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该关心什么?
编者按:《创业家》杂志见证了创业者无尽的酸甜与苦辣、欢笑与泪水,如今看来仍觉得字字珠玑。为了能在不确定时代给创业者一些确定性的力量,小创会节选一些往期杂志的优质文章重新发布,各位孤勇者,回头看看来时的路,然后继续大步往前走。
大家创业要问自己一个问题 :商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用大白话说,商业最根本的是赚钱,但是一次性赚钱是个买卖,持续地赚钱才会变成商业模式。
你要不断地问自己 :我有没有定价权?如果你只是价格比别人便宜是很难生存的,因为在中国总有人比你更便宜。在这种情况下,你要不断拷问自己 :我的商业模式将来靠什么持续发展?在资本市场中,百度、新浪这些公司的 PE 很高,道理何在?是因为它们有很强的定价权。别人竞争也好,价格便宜也罢,对它们没有影响,用户无论搜索还是玩游戏只能到它们这里来。
此外,你还要关心重复购买率,即客户能不能持续地成交。我们碰到一些商业项目,想法很好,但客户可能用了一次就不用了,有些是因为功能性的问题,有些是因为产品设计的问题,还有些是因为服务问题。如果你有较强的定价权,有较高的重复购买率,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地、长期地往前走。
归到企业的话,最重要的是创始人和团队,包括团队流失率怎样,团队结构是否合理等。我们看过很多企业,讲故事讲得很好,但是光有创意没用,别人的执行力很可能比你强。执行力不完全是比速度,很多时候是看你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到底怎样。
举个例子。我做聚众传媒的时候,市场上唯一的标准是拿电视台的广告收视率来做对比,看有没有效果、能收多少钱。实际上,一个新媒体刚出来的时候是没法讲收视率的,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个时候,我们设立了一个标准是目标人群收视率,这个标准以前没人提过,但是说出来后大家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按照现成的游戏规则没法玩的时候,你要提出自己的标准,游戏规则就有可能朝你这个方向转换。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这个游戏规则你能不能提出来?你善不善于整合资源,以及你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决定了你的想法能不能落实。
无论是投资企业还是自己创业,你都要好好问自己:我具备哪些能力,我现在缺哪些东西,我的团队需要哪些人。中国发展得太快,我不相信照商业计划书上的模式能一竿子走到底。市场在不断变化,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所以你也必须不断调整商业模式,特别是竞争对手有了新的战略,你要能及时做调整。今天大家都在讨论苹果,其实本质是如何引导客户的问题,有时候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你是否能有敏感性和前瞻性,能想到、找到一些新的模式来符合市场的需要?
此前,阿里云推出了自己的手机,问题的重点不是手机本身,而是阿里前瞻性判断出来未来互联网一定是往“云端”走的。阿里的厉害之处在于想在苹果、安卓之外,开发一套基于云计算的系统。如果它真能实现云服务,云手机的内存可以做到 100G,就不需要再像苹果 App Store 下载应用的方式,而是直接上网使用,把整个互联网平台的东西都移过来。这些技术革命会对产业格局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大家在创业路上不一定特别关注这些变革,但是你不得不关注行业与格局,因为现在是巨头越来越多的时代,尤其在互联网领域,你边上的鲨鱼实在太多了,所以你要前瞻性地想问题。无论创业还是投资,都应该早一点在前面的路上挖坑,等竞争者走到面前,向你买水喝或者买铁锹等工具,这个时候你就赚钱了。另外,你不要轻易地在巨头的主战场上创业,当你影响到它的底层的时候,它一定会把你干掉。你要想清楚,是跟巨头正面作战,还是把它的流量基础用好,在此之上找到新的模式。我的建议是最好基于大平台做应用,这样才能迅速生存下来,在创业的过程中找到突破点。
我自己创业的时候,也碰到过一个问题,做了大概半年的时候,风险投资拿钱来了,那个时候为了要规模竞争,团队在一两年内从百八十人扩到四五千人。那个时候,我有一阵子要疯掉了,扛不住了,光想想公司内部的管理,当时放权搞系统体系化,一下子铺了五六十个城市,不知道砸下去深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每个企业都会碰到,这个时候你要想清楚你的规模、盈利和定价权之间怎么做平衡。
今天的电商都在拼命拉大规模,但是你要想想,自己和前面几家的差距有多大?如果差距巨大无比,你靠不断烧钱是很难生存的。现在有几家走在前面的电商,我们看了他们的模式也不敢投,也很害怕,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理论依据是“把别人干掉我才能活下去”。如果是这种理论,你要清醒地问自己,我低价搞了很多团购以后,这个品牌能回得来吗?利润能回得来吗?如果你想的是逼死别人才能回得来的话,我劝你千万谨慎,没那么容易,别人还是可以拿到钱的。
因此,电商一定要关心自己的上游怎样,是不是跟得上你的发展?关心自己的下游,物流问题到底怎么解决?中间再拷问自己的目标、管理、团队,到底是靠品牌领先的,还是靠人海战术堆上去的?阿里巴巴的人均销售额一个亿,你自己的企业能做到多少?如果1000人做到一个亿,2000人做到两个亿,这个企业差不多要死掉了。只有1000人做到一个亿,1100个人可以干到四个亿,这样的企业才是正常发展的。
以下为问答环节:
Q:我们怎么把握融资节奏?是按照发展速度自然融资,还是有意识地提前一点?
虞锋:对于融资的节奏,我建议千万不能没钱的时候找钱,这个时候投资人不会来投。你首先要想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否需要钱,以及是否还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你要做大,这个时候是要找钱的,但找钱的第一目标不是钱,而是你的模式、团队足够好的时候找个帮手或者是合作伙伴。无论如何不能等到差两三个月就过不下去的时候再融钱,这个时候你的压力会非常大。
融资之前可以找投资人或者对行业比较了解的人聊聊。拿钱的话不要想拿1000万够了,如果你的对手太多,可能就需要5000万了。真要融资的话,还是应该早点谈,你可以从容地多接触一些对你在资源上有帮助的投资人。
Q:如何从一个创业者转变为投资人?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虞锋:创业者变成投资人首先要脱得了身,无论成功了还是卖掉了,根本问题是你要脱得了身才可以转成投资人。你现在想这个问题,就首先要问自己是否还要创业。做企业的人要有一点偏执狂,一定要对所有细节非常关注。我跟马云开玩笑说,我们将来搞一个云锋大学,找其他行业顶尖的人来上课。打个比方,找脑外科的顶级教授来讲课,因为脑外科医生最关注细节,他稍微差一点病人就废掉了。乔布斯也好,其他成功的企业家也好,都是细节比别人做得好。你做投资的话,更取决于你的知识面,取决于你的判断力,包括更多的是对人的判断。二者的差别主要在这个地方。
Q:您创办了聚众传媒,最后决定被分众并购的时候,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您当时的策略是什么?
虞锋:那天晚上没睡觉,很纠结。你能上市了,但到底要不要被并掉?对创业公司来讲,速度不是战术问题,是个战略问题,尤其是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公司。在一个爆发的市场里,速度决定了你的竞争格局。
最后的合并道理很简单,就是要分析市场,合并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我当时想,这个行业是非常细分的市场,只有两家在玩,合并上市的结果是大家都有钱,反之大家会打得你死我活,一定会把租金成本抬高,广告价格拉低。一个行业如果只有两三家竞争者,前面领先的合并就能把后面的甩掉,这是要做的战略判断。如果市场里竞争者太多,你们两家合并了别人还活得好好的,这个事你别干。打个比方,你开服装店,合并了10家也没用,因为还有很多的服装店出来,合并无非增加利润而已。
Q:企业很容易陷入红海或者恶性竞争,该怎样构筑竞争壁垒?
虞锋:竞争壁垒无非是品牌、技术,或是成本优势。其中,技术在中国是最不靠谱的,最容易被人抄袭,关键是你能不能跟对手有足够的时间拉开差距,是不是能够保证每次技术提升都比别人早六个月至一年?在消费领域,最大的壁垒就是品牌。LV出了个帆布袋的时候,你也许会想人家是很新潮的东西,你要说它破,说明你水平太差,所以这才是品牌最厉害的地方。品牌怎么持续竞争?人家愿意给你多付一点价钱,你的利润就在这里。比如,同样一件服装,别人卖100块,你卖120块,差了20块钱,但是利润率就差了20%,而成本差不了多少。还有一个壁垒是人才,有些行业的人才是需要积累的,前阵子我们投的文化传媒企业,很多明星、导演都是需要时间培养的,所以我跟投的公司说,你应该先把人才抢过来,这个是真正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在技术领域,人才决定了你的差异在哪里。
Q:在互联网时代,定价权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它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虞锋:定价权没有标准概念,看你做的是哪个行业。你如果做的是细分平台,就看能不能做到最好,比如做化妆品,就变成网上的莎莎,品类特别多,能跟上游品牌商谈价钱,做到比别人便宜,这样不停地循环。另外,自有品牌决定了你的定价权,一开始你做的服装鞋子,无非取决于款式和服务,慢慢养成口碑,形成品牌标志。你贵几块钱,但是市场能接受,这样才有提升的能力,让好的设计师进来。有些品牌砸钱做广告,但不要只搞促销,要看正常的重复购买是什么情况,客户的满意到达了什么程度,这才是你真正的定价权,然后形成用户的品牌忠诚度,这是需要慢慢养成的。
50+经典商业案例 200+商业大咖实战课 帮助数万名创业者走向成功 黑马加速云VIP月卡限时体验 (扫描下图二维码免费领取) ↓↓↓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创业家视频号
关注黑马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