同事,我都会一直保持联系;
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帮忙张罗一切;
只要能帮到他们,我就很开心。
但这“美好”的背后,却藏着我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常常会突然暴怒。
第一次发飙,是因为一碗饺子。
那一天我加班到很晚,肚子空空,便发信息让妻子给我煮碗饺子,我到家就吃。
可回到家后,当我看到碗里被煮破的饺子时,直接炸了。
理智瞬间掉了线,我直接吼向妻子:
“你有没有搞错,连个饺子都煮不好。”
可能我当时的声音很大,表情又极其恐怖,妻子还没有反应过来,女儿就吓得哇哇大哭。
妻子很快道了歉,并解释是给忙着给孩子检查作业,没注意时间把饺子煮碎了。
我却不依不饶,声音放得更大:
“那么累回到家就想吃个饺子,你却煮成肉汤,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你是不是废材啊!”
妻子闻言,不再说一句话,牵着女儿就进房间了。
冷静下来后,我意识到自己刚刚火气太大了。
切好了水果,然后进房间道歉。
也许是之前的表现都不错,我诚恳地道了歉,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可这,只是开端。
之后面对最亲近的妻儿,我总是一点就着:
女儿上学出门太慢,我在车库等了一会,就直接回家冲出门的女儿吼,让她别上学了;
妻子扔掉了一条我穿了好几年,都已经洗到发白的运动裤,我却骂了她将近一个小时;
妻子心疼我为了帮朋友忙累病了,我却发脾气说她太自私,对朋友都不真诚……
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多太多。
如果不是妻子多次控诉,女儿也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我甚至都意识不到我发过这么多的无名火!
为了不让女儿活在“战场”里,妻子小心翼翼地承受着我的情绪。
我也曾下定决心想过改变,可每次刚刚保持了一个月,我就无意识地变回一点就着的模样。
妻子似是对我失望了,含泪对我说,“很多时候,我更宁愿做你的朋友,你对他们永远都和颜悦色,体贴到位。”
我很痛苦,工作遇到再胡搅蛮缠的客户我都能心平气和,对着妻儿,我却见不得他们犯一点儿错。
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样的日子,在姐姐到来时发生了转机。
因为送孩子来上学,姐姐顺带在我们家住了一星期。
也正是因为她来了,我才意识到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那天,我本打算把妻子洗好的衣服晾起来。
打开洗衣机后,看到我常穿的衬衫被染了色,一下子就发飙了。
直接把衬衫扔向妻子,大吼“多少岁的人了,衣服都不会洗吗?你是不会做还是没脑子啊?做事没一件做得好的,你这样的人,活着就是给别人添麻烦的吧!”
这怒火来得太快,妻子和姐姐都愣在了原地。
那天晚上,姐姐单独找到我,对我说:
“你有没有发现,你越来越像爸爸了?你冲弟媳发火的样子,跟当年的爸爸一模一样!”
我才惊觉,我原来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我变成了像父亲那样,“对外暖男,对内暴君”的两面派。
送走姐姐后,我预约了心理咨询。
我知道,靠我自己的努力,想从这30多年的阴影里脱离出来了,太难了。
我意识到,我需要更专业的帮助。
我的咨询师,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和包容者。
第一次咨询时,我就在她那里,得到了最耐心的倾听,与最彻底的宣泄。
在她的指引下,我一点一点回溯了小时候的创伤。
我的父亲,明明对外是一个非常亲和,不笑不张嘴说话的热情大汉。对内却暴躁得判若两人。
从小到大,我考了好成绩,找了好工作,给他和母亲在老家买了新房,都没有得到过一句夸奖。
却总因为忘洗手、叠被不整齐等小事,被他骂得狗血淋头,还会上升到做事不认真,以后长大肯定没出息的高度。
在他面前,我、姐姐和妈妈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生怕哪个小细节又触怒到他。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大学毕业后,我打败了几十位竞争者,终于争取到了留校任教的资格。
事情敲定后,带着想要得到父亲赞许的期待,我往家里打了电话,告诉父母我现在成了一名高校教师了。
然而,我收到的,依旧不是肯定。
而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打击:
“就你?也就靠着运气好吧。好好教吧,可别到时候误人子弟了。”
或许这辈子,我都得不到他的半句表扬。
咨询师陪伴我,听我述说那些遥远的,总被打压的童年记忆。
然后,她开口:
“在原生家庭一直被打压的人,长大以后,心里仍然会记着那些差评。
就算你现在已经远离了他,但内在的你还在继续着这样的思维,还在不断地苛求你去做得更好。
这份苛求将你带回了过去的痛苦里,你试图去改写,却不知不觉又将其重复。”
咨询师的话,一下子点醒了我。
是啊,我害怕变成父亲一样,却一直在重复父亲的路,去苛责自己,苛责妻儿。
就拿我自己来讲,我现在也算事业有成,衣食无忧。但在生活上,对自己还是非常抠门。
比如买衣服。
除了要用于应付场面的正装,我几乎没给自己添过新衣服。
每一件衣服,都跟过我不下三年的时光,哪怕有些皱巴,有些脱线,我都舍不得丢。
而妻子给我买的新衣服,我却宁愿它们在柜子里发霉,都不肯穿。
这是为什么?
咨询师给了我解释:
“那些从过去接收到的,到现在也刻在你心里的被贬低的感受,让你在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不配,不配过上更好更享受的生活。”
明明我已经离父亲越来越远了,已经不会再经受他的打压了。
为什么却还是活在他的阴影之下?
这就像是一个可怕的“轮回”。
当我和咨询师讨论这个轮回,想要求得解决之法时。
她告诉我:
“你一直在做别人期待中的自己,而不是你真实的自己。
是时候告别那个委屈而内耗的小男孩,勇敢地做懂拒绝,敢于肯定自己、爱自己的真正的成年人了。”
是的,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也有自己的新生家庭。
我还有我深爱的妻子,女儿要照顾,怎么可以屈从于过去的阴影。
在咨询师的提议下,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
爸爸,你为什么对外人那么好却对我们吹毛求疵?
我们就这么让你不满意,让你看不上吗?
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努力变得优秀,都得不到你一丝一毫的认可?
我真的有这么糟糕吗?
你带给我的伤口,已经过去那么多年,却仍然给我被剐一般的痛苦。
我甚至还把这个痛苦传递给我爱的她们。
你能不能,至少认可我,肯定我一次呢?
信写完那一刻,我的眼泪带着多年的委屈与愤怒倾泻而出。
虽然这封信还收藏在我的书架上,未曾被寄出。
但我,跟自己好好的和解了一次。
对于不曾被父亲肯定过这件事,逐渐接纳了。
我可以,像咨询师说的那样,不再依赖于外界的表扬,而是自己和自己和平共处,自己对自己敬佩爱戴。
我学会更好地爱自己,才有能力好好地爱我的妻儿。
后来的几次咨询,咨询师都会通过专业的意象对话和冥想,帮我更好地察觉自己的情绪与感受。
还教我做一些放松训练,让我在情绪上头的时候能冷静下来,跟内在的自己好好对话。
曾经的我,因为潜意识觉得妻儿是我最亲近的人,不会轻易离开。
便任由自己的脾气发泄到她们身上,让她们经历我曾经历的不安。
觉得外人的认可很重要,必须要一直向他们证明我的“好”。
便尽善尽美,有些朋友没有提出要帮忙,我都要冲到最前面帮他们。
现在,与自己达成和解后,我跟自己,跟妻儿,跟这个世界,都建立起了平衡而健康的关系。
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感谢妻子的一直接纳,感谢姐姐的一句点醒,也感谢那个迈出去尝试心理咨询的我自己。
因为咨询,我像是重新成长了一次,真正成为了一个情绪稳定,心智成熟的成年人。
现在的我,有足够的自我认同,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接受不完美的他人和外界了。
今年过年,我带着妻儿回去探望了父母。
父亲还是像从前一样,嘴里各种挑剔打压。
但我已不在意,甚至能心平气和地听他的指责。
因为我理解了他。
他不是不爱我们,只是因为爱与责任,只能用他认知里“好”的方式来鞭策我们,想我们过得好。
过去,我执着于他的指责的每一句话;现在,我理解了不会表达爱的他。
这次,我讲出我曾经历的这些故事。
一方面,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更多的父母:
不要让你的孩子,一直在批评贬低中长大。
他会一直委屈、讨好,自我攻击,甚至攻击身边爱他的人,固执地把自己关在痛苦里。
另一方面,我还想告诉每一个因过去的阴影而备受折磨的人:
勇敢的迈出阴影,尝试自救。
你可以读书,自学,正念,也可以去求助心理咨询师。
求助心理咨询并不代表我们有病,我们有问题。
相反,它证明我们有强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探索能更快帮助到自己的可能性。
如果因为“病耻感”,就选择无视问题的存在,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那么,在更大的问题爆发时,我们就要花上更长的时间,更大的精力,更多的成本去解决它。
如果你需要,不妨试试给心理咨询一次机会,也给自己一次疗愈的机会。
- The End -
如果你也深深受困于原生家庭,因为原生家庭的不正当养育,形成了心理困扰,对现在的生活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那么,不妨给自己一次机会,走进心理咨询,让更专业的人帮你一把。
过往的经历,只能影响你,并不能决定你。你永远都有机会,做出选择和改变。
也许,像本文的冬日暖阳一样,走进咨询室,去向内探索,与自己和解,或许就能长出修复过往创伤的强大力量。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可以看看这位擅长经验丰富、专业扎实的咨询师——
李亚敏
李亚敏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C级沙盘师,从业6年有余,服务时长超过3184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
她擅长以心理动力取向、分析心理学、沙盘疗法、整合取向等帮助来访者解决个人成长、自我认同、童年创伤、亲密关系等议题。
如果你有类似的困扰,可以扫码和李老师聊聊。
为了鼓励求助意愿,李老师特意开通了5个半价咨询名额,让你的求助第一步,迈得更轻松一些。原价4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200元。
扫码即省200元
立即预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