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说
我很早就开始“演讲”。不过,起初,我不会讲故事,也不会一针一线地编织结构精巧的演讲稿,只知道站在舞台上,把自己背过的议论文讲出来。一开始,我口语不地道,并没有动听的抑扬顿挫。我父亲坚持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在于“说”,于是让我模仿TED里的美国腔。每一个单词上方都标注了箭头,表示语音语调的。每次比赛,父亲帮我整理资料,母亲指导我台风台貌。上台后,不管什么题目,我都尽量加上个“第一、第二、第三”,那就是我最初的样子,像一个学生突然转行参加选秀。然而,这段时间是我的重要起点。因为我懂得了演讲首先在于讲出来,把一门语言说得好听。
在初高中最忙的时候,我依然坚持演讲比赛,最重要的可能是它带来的满足感。当大多数同学都讨厌上台演说时,我喜欢上了它。思考问题时,我习惯把思绪讲出来。那样,脑海中的星星点点不再是混沌的星云,而是连续的星系。演讲成为了一种思考的方式。然而,与其让表达带动思维,我更希望思维的深度能配得上语言的精度,终于达到电视上学术明星的出口成章。于是,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补充知识。
浪漫主义诗歌选 The Penguin Book of Romantic Poetry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我们怎样才能“独善其身”,感受自然的崇高之美,将它带给更多人呢?想要把人文之美传播出去,烂漫主义诗歌给出了答案。
道德经 · 许渊冲 译 Laws Divine and Human
我非常后悔现在才读《道德经》。在感受中国形而上哲学的同时,感受极简的古文文风与意美、声美、形美兼具的许老译文,受益匪浅。
让世界听懂中国 王冠
王冠学长所著的此书从最现实、最具有时效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外交的面貌,让我知道怎样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
我还记得在伦敦参加国际公共演讲比赛半决赛时,面对只有一个词的题目“Tranquility”,我想到了古希腊飞矢不动、踏进河流的思想实验,又想到了中国的阴阳两极、动静结合,结合现代的生活讲出来后,很惊喜地拿了全球前六。总决赛的舞台让我难忘。暖橘黄的灯光下,观众在暗处,似乎苍穹中只有你一个人,享受极了。我忘掉了竞争冠军,尽情地讲了一把自己的心声。那一刻,我从比赛中抽离出来,明白了演讲比赛一定先是演讲,而演讲是一个私人的表达艺术。
然而,我总是觉得演讲少了些什么。我仿佛总是在讲别人的故事,总是在比赛前一个月才开始构思,总是在舞台上背诵着议论文。我时常打开标志着演讲者梦想的TED,去学习、去对比。我希望最终和TED演讲者们一样,把有趣且意味深长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
我的推荐有英语母语也有非英语母语使用者讲的演讲,后者还带有口音。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分享他们的热情。这让我觉得很亲切、很有沉浸感。
叙利亚的战后重建前景 (点击标题可前往观看)
在殖民者到来前,叙利亚的城市建筑呈现相互重叠的嵌套结构,每一处都是多种文明交汇的成果。战后,叙利亚建筑师尽力将城市社区打造得更具融合性,让人们重新享受邻里关系的温暖。
用城市公园抵御洪水 (点击标题可前往观看)
曼谷每年都面临极其严重的洪灾威胁。但是对于建筑师Kotchakorn Voraakhom来说,洪水可是小时候最快乐的记忆——少年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在洪水中玩得不亦乐乎。于是,她设计出了用来泄洪的城市公园,并将其打造成了水上乐园。
夜空中的星星距离地球有数百光年。也就是说,当我们抬头仰望夜空时,我们看到的,是数百年前的光芒。所以每一次与星星的会面,都是一次迷你的时空旅行。仰望星空的浪漫,不仅限于天文台里的天文学家,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
大学期间,我终于有机会打破了这个瓶颈。我的指导老师和我探讨时,几乎很少谈到演讲技巧、演讲方法等,而是逐渐深入地了解我的经历、我的过往、我的心结。惬意的聊天却让我如沐春风,老师的教导润物无声,让陈旧的思绪苏醒过来。我明白了,我们之所以演讲,就是要用语言的温暖引领听众共情,通过语言传递力量。要共情,就要先打动自己。否则以己昏昏,又怎能示人昭昭?所以,演讲是关于自身的,是内心的发声,需要寄托以情感、付诸以回忆。真实诚挚,是所有人演讲的前提条件。拿本次21世纪杯的主题“From Zero-sum Game to a Win-Win Situation”来讲吧。
看到题目,我想起了在伦敦参加国际比赛的经历。来自世界各国的选手,共赴比赛,何尝不是一种博弈?但是大家互相交流、传播文化的过程也是最活灵活现的共赢。于是,从最一开始,我就决定写“文化多样性-文化共赢”的主题。但从何入手呢?换句话说,作为演讲者,我该从哪里开始思考呢?不妨从最简单的器物入手吧。我想起了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里晶莹剔透、温润如玉的一尊尊陶瓷,静若处子、亭亭矗立。我又想到了自己在故宫看过的康熙珐琅钟。想到这里的那一刻,我欣喜异常,我知道这就是我的切入点——而它就埋在我的成长故事里。破题,多么振奋人心。那时,仿佛整个世界皆在胸臆。但接下来才是细细缝,密密织,踏实辛勤的准备。写了几稿,但我始终无法从瓷器自然地过渡到世界范围的共赢。于是,我打开了《瓷路》、《我是你的瓷儿》等数十小时的中英文陶瓷纪录片、讲座。夏日深夜,看到片中天青瓷出窑的那一刻,釉崩开片,声音悦耳清脆堪比风铃。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纸上得来终觉浅,我还自己去了博物馆、陶瓷体验馆,亲手制作瓷器,感受祖先宝贵文化艺术的温度。瓷上的云纹、兽纹、人纹,如图腾般记录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明发展史——欧洲家族的纹章、中亚的奇珍异宝还有中国梅兰竹菊的故事。同时,我又想起了口译课上学过的“乌卡VUCA”理论,用它来诠释陶瓷的制作恰到好处。出自土地、成于渊潭、凝于烈火,成就了永不磨灭的陶瓷。但就像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一样,它清脆至极、一摔即碎,而那时,一段文明的记忆也打碎了。行文至此,我已经全然忘记了参赛的紧张,只觉大彻大悟、灵感实现。我决意要讲好这篇稿子,因为它真真正正凝结了我的思考过程。演讲就是演讲者的文学,其中每一个意象、伏笔、比喻都应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看似毫不用力,实则环环相扣,增强感染力,而非随手而写、随心而定。故而,演讲应当字字珠玑,用一条金丝穿过万千素材的珍珠,让演讲打动听众,熠熠生辉。不过,文化交流光是传播并不够,还要能够消融隔阂、化解干戈。记得在开心聊天的同时,伦敦的小伙伴们对于中国也有不少偏见与误解。他们问我,“你每天是不是都要练5遍演讲?我听说亚洲学校都像军队一样严格。”作为语言专业者,我们每个人首要的身份便是国籍。因此,讲好中国故事,我们作为演讲者责无旁贷。现在已经大三的我,决定未来以译员的身份走上国际舞台。我还记得姚梦瑶处长曾经讲过翻译学习的四个维度:意义和目的的高度、知识背景的深度、翻译技能的广度、效果呈现的温度。它们同样适用于演讲者们。深刻回顾、极致内省,每次演讲都应把珍藏在心中的记忆轻轻取出,缓缓擦拭,徐徐扩展,把温暖传递。体验真实、升华现实,就是最好的演讲,难怪最优秀的演讲者,往往是仰望璀璨星河,潸然泪下的行者,是亲历战事、庄严宣誓的士兵,是久别重逢、喁喁私语的情侣,是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的侠客…对我来说,本次21世纪杯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这次比赛不仅是我从小参加演讲的华丽谢幕,更让我领悟了公众演讲的内涵并指引我未来的征程。“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冠军这个荣誉比我想象的要更加有分量,是自己必须承担的一份责任:我要更加审慎地关注所展示的主题和内容,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及国际视野匹配这份荣誉。这次比赛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让我迷雾般的未来清朗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