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也开始“双十一”,贴息贷款掀起火爆嗨购?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两年后,贷款采购设备的医院将面临本金偿还问题,而在疫情阴霾的笼罩下,公立医院的负债压力仍在持续。
“双十一”购物节拉开序幕,各大医院也开启了医疗设备“大采购”模式,引发医院“买买买”热潮的是9月突降的贴息贷款政策。
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以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此次中央贴息贷款总体规模为1.7万亿元,预计将有2000亿资金流入医疗。国家卫健委随后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财政贴息2.5%,期限为两年。
按照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不高于3.2%的利率,医疗机构的实际贷款利息小于0.7%。这一贴息政策意味着如果医院购入2000万的设备,以两年为期,每年省下来的利息至少有50万,两年便是100万。
各家医院的采购热情随之高涨。根据贝登医疗整理的数据,“医学界智库”发现,仅10月31日一天就有9家医院发布了医疗设备贴息贷款招标公告,采购金额近2.8亿,2000亿贴息释放的利好不言而喻。
面对这次“千载难逢”的贴息贷款机会,医院是否会“一拥而上”?
贴息不设“硬”门槛,
惠及县级公立医院
“医学界智库”查询发现,本次贴息贷款政策由各级医疗机构自发与银行达成贷款协议。采购申请的主要审批权在发改委,且并未对医院性质、盈利水平等做出明确限制。医疗政策研究学者诸任之告诉“医学界智库”,不对贷款设限,暗示了国家对医院贷款采购设备所持的鼓励态度。
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流程简化也是本次贴息贷款政策的标志性特征。据《江西日报》的报道,江西省首笔医疗设备购置贴息贷款2030万元已于10月3日完成发放,资金投向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审批到资金到账全程仅花费3天时间。
而贴息贷款政策下,公立医院的受益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医疗系统人士向第一财经表示:“大型三级医院本身体量大,对大型设备、新项目等都会有所关注,但由于本身患者集聚,无论是否贴息,都会有采购需求。这次的贴息贷款政策可能更多惠及的是医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基层公立医院。”
长久以来,公立医院的资金渠道较为单一,主要由经营活动收入、财政拨款收入以及政府债券三部分组成,而国家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融资渠道,更是持谨慎收紧的态度。
2012年,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等四部门下发《关于严格限制县级公立医院举借新债的紧急通知》,严禁县级公立医院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
曾经明令禁止的负债行为忽然放开,有许多专业人士心存疑虑。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曾就此事向“八点健闻”直言:“这是方向性的倒退。”
但不可否认的是,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的确暴露了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
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应根据县域居民诊疗需求,逐步改善硬件设施设备条件。另要求,到2025年,全国至少有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这笔贴息贷款无疑能够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提供助益,也有利于弥合基层医院与三级医院的巨大差距,实现更为均衡的区域医疗资源配置。
而有关于医院的贷款额度,国家并未给出最低与最高限额。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公开的医院采购招标公告显示,业界流传的最低额度2000万元的说法或为不实。
图/中国政府采购网
贷款两年为期,
资金链问题何解?
在医疗机构设备“采购热”之前的,是新冠疫情触发的“扩建潮”。以防疫需求为原点,乘着“公共卫生服务”的东风,许多医院开始了自己的扩建计划。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卫健委印发《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要求全国每省份建设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近300个地级市也要配备自己的救治基地,近2000家县级医院实现“平疫结合”,发生重大疫情时可立即转换。
这些“硬指标”下,钱从哪里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0年7月下达了456.6亿元的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全国各省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项目安排包括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升级改造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重点强调要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但这400多亿的划拨款似乎不足以支撑基层医院的设备需求。据《财经》记者报道,2020年,全国二级医院逾万,其中6000余家需建PCR实验室,总费用约90亿元;全国采购4104台CT机,总额可能超过300亿元。但医院还有更多的设备要买,如ICU设备,想要配齐设备,医院自己也得“出血”。
而在疫情阴霾的笼罩下,公立医院的负债压力仍在持续。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20年度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数据显示,我国43.5%三级公立医院存在亏损,医院资产负债率为44.09%;二级医院的日子更加“难过”:约四成医院出现亏损情况,亏损医院的比例较2019年增加16.75%,在亏损的医院中,7.51%的二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超过100%,49.53%的二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超过50%。
除疫情带来的业务量缩减外,医疗机构要面对的还有医保控费、打击不合理检查和货款及时清欠等风暴,这都考验着基层医院已经非常脆弱的资金链。
即使贴息后的贷款近乎零息,两年后医院仍要面临偿还本金的压力,医院准备怎么办?“贷款把设备搞回来再说,就没有想着还款的事,反正最后有地方政府兜底。”医改专家徐毓才直言。
距贷款申报的截止日期仅剩2个月,即使众多业内人士呼吁医院要“量力而行”,也不乏医疗机构会将油门“一脚踩到底”。而两年之后,如未能突破疫情的影响,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链问题又将靠谁解决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