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8天累计感染破万:这份疫情心理支持手册,4类人群请收好
最近疫情暴发的广州,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11月9日0-24时,广州新增2555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其中,本土确诊病例12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430例。
截至2022年11月9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22841例。
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这场突发的疫情,让大家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又再一次破灭。
大家的聊天日常,也渐渐变成了:
“这疫情,到底啥时候才是个头?”
“我们,太难了。”
确实,这是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写照:
在家很丧,上班很慌,带娃很累。
担心生病,担心失去自由,担心丢了工作……
无论是身处飓风的中心,还是在安全范围内,很多人神经紧绷,无时无刻不刷着手机动态。
看着新视频、新消息、新数据,越看越焦虑。
转移注意力干点别的吧,又完全静不下心,干不下去。
还有的人会紧张到头疼,心跳变快,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焦虑如影随形。
甚至我们都不知道,这些焦虑和恐慌,究竟是全来自于疫情,还是多种因素导致。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我们的身体在发出警报:
你的心理承受力超负荷了!
在这场不可避免的全民泛化的心理战役里,我们该怎么办呢?
对此,壹心理写下这篇《疫情心理支持手册》,希望能给身处疫情中的普通人、医护人员、病患和家属提供一些思路,帮助大家顺利渡过当下这场困境。
这几天在后台,我们收到不少粉丝的留言:
普通人看了新闻,出现恐慌正常吗?
当你提出这个疑问时,试着回想一下,跟之前对比,你最近的生活有没有出现以下的变化:
1、睡眠障碍。可能表现为容易焦虑,紧张,失眠。
2、食欲下降。吃不下饭,吃什么都不香。
3、无时无刻在看各种信息,甚至主动去搜集信息,完全停不下来。
3、容易生气。变得比较暴躁,容易抱怨他人或者社会。
4、对于别人开心放松,也会感到生气,认为对方不合时宜。
5、总担心自己生病,老觉得自己跟患病症状对应上。
……
如果短时间内发生了类似的变化,那么你可能出现了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在目击大量残忍、破坏性场景之后,损害程度超过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间接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
通常来说,这是医护人员、志愿者等近距离接近灾难的人才会出现的情况。
但是现在信息传播太快了,任何人拿起手机,都会被信息包围,有种身临其境的错觉。
于是,我们被拽到情境中,难以抽身。
但这不是什么性格缺陷。
同理心强、共情力强的人,更容易出现替代性创伤。
我们在关注疫情时,也要关注自己。
替代性创伤是我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的应激反应。
如果再加上不规律的生活,那么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免疫力。
我们可以试试用这些方法,照顾自己的内心:
1、接纳负面情绪
适当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确实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疫情的警惕。
但负面情绪过载就要引起重视,并要直面它,理解它,从而保护好自己。
2、减少信息输入
关注官方信息,少看各种微信群、朋友圈流通的未经证实的谣言和负面新闻。
不信谣,不传谣,防止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避免徒增焦虑。
3、放下手机,正常作息
放下手机,多关注自己当下的生活。
只有照顾好了自己,在需要时我们才有更多能力去帮助他人。
4、减少空想,适当放松
适度的个人娱乐可以助力缓解情绪,帮助我们脱离大量的恐慌和焦虑。
比如运动、冥想等活动,都可以让我们的情绪得到缓解。
5、多传达正能量
负面情绪需要发泄,但也可以被正能量打倒。
“加油”两个字,确实能鼓励人。
“辛苦了”,可以和人柔软相处。
面对患者,你可以:
1、多表达关心和支持。不要随意传达建议,毕竟医生比我们更专业,会给出专业指导。
2、多谈谈家庭中的生活趣事,给患者紧张的心情松松绑。
3、学会倾听患者的恐慌和焦虑,他们需要一个情绪的出口。
身为家属,你可以:
1、戴好口罩,及时消毒,配合管控,不给他人添不必要的麻烦。
2、如果心理压力过重,可以做些运动,或者找朋友诉说。
3、如果心理压力无法疏导,可以向专业人士求助。
目前,壹心理正在提供公益心理援助。
为抗疫志愿者和受影响群众,提供公益心理服务。
公益热线、心理体检、疗愈课程、冥想星球、社区陪伴、专题文章、疗愈电台......一系列陪伴支持互助系统已经上线。
感谢网易邮箱、简知、广东省幸福家庭促进会等伙伴与我们一起进行公益心理援助行动,更多品牌加入中……
我们虽身在暗夜,但终能迎来曙光。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爹味说教
为爱远嫁
高质量的作
自伤行为
微笑抑郁
给父母送礼
中年婚姻
儿童性教育
爹味说教
为爱远嫁
高质量的作
自伤行为
微笑抑郁
给父母送礼
中年婚姻
儿童性教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