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人士在直播间里“被看见”
郭玉良想在未来招募一些会手语的健全人,到直播间和她们一起直播,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吸引健全人粉丝的驻足。她想要冲出聋哑人的垂直领域,除了帮助听障人士与世界沟通,还要让自己的直播间成为无声世界和有声世界的桥梁,让健全人也来直播间下单,让他们看到听障人士的生活,让彼此之间更好地融合。
直播间里没人说话。
郭玉良一手端着红酒,一手飞快地比划着手语,她的手臂带动着手掌,手指灵活地在空中交替。看着评论区不断弹出的问题,她加快了动作,丰富的表情配合着肢体,和一旁的助播引导着粉丝下单。
直播间很少有背景音乐,触碰商品包装袋时发出的窸窣声和比画手语时传出的拍打声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名听障人士的直播间,主播郭玉良是一名听障人士。从2019年起,她开始直播带货。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患者2780万人。残疾人总数是8296万,听障人数占比24.16%。
听力障碍对听损人群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无声的世界里,理解事物总会慢上几拍,误会也更容易发生。沟通交流尚且存在障碍,找工作也成了难题。
随着“直播+短视频”形态的不断发展,快手直播间给了他们更多可能性。越来越多像郭玉良一样的听障人士,加入了直播带货的行列。在快手的直播间里,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事业,也遇到了更多人,发现了更大的世界。
直播中的郭玉良,看上去和常人无异。
她的头发梳得整齐,大红唇点缀着精致的妆容。丧失了听与说的能力之后,手就是郭玉良与世界沟通的桥梁。镜头前,她用力挥动着手臂,表情配合着双手,看起来急切地想要传递信息。
助播在一旁拿着一瓶红酒,桌上摆着大份的葡萄、花瓣和一杯红酒。对于听障人士而言,眼睛能看到的东西很重要。为了推销这款红酒,除了试喝之外,郭玉良还特意准备了红酒的原材料,直观地展现在粉丝面前。
11月5日,累计上播7个多小时之后,郭玉良看起来有些疲惫,但她依然站在桌前,飞快地用手语传递着信息。目前拥有15万粉丝的郭玉良,已经是听障人士领域的快手大主播,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虽然没有声音,但直播间却非常热闹,近一千人在线观看,下单的消息不断弹出。相比其他听障人士的直播间,这里的评论区少有人刷加油和鼓励,大多数人的评论都在针对货品进行提问。
纸、笔和手机放在一边,这是郭玉良直播时的必备品。当一些内容无法用手语表达时,郭玉良和助播就会在纸上写下想说的话,然后将纸片递到镜头前。她和团队成员必须全程站着,以便快速用肢体或文字进行表达。
通过文字和手语来领悟信息的听障人士,没有被直播时代抛下。越来越多像郭玉良一样的听障人士走进了直播间,填充了听障人士的垂直领域。
也有健全人加入了这一赛道。山东小伙董文涛2019年开始在快手做直播,如今已经形成一个名为707的直播团队,6名主播中有5名听障人士。直播时,他也跟着同事们一起用手语,很少会在直播间里说话。
11月9日17时许,董文涛和三四名听障同事一同开启了直播。镜头前,他穿着蓝色花衣裳,戴着橙色头巾,装扮成农村妇女的模样,在蓝白相间的品牌板前,和妆容精致的同事们一同挥舞着手臂,一边和评论区的留言互动,一边卖着面膜等护肤品。
“破价”“11.11”......当同事拿出一瓶乳液,董文涛迅速拿出笔,在纸上写上这几个字,在镜头前举了起来。介绍产品时,他们的身后始终站着一个人,他也是听障人士,一直举着写有“运费险”、“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的牌子。
不同于大声叫喊式的报价,在董文涛的直播间里,报价在纸上被呈现。他飞速地抽来一张纸,写下“199”,然后画上一条横线,又写下“99”,再画上一条横线。最后,他写下“29”,停顿几秒后,他情绪激动地再次画上横线,写下“19.9”这个数字。
一旁的听障同事也跟着“手舞足蹈”,很多双手一齐出现在直播间,他们摆出各种手势,有时嘴里还发出“啊、哇”的声音。这天的直播,将持续一整个晚上。
董文涛选择做手语主播,很大程度上和他的一位听障朋友有关。
2012年,在一次聚会上,董文涛认识了一名听障朋友,他看起来和正常人没有任何差别,只是听不到别人说话,只能用手比划着交流。那是董文涛第一次接触听障人士,结交了这样的朋友之后,董文涛也开始学习手语,持续和他保持着联系。
六年后,董文涛迷上了快手。他也开始在快手直播。但最初,他只是漫无目的地闲聊,他有时会在直播间里比画手语,没想到吸引来很多听障粉丝。为了和他们沟通交流,董文涛特意系统地学习了手语。
与此同时,他对听障人士的生活有了更多了解。团队初始成员英英就是在那时认识董文涛的。英英从小被父母遗弃,养父养母抚养她长大,此前一直在四处漂泊,做工厂流水线的女工。看了董文涛的直播后,英英发来消息,问能不能跟着他找事情做。
董文涛刚好有了直播带货的念头,2019年,他和妻子一同来到山东临沂,和英英一起组建了三个人的团队,开始用手语直播带货,“健全人的直播带货,他们这个群体看不了。用手语直播带货,能让聋哑人朋友们网购更加方便直观。”
与董文涛不同的是,更多本身就是听障人士的手语主播加入直播行列,其实是为了寻找职业新方向。
郭玉良出生不久,因发烧用药破坏了听力,打从有了记忆起,她就是一名听障人士,只会用手语与人交流。在聋哑学校接受过多年教育的郭玉良,有着良好的文化水平。由于面容姣好,她还在周围人的鼓励之下,参加了“上海小姐”“国际中华小姐”等大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后,郭玉良创立了自己的养生美容保健品牌,开始在朋友圈做微商卖货。
2019年,郭玉良发现了快手平台,“看到的第一眼,我以为是快乐手语的意思。”她认为光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个对听障人士非常友好的平台。凭借灵活的头脑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她燃起了电商创业的梦想,最终决定加入快手平台做直播带货。
也许是因为以前就积累了人气,郭玉良的直播做得非常顺利,她和粉丝之间建立了互信而团结的关系,直播间最火的时候,成交金额破了一百万。这些天,为了“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她正奔赴温州等地考察选品。
相较而言,在手语直播的领域里,董文涛这个健全人遇到的困难更多。
最开始要直播12个小时,才能卖两三千元。那时还有人在直播间里骂英英,说她又胖又丑,脾气还不好。有时直播途中,英英一看到那些评论,就忍不住开始哭。也有听障人士指责董文涛,认为他利用听障人士吸引大家的关注。
董文涛说,他有时很苦恼,感觉无法融入听障人士的生活。手语分成很多种类,甚至有方言手语,由于沟通不畅,同事们很容易误会他,以致团队内部产生矛盾。有时只是因为某天的饭少了一点,听障同事就以为董文涛对他们不好了。就连一直追随自己的英英,也在酒后开直播“黑”过董文涛。
董文涛有口难辩,他只能一一在网上发起回应。然后私下里安抚同事们,有时他也气不过,眼泪直往下流,“我有时候真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他们看看,不要再误会我啦,我是真的想为聋哑人做点事情。”
他也确实带动了听障人士的就业。
董文涛的手语直播越来越火,很多听障粉丝找上门来,也想寻一份工作。经过面试和筛选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董文涛的团队。董文涛为他们提供了住宿,以一年四万元的价格租下两套房,5名听障同事一人一间,免费居住。工资则根据直播次数和打包发货次数来计算,每个人月均七八千元。
董文涛靠短视频和直播去获得粉丝们的信任。在他的直播间里,从来没有不尊重听障同事的情况出现,有时候想引人注目,也都是董文涛自己扮丑,穿一些别出心裁的服饰。
原先一些偏听偏信的听障粉丝们,在直播间里重新认识了董文涛。曾有一名“黑粉”,最终成了董文涛的铁粉,不仅每天定时看董文涛的直播,还关注着他发的每个短视频。和现在的众多铁粉一样,他常常发来大段的文字建议,还关注着主播们的生活,有一次董文涛孩子生病了,他还私信表达了关心。
这是郭玉良作为职业主播参与的第二个快手116大促。
越来越多听障人士在他们的直播间里获得了便利。今年54岁的牛芳莉是一个听障人士,两个月大时,因发烧用药导致聋哑,读完小学之后,她就开始在服装厂的流水线打工。以前线下购物时,误会总是出现,牛芳莉总要随身带着纸和笔,以便商家快速领会她的意图。
今年6月,牛芳莉的听障朋友给她推荐了一些直播间,董文涛的直播间便是其中之一。除了直观地看到商品,她更喜欢的是在直播间里听段子。当董文涛穿着女装出现,和团队里其他人比画着手语聊一些当下时兴的段子,她总能乐得合不拢嘴。
买到了更便宜的东西,还拿到了赠品,牛芳莉渐渐成了董文涛的铁粉,不仅定时观看直播,还在他的每一条短视频底下发表评论,关心起他们团队成员的健康。
数字经济时代,听障人士在直播间里“被看见”。在扶残助残行动中,互联网公司也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快手作为互联网领域爱心企业,在助力残障人士创业就业方面持续行动。快手企业社会责任高级总监杨洪跃介绍,在助残领域,快手重点围绕国家倡导各行各业解决残疾人就业的主旋律发起“点亮行动”,通过“线上课程+线下实战+长期陪伴”的形式,为残障群体开展网络直播带货和电商培训,打造优秀的带货主播,并联合站内主播开展系列助残行动,共同探索短视频和直播时代残疾人就业创业新机遇,通过长效机制来带动残障人士就业和创业。
杨洪跃说,快手还倡导残健融合理念,通过捐建“残健融合双创园”和“快手直播电商基地”,在站内发起“助残123”等系列公益助残活动,让广大用户进一步了解、理解残障群体,创造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
如今,董文涛有了更大的心愿。他希望自己将来能开一个工厂,为自己卖的货物生产加工。除了保障货源,还能招揽更多听障人士加入,给更多听障人士提供工作机会。
早已将直播视作自己人生新事业的郭玉良,也有了新的想法。
郭玉良想在未来招募一些会手语的健全人,到直播间和她们一起直播,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吸引健全人粉丝的驻足。她想要冲出聋哑人的垂直领域,除了帮助听障人士与世界沟通,还要让自己的直播间成为无声世界和有声世界的桥梁,让健全人也来直播间下单,让他们看到听障人士的生活,让彼此之间更好地融合。
(应受访者需求,牛芳莉为化名)
推荐阅读
有你“在看”,我们会更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